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64

  “王况,你刚才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第二个办法是什么?”大厅之中又有人站起来问道,其他人也都把目光注视到王况身上。
  “嗯~,第二个办法其实我刚才已经说过,那就是扩大石炭的销路。”王况微一沉吟,开口回答道,不过说到这个办法时,他眼中露出一种思索的神色,脑子中模模糊糊好像抓到了什么?
  不过王况立刻转醒,接下来说道:“现在石炭主要是由水泥厂收购,可是大唐所有的水泥厂都在水泥工业协会的管理下,而梁王李愔又是水泥工业协会的会长,对那些水泥厂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前段时间他并没有动用这种影响力,那些水泥厂收购石炭时,也都是一视同仁,只要价格低质量好,就不愁卖不出去,但现在他们既然动手,而且又将自己出产的石炭成本降下来,肯定也同给所有的水泥厂施加压力,让他们只收购水泥工业协会的石炭,这样一来,我们矿场出产的石炭就失去了最大的市场。”
  王况的话音刚落,场中一些年轻人立刻忍不住大声怒骂李愔无耻,而那些年长之人脸色也是极为难看,若是李愔真的动用自己对水泥厂的影响力,那么他们王家的石炭恐怕在这几天之内,就再也卖不出去了,到时他们也会赔的血本无归。
  “况儿,若是我们的石炭水泥厂不收,那要如何才能扩大石炭的销路?”族长王通也脸色阴沉地问道。
  “启禀族长,石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燃料,其实用途还有许多,前几天长安传来消息,有一种用石炭制成的蜂窝煤,可以代替平时所用的木柴和木炭,用来烧水做饭十分的方便,而且成本也十分低廉,现在已经风靡整个长安,无数人家都采用这种新型的燃料。另外还有一种十分神秘的焦炭,可以用来冶铁炼钢,听说也是石炭所制。这两种新产品现在销路已经打开,对石炭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若是我们能从中分得一部分,肯定能解决以后的石炭销售问题。”王况说到这里,眼神中忽然一亮,刚才脑子中模模糊糊抓到的东西立刻清晰起来,他终于明白对方隐藏的意图了。
  王懂一听,却是皱起眉头说道:“嗯,况儿说的这两样东西,我也有所耳闻,只不过这两样东西都是那个梁王搞出来的,而且还在新成立的专利司注册了专利……”
  “啊~,我明白了,怪不得那个梁王费那么大的力气,非要搞出一个专利司来,原来当初他就是冲着我们王家来的。”说到这里时,王懂也一下子反应过来,当初专利司成立的事,他们王家也早就接到了消息,不过却没怎么在意,没想到当时人家就已经在算计他们了。王家的其他人经两人这么一提醒,也立刻醒悟过来,一个个或愤恨或无奈,更有甚者大声怒骂,场中的气氛一时失去了控制。
  “不错,真是好算计啊!”族长之位上的王通手拍膝盖,脸色涨的通红说道,“这个梁王小小年纪,可是心思却是如此缜密,而且行事又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我们王家败在这种人手下,真是输的不冤!”
  不过说到最后时,王通悲愤的脸上却又转为一股冷笑,低声自言自语道:“嘿嘿,皇子之中出现如此杰出人物,可又偏偏因为身份原因,无法继承皇位,若是当今陛下驾崩,也不知会引起多大的乱子?可惜我老了,估计看不到那一天了。”
  正在场中一片大乱时,王况却显得十分镇定,上前一步,用盖过所有人的声音喊道:“启禀族长,对方虽然步步紧逼,但以况儿看来,事情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转机!”
