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364

  等到下午李世民回到王城,并且召集城中文武议事,这下总算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关于李愔的流言自然也不攻自破。平壤城现在已经安定下来,高句丽的战事也已经完毕,可以说已经到了班师回朝的时刻了。
  不过在回去之前,李世民按照当初的计划,对高句丽进行了安排。其中原来属于汉四郡辽东地区,自然全部归大唐,至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上的故土,则全部划到新成立的安东都护府治下,李愔的那位表哥张俭,凭借着前期对高句丽作战立下的战功,以及背后李愔和其利益集团的支持下,总算坐上了安东都护的位子,其中都护府就设在平壤城,城中常备三万大军,随时监控东边新罗与百济的动向。
  新罗鼓动大唐向百济动手不成,只得到大唐口头承诺的帮助,最后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动手,不过两国远征高句丽的大军损失惨重,一时之间还腾不出手来,估计最少半年之内,是没办法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了。
  贞观十二年五月中旬,辽东的天气已经变的有些炎热,而这时大唐也终于开始了大规模撤军,除了随张俭留守安东都护府的大军外,其他军队都陆续或乘船,或走陆路,回到各自原来的驻扎地,而有功的将士则被选拔出来,他们将随同李世民一起回到长安,接受长安城为他们准备的盛大凯旋仪式,同时在皇宫中接受封赏。
  本来李世民也要李愔随他一起回长安的,毕竟他离开长安这么长时间,也该是时候回去看一看了,再加上杨妃怀孕,李愔这个最受宠爱的儿子自然也要到场。不过李愔既然要回去,文心她们这些家眷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回去,他不放心让她们单独上路,于是就向李世民说明情况,带着剩下的七百护卫先回登州,安排一下再全家一起回长安。
  和来时一样,回程时仍然坐的是陆青他们的船,不过与来时空间宽敞不同,这次回航李愔和七百护卫,大部分都挤在陆青的那艘盖伦船上,剩下实在挤不下去了,这才分到另外一艘小船上一些。
  之所以这么挤,主要是陆青这支船队上,装的全都是从平壤收购的奴隶或财物,奴隶就不说了,大部分都是平壤城下那一战的战俘,凭借着李愔的身份,一下子收了近万人,另外还有许多因战乱而自愿卖身为奴的平民,光是运送这些奴隶,就将船队的大部分船只占用。
  另外从战士手中收来的许多财物,却比奴隶还要占用空间,毕竟为了保护一些贵重物品,不得不做些防范措施,这样一来,一次根本运输不了,无奈只得先堆放在李愔在平壤城暂时的那个住所里,和张俭打个招呼让他帮着照看,等下次再派船来运。而李愔他们为了给奴隶和那些财物腾地方,不得不受点委屈挤一挤。
  幸好平壤到登州的新航线也已经被人探索出来,就是上次高句丽偷袭登州城的那条航线,现在这条线已经成为黄海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和陆青他们一样,趁着这高句丽这场战争,大发战争财的各路商人。
  当然了,这些商人都是在登州登记过的,否则就算到了安东都护府,也是寸步难行,因为那里现在还是军管,遇到巡逻的军队时,只有出具在登州登记时发放的路引,安东都护府的士卒才会放行。也正因为如此,登州一下子成为了大唐商人汇聚的中心,天南海北齐聚一堂,只要你有手段,有路子,同时动作够快胆子够大,就能在刚打下的安东都护府那里找到财路。
  不过登州的这种盛况很快就会过去,因为经过高句丽一战,已经让李世民和军中将领看到商人介入战争的便利性,所以以后的战争,都将向大唐的商人开放战场,当然了,能进到战场的商人都要进行统一登记,明确出身籍贯,以及所经营的行业,若是出现问题的话,也能很快的找到责任人。为此李愔还向李世民提议,在工部下属再成立一个商院,专门管理这些事情,而李世民也同意了。
  当李愔回到登州之时,赵复还组织人手,给李愔他们办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而登州城及不少外地的商人也都纷纷围拢在大道的两边,争先一睹齐王殿下的风采。人山人海的景象让不少登州人在十几年后,都仍然记忆犹新。
