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64

  听到李愔的问话,赵小姐微微一愣,她本来还在担心,这位传说中的齐王殿下会责罚自己,只是她是个高傲的性子,就算是在李愔面前也不肯服软,可是让她没想到是。对方一开口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启禀殿下,民女的确喜欢造船。”虽然有些惊讶,不过这位赵小姐还是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施了一礼回答道。
  “那你理想中的船是什么样子?”李愔再次追问道,刚才船厂的工匠头已经向他介绍过这位赵小姐的事,在得知自己治下竟然还有这种人才时。李愔立刻惊喜莫名,连被打断的美梦也没有再计较,而是饶有兴趣的考量起对方来。
  “我理想中的船?”赵小姐听到李愔这个奇怪地问题,眼中也闪过一丝迷茫,不过紧接着立刻清醒过来。语气高昂的说道,“我理想中的船不但要大而坚固,而且速度也要极快。至少能在我有生之年,将整个世界的海洋都跑一遍。”
  “哈哈,赵小姐的志向远大,竟然想把整个世界都跑一遍,了不起!”李愔大笑着赞道,不过转而又道,“不过,据我所知,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船,能达到赵小姐你的要求。”
  “哼!不就是船吗,现在没有不代表着将来没有,迟早有一天,我会亲手将我理想中的船造出来。”这位赵小姐显然十分有志气,听到李愔的话并没有任何的气馁,反而变得更加斗志昂扬。
  “好有志气的女子!”李愔抚掌赞道,同时身子在书案后面来回走去几圈,最后脚步一停又道,“本殿下虽然不会造船,不过却知道一样东西,只要能将这样东西造出来,绝对能达到你的要求。”
  “哦?是什么东西?”赵小姐一听,眼睛也是一亮,她也早听说这位齐王殿下擅长于制器,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说不定真的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你在这里等一下,内宅的书房有那东西的图样,我这就去拿来。”李愔也十分兴奋,他倒不奢望这个少女能造出那件东西,毕竟专业根本不同,不过有人时一些事情憋在心里长了,就会感觉十分难受,若是能遇到一个同样感兴趣的人分享一下,也算是一件乐事。
  而旁边的魏黑子听到李愔又提起那件东西,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他在长安时就已经见过那张图,不过以他和见识来看,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甚至纯粹就是殿下的异想天开。
  “还等什么,我和你一块去!”赵小姐两眼放光,恨不得现在就看到李愔提的那东西。李愔一听对方这么说,也没有多想,点头同意就带她去了内宅的书房。
  而就在他们刚一离去,衣冠不整的赵复也终于赶到书房,看到只有魏黑子一个人时,立刻焦急地问道:“我女儿一帆呢?”
  “被殿下带到内宅去了!”魏黑子十分简练的回答道,同时心中在想,原来那位赵小姐闺名叫一帆,难怪会喜欢造船了?
  魏黑子听顾着想对方的名字了,却丝毫没有顾忌在三更半夜时分,一位父亲在听到女儿被李愔带到内宅时,会有什么样的联想?
