懒散初唐(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515

  当下李休怀着沉重的心情进到农部,径直来到杨农办公的房间,结果刚一进去,就看到杨农和杨兑两人正在商量着什么,而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还放着几只新鲜的死蝗虫,显然谈论的内容也肯定与蝗虫有关。
  “杨公你竟然杀了蝗虫,难道就不怕蝗神报复吗?”李休看到杨农面前的蝗虫,当也不由得开玩笑道。
  “所谓蝗神,不过是村中愚夫的妄言罢了,区区蝗虫哪里配称为神,而且就算真有什么蝗神,老夫都已经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里还担心区区蝗神的报复?”杨农看到李休进来也不由笑着回答道。
  两年过去了,杨农比当初刚刚执掌农部时,显得更加苍老了,脸上的皱纹堆着皱纹,身子也更加瘦弱,背也已经驼了,以他的年纪,早就应该回家颐养天年了,可是杨农却执意不肯退下来,用他的说法,一天不把玉米和红薯推广到全国,他就一天不得安生!
  “看来杨公你们也注意到蝗虫的事了,我来也是想问问,您觉得有没有可能爆发蝗灾?”李休这时脸色也变得十分严肃的道,其实他几乎已经肯定了即将爆发蝗灾的事,只不过还是想听一听杨农的意见。
  “今年应该不会爆发蝗灾……”李休听到这里立刻心中一松,但没想到杨农并没有把话说完,所以接着只见他再次开口道,“不过如果明年还是少雨的话,却几乎可以肯定会爆发蝗灾!”
  “什么?蝗灾还和下不下雨有关系?”李休听到杨农后面的话也有些不可思议的道,他对蝗灾的了解十分有限,甚至还不如杨农这样的古人知道的多。
  “驸马有所不知,蝗灾其实是和旱灾连在一起的,所以谚语中有‘久旱必蝗’之说,今年的降雨就比较少,田地十分的干旱,所以今年的收成肯定不怎么好,不过更糟糕的是,久旱之下会让蝗虫数量大增,也许今年还形不成规模,但如果今年冬天或明年开春没有什么大的降雪或降雨,那么蝗虫必然爆发!”这时杨兑也开口详细的解释道。
  “久旱必蝗,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李休听到这里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懂得一些生物学的知识,知道一些昆虫的繁殖的确会受湿度的影响,看来蝗虫正是其中的一种,在天气干旱湿度下降时,更利于蝗虫的繁殖,难怪今年会有这么多的蝗虫。
  “李休,其实我们也正打算去找你询问一下,看看你是否有防治蝗灾的办法?”这时只见杨农忽然脸色凝重的向李休问道,毕竟在他们眼中,李休几乎是无所不知,好像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连天花都可以克服,说不定也有办法防治蝗灾。
  “呃?这个……”李休听到这里却不由得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他对蝗灾所知有限,甚至还不如杨农懂得多,怎么可能会有什么防治蝗灾的办法?
  看到李休的表情,杨农和杨兑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其实他们认真的想一想也能猜到,刚才李休连蝗灾形成的原因都不知道,更别说防治的办法了。
  “杨公,办法我真的没有,其实我来这里找你们,也是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李休最后苦笑一声实话实说道,他这时真的希望自己无所不知,可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识让人难以掌握了。
  “办法倒是有一个!”只见杨农这时沉思了片刻开口道。
  “什么办法,杨公您快说!”李休听到有办法,当下也不由得露出兴奋的神色道。
  “这个办法就是——等!”杨农这时即无奈又无力的回答道。
  “等?这……这算什么办法?”李休瞪大眼睛盯着杨农反问道,他实在没想到杨农所谓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干等着,难道不需要让他们做什么事情吗?