  李愔骑在一匹骚包的白马上,带领着只残余七百人的王府护卫,在所有人的注目中,缓缓的进到登州城,那种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而带来的虚荣心及满足感,让李愔和身后的护卫们都无比享受,特别是少数年轻的护卫,被街道两边无数少女的目光注视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腰板挺直跨下马匹脚步一至,将自己的个人风采表现到了极致,可惜那张涨红的脸却暴露了他们太过激动的事实。
  李愔虽然急着想赶回府中与文心她们团聚,毕竟两人成婚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分离,而且一分开就是数个月,那份相思之苦可就别提了。可是他身为登州一地的主官,又是大唐的齐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讲几句鼓舞人心的话,这种事推也推不掉。
  幸好在来的路上,燕北就已经帮他准备好了发言稿,等到了齐王府门前的广场时,李愔就登上早准备好的高台,发表了一通鼓舞人心的讲话,先是把大唐在高句丽的战事做了个简短的总结,着重夸赞了一下大唐将士的英勇无畏,然后话锋一转,又对登州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大加表扬,虽然对事实有点夸大,不过登州做为此战最重要的后方基地,没有之一,的确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就在李愔在台上演讲时,他可以很明确的感觉到,背对着的王府城墙上,文心和惜君等几女就在那里,正一脸热切的注视着自己,虽然满心的思念,但却不敢跑出来与李愔相见,毕竟身为女眷,有些时刻是不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
  而就在李愔无比痛恨燕北,为什么要把演讲稿准备的这么长时?人群中两位长身玉立的青年人也正在仔细观察着李愔,其中那个留着短须的青年人发现,仅仅一年多未见,当初的那位还略显稚嫩的梁王,现在却已经变成成熟稳重,同时受无数百姓敬仰的齐王殿下。
  “人中龙凤,无过于此!以一己之力,竟然将整个世局扭转,如此非常之人,岂可力敌?”短须青年人看着李愔,口中喃喃自语,紧接着脸色一变,阴云密布的又道,“那帮食古不化的老顽固,看不清时局的变化也就罢了,竟然还妄想集合各家之力,与天下大势相抗衡,真是不知死活!”
第九十七章
漏气的蒸汽机
  “王兄所言甚是,族中那些老顽固就由得他们去吧,你我在登州已经盘桓数月,对于这位齐王殿下的手段,也早已经心服口服,而你与他又是旧识,不如趁现在殿下回来,我们去拜访一下如何?”另一个明显年少一些的青年开口说道,好像急不面耐的想与李愔结识。
  这个说话的青年比旁边那个短须青年人要小上几岁,看上去最多不过二十岁左右,个子要矮一些,但长的却是唇红齿白极其俊秀,甚至看上去比女子都要俊美几分,这也引得旁边的一些少女对他指指点点,时不时的还窃笑几声。而俊美青年似乎对这种情况早已经习惯,根本不以为意。
  “崔兄,以我的经验,现在千万不要去打扰这位齐王殿下,否则咱们可就有苦头吃了!”短须青年人听完同伴的建议,立刻一脸苦笑地说道。若是李愔能看到人群中的这个短须年青人,立刻就能认出来,这人正是太原王家的那位王况王公子。
  “王兄此话怎讲?”崔姓年青人一脸不解地问道,他们来登州是向李愔表达善意的,而且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要向他禀报,若是李愔知道他们的意图,肯定感谢还来不及,怎么还会给他们苦头吃?
  “崔兄有所不知,你别看台上的齐王殿下神采飞扬,其实目光中却透露出一丝焦急,而且你看后面的王府墙头,虽然看不清楚,但齐王妃应该在那里,谁都知道齐王夫妇感情甚笃,这次殿下去高句丽,一分别就是数月,夫妻两人自然有说不尽的相思,我们若是这时不解风情的去拜见,虽然齐王殿下肯定会很重视,但以他的小心眼,事后肯定会让我们吃点苦头,所以还是过两天再来吧,反正咱们的事情也不急于一时。”
  王况在说话之时,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苦笑,当年他只不过为了与李愔相识,然后耍了点小手段,但没想到却被李愔给记下来,后来为了这件事,他可没少吃苦头,若非被逼无奈,他真的不愿意再和这位小心眼的皇子打交道。
  听到王况的解释,崔姓青年也是一愣,想到家中的娇妻,心中也涌起几分思念之情。当下理解的一笑,向王况拱手笑道:“还是王兄想得周到,小弟太沉不住气了,既然现在不能拜访,那不如我们去港口一趟吧,听说这次齐王殿下从高句丽带来不少奴隶,你我的矿上都缺人手,现在就去挑上一些,想必肯定比内陆便宜的多!”
