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515

  “那为什么还要刻在石碑上?”李世民却是反问道,脸上也带满是怀疑,看样子根本不相信李休的话。
  “啊,这个……我不是说了吗,公主写的这几个字很好,所以才要刻在石碑上留念!”李休却是哈哈一笑掩饰过去道,随手就把那张纸塞到袖子里。
  看到李休不说,李世民也不好再问,只得再次与他讨论起对付世家的问题上来,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休也表现的十分慎重,所以他也并没有急着发表意见,反而开口问道:“世家的存在的确会影响到朝廷的稳定,不知道秦王您有什么看法?”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沉吟了片刻,很快就开口道:“世家之所以能够影响到大唐的这方方面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朝堂上大部分大臣背后,几乎都有世家的影子,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拔一些平民出身,与世家关系不大的官员,刚好我大唐承袭隋制科举,如果能够利用的好,那么做是可以慢慢的替换掉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
  听到李世民上面的这些话,李休却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李世民的思路很正确,乍一听感觉很有道理,换做另外一个人的话,没准就会十分的赞同,不过对于熟知历史的李休来说,李世民的这个办法实在是漏洞百出。
  “怎么,你认为这个办法不可行?”李世民也注意到李休在摇头,当下也不禁惊讶的问道,这是他目的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之一,虽然效果慢了一些,但至少十分有效,甚至可以彻底的打破世家对朝堂官员的垄断。
  “不是不可行,殿下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操作起来却很容易让世家钻了空子,到时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让世家的势力更加庞大!”李休毫不客气的指出李世民想法的缺点道。
  不要以为科举就是万能的,事实上大唐时期的科举甚至算不上真正的科举,这一点可以从大唐历任的宰相出身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宰相绝大部分都与世家有关,哪怕是经历了李世民与武则天的打击,中晚唐时期的宰相依然被世家把持,由此可科举根本没有起到他应有的效果。
  “钻空子?我知道科举的确有许多的空子可钻,但只要日后注意一些,应该不会影响到大局吧?”李世民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道,对于政务他虽然不陌生,但的确还是有些不熟悉,考虑也有些不太周到,毕竟他也不可能是万能的。
  “好吧,那我就举两个例子,第一就是举行科举时,殿下会派什么人去主持?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与世家有关系?另外我听说之前科举之时,应试的举子都需要向长安城中的权贵投卷,只有得到这些权贵的支持,这些举子才有可能考中,毕竟科举之时可全都能看到名字,只需要阅考官心中稍微偏向一下,他们就可以高中金榜!”
  大家没有看错,大唐时的科举并没有糊名,而是考官可以直接看到考生的名字,这也才有了投卷这种行为,只需要得到一些权贵的支持,而这些权贵再与考官打个招呼,那么这个考生能够考上的几率就几乎超过了一半,甚至还有一些名气特别大的考生,根本用不着投卷,考官看到他的名字就会点中,这也使得大唐的科举黑幕横行,根本谈不上什么公平。
  “这个……”李世民听到李休提出科举的第一个缺点也不禁沉默了片刻,不过很快抬起头道,“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颁布法令严禁投卷这种事情,另外挑选一些与世家关系不大的官员做考官等等,虽然这样做会有很大的阻力,但总能一点点的纠正科举上的不正之风!”
  李世民说到后面时,自己都感到底气不足,因为上面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恐怕就不仅仅是阻力的问题了,毕竟想要改变一个官场上的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简直太大了。
  不过李休并没有反驳李世民,而是再次开口道:“好吧,就算秦王殿下日后可以解决科举制度上的漏洞,但是那些平民举子又从哪里来,要知道读书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供得起的,除了世家大族之外,恐怕也只有一些商人、富户才能够让自己的子弟读得起书,而且一个举子要博学,肯定要拜师,而那些博学鸿儒更是出身于世家大族,那些平民举子成为他们的学生,光是师生这一个关系,就足以让他们打下世家的印记!”
  听完李休的这些话,李世民也不禁闭上眼睛叹了口气,其实这些他不是想不到,只是除了用科举限制世家之外,他就真的想不能什么太有用的办法了,总不能直接提兵去把各个世家的人都屠个一干二净吧?
  看到李世民一脸沮丧的模样,李休却是呵呵一笑,沉吟了片刻这才再次开口道:“其实殿下也不必太过着急了,当初越国灭吴,用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殿下这么年轻,倒是不用担心时间不够,比如现在玉米和红薯正在慢慢的推广,等到推广了之后,大部分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到时就可以大力推广教训,建立村学与县学等,只有将教育掌握到朝廷手中,才能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影响!”