第一百一十一章
王兄,好久不见
  “老爷请看,这就是乌奴炼制的玻璃!”一个唐人打扮,皮肤却又乌黑一片的家伙举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一脸谄媚的对站在眼前的李愔鞠躬道,露出的两排黄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上去十分的滑稽。旁边一个小厮立刻上前,小心翼翼的接过玻璃制品,然后转交给李愔。
  李愔拿过这个玻璃制品看了看,发现是一造型奇特的玻璃水杯,像个牛角似的,下面还有个座,看起来倒很简单,不过这个水杯的通透性很好,看上去并不比李愔制作镜子的水晶差。
  李愔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对那个自称乌奴的黑人道:“嗯,做得不错,这一个月的时间辛苦你了,好好干,过段时间我会让人给你搞一个大唐的户籍来。”
  “谢谢老爷,乌奴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把您交代的玻璃工坊建起来。”听到李愔的夸奖和承诺,乌奴立刻感激的跪了下来,连连磕头边大声说道。
  这个黑人奴隶名叫乌奴,从小就是波斯一个玻璃厂的奴隶,对于玻璃的制作十分精通,不过后来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玻璃厂的主人遭了大祸,全家被杀的一个不剩,而名下的产业也被拍卖,他做为奴隶当然也是拍卖的一部分,结果被一个行走四方的商人买下,后来就被带到大唐,在长安住了将近十个年头,汉语说的很溜,只是面对李愔时,却执意叫他老爷,因为在他看来,老爷才是用来称呼最尊敬的人,至于什么殿下、王爷之类的,都没有这个老爷能体现自己的尊敬。
  看着这个乌奴的表现,李愔十分的满意,那个胡商想讹诈王惜君。可惜后来李愔把这件事交给李永,结果那个贪心的商人在对李永提出自己的条件后,立刻招来一顿毒打,然后李永带人去了胡商的家里,找到这个黑人奴隶后带了出来,一分钱也没有给对方。
  不过在事后,李愔还是让人给那个胡商送去了两千贯钱,他并不是不愿意付这个钱,只是觉得这个胡商太贪婪了。所以才让李永给了他一个教训,不过教训过后,这个钱该怎么给还是怎么给,他可不想让人说他堂堂梁王仗势欺人。
  把这个乌奴要到手后。李愔立刻着手玻璃厂的建造,位置就选在原来水泥督造院下属水泥厂的旁边。炼制玻璃的人有了,但因为地域的关系,制造玻璃用到的材料有些细微的差别,因此这个乌奴这一个月一直进行着玻璃原料的配比,今天总算是造出符合李愔要求的玻璃出来。
  接下来在乌奴和负责管理玻璃厂的管事带领下,李愔在玻璃厂里参观了一下,发现这烧玻璃的过程倒是和炼钢有点像,都要把各种原料混合融化成液态。只是不同的是,钢成型后可以多次锻打,而玻璃却要趁着冷却时,一次性将其吹制成各种各样需要的形状。
  参观完玻璃厂后,李愔拿了几样做的还算能看的玻璃制品,准备回去送给萧文心和文儿她玩。同时还对乌奴吩咐,让他这段时间全力制造镜子用的平板玻璃和通透度最高的玻璃,他过段时间有大用。
  骑着马离开了玻璃厂,李愔看着沿路的风景,脑子里却在想着这一个月来发生的事。在他大婚之后。果然接到一个十分确切的消息,在今年过年时,他们这帮皇子的封地、封号都会有一次大的变动。而据李愔得到的内幕消息,他很可能被封为韩王,领郑州都督,并且之官一年。
  从这个封地上,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李愔的偏爱,郑州离洛阳极近,现在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马上就要修好了,到时从长安到洛阳快马也不过几天的功夫,因此李愔可以随时回到长安,杨妃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地把李愔叫进宫去,嘱咐他去了封地后一定要常回来看看,而萧瑀也十分高兴,跑到李愔那里大醉了一场才回去。
  不过李愔自己对这个封地并不满意,郑州虽然是个好地方,那里的冶铁业十分兴旺发达,若是李愔到了那里,肯定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不过这却不符合李愔的之前的打算,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大唐的地图,为的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好地方,至于改封地的事,李愔已经想好了办法,到时肯定能说动皇帝老爹。
  就在李愔带着人正往城门方向赶的时候,在太原通往长安的官道之上,一个由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正在徐徐向长安城赶来,其中最前面那辆载人的马车上,坐着一个二十许的青年,长相俊郎丰神如玉,正是那位太原王况。
  王家投下大笔资金在煤矿上,刚有了一点收益,就被李愔那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入了深渊,若是投在煤矿上的成本收不回来,对于早就入不敷出的太原王氏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不过王况却忽然发现,对方似乎并不打算致他们王家于死地,而是已经向他们暗示了那么一丝生机,只是能不能抓住这丝生机,就要全看他们太原王氏的表现了。
  只是所有人都明白,想要抓住这丝生机,肯定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为了说服族中的那些叔伯们,王况可是费尽了口舌,最后好不容易才让所有人同意,由他来代表太原王氏,全权处理这件事,于是他决定亲自来找李愔进行一次推诚布公的会谈,看看要自己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李愔才肯放过他们王氏?
