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364

  听到小姑娘连珠炮似的回答,惹得李愔和李治再次大笑起来,同时对这个心直呼口快的小姑娘心生好感。
  接下来李愔点了一笼汤包、一张煎饼和一碗胡辣汤,而李治则叫了一碗白粥和几根油条,这些东西很快就送了上来,另外店中还有免费赠送的小咸菜,咸菜是用萝卜腌成,切成细细的丝,上面撒着麻油,光是闻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李愔从昨天就没有好好的吃东西,现在早在路上时肚子就已经饿的‘咕咕’直叫,因此现在看到早餐送上来,他也丝毫不客气,先是把咸菜撒在煎饼上,然后把煎饼卷起来,几口就被他吞下了肚子,而且因为吃的太快,他甚至都没尝出煎饼的味道。
  吃完煎饼后,李愔又喝了几口又麻又辣的胡辣汤,立刻感觉全身都是暖呼呼的,在这寒冷的冬日清晨,有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接下来李愔用筷子夹起小巧的汤包,先是放在嘴边将皮咬开,慢慢的吸吮里面的汤汁,等到喝干净之后,这才将汤包在旁边的姜醋里面醮过放进口中,慢慢品尝汤包的美味。
  说起来汤包是南方的美食,但是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各地的交流也随之加强,因此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流传开来,在长安吃到南方的汤包也并不足为奇。
  “店家好手艺,这汤包深得润州汤包的精髓,三十多道工序一样不差,能在长安吃到如此正宗的汤包,真是难得难得啊!”李愔品尝过汤包之后,立刻大声称赞道。润州就是后世的镇江,当时润州的汤包就已经十分有名,李愔甚至还特意去过润州品尝过汤包的美味,因此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而柜台后面的老板娘听到李愔的夸奖,也是眼睛一亮道:“客官真是见多识广,竟然一下子品出我们的汤包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不瞒您说,我那儿媳就是南方润州人,家里世代相传做汤包的手艺,这些汤包都是她亲手做的,不过她现在怀孕,每天只能做上十笼,客官若是明天还想吃我们家的汤包,那就得像今天一样赶早了!”
  李治听到老板娘的话,也不禁对这种汤包起了兴趣,于是他自己也要了一笼,然后学着李愔的样子品尝了一下,结果也是大声叫好,同时心中也是暗叫可惜,自己在长安呆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这里竟然还有如此美味的汤包。
  兄弟二人都没有吃早饭,再加上难得体会一下这种普通人的生活,因此也都放下架子,狼吞虎咽的把面前的早餐一扫而光,甚至李愔最后还加了一碗小米绿豆粥才吃饱。
  不过也就是李愔刚把手中的筷子放下来时,李治终于忍不住再次问道:“六哥,你这次忽然跑来长安,到底所为何事?”
第七百五十章
六哥,你疯了吗?
  听到李治的问话,李愔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向他做了一个稍候的手式,然后他扭头向老板娘问道:“老板娘,听说你们这家店是老字号了,不知道开了多少年了?”
  正在切着牛羊肉的老板娘听到李愔的问话,头也没抬的回答道:“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老字号,最开始都要从我家那位的太祖父算起,不过那时太祖父他老人家是在洛阳摆个摊子,后来到了我们祖父那一辈时,这才举家迁到长安,那时还是前隋,长安也叫大兴,我家祖父靠着太祖父的积蓄,这才盘下这么一间店面,结果一直传到我们夫妇手上,真正算起来只有三代人,加在一起还不到百年。”
  听到老板娘的话,李愔听后则是笑道:“老板娘太苛刻了,这长安城建城也还不到百年,城中的店铺若是论起来,恐怕没有一家能比你家店铺的年头久,因此在这长安城中,也算是老字号了,另外现在大唐的形势这么好,等到你们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继承这份家业时,肯定会成为长安首屈一指的百年老店!”
  听到李愔的夸奖,老板娘也是高兴的眉飞色舞,特别是想到自己这家店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若是能保持现在的局面,那么再过几十年,自己这家店可就真的成为百年老店了,到时光凭着这面牌子,只要子孙的手艺不是太差,就足够他们衣食无忧了。
  旁边的李治听到六哥和老板娘在讨论什么百年老店的问题,他却是听的满头雾水,搞不明白李愔此举有何深意?