  “说的不错!”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是眼睛一亮,但随即又忽然叹了口气道,“我之前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相比科举,你的这个办法却是让我从头开始打基础,要等到大部分的百姓吃上饱饭,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村学或县学,朝廷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他们培养成才,最后再从中挑选一批人参加科举,再等到他们能够顶替那些世家出来的大臣,可是恐怕到时我死了,也很难看到那一天。”
  李世民是个武将,做事一向都讲究雷厉风行,当然有时也会极有耐心,但如果让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恐怕他也会觉得受不了。
  “殿下,朝堂上的事我懂得不多,更不知道为君之道,不过我觉得有些事情的确是急不了的,更何况那些世家一个个都存在了几百年,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消灭的?”李休这时也是苦笑一声道,其实对付那些世家他倒是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只是他也不知道是否有效,而且还可能会对大唐产生影响,李世民听后说不定根本不会同意,所以他也就索性不说了。
  “好吧,反正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暂时想不出办法也没什么,不过等到日后你若是有什么想法的话,一定要告诉我!”李世民听到这里终于点了点头道。
  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自然点头答应,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句闲话,李世民这才告辞离开,毕竟他不能离开皇宫太久,免得被人发现了,不过就在李世民刚走几步,忽然再次转身道:“对了,今天我刚接到消息,马三宝他们好像就要回来了?”
  “是的,前两天马叔派人送来消息,说是五六天后就能到达长安。”李休也是点头道。
  “嗯,等到他回来后,娘子军的事情你不要忘记了!”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道,脸上也变得没有一丝表情,这时的他和平时公主在战场上时十分相似,似乎没有半分感情。
  “放心吧,娘子军回来后会按照你们的要求改编,不过到时他们是走是留,你也不能拦着他们!”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回答道,当初李世民答应放李承道他们离开,其中还有一些附加的条件,比如李休和平阳公主留在长安做人质,以及娘子军日后的去留问题,毕竟在玄武门之变中,娘子军给李世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所以日后肯定不可能保留了。
  “那是当然,只要愿意留在军中的,我会给他们更好的待遇,也绝对不会因当初的事而为难他们,至于不想留在军中的,我也自然不会阻拦!”李世民也点了点头道,说完之后这才转身离开。
  眼看着李世民离开之后,李休这才从怀中拿出平阳公主刚才给他的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姓李名世民者,不得入内!
  短短十个字,却是写的杀气腾腾,让人一见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愤怒,估计这是家中的下人把李世民来的消息告诉她,所以她才写了这么一幅字,而且还要刻到石碑立在家门前,这样一来,恐怕李世民下次就没脸再来了。
  月婵一直在厅外守着,看到李世民出去这才进来,然后看着李休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公主说要刻字,不过这字要是摆出去的话,会不会惹怒那位秦王啊?”
  月婵不是普通的侍女,她读过书有见识,对于皇家的事也不陌生,自然知道李世民日后肯定是大唐的皇帝,虽然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亲姐姐,但皇家向来无亲情,所以她也担心万一把李世民惹怒了,会给家里带来灭顶之灾。
  只见李休这时考虑了片刻,最后却是一笑道:“没关系,他们姐弟之间的事也只有他们心中清楚,石碑我会让人刻好的,这件事你不用操心!”
  “是!”月婵听到李休这么说,当下也乖巧的答应一声道,随后这才退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重伤的消息持续发酵,引得朝堂上下都是暗流涌动,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忽然出现在众人面前,随后颁布一条条的命令,长乐幼王被赐死,王君廓被押送回长安等等,每条命令都引得朝堂上大为震动,但却没有人敢反对,一时间朝堂上对李世民的反对势力为之一空。
  对于李世民在朝堂上的这些动作,李休根本没有去关注,反正他之前也早就猜到了,而他趁着这几天只做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把平阳公主要求的石碑刻好,然后立在公主别院的门外,不知道下次李世民再来时看到它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另外一件事就是准备给马爷等人接风,他们在把李承道等人送到登州,然后亲眼看着他们与张十一的人出海离开大唐,这才开始返回长安,只不过等到他们回来后,娘子军这支大军也将走到尽头,这让平阳公主也十分伤感,于是李休就以她有身孕为由,替她揽下了大部分的事,免得她劳心劳力的伤到身体。
  这天下午,马爷率领的娘子军也终于回到了长安,当李休站在官道边看到为首的马爷时,也不禁大笑着迎了上去,平阳公主这时来了,跟在李休身后也微笑着与马爷等人打招呼,俨然一个小妇人的形象,这也让马爷等人即惊讶又欣慰。
  寒暄过后,李休立刻请马爷他们指挥大军进到早就准备好的军营,公主身边的几百亲卫也早就准备好了酒肉,来为他们撞风洗尘,不过也就在这时,马爷忽然把李休拉到一边,一脸严肃的道:“小子,有件事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第363章
未来的隐忧
  看到马爷说话时的表情那么严肃,李休也不由得有些惊讶,当下两人来到军营外的一处僻静之处,这才开口询问道:“什么事情这么严重,需要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只见马爷这时扭头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人后这才低声道:“这一路上我送齐王他们去登州,平时也免不了与他们接触,其中安陆郡王虽然年纪小,但却能看清眼下的局势,对于秦王虽然有怨恨,但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想法。”
  说到这里时,只见马爷再次顿了一下,扭头看了看周围这才继续道:“不过相比之下,齐王却根本看不表形势,等到伤好一点,就吵着要回去为太子报仇,最后还是被我强压着才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后来他与安陆郡王等几个孩子相处时,却无时无刻的不在教育他们,让他们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重新杀回中原,为他们的父亲、大伯报仇雪恨!”