第十三章
新式捕捞
  登州城外港口码头,火红的太阳刚刚从海面升起,码头上却早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进出港的商船忙着搬运货物,码头上的苦力如同一队队的蚂蚁一般,扛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麻包,往返于仓库和货船之间,不时有苦力停下来,用脖子上的破布擦掉眼眶上的汗水,偶尔看到不远处那群人时,眼睛里还会露出一种羡慕的神色。
  顺着苦力们的目光,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几个泊位上,正停着几艘大船,这些船明显经过改装,船的尾部安装着一些不知道什么用处的架子和绳索,船上的船员正在船上做着准备,看样子是要出海。船旁边的岸上站着一行人,看样子应该是给这几艘船送行的。
  李愔看着眼前的这几艘船,眼中忍不住露出几分兴奋之色,这几艘船经过改装之后,又由上面那些新招来的船员测试了几次,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今天就是它们发挥自己真正作用的一天了。
  “周鱼!”李愔招手将那个机灵的小伙子叫过来,这个小伙子是本地人,不但对捕鱼十分在行,而且为人又机灵,经过几个主事之人的举荐,已经被李愔任命为这支捕捞队的管事。
  “属下在,请殿下吩咐!”周鱼一溜小跑地过来,脸色也激动的通红,他没想到自己才刚进入齐王府,立刻就得到齐王殿下的信任,而且还对自己委以重任,对于自己这么一个渔家小子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
  “嗯,你们这次出海,能捕多少鱼倒是在其次,关键是对这种新式的捕鱼方式多熟悉一下,各船遇什么问题都记下来,回来汇总一下,另外也要注意安全。人命大如天,一定放在第一位!”李愔严肃的吩咐道。他这段时间了解了一下,结果发现大海中的凶险远比自己知道的要多的多,这些出海的渔夫几乎都是拿命在拼,稍有什么不慎,就可能把自己的小命搭上,虽说自己改装的这几艘大渔船比那些小船安全的多,不过这海上的事,又有谁敢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毕竟后世可是连泰坦尼克号都沉了。
  “谢殿下关心,小人记下了!”听到李愔让他以人命为重,立刻让周鱼激动的热泪盈眶。齐王殿下不但帮他们这些渔民灭掉了巨鲸帮,而且还以重金招收他们这些生活无依的渔夫。现在整个登州都要传这件事,不少人都在羡慕他们能拿那么高的工钱。现在殿下还能关心他们这些命贱如土之人的生死,这种仁义贤王,整个大唐也就只有眼前这位齐王殿下了。
  天色也不早了,李愔吩咐完之后,就让周鱼他们登船启航,他们这些渔船将承载李愔的希望,当他们归来之时,将重新揭开捕捞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殿下。您买下这么大的船,却只用来捕鱼,是不是太浪费了?”回去的路上,李愔放马而行,不过就在这时,落后他半个马身的一个人忽然开口问道。这人看上去三十多岁。长的又瘦又高,国字脸、鹰钩鼻,双目炯炯有神,看上去极为的精神。
  李愔闻言,扭头了看了看对方。笑道:“正则,等渔船回来之时,你就明白了。”
  这个被李愔称为正则的人。其实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刘仁轨,正则是他的字,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后来被李愔调到身边,做了齐王府的主薄。刘仁轨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唯一的缺点就是脾气太直,有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很容易得罪人,幸好李愔倒不太计较他这一点。
  “可是殿下,属下曾对登州境内的渔业进行过了解,发现渔船一般都很小,大一点也不过要三五人操作,从来没听说过像殿下您那几艘渔船,一艘船上就要十几人一同协作。”刘仁轨的直脾气又发作了。
  李愔的这几艘大渔船早已经闹的满城皆知,毕竟单是每月给船员开两百文的工钱这件事,就足以成为城中的一大新闻了。虽然很多人都夸李愔仁义大方,但是对于那几艘显得太过庞大的渔船,却让不少人都觉得李愔奢侈败家,那么多的大船都够组成一支小船队了,随便运点什么东西也比捕鱼要划算啊。
  “哈哈,正则啊,你的目光太短浅了,到时你就知道了!”李愔听后哈哈大笑,却还是没有正面回答,笑过之后又想到一件事,于是对刘仁轨问道,“正则,那个晒盐法推广的如何了?”
  山东半岛盛产鱼盐,李愔在捕鱼上花了不少的力气,对于制盐当然也不会忘记,相对于渔业来说,盐业这方面就简单多了,现在大唐人吃的盐都是用煮盐之法制出来的,这种办法耗费大而且产量小,而晒盐法却还没有发明,李愔就让刘仁轨负责这件事,先是按李愔说的原理,组织人进行了试制,发现果然不是煮盐可以相比的,于是他们立刻搞出一整套的晒盐流程,由以齐王府的名义登州这里注册专利,同时也在盐民间推广,当然要收取一点专利费。
  听到李愔问起这件事,刘仁轨脸上却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在马上行了一礼禀报道:“启禀殿下,这晒盐之法虽然优点多多,可是前期投入也大,再加上煮盐法是盐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因此推行起来难度很大,幸好王府所建的盐厂马上就要建成了,到时看到这种晒盐法的益处,肯定能让那些盐民自己改用晒盐法。”
  李愔听后点了点头,有些感慨地说道:“以利动人心,比以义动人心要更加有效,嘴上说的再好都是虚的,只要将实实在的利益放在众人面前,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跟着你的想法走。”李愔说完哈哈一笑,打马向登州城跑去,刘仁轨听后迟疑了一下,虽觉得李愔的话有些不合圣人教诲,但他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最后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也打马跟了上去。
  三天之后,派出去的渔船终于回来,当这几艘船刚一靠岸,立刻就在码头上引起一阵轰动,人们看到当这几艘船的鱼仓打开时,里面满满当当的全都是鱼,而且全都是大鱼,每艘船捕的鱼最少都在万斤以上,整个捕捞队加在一起,竟然有十万多斤,这才用了仅仅三天时间啊!
