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另外王琼在朝堂上也一向喜欢附和正德,这使得他在官场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再加上他又是山西人,也就是北方的官员,一向被南方的官员排斥,否则以他的政绩,早就被李东阳召入内阁了,不过也正是王琼一直没能进入内阁,所以他与李东阳等人也一向不和,这次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他也是再次与杨廷和等人唱起了反调。
之前焦芳从朝堂上离开后,在北方人出身的官员中,就要数王琼的官职最高,影响力也最大,所以王琼在支持正德出巡的事上表态后,朝堂上那些占据着弱势的北方官员几乎一边倒的支持正德出巡,毕竟南北双方官员之间的争斗,其实已经接近明末的党争,一切都是以打击对方为主,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王琼带领的北方官员团体,再加上江彬笼络在一批南方官员,这些人就成为支持正德出巡的主要力量,虽然他们的人数比反对派的要少,但因为朝堂有正德的支持,所以双方为此争斗不休,到现在已经吵了足足有两个月了,却还是没能争出个高下来。
对于正德出巡的事,周重他本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现在大明日渐稳定,北方边军经过更换新式武器,以及军队的学员陆续补充过去后,使得边军的战斗力大增,再加上他的努力,使得兵部也不敢像以前那样隐瞒边军的功劳,有了军功的刺激,使得边军的士气大增,根本不需要正德去巡视。
不过周重虽然反对,他却不好对这件事发表任何看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是正德离开京城,那么他肯定就是监国,而且万一正德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他就是大明下一任的皇帝,所以为了避嫌,周重只能埋头呆在家里,对于朝堂上的不管不问,一心只处理大明海域上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里,站在窗前的周重也不禁叹了口气,本来若是正德只是单纯的去宣府巡视,那么也没有什么,但是正德肯定会带着江彬那些外四军前去,如此一来,正德肯定会对江彬更加的宠信,再加上正德从小生活在宫中,根本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宣府虽然不比江南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万一正德沉迷其中,恐怕日后会真的被江彬蒙蔽了。
就在周重想着心事之时,忽然他背后的书房门一开,然后只见瑾萱端着盘子走进来,见到周重转过身时,微微一笑道:“夫君,夜深了,我给你熬了些莲子粥,喝了快点休息吧!”
看着温柔贤淑的瑾萱,周重也不禁走过去扶住瑾萱爱怜的道:“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刚才我已经睡了一觉了,想到夫君现在还在忙于政务,所以就起来熬了些粥,你快趁热喝了吧!”瑾萱轻轻的把托盘放下,又让周重坐下来,边给他盛粥边道。
周重这时也的确感觉有些饿了,当下接过瑾萱递来的碗,几口把里面的莲子粥喝光。瑾萱看到丈夫喝的香甜,当下也是抿嘴一笑,又给他盛了一碗,结果周重一连喝了三碗,却还感觉只是半饱,这也不怪周重能吃,而是瑾萱拿的碗太小了,说起来王府里什么事情都有规矩,甚至连周重用什么样的碗都有规定,这样的小碗就是周重吃饱时的制式装备,据说是为了防备他暴饮暴食。
“好了,晚上不要吃那么多,否则容易发胖的,以夫君的年纪,若是胖了就不好再减下去了!”瑾萱知道周重没有吃饱,但却不肯让他再吃了,毕竟现在都半夜了,睡觉前吃太多东西不但不好消化,而且还容易发胖。
“嘿嘿,能吃是福,发胖有什么,大不了明天早上多锻炼一会,吃再多也不怕发胖!”周重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也没再吃,然后帮着瑾萱把东西收拾了一下,让侍女送下去后,两人这才准备回房休息。
不过就在周重和瑾萱刚走出书房时,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身肥肉的徐管家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手上拿着一封书信道:“王爷,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书信,而且也不说是谁送来的,只说让老仆亲自呈交给您。”
第四百七十章
正德出巡(下)
半夜三更有人送来这么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而且还点明让周重亲自观看,这他也是一愣,同时有种不太好的预感,特别是又是正德闹着出巡的关键时刻,周重觉得这封信中的内容肯定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当下周重接过书信,转过身打开看了一下,结果等到看完之后,周重长吸了口气,把书信重新放回信封,然后放在了自己怀里,转过身面向瑾萱时,又变成原来笑呵呵的模样。
陪着瑾萱休息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天刚亮,周重就急匆匆的赶到皇宫中,结果不出他所料,正德也早早的起床,而且正在由江彬等人陪着打羽毛球,这东西本来是周重献给正德的,可惜周重本人的技术太差,已经远不是正德的对手,倒是江彬这些武人身体条件好,学会了之后可以与正德打上几局。
平时周重若是见以正德与江彬这些人混在一起,他一般不会上前劝阻,因为他知道正德本来就是个好玩闹的性子,自己可以劝阻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去劝阻,甚至若是次数多了,还可能会伤害到兄弟之间的感情。
不过今天他却是有紧急的事情要找正德,所以只见他大步走上前对玩的满头大汗的正德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禀报,还请皇兄入殿一谈!”