  马上就要到长安了,不过王况脸上却满是凝重,上次与李愔的第一次接触后,说心里话,他对于李愔的学识是十分敬佩的,偶尔想起李愔口中那个光怪陆离的海外世界,他也不禁心生向往,自从他绝了科举之路后,把所有的兴趣都转到了经商和探索各地风土人情上面,现在整个大唐甚至是周边几个国家,几乎都有过他的脚印,只是却还从来没有出过海。
  不过佩服归佩服,想到要和博学近乎妖梁王谈判,王况就一阵的头痛,甚至他现还没有想好,自己该如何去李愔府上拜访,直接上门肯定不行,最好要有一个双方都熟悉的人带他去,他想来想去,最后只想到宋国公府上的王夫人,也就是李愔名义上的岳母。
  王夫人是王况的堂姑,由她带自己去李愔府上是最好不过,只是王况也知道,自己那位堂姑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年因为娘家人的冷落,对他们太原王氏十分不满,想要说动她帮自己这么大的一个忙,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在王况盘算着该给王夫人送什么样的礼物,然后到了她那里又该如何巧妙的提出来时,忽然感觉车子一震,竟然停了下来,同时外面还传来一阵的喝斥声。
  王况心中奇怪,让仆人打开车门,跳下车这才发现,长安城的城门就在眼前,只是城门前竟然挤满了难民,他忽然想起来,好像是长安南方的金州今年秋天遭了灾,虽然灾情不重,不过还是有不少的灾民因为衣食无着,从家乡逃了出来,估计这些难民就是从金州过来的。
  “公子,城门口出了点事,好像是有难民冲撞了一位贵人,遭到了贵人身边护卫的呵斥。”王况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仆人很快回来,施礼说道。
  “哦?我们去看看!”王况看这道路上挤满了难民,他们这十几辆大车根本过不去,等着也是等着,还不如去前面看看,若是能劝解就劝解一下,毕竟这天色也不早了,万一等天黑了城门关上,那他们可就要在城外露宿了。
  仆人答应一声,和几个人在前面开路,很快就护着王况到了事发地点。
  但是出乎王况的意料之外,他本以为会看到一幅豪门家奴殴打难民的画面,谁知看到的却是几个难民一边啃着干粮,一边对那一队骑马之人连声感谢。更加让王况感到意外的是,马队为首之人他竟然认识,正是上次把他侃晕了的梁王李愔。
  李愔出了玻璃厂后,骑在马上一直在想心事,到了城门口时,一时没有留神,再加上难民又多,结果马匹撞到了一个十几岁的瘦弱少女,他后面的护卫可不管谁对谁错,立刻对少女大声喝斥。少女和家人看到李愔鲜衣怒马,身后又带着一队护卫,当时就吓了跪地求饶,请李愔不要怪罪,搞的他十分郁闷,明明是自己的错,怎么反倒是对方先求自己?