  这个消息一传开,无数登州人都跑来看热闹,而鱼市上的鱼商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都乐开了花,主动跑到码头去收鱼,毕竟一下子捕了这么多鱼,价钱肯定会比市价低,能抢到一批就能多赚上一笔。
  李愔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的抱着王惜君连转几个圈,而王惜君则快速在心里算了个小帐,发现若是按这个捕鱼量,那么在这几艘渔船上下的成本,应该很快就能收回来,这下终于不用心疼了。
  至于刘仁轨这些下属们听到这个事情后,同时都沉默下来,仔细思考起齐王殿下这看似胡闹的深意,越想越让他们震惊,若是真的将这种新型捕捞办法推广的话,那么大唐的渔业产量绝对会直线上升,想到这些,心中对李愔更加的敬佩。不过也有人的反应很奇怪,比如对登州政事最熟悉的赵复赵别驾,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是一脸的愁容。
  看到人家齐王殿下捕捞队,一次出海就捕捞了上十万斤的海鱼,这下登州的各个以捕鱼为主业的大户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各显神通到齐王府或捕捞队打听,他们到底是怎么捕的鱼?
  对于这个问题,李愔本来就没打算保密,因为就算你不说,下次捕捞队出海的时候,人家派几个渔船跟上,照样也能搞明白,况且李愔本来就是要将这个办法推广出去,不过他也懒的让人去解释,干脆把这个事情交给了民船厂的许主事。
  于是就在捕捞队第二次出海的时候,官营的民船厂在登州大贴告示,上面的意思大概就是说,捕捞队的船都是在他们船厂改造,捕鱼方式也经过齐王殿下首肯,同意由他们船厂推广出去,只要在他们船厂中进行渔船改造或订制新渔船,就免费奉送新式捕捞方式,前一百名还有神秘大礼相送等等,反正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这下整个登州的捕鱼大户都炸窝了,纷纷跑到民船厂下订单,等他们拿到新式捕鱼方式才发现,原来齐王府的捕捞队用的是一种名叫拖网的新式渔网在捕捞,这种渔网用的时候,由船尾放入水中,然后由船拖着前行,过段时间用船上的绞盘收起,赶上鱼群的时候,一网下去就是上千斤的鱼,这可比他们平时用的渔网效率强多了。
  就在拖网捕捞慢慢的登州流传开来的时候,李愔府的捕捞队却抓紧鱼汛这段时间,拼命的在海中捕鱼,每次都能带回不少于十万斤的海鱼,让不少人都是眼红不已。
  然而就在登州很多人憧憬着这种拖网捕捞带来的利益时,赵复却忽然闯进了齐王府,刚一见到李愔,立刻跪下来央求道:“殿下,不能再这么捕下去了,要不然整个登州的大部分渔民都没有活路了!”
第十四章
鱼吃人
  “赵别驾快快请起!”李愔被赵复吓了一跳,急忙把他搀扶起来。
  “下官请求殿下,不要再推广拖网捕鱼之法了,否则我登州大部分的渔民,将再无活路了。”赵复虽然站了起来,不过却再次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请求。
  “哦?赵别驾是在担心什么?”李愔脸上露出一种奇怪的似笑非笑表情,让人猜不出他心中在想什么。
  “殿下,你这拖网之法虽好,但是对渔船的要求也高,一般只有那些大渔船才能改造成用拖网,而登州最多的却是那种小渔船,却根本无法使用。大渔船一般都掌握在那些捕鱼大户手中,再加上拖网的捕鱼量又那么惊人,那么后果就是每年出产的海鱼量直线上升,海鱼的价格却会因此越来越贱,鱼价下降对于那些大户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每年的捕鱼量也增加了不少,可是对于一般的渔民来说,每年捕的还是那么多鱼,卖的钱却越来越少,这样算下来,只会让富者更富,贫着更贫!”