  “哈哈哈~,正合我意!”王况也正有这个打算,当下两人携手离开了广场,和一些精明的商人一起,开始向港口方向汇聚,用早已经打磨好的刀叉,开始分享李愔带来的美味战利品。
  等李愔好不容易将演讲稿背完,又安抚了一下情绪高涨的民众,这才急不可耐的回到府中,见到文心和惜君她们,自然是道不尽的相思之情,白天主要陪着文心说了一天的话,晚上又和惜君数次缠绵,一解这几个月的相思之苦。
  本来李愔想多陪文心她们几天的,但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他还没起床呢,就有人禀报,说是一帆和袁天罡有要事求见,李愔无奈,穿好衣服刚到大厅,就见一帆一脸喜色的大声叫道:“六郎,好消息,我们的蒸汽机终于可以用了!”
  “什么~,这……这是真的?”李愔一听,刚才还有些浑噩脑子立刻清醒过来,一脸难以置信的连跑几步,上前抓住一帆的手臂大吼道。
  “当然是真的,我们已经连着测试了好几天,现在都还转着呢!”一帆一脸臭屁的表情,对于蒸汽机这个耗费了她大量心血的作品,她也是无比自豪。
  “太好了!”李愔得到肯定的回答,立刻激动的难以自抑,忽然伸手把一帆抱了起来原地转了几圈,吓的一帆连连尖叫,同时双手本能拍打着李愔的脑袋。等李愔发现不妥放她下来时,对方已经羞的脸色通红,连旁边的袁天罡也是一脸惊愕,气氛一时间变的有些尴尬。
  幸好李愔一向急智,歪点子也多,放下一帆后,立刻又转向袁天罡,在老神棍震惊的眼神中,伸手也将他抱起来转了几圈,放下后抓住对方枯干的双手,口中激动地说道:“谢谢!谢谢袁道长和一帆这段时间的努力和辛苦!”
  李愔的这种做法虽然有点惊世骇俗,不过总算是缓解了现场的尴尬,而李愔也趁机岔开话题,让他们快带自己去看看研制完成的蒸汽机。一提起这个,一帆立刻忘了刚才的尴尬,兴致勃勃的带李愔向科学院跑去。可惜却苦了袁天罡,活了这么大的年纪,却还是第一次被一个男人抱着转圈。
  科学院就建在齐王府的正后方,与齐王府有一个小巷子隔开,现在里面除了一帆带领的蒸汽机研制组外,另外由魏黑子带领的船舶设计院也被并入到科学院中,剩下的还有一些造纸、纺织、农业等研究小组,这些小组中的人员都是李愔从各地重金礼聘来的专业人才,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改进的办法,而且已经有些小组出了成果。
  进到科学院,转过几个院子,还没等走到蒸汽机研制组所在的地方,李愔就听到一阵陌生而又熟悉的轰鸣声,这是机械快速转动的声音,在前世时,几乎处处都能听到,但是来到大唐之后,这还是李愔第一次听到这种噪音般的轰鸣声。
  虽然这种声音并不动听,但在李愔耳中,却无异于仙乐一般,因为它昭示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而自己当初所定下的目标,也会因为它的出现,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
  想到这里,李愔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是飞奔着跑进院子里,而呈现在他面前的,正是当初按一帆设计,又由他向工部死皮烂脸要来的高明工匠,花费了无数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才完成的蒸汽机。
  只见眼前的这个铁家伙有两人多高,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巨大的飞轮,然后就是那个好不容易才打造出来的汽缸。现在这座蒸汽机正在运行,旁边的锅炉站着个光着膀子的工人,正卖力的向里面炉中加煤,高温的蒸汽进入到汽缸之后,推动活塞往复运动,通过外面的曲柄连轴,将动能传递出去,带动巨大的飞轮转动。
  “殿下,怎么样,蒸汽机我可是做出来了!”就在李愔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吞吐着蒸汽的钢铁怪兽时,一帆和袁天罡也走了过来,一脸得意的指着运行的蒸汽机对他说道。
  “一帆,你真是个天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夸你了!”李愔惊喜的打量着蒸汽机,前世他所在的那个年代,蒸汽机这东西几乎已经被淘汰掉了,因此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实物,感觉实在是有些震撼。
  “对了,这东西的力量怎么样,你们做过试验没有?”李愔想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急忙开口问道,因为他知道蒸汽机光转起来还不行,必须产生足够的马力才有实用的价值。
  一帆一听,立刻挺起小胸脯高傲的说道:“我们当然测试过,这台蒸汽机在转动时产生的力量,足以能和一匹成年马相比!”