正德也奇怪周重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不过他看到周重脸上郑重的表情时,心中也是一惊,当下放下球拍与周重一起来到侧殿,一边擦汗一边问道:“怎么,有什么事情让二弟你这么急匆匆的跑来找为兄?”
周重并没有急着回答正德的话,而是从怀里掏出昨晚收到书信递给他道:“皇兄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正德接过书信打开看了一下,不过他的表现很奇怪,并不像周重想像的那样暴怒,反而露出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微笑,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见正德把书信撕掉道:“这些人的胆子还真够大的,朕这还没有出京,就已经开始有人向二弟你表忠心了,只不过他们的胆子还是不够大,竟然连个署名都没敢写,看样子是想试探一下二弟你的反应。”
周重接到的信上没头没尾,但是信上写的内容却是句句诛心,大概意思就是等到正德离开京城,他们一切都以周重马首是瞻,哪怕是周重发动政变造反,他们也愿意站在周重这边,可以说这封信就是一封表忠信,只不过写信的人胆子虽大,但却不敢把自己的姓名写上去,甚至这封信的字迹看上去也很别扭,很可能是写信人故意把字体写成这样,以免被人从字迹上认出来。
以周重现在敏感的身份,接到这么一封别有用心的信,可以说是大大的不妙,一个处理不好的话,恐怕就是杀身之祸。不过周重昨晚考虑了片刻后,立刻就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直接把信交给正德,毕竟他们两兄弟感情深厚,与其刻意隐瞒,还不如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让正德自己拿主意。
“皇兄,写这封信的人用意我们暂且不去猜,不过从这封信上也可以看出来,若是皇兄离开京城,那么肯定会让人心不稳,甚至还会让一些人生出异心,所以皇兄万万不能离开京城啊!”周重这还是第一次直接劝阻正德不能去宣府,毕竟正德一走,整个大明可就全都压到了的身上了。
不过正德却是哈哈大笑道:“二弟,出巡宣府的事情现在还没定下来,朝堂那边也一直在吵,为兄每天听的心烦,所以你就不要再说这些了,另外为兄听说今天军校那边有橄榄球比赛,而且还是步兵科与骑兵科的决赛,肯定十分精彩,咱们兄弟自然不能缺席!”
正德说完,立刻就让人准备早餐,然后让周重陪自己随便吃了顿早饭,拉着他就去了军校。周重虽然还想再劝,但看正德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估计也不会有效果,当下只能长叹一声,陪着正德看了一天的球赛。
一封没头没尾的书信,虽然信上的内容大逆不道,但却还动摇不了周重的地位,也许真的像正德所说的那样,是想有人通过这种方式表忠心,只是对方的胆子还不够大,所以不敢写自己的名字,不过也有可能是有人想陷害周重,或者也有其它的可能,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至少对周重来说,这封信只不过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涟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不过周重的生活虽然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但是朝堂上对于正德出巡的事依然争吵不休,支持派以兵部尚书王琼为首,而反对的人则是以杨廷和这些内阁大臣为主,再加上正德坐在龙椅上拉偏架,双方为此吵的是不亦乐乎,甚至连正经的政务都耽误了。
这几年经过周重的努力,使得大明的粮食产量年年爆增,经济也发展的极为迅速,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只要手中有粮,他们就不会有其它的想法,而经济的发展则让大明的国库十分充足,各方面用钱也都十分大方,特别是在边军方面,更是十分舍得花钱,鞑靼小王子几次率兵南下,都被大明的边军所败,不但没能抢到任何物资和人口,更是损兵折将若不堪言。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明的朝堂上虽然吵做一团,甚至耽误了政务的处置,但并没给大明造成太大的影响,国内民情稳定,国外也没有敌人敢在这个时候招惹大明,估计正德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不但偏向王琼一方,甚至还从中煽风点火,让两派吵的更加热闹。
不过就在朝堂为正德出巡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时,却忽然传一个噩耗,大明首辅李东阳缠绵病榻多日之后,终于在昨天晚上病逝,终年七十岁。
李东阳不但是内阁首辅,同时他还是先帝亲点的顾命大臣,二十岁就入朝为官,为大明辛苦奔劳了整整五十年,后来更是成为内阁大学士,辅佐孝宗与正德两朝皇帝,可谓是劳苦功高,所以他这一死,时人称其为“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
