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364

  王文度本想将那个士卒活捉,因为傻子也看得出来,对方肯定不是普通梁兵,因此想捉住对方问清来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这个普通的小兵却也是悍勇无比,就算是被重重围困,却没有任何投降的意图,反而挺起马槊连挑十数人,几乎和今天战场上的那个齐王府侍卫表现的一模一样。
  最后王文度亲自上阵,与对方厮杀半晌,这才将对方毙于刀下,但对方的临死反击却也刺中他的大腿,用的就是李世民手中的槊。本来王文度身上的伤口不深,但也不知为何流血不止,差点让他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养了几个月才痊愈。
  讲起当年的那段经历,王文度也是满脸惭愧,毕竟当初他可是败得很惨,不过当讲起那个宁死不降,而且极其悍勇的小卒时,却又是满脸钦佩,虽然对方死在自己手里,但也差点要了他的命,两人算是扯平,另外他对差点杀死自己的那支马槊也很感兴趣,将槊头取下来做成短刃,除了留做纪念之外,也是一件十分的不错的防身武器。
  听着王文度的讲解,李世民也想起十几年前的那场灭梁之战,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但对于这场战争也了若指掌,对于萧铣投降前那晚发生的事,他也知道一些内情,因此听完后沉吟了一下,然后沉声问道:“你说的是萧铣身边的那支虎头军?”
  李世民一手创建了玄甲军这支精锐骑兵,对于天下间能与玄甲军相比肩的精兵,自然是了若指掌,比如当年的陇右军、须陀军、骁果军等等,而南方萧铣的虎头军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当年灭梁之战时,这只虎头军只在江陵城下出现过一次,之后就像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消息了。
  “陛下英明,当时我们所有人都猜测那只骑兵就是虎头军,而后来萧铣投降后,也有梁国的官员证实,另外末将还得知,陛下手中的这种槊,就是虎头军的专用武器,只要刺中人体,伤口极难愈合,就算看似不重的伤,也可能治人死亡。”王文度再次躬身说道,只是在说话时,语气却带上一丝颤抖。
  李世民知道扫了王文度一眼,他看得出来,这位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王大将军,现在却显得极为紧张,因为他在向自己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以前萧铣手下的那支虎头军,现在竟然成为了齐王府亲卫,而且他今天也发现,虎力带领的一千齐王府亲卫大部分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来,算算年龄也刚好吻合。
  李愔是什么人?他不但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而且还和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世家牵扯极深,可正是这个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皇子,手下却有一群梁国余孽,这种事若是让别人知道,肯定会参他一个图谋不轨之罪,甚至很有可能影响到皇位的更替。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王文度才会表现的如此紧张。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忽然转头平静地问道:“这件事除了你之外,军中可还有其他人知道?”
  “启禀陛下,末将知道事关重大,因此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且军中除了我之外,并没有其他将军参与过当年的灭梁之战,应该没有其他人知道。”王文度紧张的回答道。
  “很好!你给朕记住,虎头军早已经在十几年前,随着梁国的覆灭而消亡,现在只有齐王府亲卫!”李世民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却带着无可置疑的威严。
第八十二章
商人的战争