  “什么?这么大的个子,才能和一匹马的力量相比?”李愔一听不禁大为泄气,虽然他不知道后世蒸汽机的马力如何,但以眼前这台蒸汽机的体积,就算是安装到相应的大船上,所产生的力量也绝对带不动船的。
  “你知足吧,蒸汽机刚研制出来时,力量比现在更小,主要是漏气太严重,后来经过匠人们的改进,这才将力量提高了许多,但漏气的问题一直没办法解决。”一帆也听出李愔话中的不满,不由得变得十分委屈。
  “漏气?”李愔听后也是一愣,这个问题倒是他疏漏了,在他的记忆中,后世的蒸汽机是要用到橡胶的,估计就是为了解决漏气的问题。想到这里,李愔急忙将橡胶的特性讲了一下,然后问一帆能不能用到?
  “若是这东西真的耐磨的话,那倒是可以解决漏气,不过我们这段时间已经用过许多材料了,但没一样能达到蒸汽机的要求。”一帆十分沮丧地说道,她也知道若能解决了漏气问题,肯定能大幅度提高蒸汽机的带起的力量,可惜受材料所限,一直没有成功,至于李愔口中说的那个橡胶,她也没什么信心。
  “橡胶肯定行,不过……”李愔对橡胶十分的有信心,毕竟这是后世得来的经验,不过他马上又想到一个问题,橡胶是好东西没错,但若他记得没错的话,橡胶树和辣椒一下,都是美洲的特产,现在他到哪找橡胶树去啊?
  想到这里,李愔一下子就泄了气,没有橡胶就造不出实用的蒸汽机,没有蒸汽机就造不出蒸汽船,没有蒸汽船虽然也能去美洲,但天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如此一来,李愔似乎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努力发展航海事业,等大唐的商人到达美洲,取得橡胶后再大规模制造蒸汽机。
  难道这世界上除了橡胶,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替代品了吗?就在这时,李愔忽然灵光一闪,想到这个问题。
第九十八章
无花果树
  说起橡胶的替代品,让李愔立刻想到一件事,当初他在长安制造第一辆自行车时,府中的工匠曾经用一种特制的树胶涂在车轮上,那东西好像很耐磨,也许说不定可行?
  想到这里,李愔急忙让人将府中的两个管事黄成和老吴头都叫了过来,这两人原来是他府中木器坊和铁器坊的匠头,因为帮李愔做了不少新东西,所以才被提拔为管事,其中自行车也是在他们两人的带领下研制成功的。
  一帆不知道李愔叫两个管事干什么,有些奇怪地看着李愔。不一会的功夫,木讷的黄成和老当益壮的老吴头就赶了过来,看到李愔立刻施礼道:“小人参见王爷!”
  “起来吧,当初本王让你们制作那个自行车时,车轮上被你们涂了一层厚厚的胶,那种胶好像十分坚韧,现在府中还有没有?”李愔让两人起来,急不可耐的开口问道。
  一听李愔问起这个,两人都是一愣,这次比较健谈的老吴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十分木讷的黄成,因为那种胶是黄成搞的。
  “启禀殿下,那种胶本来就是小人发现的,不过这种胶的粘性不大,在木器上用处有限,平时倒没有常备,只有需要时,才会现做一些,不过现在想做那种胶,却不是那么容易了。”黄成迟疑了一下,这才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哦?这是为什么?”李愔一听十分奇怪。
  “殿下,那种胶是小人从一种果树汁液熬制而成,不过那种果树刚传到我大唐不久,只在长安周围有种植,此次来登州,小人虽然也带了些种子,不过才种下一年时间,根本没办法取树汁。”黄成十分无奈地说道。
  树汁,听起来怎么那么像橡胶树,但黄成明明说是一种果树,可是在李愔的记忆里,橡胶树好像不产什么果子啊?