另外李东阳还是南方官员集团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南方官员集团就不会乱,内阁也同样不会乱。可是现在李东阳一死,对于大明朝野的震动可谓是十分巨大,特别是对于南方系出身的官员来说,更是感觉六神无主,毕竟他们早就习惯了朝堂有李东阳这位南方派系出身的内阁首辅坐镇的情况,现在李东阳一死,这让绝大部分人都感觉不自在。
对于李东阳的去世,内阁中的杨廷和等人虽然震惊,但却也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们也知道,在这个争论正德是否出巡问题的关键时刻,李东阳的去世肯定会给自己一方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甚至很可能会因此而败给王琼那些人,导致正德顺利出行,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杨廷和等人立刻向正德提议,暂停对是出巡一事的讨论,现在最紧要的是处理李东阳的丧事,毕竟对方身为内阁首辅,又是顾命大臣,他的葬礼自然不能有任何疏漏。
正德虽然胡闹,但是对于李东阳还是十分尊敬的,而且他也知道,哪怕他现在趁着李东阳去世把出巡的事情搞定,日后也会引起杨廷和等人的强烈反弹,所以还不如现在先处理完李东阳的丧事,然后再趁着杨廷和一方人心不稳的机会,一举把出巡的事定下来。
李东阳死在内阁首辅的任上,可谓是鞠躬尽瘁,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对于李东阳的身后事,大明朝堂上很快就达成一至,对李东阳追赠太师,谥号文正。
至于李东阳的葬礼,也由正德特别授意由礼部操办,所有花用也都由他的内库里出,而且李东阳的儿子也得到了封赏,可以说待遇丰厚之极,只不过因为李东阳在去世之前要求葬到老家茶陵,所以真正的葬礼将在茶陵举行。
对于李东阳的丧事,杨廷和等人虽然尽力拖延,希望可以借着这段时间整合一下人心,重振南方官员的士气。但是王琼那些人却根本不给他们机会,对于李东阳的丧事他们是积极操办,甚至不惜把“文正”这个极为尊贵的谥号给了李东阳,所以仅仅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李东阳的丧事处理完毕。
丧事处理完了,王琼立刻发动自己一方的力量,再次把正德出巡的事情提到了朝堂上,结果杨廷和等人自然也是全力反对,可惜经过李东阳去世的打击,使得他们一方的人心有些不齐,特别是正德还将王琼一方的几个人提拔到了重要职位上,这就使得他们这边的话语权大增,哪怕是杨廷和那几个内阁大学士全部反对,可最后也敌不过王琼这些人的围攻。
在李东阳去世的三个月后,正德终于取得这次出巡之争的胜利,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离开禁锢自己的京城,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焦芳入阁
正德十一年的七月,正是初秋时分,树上的叶子还是绿油油的,但是正德却已经急匆匆的让江彬点齐外四家的四万边军,另外还有五千人神机营,然后带着这四万五千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京城。另外周重这个赵王被加封为监国,代他掌管大明的朝政。
对于正德这个任性的举动,除了王琼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家伙选择了支持外,其它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对态度,甚至皇宫里的张太后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跑去边关,可惜正德想打仗已经快想疯了,他已经对京城里的游戏感到无比的厌烦,所以无论是谁阻拦,他都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所以最后走的是义无反顾。
正德走的那天,周重前去相送,兄弟二人站在北京北门外的长亭里说了许多话,当时亭子里就只有他们两人,就连谷大用也被遣到亭子外几十米处,只能看到周重两人坐在亭子里,但却不知道他们兄弟二人在谈话些什么,事后周重与正德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次的谈话,直到千百年后,他们这次谈话就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谜团,虽然有不少人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还原了无数版本的此次谈话,但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根本不足以服人。
周重送走了正德后,并没有立刻接手朝政,而是把自己独自关在王府里数天时间,这几天里他不见任何外人,对于请求晋见的人也率挡了回去,唯一可以见到他的,除了王妃和几个儿女外,就只有一个外人,这个人正是周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焦芳。