  “驸马,对于可能到来的蝗灾,我们的确只有‘等’这个办法,蝗灾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就是天气大旱,导致蝗虫爆发引起天灾,不过今年马上就要秋收了,随后就是寒冬,倒是不用担心爆发蝗灾,如果今年冬天下几场大雪,或者明年春天下几场大雨的话,蝗虫的数量就会大减,也就不用担心会爆发蝗灾了!”杨兑这时再次开口解释道。
  “难道我们只能等着老天爷下雪或下雨,自己什么都不做吗?”李休却还是有些不甘心的道,他一向都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至于把所有希望都押在老天身上,更让他觉得不靠谱,所以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
  “其实还有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办法,那就是把所有河流的水都排空,然后把河里的鱼都晒死!”正在这时,旁边的杨兑忽然提出一个有些异想天开的办法道。
  “什么意思,蝗虫和鱼有什么关系?”李休却是听糊涂了,实在搞不清楚杨兑的话和蝗虫有什么关系?
  “驸马您不知道吗,蝗虫本就是鱼卵所化,当天旱之时,河中的水少了,养活不了太多的鱼,于是水中的鱼卵就会变成蝗虫,爬上岸吃尽天下的庄稼!”杨兑这时一脸理所当然的解释道,只不过他这种伪科学实在让李休无法信服。
  “谁告诉你蝗虫是鱼卵所化,蝗虫自己明明也会产卵好不好?”李休这时也不由得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兑道,甚至一度怀疑杨兑的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说法?
  “李休,你是不是搞错了,古人都说蝗鱼互化,当然也有人说蝗虫是虾卵所化,不过无论哪种说法,蝗虫都应该是从水中而来,否则为何天旱时容易爆发蝗灾?”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杨农也一脸认真的开口道,看他的样子,应该不是在开玩笑。
  “杨公您也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李休这时也更加惊讶的瞪大眼睛,在他的印象中,杨农一直是个十分睿智的长者,像这种鱼蝗互化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他之口才对。
  其实李休不知道的是,蝗鱼互化的确是中原故老相传的说法,不但普通的百姓相信,连杨农这种经验丰富的农业官员也相信,并不是他们迷信,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限制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才出现了蝗鱼互化这种荒谬的说法。
  “不是我相信,这本来就是一件故老相传之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难道你有不同的见解?”杨农这时也一脸疑惑的盯着李休反问道,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他肯定会嗤之以鼻,不过李休的博学多闻是有名的,所以他才开口询问。
  “当然有不同的见解,鱼和蝗虫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怎么可能互化,鱼卵更不可能变成蝗虫,蝗虫自己也会产卵,虽然平时不容易见到,但仔细寻找还是可以找到的!”李休这时有些激动的道,他实在没想到古人的脑洞竟然这么大,连不同物种之间都能扯上关系。
  “驸马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我长这么大可从来没见过蝗虫的卵长什么样?”杨兑这时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虽然他平时跟着李休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蝗鱼互化一直是深植在他脑子里的观念,因此一时间也难以改变。
  “当然是真的,如果你们不信,我带你们去找一些蝗虫卵!”李休当即站起来道,事实胜于雄辩,他也看出杨农和杨兑对蝗虫的误解已深,所以光靠嘴上说肯定不行,还是带他们亲眼看一看才能彻底的打消他们的怀疑。
  杨农和杨兑对李休的这种新说法也十分感兴趣,当下也都站了起来,等到出了房间后,李休在农部找了个小铲子,然后就带着他们两人出了农部衙门。
  李休虽然对蝗灾所知不多,但对蝗虫的习性却有些了解,毕竟前世时他可吃过不少蝗虫,知道这东西喜欢将卵产在向阳的土坡上,而且土坡上的植被越少,蝗虫就越喜欢。
  李休很快在田间找到一个裸露的土坡,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土壤,很快就发现一些虫子活动的痕迹,当下立刻下铲子将表面的土铲掉,结果一下子就挖出一个小洞,然后再用手将洞口扩大一点,立刻露出里面一排排的长长的虫卵,就像是米粒一样,但比一般的大米要长,有点像东南亚一代产的那种长长的香米。
  “看到没有,这个就是蝗虫的卵,它们喜欢把卵产在土里,这样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等到明年天气转暖,虫卵才会孵化出蝗虫!”李休说着又随意在土里翻了几下,结果也不禁眉头一皱,因为他发现随手一铲子下去,就有不少虫卵被翻出来,由此可知今年的蝗虫产卵量之大,如果明年真的任由它们孵化,恐怕真的会是一场大蝗灾!