  听到李世民的话,王文度一愣,不明白皇帝陛下的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事情他已经禀报完,怎么处理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因此立刻躬身领命。接下来也没他什么事了,于是李世民挥手让他退下,自己却坐在帐篷中沉思。
  “萧瑀啊萧瑀,朕以前只知道你是个老顽固,没想到你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事情瞒着朕,看来以前真是小看你了。”李世民目露凶光,一脸恨意的自语道。
  做为历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之一,李世民的心性自然是机敏非常,萧铣已经死了十几年了,他的手下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李愔那里,这之间唯一有联系的,就只有萧瑀了。首先萧铣是萧瑀同族的侄子,而且关系也比较亲密,同时萧铣又是李愔王妃的爷爷,也只有通过萧瑀这层关系,李愔才能与十几年前就已经覆灭的梁国余孽扯上关系。
  其实对于李愔收服萧铣手下这件事,李世民心中虽然有点不太舒服,但却并没有太生气。反而对于萧瑀恨得牙痒痒,在他看来,萧瑀身为自己的臣子,却与梁国余孽有着解不开的关系,萧铣的那帮手下很可能就是他介绍给李愔的。
  这点倒是李世民冤枉了萧瑀,虽然萧瑀窝藏了文心母女,但对于虎力这帮人却并不知情,毕竟那位贤德妃也不简单,知道任何事都要留一手,自然不会把所有秘密都告诉萧瑀。而且任凭李世民再怎么机敏,他也不会想到,萧家庶女萧文心,竟然还有那么惊人的身份,而且当初萧文心和李愔的婚事,还是他一手促成的。
  高句丽大局已定,渊氏已经败亡,第二天太阳刚露出一半,所有唐军就已经早早集合完毕,然后在李世民的亲自率领下,从平壤城的正门入城,沿着主干道一直进入到原来荣留王的王城,然后这才命令各个军队,接管城中所有要害之地,同时对于渊氏一族及其附庸,开始了残酷的清洗。
  其实就在昨天晚上,平壤城出现了一个自杀高峰,主要就是渊氏族中及附庸的一些重要人物,这些人知道,只要唐军进城,他们肯定没有好下场,因此还不如自己选择个死法,有个别心狠的,甚至连妻子儿女也给杀了,免得受到唐人的侮辱。
  当然了,有勇气自杀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缩在家里等着唐军的到来,另外还有一些平时与渊氏没那么亲密,脑子反应又比较快的官员,立刻转换门庭,打着荣留王故臣的旗号,投入到唐军的怀抱,帮着大唐对平壤城进行清洗。
  现在唐军还打着为荣留王报仇的旗号,高句丽奸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大唐对于这些人也持欢迎态度,毕竟有了他们这些地头蛇的帮忙,控制起平壤城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李愔的亲卫在昨天的大战中立下奇功,除了李世民许诺的奖励外,还和其他几支立功的队伍,一起参加了对于渊盖苏文府邸的查抄,原则上查抄的财物要充公上交。不过当到了真正查抄时,李愔才总算明白,原来让他们来查抄也是一种奖赏。
  唐军可没有什么八项纪律之类的东西,在外打了胜仗劫掠一番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过军中有李世民这个皇帝坐镇,脸面还是要的,因此纵兵劫掠这种事是不能做的,不过查抄却是一个名正言顺收缴财物的机会,大件的财物自然要上交,但一些小件的贵重物品,只要你能藏的下,就没有管你,而且这也是军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因此查抄的士卒个个都赚的脑满肠肥,李愔也入乡随俗,挑了几件特别的东西,贵不贵重倒是其次,好歹来参加了这场历史性事件,没个纪念品怎么行?况且他也不缺那点钱。
  虽说战士们都会有挟带,但剩下的大部分财物还是要上交的,另外渊氏的男男女女也全都被抓了起来,与其他人犯一起,全都没籍为奴,其中男人好办,大部分都会被卖到各个工矿场做奴隶,可女人命运就不一定的了,年轻貌美的首先被挑选出来,赏赐给有功将士为奴为婢,运气好的,遇到一个好主人,以后就算在府中地位不高,但总算能活下去。若是运气不好,在被主人玩厌之后,就被扔到一边不管不问,甚至会被再次转卖,那时她们的命运可就更加悲惨了。
  对于这些高句丽美女,李世民自己也留下两个伺候,而且她们的家人也得到宽恕的机会。李愔也被分到两个,想推辞都推辞不掉,只得收下放在营帐里。可能是受后世武侠小说的影响,总担心这两个高句丽美女找自己报仇什么的,不过后来他发现,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这些高句丽女子并没有什么家国之恨,反而对于自己这个主人十分害怕,毕竟从豪门贵女一下子跌落成奴隶,她们心中自然充满了恐惧。