  不过就在李治疑惑不解时,李愔忽然转过头对他叹息一声道:“九弟,一家小店还想着传承百年,然后福泽子孙,你觉得我们能够将自己的国家传承多久?”
  李愔问话的声音虽然轻,但是听到李治耳中,却无异于霹雳一般。甚至一时间他的脑子都没能转过弯来。这倒不是李治反应迟钝,毕竟谁也没有想到,李愔正在和一个市井妇人聊着什么百年老店的问题,现在却忽然一下子跳到两国传承上面,这种思维跳跃实在太大,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转不过弯。
  过了好一会儿,李治这才从大脑当机中清醒过来。然后抬头看了看依然在忙碌的老板娘,这才低声开口道:“六哥,现在我大唐占据东亚与中亚,进而向北方极寒之地发展,大齐占据太平洋沿海,同样进军美洲。七哥和八哥他们占据天竺,虎视非洲大陆,三哥更不用说,地中海帝国也已经有吞并欧洲之势,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已经被我们瓜分完毕,只要我们兄弟相互扶持,自然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不息!”
  听到李治的话。李愔笑眯眯的盯着他的双眼,许久没有说话。而李治则被他盯的全身发毛,心中也有些发虚,因为刚才他回答李愔的话并不是他心中真正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有些敷衍。
  就在李治在李愔的目光下感觉自己快要忍不住主动道歉时,李愔这才忽然开口道:“九弟,你的确比当年成长了许多,不过六哥千里迢迢的赶到长安。并不是想听你的这些敷衍,而是想听你的肺腑之言!”
  听到六哥如此直言不讳的指出自己撒谎,李治也有些尴尬,另外他也终于猜到几分李愔的来意,因此只见他考虑片刻,终于开诚布公的道:“六哥,整个世界已经被我们四大帝国瓜分。虽然现在还有大食、波斯等国未灭,但它们要么依附我们,要么在我们帝国间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因此在我们四大帝国外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颠覆我们的统治!”
  李治说到这里,抬头看了一眼柜台后面的老板娘,发现对方依然在忙碌,根本没有注意他们时,这才接着又道:“但正所谓祸起萧墙,我们兄弟之外虽然没有威胁,但也正是这样,使得我们四大帝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比如上次我和八哥就因此吵了一架。有时我也在担心,万一这种积累下来的矛盾一下子爆发出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李治终于对自己吐露了心声,李愔也露出一个微笑,只见他从怀中拿出钱袋把账付清,然后这才对李治道:“走,咱们去曲江池转一转,有些话我在心中已经藏了十年了,现在也是时候和你聊一聊了!”
  “十年!”李治心中一惊,十年前也正是他们父亲李世民去世时,那也就是说,六哥在那时应该就已经料到了现在情况,只是不知道一向多智的他能否解决四大帝国之间的矛盾?
  曲江池的‘曲江流饮’是为长安八景之一,而且池畔风景秀美,特别是每年的春秋两季,这里都会聚集大批的文人士子,乃至是普通百姓前来游玩。不过现在已经是腊月时分,池水也早已经结冰,池边的绿树也变成了枯木,根本没有什么景致可看,因此当李愔和李治来到曲江池畔时,周围连一个游人也没有。
  李愔和李治来到一个可以避风的亭子,他们身边的护卫立刻送上小火炉,另外还有水壶与茶具,两人落坐之后,水也很快就开了,李治站起来沏好茶,然后给李愔和自己都倒上茶水。
  只见李愔品了口茶这才开口道:“九弟,你还记得当年父亲去世之时说过的话吗?”
  李治听到李愔提到这件事,也是叹了口气道:“父皇让我们牢记,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永远都是兄弟!”
  “没错!”这时李愔神色肃穆的道,“父亲也早就料到世界格局的发展,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威胁到我们四大帝国的东西,也只有我们自己,因此他不希望看到我们兄弟骨肉相残的那一天,因此他在临终前托付我,让我协调解决四国之间的矛盾,只不过父皇这一点却是错了!”