第491章
笨办法
  一个不大的小土坡,李休竟然从里面翻出几大碗的蝗虫卵,刚开始杨农还有些怀疑是不是其它的虫卵,但是当李休捉到一只伏在地面上,将长长的肚子伸到地下产卵的蝗虫时,这才彻底的打消了杨农的怀疑。
  “李休,多亏了你帮我们解惑,这才让我们知道蝗虫卵竟然产于地下,如此一来,倒是多了一个防治蝗虫的办法!”杨农这时抚着胡须沉思道。
  “什么办法?杨公您不会是想让人把虫卵挖出来吧?”李休听到杨农的话却半是疑惑半是玩笑的开口道。
  “没错,就是要把蝗虫卵挖出来,现在马上就要冬天了,如果把蝗虫卵挖出来的话,很应该可以把它们冻死,这样一来,明年就算是爆发蝗灾,也能减少一些蝗虫的数量!”杨农却是一脸认真的道,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有效防治蝗灾的手段,所以任何能够减少一些蝗虫数量的办法都值得一试。
  “杨公,您不会是开玩笑吧,蝗虫卵的数量这么大,咱们怎么可能挖得完?”李休听到这里却一脸不敢相信的道,实在是杨农的这个办法虽然会有些效果,但也实在太笨了,简直可以和愚公移山相比,虽然愚公成功了,但那是受到天神的帮助,可是现实中可没有什么天神,而且他们也没有愚公子子孙孙那么多的时间。
  “李休,我知道你觉得我这个办法很笨拙,但除了这个笨办法外,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吗?”杨农却是开口反问道,他和李休也算是老搭档了,自然一眼就看出李休心中的想法。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无奈苦笑,好像除了这个笨办法外,还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只是这个办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只能减少蝗灾爆发时蝗虫的数量,并不能阻止蝗灾的爆发,毕竟人力也是有穷尽的。
  “好吧,那我们现在就进宫向陛下禀报这件事,看看陛下是如何决断的?”李休最后也只能无奈的道,如果真的要把蝗虫卵挖出来,肯定要动用举国之力,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需要李世民的同意才行。
  杨农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也点了点头,因为事情紧急,当下他与李休一同坐上马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宫面见李世民。
  李世民这时也正在与长孙无忌等人商议着蝗虫的事,事实上杨农早在几天之前,就把明年可能爆发蝗灾的事禀报上来,而且经过李世民的了解,发现今年整个关中都比较干旱,各地也都有些地方官发现蝗虫增多的情况,因此纷纷上书示警,可是蝗灾一向都被认为是天灾,非是人力可以阻止的,现在他们也只能商议在蝗灾爆发后,如何救灾的问题?