  “那种果树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没有?”李愔急忙问道,橡胶树现在还远在美洲大陆,根本不可能传到大唐,因此李愔很快就否定了橡胶树的猜测。
  “启禀殿下,小人听说那种果树是由西方的胡商带来的,原来什么名字就不知道了,不过传到我大唐后,因为结的果子甜如蜜,就被人称为蜜果,另外这种果子很奇怪,不开花就结果,所以又有人称其为无花果!”黄成躬身再次答道。
  “日,原来是无花果啊!”经黄成这么一讲,李愔立刻想了起来,当初自己在长安时,平时也吃过不少,只是当时并没有在意,毕竟无花果这东西他在后世也很常见,根本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他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在唐朝刚刚传来了。
  “殿下,咱们在长安的府中,就种了不少的无花果树,想必殿下也品尝过无花果,若是有需要,恐怕就得从长安运来,不过这一来一回,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黄成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其实黄成并不知道,自从李愔将自行车献给李世民,黄成的那种树胶制作方法也一同献上去,将作监对自行车进行仿制,而随着自行车的推广,对车轮上树胶的需求自然大量增加,现在长安城虽然有不少人家开始大量种植无花果树,但时间太短,根本不能取树汁。如此一来,成熟的无花果树更显珍贵,李愔府上种的那些,已经被将作监高价收购了,树也已经被移走了,只是这件事太小,远在登州的李愔和黄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好,那你即刻启程,马上赶到长安,尽快将那种树胶制出来,而且越多越好,若是不够,让王先生帮你想办法!”李愔立刻吩咐道。王先生也就是王子豪,惜君已经进了他的府,王子豪也就成了他的长辈,再直呼其名就显得不太尊重了,于是就改称王先生,府中上下也都知道。
  “小人遵命!”黄成也知道殿下要回长安,但现在却让自己先走,显然这件事十分重要,因此也不敢怠慢,说完之后立刻回府准备,连午饭也没吃就打马离开登州。
  “六郎,你不是说要找橡胶吗,怎么又找什么无花果啊?”一帆这时一脸不解地问道,其实她刚才就想问,只是一直插不上嘴。
  “橡胶那东西好是好,可是咱们大唐根本找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那种无花果制的胶试试了,不过应该差不多。”李愔说这话时,显得也很没有底气。其实他并不知道,无花果和橡胶树都是属于同一科的树木,而且本身产的树汁中也可以制作橡胶,当然产量没有橡胶树那么大而已。至于黄成制成的那种胶,里面的成份也几乎和橡胶差不多。
  把蒸汽机密封的问题暂时先放到一边,接下来李愔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蒸汽机的运作方式,和一帆讨论了一下其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其实这台蒸汽机的马力之所以如此之小,除了漏气的原因外,另外设计上也有不小的问题,这倒不是说一帆的能力问题,而是在当初设计时,只求能让它连续的运转起来,只要达成这个基本要求,马力的事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一步步完善。
  对于这点,一帆在将这台蒸汽机原型制作起来后,已经开始着手于新型蒸汽机的设计,目的就是提高蒸汽机的功率,有了这台原型机基础,相信新型的蒸汽机很快就能完成设计,不过受工艺以及密封的问题所限,就算是功率提高,估计也很有限。
  工艺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的,而且对于这点李愔这个外行一点也帮不上忙,唯一可以解决的,就只剩下漏气这个问题了,只要能找到密封的材料,相信肯定能让蒸汽机的功率提高一大截,虽然还是有着极大的浪费,但实用肯定没问题。至少不会像他们眼前这个原型机,只能当做摆设来用。
  想到这里,李愔心中更加坚定了解决漏气问题的决心,若是黄成做的那种胶还是不行,那自己就将美洲大陆到亚洲的地图公布出来,然后出天价悬赏,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人敢冒着天大的风险搏一搏,尽管这个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看完了蒸汽机后,李愔又在科学院里盘桓半日,到其他组里看了一下各自的进度,能想到的就帮一把,当然了,李愔的水平完全就是属于那种二吊子,能帮到的还真不多。到中午时,他才回府陪文心她们吃饭,下午却又不得不出门,因为武媚娘要见他。
  武媚娘依然住在李愔为她安排的那所宅院里,虽然李愔早就放开了对她自由的管制,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武媚娘一向深居简出,若非必要,基本不怎么出门,就算出去,也会做一番装扮,另外还会叫上杨十夫妇。
  数月不见,武媚娘对李愔自然也十分思念,为此还特意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正宗的关中小菜,再温上一壶淡酒,十分乖巧地坐在桌边等着李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