  发现这个情况后,李愔就没再管过她们,打算战后把她们扔到府里做个侍女,总比被人卖来卖去要强的多。
  打赢了这场仗,最高兴的除了军中将士外,另外还有一直紧随大军背后的大群商人,这些商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李愔的登州,或者是其他地方赶到登州登记过的商人。自从李世民放开战场对他们的限制后,这些商人就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除了正在交战的战场,几乎哪里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甚至有些外出巡逻的小队,根本不用带什么干粮,路上遇到这些商人就能拿东西换到食物,而且还比军粮可口。
  这些商人一开始以捕奴队为主,主要收购战场上的战俘,不过很快有精明的商人发现,战场上除了战俘之外,能做的生意还多的是。比如战士们搞到的战利品,他们平时要上战场,带着战利品也是个累赘,还不如换成钱实在。
  什么?钱太多也不好拿,这个也没关系,可以先把钱存到新开办的登州银行里,这个登州银行的大老板可是齐王府,信誉绝对有保证,而且就算是存钱的人战死了,银行也可以按事先记录的战士家人地址,将这些钱送过去。
  这个银行的开办并不是李愔的主意,而为惜君看到战场上的需求后,自动组织人开办的,本来名字叫钱行,李愔听说后,直接改成了银行,虽然现在这种银行的业务还局限在战士身上,但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银行的业务肯定会越来越广泛。
  银行出现所产生的意义,李愔这个非专业人士还真说不清楚,不过他却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随着银行业务的展开,战场上的商业行为突然爆出一个高峰。其实这也不奇怪,商人出钱购买战士手中的战利品,而这些钱又被存入银行,然后银行又贷款给有信誉的商人,如此一来,钱在各方手中的运转就形成一个圈,每循环一次就给三方都产生巨大的利益,也比以前那种商人千里迢迢运钱来交易快捷便利了无数倍。
  有了商人收购战利品,唐军将士们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以前因为个人能携带的东西有限,所以搞到的战利品都是以小件的为主,大件的根本没地方放,现在却不同了,只要他们带着东西找到商人,只要谈拢价格,该怎么运输就是那些商人的事了。当然了,东西的体积越大,商人就会在本来的价格下适当压价,毕竟他们运输也是要花钱的。
  商人带来的便利,很快就被军中将士所认可,而且李绩这些主将们还发现,在后方在粮草、武器等军需供应不足时,也能通过这些商人运输一部分,虽然要付一些报酬,但却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还节省了运输时的消耗,算起来还是很合算的。
  在与渊氏决战之前,参与这场战争的商人们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金,为的就是在战后大肆收购,而且在战前,他们无偿援助了不少的粮食和药物,可以说为这场战争下足了本钱,结果大唐军队果然没让他们失望,终于占领了高句丽最富饶的平壤城,而他们将早已经磨利的爪牙露出,开始分享这块美味的蛋糕。
  李愔骑着马行走在平壤街头,身后除了自己的护卫外,另外还有一个满脸青肿的李永。刚才他们先去了李道宗那里,当李道宗知道李永一直躲在军中,而且还亲自上了战场,气的他是当场暴走,对李永是一顿狠揍,直到把气发泄出来之后才罢手,而李永则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他们之所以先去找李道宗,其实是想让李道宗先把李永的事向李世民透一下气,毕竟当初为了李永,李世民也派出不少人寻找,当时李永也听说了,却故意不出来,现在怕李世民怪罪,还是先让李道宗这个长辈去说说情。虽然李愔也能帮李永求情,但谁都知道,李愔和李永本来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因此肯定不及李道宗这个长辈出面的效果好。
  李道宗打归打,对于李永还是十分关心的,虽说以皇帝陛下的性子,应该不会拿李永怎么样,但既然李永有志在军中发展,不能因为这件事,让李世民对他有了不好的印象,因此自然不会推辞,又对李永训斥了几句,这才放他们出来。
第八十三章
又中了你的算计了!