  “参见陛下!”李休与杨农进来后,一起向李世民行礼道。
  “不必多礼,李休你可是朕这里的稀客,今天怎么有空和杨公一起来了?”李世民看到李休进来也颇为高兴的道,虽然明年可能爆发蝗灾的事让他有些担心,不过大唐每年爆发的天灾人祸那么多,他也早就习惯了,而且这段时间大唐的运势颇顺,别的不说,光是颉利与薛延陀打成一团的事就足以让他高兴好长一段时间了。
  “启禀陛下,臣与杨公前来,是向陛下禀报关于明年蝗灾的事!”李休这时也笑着回答道,说到这里时,李世民也请他们坐下,对此李休和杨农也没有客气,当下与长孙无忌等人并排而坐。
  “燕国公可是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治蝗灾?”听到李休的话,旁边的房玄龄也不由得眼睛一亮道,他的话也代表了周围其它人的想法,毕竟在大唐遇到困难时,李休往往能有力挽狂澜的办法,所以这时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人也都一脸兴奋的盯着他。
  “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却不能阻止蝗灾,只能说尽量减小蝗灾带来的损失!”面对房玄龄等人满怀希望的目光,李休也禁不住苦笑一声,随后就把他和杨农之前做的事与对话都讲了出来。
  “陛下,驸马已经证明蝗虫并非是鱼卵所化,而是将虫卵产于地下,所以臣希望陛下可以下旨,动员各州府的民力,将蝗虫产卵的地方翻一遍,这样等到冬天时,虫卵就会被冻死,虽然无法完全消灭蝗虫,但也可以有效的减少蝗虫的数量,就算明年真的爆发蝗灾,也可以减少一些损失!”这时白发苍苍的杨农也站起来向李世民行礼道。
  听到李休竟然颠覆了蝗鱼互化这个观念,大殿之中的长孙无忌等人也都是议论纷纷,不过他们都是国之重臣,又都见多识广,因此倒没有大惊小怪,只是脸上依然还是带着几怀疑,毕竟他们可没有亲眼看到蝗虫产卵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杨农早有准备,因为他把之前李休挖到的蝗虫卵也都带来了,其中还有几只正处于产卵期的蝗虫,把它们的肚子撕开之后,可以看到里面一肚子的虫卵,与挖出来的虫卵一模一样。
  眼见为实,这下长孙无忌等人也终于接受了李休的说法,李世民也同样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抬头道:“李休,多亏了你的发现,才让我们明白蝗虫竟然是自己可以产卵,如此一来,倒是可以像杨公建议的那样,动员百姓翻地,尽量的消灭一些虫卵。”
  只不过说到这里时,李世民却再次皱了一下眉头,随后就又有些不太满意的开口道:“只不过关中土地辽阔,哪怕是动员所有百姓,也只能消灭一小部分虫卵,如果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没有太大的雨雪,恐怕蝗灾依然会爆发,所以你还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阻止蝗灾的爆发!”
  李世民也有些贪心不足,觉得杨农的办法实在有些太笨了,所以想让李休想个更好的办法,对此李休也是摇头苦笑,他倒是知道可以用农药灭虫,但关键是大唐根本没有农药,除非他是神仙,否则怎么可能阻止蝗灾?
  “陛下,老臣这里还有一策,可以减小蝗灾带来的损失!”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杨农再次站起来道。
第492章
红薯的妙用
  李世民希望李休能够想出一个阻止蝗灾的办法,可惜李休对蝗灾的了解不多,根本无能为力,不过也就在这时,却没想到杨农竟然站了起来,告诉李世民他有一个可以减少蝗灾损失的办法,这让所有人都是吃了一惊。
  “杨公快快请讲!”李世民在反应过来后,立刻急切的向杨农开口询问道。
  “陛下,蝗灾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在蝗灾发生之时,蝗虫遮天蔽日而来,将田间的作物啃食一空,导致当季的作物几乎是颗粒无收,从而导致饿殍遍地,但如果蝗灾爆发时,对作物的伤害很小的话,那么蝗灾也就不足为惧了!”杨农这时笑呵呵的开口道。
  “这怎么可能,蝗灾来临时,那些蝗虫就像是疯了一般,连树叶都会被它们吞噬一空,更不可能放过肥美多汁的庄稼了!”就在杨农的话音刚落,就见杜如晦忽然皱着眉头开口道,不是他不相信杨农,而是杨农的想法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呵呵,杜相不必急着反驳,如果放在以前,每当蝗灾爆发之时,田地里的庄稼的确会被吞噬一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蝗虫再怎么厉害,也只能只地面以上的庄稼,地底下的庄稼却可以保存下来……”
  “红薯!”没等杨农把话说完,旁边的李休就惊喜的高声叫道,他终于明白了杨农的意思,红薯这东西长在地下,而且就算是蝗虫把地表的藤蔓吃光了,下面的根还是可以再长出来,当然这会影响到产量,但总比颗粒无收要强得多!