就像之前周重与正德的交谈一样,没有人知道在这几天里,周重与焦芳谈了些什么,更不知道他们两是否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不过就在几天之后,周重忽然出现在大明的朝会上,虽然正德不在,但是周重被任命为监国,所以在正德的龙椅旁边,又加了一张椅子,这也就是日后周重上朝时坐的地方。
周重以前虽然是亲王,而且正德也把一些政务交给他,但是周重却没有参加过朝会,因为朝会是大明处理政务的核心会议,一般来说除了皇帝与太子外,其它皇族是不能参加的,所以周重之前为了避嫌,也为不引起那些文官们的反感,所以才一直没有参加,直到成为监国之后,他才第一次来到朝会之上。
对于周重的到来,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毕竟之前正德已经下过圣旨,而且周重无论是入京前还是入京后,做的都十分出色,特别是他之前还与李东阳、杨廷和达成协议,准备一起排挤江彬,虽然没能成功,但这份情谊却还在,因此对于周重这位监国,大臣们也都表现的十分恭敬。
周重在朝会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对于下面众臣禀报的政务,能够让下面的人自己处理的,他就绝对不会插手,有些实在需要他做出决定的,他就会询问以前没有什么先例,若是有的话,那就按照之前的先例办,若是没有,那就暂时放下,他会与内阁商议一个可行之策。
可以说周重在朝堂上的表现得到了所有朝臣们的一致赞扬,甚至不少人还在心中暗想,若是当年登上皇位的是眼前这位赵王而不是那位胡闹的陛下,说不定大明早就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哪里还会像几年前那样内外交困?
不过就在朝堂上所大臣都放松了对周重的戒心时,周重却忽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而这副獠牙就是正德留下的一道圣旨,当朝会的最后他让人把圣旨宣读出来后,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特别是杨廷和等几个内阁大臣,更是有些无法相信,因为圣旨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重新启用焦芳,并且恢复了他内阁大学士的职位,也就是说,焦芳终于再次进入内阁之中。
对于这个任命,无论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南方官员集团,还是以王琼为首的北方官员集团,他们都没有任何准备,甚至听到这个任命时,都还感觉有些不敢相信,毕竟焦芳当初可是牵涉到刘谨的案子里,虽然因为他辞官早,所以受到的牵连很小,但以他当初与刘谨的作为,再加上他今年都已经八十多岁了,怎么可能再出仕?
也正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所以当圣旨宣读完之后,整个朝堂上是一片寂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对于朝堂上的反应,周重也早有预料,不过他根本不给大臣们的反应时间,在宣读过正德的圣旨后,就立刻宣布退朝,然后当天下午,焦芳就笑眯眯的穿着官服到文渊阁办公了,虽然杨廷和等人对焦芳都不怎么欢迎,但却也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他们想要反对都找不到人,因为下圣旨的正德都已经跑到宣府了。
在正德朝之前,大明的内阁人数并不固定,有时三四人,有时五六人,在焦芳再次入阁之前,内阁共有四位大学士,分别是杨廷和、梁储和刘忠,以及因为之前支持正德出巡,最后终于得到入阁机会的兵部尚书王琼,现在再加上焦芳,内阁就有了五个人。
说起来在这五个内阁大臣中,杨廷和和梁储都是南方官员集团的代表,以前就与焦芳不对路,双方的关系很疆,所以对于焦芳的东山再起,他们自然都很不高兴。至于那位刘忠刘大人,他虽然是北方人,但一向与南方官员集团走的很近,以前也与焦芳发生过冲突,所以他对焦芳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最后一个的王琼与焦芳同是北方官员集团的代表,不过却是一前一后,王琼本来已经顶替焦芳成为北方官员之首,而且还成功入阁,日后若是能够得到所有北方官员的支持,肯定可以在内阁中呼风唤雨,可惜他万万没想到,都已经八十多岁的焦芳竟然再次入阁,这使得他的声望一下被盖了下去,结果这让王琼也对焦芳的到来有些不满。
焦芳老于事故,自然明白现在自己的处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现在就是一个孤家寡人,特别是以前他的那些亲信都被贬斥,剩下的北方官员虽然对他还有些香火情,但却不会坚决的站在他的身边,至于南方的官员更不用说了,这些人都恨不得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更不可能支持自己,所以他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天办完公后,焦芳就拦住了正在回家的王琼,然后一笑道:“王大人,老夫今日重回内阁,有些事情不甚明了,所以想要向王大人请教一番,还望王大人千万不要推辞才是啊!”