  “什么,二十文?你怎么不去抢?”街道上一个年轻的唐军士卒手拿着一件玻璃花瓶,一脸通红的和一个瘦小的商人讨价还价。花瓶估计也是从哪个府上查抄来的东西,造型美观别致,李愔一眼就认出来,这个花瓶应该是长安城自己的那个精品玻璃厂出产的。
  “小兄弟,我出二十文已经很高了,你拿东西的时候也不看看,这东西是玻璃的又不是水晶的,玻璃制的东西放在几年前还能出高价,可是现在连罐头瓶子都是玻璃的,也就只有这些高句丽土包子,才会把玻璃瓶子当成宝来供起来!”瘦小的商人抖动着眉毛,一脸精明的讨价还价。
  他显然是在欺负年青的士卒不懂行,玻璃现在虽然不值钱了,但那只是普通的玻璃制品,像李愔那个精品玻璃厂出产的玻璃工艺品,在市场上还是很抢手的,特别是在周边的小国,要是这个商人收购,然后转手卖给东边的新罗或百济,绝对能卖出上几十贯的天价。
  “不行,二十太低了,你再加点!”年青士兵凭直觉猜测,手中的花瓶肯定不止这个价,但一来这东西带着不方便,而且也易碎。二来也觉得对方说的有些道理,他身上还带着个罐头的玻璃瓶子,知道这东西不值钱,因此最终觉得还是卖了吧,但要求对方再加点。
  “行,虽说这东西不值钱,但也是小兄弟你拿命拼来的,那就再加五文,绝对不能再高了!”瘦商人听到对方语气松动,眼中立刻闪过一丝喜色,不过脸上却露出一副肉痛的神色,好像加的五文钱是在割他的肉一般。
  年青士兵是个穷苦人出身,掂量着二十五文已经不少了,能在老家买好几斗米呢,于是就点头同意,刚想把花瓶交给对方。这时旁边的李愔终于看不下去了,开口说道:“既然知道这东西是别人用拿拼来的,那就给个公平的价格!”
  听到李愔的喊话,正在交易的两人都是一愣,扭头这才看到道路中骑在马上的李愔,虽然他们都不认识李愔,但只看穿着和身后的侍卫就知道,对方肯定是个大人物。同时年青士兵也很机灵,立刻领会了李愔话中的意思,将已经递出去的花瓶又给夺了回来。
  “将军,您……您这话是什么意思?”瘦商人心中暗暗叫苦,对方的身份肯定不简单,看出这个花瓶的价值也不奇怪,看来今天自己要倒霉了。
  “十贯,花瓶你拿走!”李愔也懒的和对方计较,更没打算太过为难瘦商人,毕竟现在是买方市场,士兵们手里的战利品太多,而商人的购买力虽然强,但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吃的下的,因此士兵吃亏自然也是很正常的。
  瘦商人一听对方只是将价格提高,并没有为难自己,立刻松了口气,忙不迭地答应下来。而年青士卒听到手中的花瓶竟然值十贯,激动的一哆嗦,差点把花瓶给摔了,两只眼睛更是瞪得溜圆。
  不过当年青士兵反应过来,发现自己刚才差点被瘦商人给骗了,立刻是一肚子火,单手抓住对方的脖领子,要不是另外一支手要拿玻璃花瓶,估计早就给对方一顿老拳了。
  “兄弟,和气生财,虽说对方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你自己的眼力差,看不出玻璃花瓶值多少钱,这个可怪不得别人!”李愔急忙开口劝道,虽说瘦商人不地道,但打人可就不对了。
  年青士兵听到李愔的教训,虽然感觉有点委屈,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也有几分道理,再加上对方身份尊贵,他也不敢再放肆,气呼呼的放开瘦商人,先向李愔道了谢,这才继续和对方交易。李愔点了点头,这才和李永他们继续向前走,准备回自己暂时的住所。
  “六郎,你就这么轻易放过那个商人?”李永做为军中将士,自然看瘦商人不顺眼,只是刚才是李愔在处理,他不好插手。
  “那又能如何,难不成让人打瘦商人一顿?”李愔笑呵呵地说道。
  “那是自然,不但要打,而且还要抓起来法办,这样才能震慑那些不法商人,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欺瞒将士?”李永恨恨地说道。虽然入军中时间不长,但他已经是一副典型的军人思想,无论什么事,第一想到的就是用暴力手段解决。
  “九弟,虽然我不懂为将之道,不过我却知道一点,若是今天的事让你父亲或卫公遇上,他们也绝对不会用你说的那种办法解决!”李愔一脸肯定地说道。
  当初他之所以让李永进到军中,其实只打算磨一磨他的性子,没想到这小子入戏太深,打定主意要在军中发展,虽然这不是自己的本意,但事情都到这一步了,李愔再反对也没任何用处,还不如再帮他一下,不过在帮他之前,却要让李永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废话,我要是有我老爹和卫公的本事,哪里还会是一个小小的伙长?”李永翻了个白眼说道。之前李愔见到他时,他还只是个什长,不过这次与渊氏的决战,他又立下战功,积功升任到了伙长,手下管着五个什长,加在一起有五十人,再升一步就到队正,那时才勉强算是军中的中层军官。
  “切,没志气,你为什么不能有你老爹和卫公的本事,同样是一个肩膀扛着颗脑袋,难道你就比他们差?”李愔故意做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反问道。
  “这……”李永被李愔反问的面色通红,他年轻气盛,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哪怕对方是自己老爹也是一样,只不过想到老爹的本事,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却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只得悻悻的说道,“这怎么能比,我老爹和卫公都是自幼熟读兵书,之后又常年带兵打仗,积累下来的经验哪里是我这种毛头小子能比的?”