  马爷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种担心的表情,而李休听完之后也沉默下来,他知道马爷的意思,之前是他和平阳公主保下李承道等人不死,万一等以后他们真的回到中原报仇,恐怕李世民很可能会迁怒于他们。
  只见李休沉吟了半晌,最后终于开口道:“齐王性格高傲冲动,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挫折,再加上又与太子感情深厚,一心想要回来报仇也很正常,不过承道虽然年轻,但却十分的稳重,而且他们手中一共也才千把人出头,怎么可能回来与秦王争夺?所以我相信承道他应该不会那么冲动和糊涂!”
  “话是这么说,安陆郡王也的确早慧的可怕,但人总是会变的,而且从此之后,你再也见不到他了,反而是齐王会与他朝夕相处,在齐王的影响下,说不定安陆郡王就会被他说动,更何况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万一等他长大成人再回到中原的话,那你们该如何选择?”
  马爷说到最后也没有再说下去,李世民的迁怒倒还是其次,关键是到时李休和平阳公主该怎么选择?他们肯定不会帮李世民对付李承道,但也不会帮着李承道对付李世民,到时还是被夹在中间两头为难,这才是马爷最担心的。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几分苦笑,他知道马爷的担心很有道理,毕竟人本来就是个很复杂的动物,谁也不敢保证李承道日后会不会发生变化,更何况他本来就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刚要成型的年纪,却忽然遭受到这么大的人伦惨剧,小小年纪也不得不逃到万里之外的荒蛮之地求生,这对一个人的心性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马叔,这件事我知道了,不过当初我与公主既然留下了承道他们,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且您的担心虽然有可能,但也未必一定就会发生,所以我们也不必太过杞人忧天了!”李休沉默片刻,最后忽然洒脱的一笑道。
  事情既然都已经到这一步了,也容不得他再后悔,更何况距离李承道他们成年还早着呢,所以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应对的准备,至少不能再像玄武门那次一样,事先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使得身边的所有人都跟着他冒险。
  听到李休的话,马爷也没有再说什么,当下两人回到军营,为丘师利等娘子军的将领接风,平阳公主也在这里坐了一会,不过她的身子不便,更不能饮酒,于是李休再次打破自己的规矩,陪着马爷等人喝了几杯。
  不过很快李休就后悔了,如果他不坚持不喝酒的话,倒还没有什么,可是看到他竟然喝酒,结果丘师利这些老兵痞立刻合起伙来给他灌酒,特别是在知道李休和平阳公主已经被赐婚后,更是逼着他喝,结果李休最后也被灌的迷迷糊糊,喝到一半跑到外面吐了起来,这才感觉好了一点,随后就被平阳公主架着回去了,一边还埋怨他不能喝就不要喝。
  第二天醒来,马爷已经将军营里的事务安排好了,而且军中有丘师利、向善志等人照看,倒也不用他操心,再加上他又实在想念恨儿,所以就独自跑回来了,见到恨儿也是亲的不得了,并且还拿出路上买的特色礼物送给恨儿和七娘等人,惹得这群小姑娘一口一个马叔叫个不停,马爷也是高兴的哈哈大笑。
  “马叔马叔,你得给我做主!”正在这时,只见七娘忽然小嘴一撅一脸不满地叫道。
  “怎么了,是谁敢欺负我们家七娘,马叔帮你去教训他!”马爷一听七娘的话立刻脸色一板道,七娘虽然不像恨儿那样是他亲侄女,但也差不多。
  “是我哥,他答应我的事都好长时间了,可是却一直没有做到!”七娘这时瞪了一眼李休道。
  看到七娘的样子,李休也不禁苦笑一声,他自然知道七娘说的是什么事,当下只得无奈的解释道:“七娘,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那件事我已经托人去办了,只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再加上这几天比较忙,所以才耽误了几天。”
  “到底什么事情啊?”马叔听到这里也有些不解的问道。
  “七娘想学设计船只,但这方面我真的不懂,所以就想请个这方面的大师来教她,不过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手罢了。”李休无奈的解释道。
  这件事他之前和杨农提到过,结果这老头虽然有些不明白李休的妹妹为什么会对造船感兴趣,但依然表现的十分热心,主动要求帮李休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而李休这几天又忙着为马爷他们接风的事,所以也没时间去问,也不知道杨农办的怎么样了?