  赵复一口气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讲了出来,这可不是他的臆测,而是经过他实际调查过的结果,现在还只有齐王府的一个捕捞队在用拖网捕捞,可是这几天鱼价已经受到影响,下降了将近一成,若是再多几家捕捞队,那普通渔民根本就没办法活了。
  李愔听后却是微微一笑,赵复的话虽多,其实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李愔和那些捕鱼大户,凭借着手中的资本,对捕鱼方式行进了升级,挤压掉那些普通渔民的生存空间。虽然这是新旧技术交替时的正常现象,不过李愔毕竟是登州刺史,普通渔民的数量又多。若是不及时处理的话,恐怕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
  赵复看到李愔听过自己的话后微笑不语,以为他没有听进去自己的劝诫,当下有些心急,张口就想再说些什么。可是李愔却一摆手,制止赵复后笑道:“赵别驾,你说的这些我都懂,而且事先也已经意识到了,至于应对之法。我也早已经让人去准备了,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
  赵复听后一愣,看李愔说话时一脸自信的模样,似乎不像是说谎。但这可不是小事,而是事关数万渔民的生计,半点也马虎不得,因此只得开口追问道:“殿下,可否让下官知道,您的应对之法是什么?”
  “呵呵,这个事情自然不会瞒着赵别驾!”李愔微笑道,这件事还要赵复的协助,因此提前和他沟通一下也是好事。
  “赵别驾可知为何打的鱼一多。鱼价就会下降吗?”李愔想了想,却先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赵复先是一愣,想了想这才回答道:“启禀殿下,登州渔民打的鱼,一般都是由鱼商收去,或运到外地直接贩卖或加工后贩卖。这些鱼商虽多,但是每年收鱼的数量都是一定,准备的本金也就那么多,若是鱼的总价值超过了这些本金,那些鱼商自然会压低价格。”
  “嗯。赵别驾说得不错!”李愔一脸的微笑,这个赵复为官多年,这份能力和见识的确不是燕北那个半调子可比的。不过他转而又问道,“那赵别驾可知,为什么这些鱼商每年只收取那么多的鱼,为什么他们不多准备一些本金,多收一些鱼,这样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
  听到李愔再次追问,赵复低下头考虑了一会才道:“殿下,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保存,鱼不像米面,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海里的鱼捕捞上来后,若是不能趁着新鲜时卖出去,只能做为咸鱼,可是做咸鱼一是消耗大量昂贵的食盐,二是咸鱼的味道腥臭,一般内陆之人,很少有人会喜欢,因此咸鱼的销量不大,这也是鱼商每年不愿多收鱼的原因。”
  “哈哈,赵别驾果然见识非凡!”李愔高声朗笑道,他要的就是这个问答。
  “殿下,这些问题和解决普通渔民的生计有什么关系?”赵复听到李愔的夸奖虽然很高兴,不过还是没有忘记正事,有些心急的问道。
  李愔看时机也差不多了,笑着让人把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拿上来,然后轻轻的话在赵复面前。
  “这……这是……”赵复看着眼前的东西,脸上无比的惊讶,眼前的东西是个用玻璃做成的,因为齐王殿下在登州开了家玻璃厂,所以他也见过不少的玻璃制品。这是个做的瓶子,造型十分的普通,就像根本圆柱子,关键是瓶子里面竟然放着一些已经烹熟的肉类,而瓶子则用木塞子塞住,还用细绳加固,并且用蜡密封。瓶中的肉质看上去还十分的新鲜,没有丝毫的变质。
  “赵别驾请看,这个东西名叫罐头,将鱼肉等食物经过处理放到里面后,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我打算在登州将这个东西推广出去,不但我们官府开厂,也允许私人开罐头厂,当然了,专利权在我手上,他们要付一定的专利费,至于那些无法养活家人的渔民,我则打算将他们招到罐头厂里做工人,官府会规定这些工人的最低工钱,这样不但比做渔民风险小,收入也比做渔民时高。”
  李愔缓缓地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心中却在暗暗得意,其实从拖网捕鱼开始,他就设下了一个局,将整个登州所有渔民都算计进去,先是用先进的捕捞方法,将普通渔民从大海上挤出去,这样一来,他开办工厂有了干活的工人,还能解决这些渔民的吃饭问题,可以算的上是一举两得之事。李愔还给这个行动取了一个有点残忍的名字,叫做——鱼吃人。
  赵复听的是目瞪口呆,他显然是被李愔的这个想法给吓坏了,登州的渔民可是有好几万人,这得开多少的工厂才能装下?接着他又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急忙问道:“殿下,这罐头虽好,可仅仅这个玻璃瓶子就造价不菲,平常人哪能消费的起?若是只卖于富豪之家,恐怕这个数量也有限吧?”