  “哈哈哈~驸马说的不错,老朽说的正是我们农部正在推广的红薯,此物长于地下,不怕蝗虫的啃食,而且就算是地表的藤蔓毁了,也可以重新长出来,所以如果明年开春之后,朝廷在关中大力推广红薯的话,哪怕是蝗灾来了,也不用担心粮食之危!”杨农这时一脸激动的开口道,他也是刚刚才想到这一点。
  “太好了!”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拍案而起,他刚才还在为蝗灾的事而头疼,却没想到解决蝗灾的办法早就有了,只是他们之前都没有想到,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连李休这个献上红薯的人也同样没有想到。
  “杨公,让关中种植红薯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我记得红薯的种植面积好像也只在新筑和青田两县境内,想要推广到全关中的话,这个秧苗恐怕也是个大问题吧?”不过也就在这时,李休却忽然皱着眉头开口道。
  不是李休泼凉水,而是红薯与其它的作物不同,虽然也可以用红薯来繁殖,但却太浪费了,一般都是用生长出的藤蔓来扦插,而藤蔓却需要提前来繁殖,保存也是个问题,另外红薯种植的时间也太短,现在也只有青田和新筑两县有种植,所以就算把两县的红薯都用来育苗,恐怕也不够整个关中种植的。
  “驸马不必担心,红薯的繁殖迅速,远比玉米要快得多,所以现在青田与新筑两县中,红薯的数量远比玉米要多,今年虽然旱了一些,但红薯十分耐旱,产量并没有受影响,等到红薯收获之后,可以集中储藏起来,等到明年再分发各地育苗,当然就算是这样,想要让关中全都种上红薯还是有些不够,不过没关系,我们农部还有另外一种育苗的办法!”杨农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种得意的表情。
  “另外一种育苗?红薯不都是让红薯根茎发芽后长出藤蔓,然后用这些藤蔓插扦吗?”李世民听到杨农的话也不由得有些惊讶的道,他对红薯和玉米也十分的重视,对于红薯的种植过程更是了解的十分清楚。
  “红薯原来的育苗方法的确像陛下所说的那样,是用红薯的块根,也就是红薯能吃的果实来育苗的,不过去年我们农部发现,其中秋天被我们丢弃的红薯藤蔓和藤根,如果保存得当,同样也可以用来育苗,如此一来,利用那些本来要丢弃的藤蔓和藤根,也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红薯秧苗来,以今年红薯的种植量来计算,明年不敢让所有关中人都种上红薯,但可以让每个县都种上一部分红薯,以应对明年的蝗灾!”杨农再次兴奋的禀报道。
  听到杨农的回答,李休也是暗叫一声惭愧,亏他还是农部的二把手,但却对农部的很多事都不清楚,比如这个红薯用藤蔓和藤根来育苗的办法,他就一点也不知道,毕竟他一般都是十天半月才去农部一趟,而且去了也只是随便转转,很少关心农部内部的具体事宜,杨农对他这种懒散的态度也都习惯了,平时除非有特别重要又无法解决的事才会找他。
  “哈哈哈哈~真是天佑我大唐,之前的天花已经被我大唐攻克,现在连蝗灾也不惧了!”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兴奋的大笑一声。
  紧接着李世民就将红薯育苗,以及明年推广的事交给杨农,而杨农也不客气,直接向李世民要人要钱,毕竟要将两个县的红薯藤蔓都收集起来,并且保存到明年春天,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李世民也毫不吝啬,直接让房玄龄协助杨农。
  不过红薯虽然可以抵抗蝗灾,但也不能任由蝗灾发展,所以李世民很快又将组织关中各地的农夫消灭虫卵的事交给了杜如晦,这件事更加的繁琐,而且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李休估计今年整个冬天,所有关中的百姓都得加入到灭虫大计之中。
  帝制有帝制的好处,那就是一旦决定了某件事情,立刻就可以交给大臣落实,因此随着李世民的一声令下,杨农与杜如晦等人也立刻忙碌起来,李休身为农部的一员,实在不好意思再闲着,因此也帮着杨农在农部跑来跑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