  “这是小事,你哥这几天的确没空,不过现在马叔回来了,这件事就包在马叔身上!”马爷也知道李休之前肯定很忙,所以也没有说什么,而是拍着胸脯向七娘保证道,七娘对马爷可信任多了,当下甜甜的向马爷道谢,随后就和恨儿跑去玩马爷送给她们的新玩具了。
  看到七娘她们离开后,马爷这才转过身对李休道:“你小子怎么搞的,七娘这么点小要求都没能帮他做到?”
  “我已经托人在办了,只是这几天没时间去问罢了。”李休再次无奈的解释道。
  “你托了谁?”马爷再问,脸上也有些狐疑。
  “杨农杨尚书啊,本来我也只是随口一提,结果这老头就揽下这件事,我也不好拒绝!”
  “糊涂,杨农他是户部的,造船这种事归工部管,你之前卖给武士彟那么大的一个人情,现在不用什么时候用?”马爷听到李休的回答却是一瞪眼道。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是暗叫冤枉,其实他本来也想去找武士彟的,只是杨农主动揽下这件事,他又不好拒绝,如果这时候再去找别人,让杨农知道了实在有些尴尬,毕竟这显然是在怀疑人家的能力。
  马爷也知道李休在为难什么,当下想了想道:“这样吧,你既然已经把事情托付给杨农了,那这两天就去问一下,我也去武士彟那里跑一趟,看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杨农能够找到人的话,咱们也可以比较一下,如果找不到那就直接用武士彟找的人!”
  “行,一切听马叔您的安排!”李休听到这里立刻点头道,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件事,于是再次有些不安的道,“马叔,我听说现在武士彟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咱们现在麻烦他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武士彟与别人不同,他即没有世家的背景,在大唐也没有立下什么太过显赫的功劳,唯一的依仗就是他与李渊的私人交情,而且他也对李渊极为忠心,可以说是李渊心腹中的心腹,不过现在李渊被软禁,李世民自然要提拔自己的人,哪怕是裴寂那样的人日后都得为长孙无忌让位,所以武士彟现在的小日子恐怕也过得十分艰难。
  “你看,你这个人就是太心软,正是因为武士彟以后肯定会被挤下来,所以现在才要趁着他还是工部尚书,能够帮我们一点的时候找他帮忙,难道你打算以后等他贬到外地了,再去找他还那个人情债吗?”马爷先是白了李休一眼,随后理直气壮的道。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禁为马爷的缜密逻辑所折服,抛去感情因素,这的确是最合理的选择,更何况他与武士彟也的确没什么交情,所以让人根本找不出反驳的借口。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反正这只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根本足以让武士彟还上你上次帮他的那个大人情,说起来还是便宜他了!”马爷再次开口道,李休也只得点头同意。
  聊完了这件私事,马爷又和李休聊了一些他在路上的见闻,最后忽然叹了口气,面色沉重的道:“按照当初的约定,娘子军回来肯定是要被收编的,不过我问过军中的兄弟,有相当一部分老兄弟都厌倦了军中的生活,想要退下来过普通人的日子,不过朝廷现在没钱,很难安置他们,对此咱们肯定不能不管,不过这么多的人,怎么安置也是个大问题啊!”
第364章
成立商队
  “娘子军中想要离开军队的人很多吗?”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有些惊讶的道,娘子军是不输于天策军的精锐,虽然人数少一些,但战斗力却是极强,以前每次出战,都是军中的主力,这也使得娘子军的地位很好,待遇也很好,一般的士卒养活一家人也没什么问题。
  “是啊,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光是决心想要离开军中的人,就超出一千人,这些人有人年纪大了,有人则是家中有老有小,担心日后万一死在战场上,家中就没有了依靠,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借着这个机会,都想早点退出军中,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马爷叹了口气回答道。
  大唐是府兵制,按说只要条件适合的男子进入军中,只有等到老了之后才能退出,娘子军也不例外,而且他们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很多人娶妻生子后,对战争也有些厌倦了,所以想借这个机会退下来也很正常。
  “一千多人?的确不是个小数目,朝廷对他们就没有什么补偿吗?”李休听到这里先是一惊,随后沉吟了片刻再次开口道,收编娘子军的事都是由马爷去处理的,李休对这方面也不怎么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