对于焦芳,王琼对他虽然不满,但以前两人同朝为官时,因为都是北方官员,所以彼此的交情还算不错,再加上王琼也知道,现在焦芳与监国的赵王交情深厚,这次焦芳能够再次入阁,背后肯定有赵王在帮他,所以王琼也不敢太过得罪焦芳,当下笑呵呵的道:“焦阁老有请,晚辈哪里敢推辞?”
当下焦芳与王琼来到北京城最近新开的一座酒楼,名字也叫望海阁,据说是双屿港那个望海阁的分店,背后自然也就是周重,不过别人不知道的是,焦芳在望海阁中也有少量的股份,毕竟他也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活,跟着周重做生意自然不用担心赔钱。
当然了,京城的这座望海阁自然没有海让它望,不过和双屿港的望海阁一样,这座望海阁的占地面积也是极大,能够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拥有这么大的一块地皮,本身就是实力的象征,再加上做的饭菜也异常的别致和美味,所以望海阁刚一开张,就被好事者称为京城第一酒楼。
焦芳与王琼来到望海阁后,两人找了个单独的亭子坐下来,周围都是空旷的草地,根本不用担心谈话被别人听去,这也是焦芳把谈话地点选在这里的原因。
等到酒菜上来后,焦芳与王琼两人边吃边聊,不过这时他们两人却都是聊的一些闲话,或是什么人文趣事,或是焦芳在南方的一些见闻,反正都是一些消磨时间的话题,谁也没有主动谈正事,这也是所有为官者的臭毛病,无论谈什么事情,事先都要说一大堆的废话打开话题,周重对此早就深恶痛绝,但却无力改变。
洒过三巡后,焦芳这才笑呵呵的放下筷子道:“王大人,老夫此次能够重回内阁,除了陛下的赏识外,最重要的还是有赵王殿下的照顾,否则我这把老骨头就只能呆在老家等死了。”
“阁老言重了,您是我大明的重臣,之前受到小小的挫折,迟早还是会受到朝堂的重用,现在正是阁老一展抱负的时候啊!”王琼的话虽然看起来是在夸奖焦芳,但其实暗中也有些埋怨焦芳都这么大年纪,却还到朝堂上分权的意思。
以焦芳的精明,自然听的出王琼的不满,不过只见他却是呵呵一笑,然后说出一句不相干的话,但正是这句话,却是让王琼脸色大变。
第四百七十二章
繁华下的危机
赵王府的书房内,周重一脸悠闲的坐在书桌后面品着茶,焦芳坐在他的面前,同样也是悠闲的说道:“王爷,事情已经查清楚了,上次的书信十有八九是王琼送来的。”
“呵呵,果然是他,这个王琼虽然是个能臣,但是这个八面玲珑的性子实在让人有些不放心,若是当初我没有直接把信送到皇兄,恐怕他在第二天就会暗自登门拜访,然后向我效忠,并且鼓动我争夺皇位了。”周重手指敲着桌子,脸上似笑非笑的开口道。
“王爷此言差矣,王琼在风骨上虽然差了些,而且又有些喜欢钻营,但他却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且经过上次支持陛下出巡的事情后,使得他声望大增,哪怕是老臣进到内阁,在声势上却还不如王琼,所以今天见到王琼后,老臣就与他经成了联盟,这样对彼此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焦芳一脸郑重的开口道。
“呵呵,我不管你与王琼达什么协议,也不管王琼有什么样的私心,只要你们齐心协力助我大明完成最后的脱变,你们所需要的名利,皇兄与我自然也不会吝啬!”周重微笑着说道,虽然他的语气很轻柔,但是焦芳却是听的精神大震,世人所求的不过是名利二字,哪怕像他这样的内阁大臣也不例外,而且能满足他对这两个字追求的,就只有皇帝陛下和眼前的赵王殿下了。
“王爷放心,老夫虽然没几年好活了,但是至少现在还是耳聪目明,只要给我们几年时间,定然可以像以前在总督府那样,助殿下将大明的弊病清理干净!”焦芳用苍老但却十分坚定的声音向周重保证道,他本来觉得自己活不过几年了,但是现在重新回到内阁后,焦芳忽然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好像再多活几年也没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