  当下李愔先斥责了护卫几句,然后又让人将身上的干粮拿出来,分给这家难民食用,同时还学足了后世领导亲民的表现,下马握住少女的手,好言安慰了几句她和她的家人。当然了,他也没忘告诉对方自己就是梁王李愔,这样以后这家人也好替自己宣传一下,让别人知道一下自己是多少的爱民如子。
  虽然抓着一个少女的手有些不妥,不过李愔可以发誓,这个少女长的真的很一般,而且又瘦又黑,根本没什么姿色,甚至看着他们一家都是一副又脏头发又乱的样子,李愔还怕他们把虱子传到自己身上,他一个男人倒是不怕,只是怕回家再传给文心她们,因此这次回去后一定要先洗个澡才行。
  就在李愔骑上马准备回府洗澡时,忽然看到人群中的王况,脸上立刻露出亲切的笑容,高声笑道:“哈哈哈~,王兄,好久不见,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到你,小弟可是等你等了好多天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们都是守法之人
  再过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前两天又刚下过雪,整个长安已经变得酷寒无比。正对着朱雀大街的明德门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大都缩着脖子匆忙而过,想趁着天黑之前赶回家里,而从外地赶来的难民也都争相涌进城去,争抢着每一个能避风的角落,甚至为此不惜大打出手。
  紧挨城门的安义坊内,一个不大的小酒馆还没有关门,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的缘故,店里面十分的冷清,加在一起也没几个客人。靠窗的位子倒是坐着两位贵客,一少年一青年相对而坐,两人都是衣着华丽,身后又有护卫跟着,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豪门世家的贵公子。
  “王兄,当日你们在登仙楼‘偶遇’,没想到今日又在这明德门前偶遇,看来你我还真是有缘啊!”李愔挥退十分殷勤的店家,大笑着对王况说道。
  听到李愔又提起登仙楼的事,王况脸上苦笑不止,当初他本以为自己做的很聪明,可是没想到人家早就识破了自己的身份,后来他之所以没再找李愔,一是没有机会,二也是不好意思再见李愔。
  “上次是王况自作聪明,倒是让殿下见笑了。”王况心中虽然十分尴尬,不过脸上却是面色如常,十分大方地说道。
  “噢~,王兄这次进京,可是有什么要事吗?”李愔没有接王况的话,而是满脸笑意的看着对方。他已经派人打听过这个王况,知道他出身于王氏长房,而且自小饱读诗书,不到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可以说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才,可是因为族中势力的打压,几年前被迫放弃科举之路,只能自贱身份与商人为伍,不过他表现出来的经商才能和人格魅力。却是让李愔十分的佩服,能做到让北方商路上的商人交口称赞的人,绝对不是只用简单的‘人材’二字就能概括的。
  “殿下何必明知故问,以殿下的聪慧,如何会想不到在下的来意?”王况一脸苦笑地说道,他发现在李愔面前,任何的花招都玩不开,还不如直接挑明来的痛快。
  看了看对方坦诚的目光,李愔却是笑而不答。拿起筷子夹了口菜品了品,笑着赞道:“王兄,别看这家店面小,但菜品的确不俗。你也快尝尝!”
  “殿下,此次石炭之事是我们王家有错在先,我也不求殿下宽宏大量就此放过我们,只是王况想要知道,要我们王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殿下才肯将此事了结。”王况看李愔顾左右而言他,当下心中焦急,再也无法保持表面的风度。
  李愔却是一点也不急,慢条斯理的将桌子上的菜都品尝了一遍。然后这才笑道:“王兄,不知你说的‘了结’是什么意思,是想让我们把石炭价格提到和你们一样?”
  “殿下,你我都是聪明人,何必再打这些哑谜呢?”王况不满地说道,“水泥对于殿下和朝廷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因此殿下肯定不想烧制水泥用的石炭受制于他人,我这次来,本来就没想与殿下争夺水泥厂这块市场,只是想请殿下答应。同意将蜂窝煤的专利授权给我们,让我们王氏的石炭矿有一个出路罢了。”
  “王兄果然是聪明人,既然你看出我的用意。想必也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毕竟这项专利并不是我私人所有,而是整个石炭工业协会的共同财产。”李愔笑的像个老狐狸,这次他虽然没打算要致王家于死地,可若是王家想渡过这次难关,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可不行。
  “梁王殿下请尽管提,能答应的我绝不推辞!”王况看李愔终于松口,心中不禁狂喜,他知道李愔才是石炭工业协会的灵魂人物,只要他同意了,其他的事情都好办。