  “哈哈哈~,赵别驾有所不知,别市面上的玻璃制品十分昂贵,其实那是因为现在出产的玻璃太少,说起来,这东西的造价可比瓷器要便宜,我府上人建的那个玻璃厂,之前因为人手问题产量有限,不过这两天人就要送来了,到时就能大规模制造过种玻璃瓶了。”李愔大笑着解释道,这玻璃真是个赚钱的好东西,随便做点什么新花样,立刻都会被人抢购一空,要不是为了做罐头,李愔还真不想让玻璃的价格降下来。
  赵复听到李愔的话却是满脸黑线,他想到昨天女儿赵一帆买的那对玻璃花瓶,那可是花了自己半个月的俸禄啊,若是物有所值也就罢了,没想到玻璃这造价竟然这么便宜,可怜自己辛辛苦苦领的俸禄,竟然都便宜了眼前这个黑心的齐王。
  “噢,对了,一帆小姐还在研究那个蒸气机吗?”李愔笑完,忽然想起上次见到赵一帆的事,他那天一时兴起,就把那个为了看船模宁愿当贼的赵小姐,带到内宅书房看蒸气机的原理图,这图是李愔根据自己认为的蒸气机原理画的,有些地方可能很不准确,不过大概原理和后世的也差不多。
  但让李愔没想到的是,这位赵小姐听完李愔讲解的蒸汽机原理后,立刻大感兴趣,并且还提出一些十分专业的问题,这让李愔有些惊讶,攀谈之后他才发现,这位赵小姐不但对造船精通,对于机械、数学、天文、地理等等,都有着不浅的造诣,这下李愔可真的有些晕了,看对方不过十六七岁,放以后世这个年纪刚好正在上高中,若是懂这些也不奇怪,可是这里是大唐,这些专业的知识对方是从哪里学来的,难道她也是穿越者不成?可惜李愔还没来得及问,就被闯进来的赵复打断了,后来那位赵小姐让人给李愔送过信,说是自己想造出蒸汽机来,同时还把李愔的画的原理图要走了。
  “启禀殿下,帆儿的确沉迷于研究您的那个蒸汽机,一天到晚闷在家里,有时候连饭都忘了吃,昨天好不容易才把她哄到街上,可是没买几样东西,她又吵着回家,听她说,好像做的设计图快完成了,之后就要开始造实物出来试验一下。”提起女儿,赵复是满脸苦笑,说起来这些怪他,谁让他对女儿太娇惯了?现在他这个当爹的一点也管不住女儿。
  “这么快!”李愔一听马上就要进行实物制造,心中也是一惊,想了想开口说道:“赵别驾,我王府上正打算建一个科学院,专门研究一些格物之学,虽然现在还没有几个人,不过资金却十分充足,赵小姐若是想研究蒸汽机的话,肯定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不如让她到我的科学院中来,资金方面都由我来由。”
  “这个……”赵复有些迟疑,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李愔并不是好色之人,不过自己的女儿那么漂亮,放在李愔身边实在是不放心,因此想了想最后还是说道:“殿下,下官家中开有一个造船厂,一向都是小女来掌管,因此在钱财方面并不短缺,我想还是让她在家中研究吧。”
  李愔也是好心,但既然人家父亲不同意,他也不强求,正准备让赵复离开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开口再次问道:“赵别驾,我看一帆小姐对天文、地理、算学等等都十分精通,不像是自学成材,可是有人教她吗?”
第十五章
“神棍”西来
  听李愔提起女儿的学识,赵复的脸色变得有些悲伤,教女儿一帆的人的确是个名师,而且还是大唐鼎鼎有名的人物,可是若有可能,他宁愿女儿做一个普普通通什么都不懂的人。
  “启禀殿下,对方也不能算是一帆的师傅,只是他见一帆天资聪颖,因此教过她一段时间,可惜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现在也不知在何方游历?”赵复叹了口气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