  “这倒是,叔父和卫公在兵法上的造诣,我也是一向十分佩服的,只是可惜……”李愔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李永一眼,下面的话再也不肯说。
  “可惜什么?”李永追问道。
  李愔听后扭头冲李永笑了笑道:“可惜后继无人,恐怕百年之后,再也没多少人会记得我大唐的这两位兵法大家了。”
  “谁说后继无人?”李永也听出李愔话中的意思,当下脸色通红的反驳道。
  “不是吗,卫公那里你应该知道,几个儿子都是文官,业诩虽然喜欢习武,但却被卫公严令禁止,甚至连自己写的兵法都不让他看,若无意外的话,三代之后,卫公这一系肯定再无武将,至于你家里,你应该比我清楚,你们兄弟九人,加在一起又学到了叔父几成本事?”李愔再次刺激道。
  “这……这……”李永被李愔反问的哑口无言,他八个哥哥,除了大哥还像点样子外,其他几人都和他差不多,都是只懂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又哪里有功夫自己老爹的兵法?
  “唉,想叔父和卫公英雄一世,却因为种种原因,自己一生总结的兵法精华却无法流传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李愔接着又叹道,而李永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一种羞愧之色。
  李愔看时机也差不多了,于是装出一副灵光一闪的表情,眉飞色舞地说道:“哈哈,我想到办法了,既然你们或不能或不愿学,那干脆我禀报父皇,由朝廷出资建一所大唐军校,然后将叔父和卫公等这样的老将军都网罗到里面执教,学生则从军中选出优秀者充任,相信经过那些老将的熏陶后,这些学生肯定能学到不少兵法,说不定还能出几个兵法大家来。”
  “不行,我家的兵法凭什么让别人学?”李永一听立刻就急了,这个时代都讲究子承父业,兵法这东西也差不多,一般都是家传,可是现在李愔竟然要让李孝恭公开教学,这让李永感觉好像自己的东西被人偷了一般,自然是坚决反对。
  “九弟,人不要太自私,反正你们兄弟也不愿意学,与其让叔父带进棺材里,还不如拿出来教给其他愿意学的,说不定还能名扬后世,与孙子一样,成为流传千古的兵法大家,而且若是你不服气,也可以进到里面去学,和其他人比一比,看到底谁才是叔父兵法的真正传人?”李愔笑嘻嘻地说道。
  这时他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既然李永想要从军,那就不能任由他在军中胡混,还是走一条比较正规的渠道为好,而李愔能想到的,自然就是军校了,现在没有没关系,禀报李世民办一所就是了,反正大唐现在有人又有钱,而且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不怕没人支持。
  “去就去,我难道还怕他们不成?”李永想都没想,立刻开口说道,不过话刚一出口,他忽然愣住了,脑子急速地转动几圈,然后露出一脸怒容的对李愔吼道:“混蛋,我又中了你的算计了!”
  李永话一出口,立刻伸手想抓住李愔厮打。可李愔却大笑着拨马便跑,李永自然是紧追不舍,两人在平壤街头打打闹闹,俨然像是回到当年的长安一般。不过就在前面的李愔刚跑过一个街口,忽然看到前面有个大唐士兵一身狼狈的向这边跑来,看到李愔这队人马时,立刻一脸狂喜的高声叫道:“前面的兄弟,快过来帮忙,否则咱们就要吃大亏了!”
第八十四章
与新罗人的冲突
  听到前面士兵的呼喊,打闹的李愔和李永立刻停了下来,而且看对方衣甲狼狈的样子,好像被人抡了大米似的,于是禁不住开口问道:“兄弟,发生什么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