  “呵呵,其实条件很简单,第一,你们王氏的石炭矿实在太多了,你们必须要交出来一部分,第二,蜂窝煤的专利可以授权给你们使用,不过专利费却是一分也不能少,而且你们生产出来的蜂窝煤,必须在我们指定的区域内销售,这是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李愔眼神一变,十分凌厉的盯着对方的眼睛说道。
  王况一听,立刻低头沉思不语,对于第一个条件,他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当初抢占石炭矿时,他们王家利用自己在太原周边的影响力,从石炭工业协会手中抢了不少的矿场,对方现在占了上风,没理由不会要回去。至于第二个条件,王况则是有些意外,所以要考虑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王况这才抬起头,对李愔说道:“殿下,将石炭矿给你们可以,不过我们在那些石炭矿上也投下了大笔的资金,所以你们若是想要,一定要花钱以买的名义收购,当然了,价钱方面好商量。另外蜂窝煤的销售地点,你们不能随意指定,否则你让我们只能在陇右销售的话,光路费都能让我们赔死。”
  “呵呵,这个王兄你不用担心,指定的区域肯定包括太原及周边,至于石炭矿吗,我们都是守法之人,肯定不会做那种巧取豪夺的事。”
  李愔说的大义凛然,可是王况听过却是苦笑,现在他们王家处于劣势,之所以非要坚持让他们出钱买石炭矿,主要还是一个面子的问题,毕竟若让他们王家白白把石炭矿拱手相让,实在是颜面扫地,而让李愔他们出点钱来买,虽然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至少他们王家脸面上也过的去。当然了,他们王家也别指望李愔他们出多少钱,毕竟对方也不是傻子,给点钱意思一下就不错了。
  “殿下,既然我们双方都没有异议,那么您看什么时间安排一下,我和你们协会之人商谈一下具体事宜?”王况焦急地问道,他说服族中之人加上路上花费的时间,已经足足耗费了一个月,现在他们王家矿场因为出产的石炭价格偏高,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销路了,因此耽搁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族中的经济情况绝对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这个好办,王兄你刚来长安,可以先歇息几天,到时安排好了我会派人通知你。”李愔反正一点也不着急,让太原王氏多吃点苦头才好,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抢自己的东西?
  “殿下……”
  王况还想说什么,不过却被李愔打断道:“王兄,你看外面灾民这么多,我身为大唐皇子,看着真是于心不忍啊!”李愔说着,指了指外面的灾民,有好些人现在都已经在墙角边铺开带来的破被褥,准备在那里将就一晚。
  王况一愣,他对李愔真的是无言以对,正说着他们王家的事呢,怎么忽然一下子就转到了灾民身上?
  “掌柜!”李愔没理会王况,直接对柜台后面的老板叫道。
  “这位贵人,您有什么吩咐?”一脸精明的胖掌柜立刻冲了过来,谄媚的对李愔说道。
  “我来问你,你店里可有存粮?”李愔开口问道。
  “启禀贵人,因为这些难民入城,所以小人估摸着粮价会涨,因此存了些粮食。”胖掌柜在李愔面前不敢撒谎,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好,你那些存粮,我出四倍价钱买下来,条件是你要做成稀粥,并且亲自施舍给外面那些难民,这生意你做吗?”李愔一脸微笑问道。
  “做!当然做!”胖老板一听大喜,买来的粮食一下子番了四番,这种好买卖不做才是傻子。而且他也不怕李愔骗他,毕竟以人家的身份和气度,肯定不会拿他这个小老板开玩笑。
  “好,你现在就去做,连同今天这顿饭,所有钱都由这位太原王况王公子出了。”李愔说着一指对方的王况,紧接着站起来一抱拳道:“王兄,今日就聊到这里,改天我安排好时间,我们再详谈。”说完一拱手,带着人就离开了。
  等王况反应过来,李愔已经上马绝尘而去。这下他是哭笑不得,心想这位梁王还真是小心眼,上次登仙楼的事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结果今天坑了他们王家一把不算,甚至连这点小事也要算计自己一把。
  看着胖老板那殷切的目光,王况也不好赖账,无奈只好让人取钱给他,这才带着人离开。胖老板也很信守承诺,当天晚上就把自己的存粮做成粥让施舍给难民,结果不但赚了钱,还为自己搏得一个好名声。
  涌进的难民给长安城带来不少的麻烦,比如偷盗、打架、甚至是杀人等恶性案件增多,搞的管理长安治安的各个部门是手忙脚乱,长安城的居民也为这些难民头痛不已。不过就在这时,忽然石炭工业协会出面,对这些难民进行招工,只要是愿意去石炭矿场挖矿,立刻就提供吃喝住宿,工钱则是每月一结。
  一听有这种好事,那些难民是蜂拥而来,不几天的功夫,从南边逃来的几千难民竟然一个也没剩下,根本没轮到朝廷出面,而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对石炭工业协会的‘义举’十分赞赏,亲自题了一块‘忧国忧民’的匾额送给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