  “错了?”李治有些惊讶,不知道李愔的话是什么意思?
  只见李愔再次品了口茶,然后轻轻放下茶杯道:“父皇的确错了,他看到四大帝国之间肯定会产生矛盾,却只想到让我从中调解,但是他却忘了,我本身也代表着四大帝国之一,一次两次我或许还能调解,但是次数多了,难免会被你们几人猜疑,最后可能不但没能调解你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连我自己都可能陷进去,这也是为什么我这几年眼睁睁的看着各国之间矛盾频发,但除了你和八弟的那次外,其他的都很少理会的原因!”
  李治听完也沉思片刻,接着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我就说以六哥你的性子,怎么会放任这些年咱们之间发生这么多的矛盾,而不去想办法解决?没想到你原来也有自己的苦衷!”
  李治已经做了十年的皇帝,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子,而且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若是放任四大帝国之间的矛盾如此积累下去,最后只能用战争来解决。当然这个战争来临的时间可能会很晚,至少在他们几兄弟生前不会爆发,但是五十年后、一百年后、两百年后呢?谁也不敢肯定他们后世的子孙还会顾及到彼此之间的亲情,而且一旦战争爆发,无论谁输谁赢,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这时只见李愔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九弟你还真把我当成神仙了?有些事情我可以想到办法解决,但是有些事情却根本没办法解决,比如像咱们四大帝国之间的矛盾,有些矛盾看起来问题不大,好像很容易就能解决,但那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的解决四大帝国的问题,就必须找出根本的原因,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根本的原因?”李治听到这里似乎很感兴趣,只见他也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依六哥你看来,咱们四大帝国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矛盾,根本的问题是在哪里?”
  李愔就知道李治会这么问,因此他也显得毫不意外,只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李治,而是反问一句道:“九弟,你先别急着问我,我现在倒是很想知道,你对这个根本的原因是如何看?”
  李治以前只想着如何协调几国的关系,但却没想过几国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听到李愔的反问后,他一时间愣在那里,脑子里也开始快速的思考。但是过了许久,只见李治抬起头,对李愔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道:“六哥,你真把我给难住了,我实在想不出咱们四国发生矛盾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想我越是认为,想要彻底的消除四国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是把把四国合并成一国!”
  李治的话音刚落,就听到李愔一阵畅快的大笑声,紧接着只见李愔的神色一整,一脸严肃的道:“为什么不能?答案你都已经想到了,想要彻底的解决四大帝国之间的矛盾,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四国合并为一,这也正是我来找你的原因!”
  李治听完吓的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来,然后满脸惊骇的盯着李愔,嘴唇也有些哆嗦道:“六……六哥,你疯了吗?这怎么可能?”
第七百五十一章
合并四大帝国的构想
  “为什么不可能?”李愔盯着李治反问道,他的目光中带着冷静与睿智,一点也没有疯狂的感觉,显然他提出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只见李治猛然间站起来,在原地来回走动几趟,脸上也露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神色,似抗拒、似焦燥,让人实在看不清楚。
  李愔这时却表现的极为冷静,看着在自己面前来回走动的李治,然后淡淡的开口道:“九弟,是不可能还是不愿,这点要问一下你的本心!”
  李愔的话一出口,李治立刻像是被雷劈中一般,一下子呆立当场,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的扭头看了李愔一眼,最后一脸颓然的坐到凳子上叹息道:“六哥你说的不错,若是四国合并,那么在我们五兄弟之中,唯一有资格坐上这个庞大帝国皇位的,自然只有你了,那么到时我们四人又该如何安排,而且从本心里来说,我的确不想失去现在的皇位!”
  其实刚才李治听到李愔合并四国的想法时,并没有想到这么深,只是他本能的感到一种抗拒与焦燥,现在经过李愔的提醒,他这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之所以会本能的抗拒,是因为他担心失去自己的皇位。正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特别是像李治这样的一国之君,手中掌握着帝国的最高权力,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对于李治的反应,李愔早就预料到了,毕竟他是看着李治长大的,另外他也同样是一位帝王,自然明白李治的想法。
  另外李治提到合并之后,只有李愔能够担任皇帝的事,他也没有否认,甚至就算是李治他们想要和自己争,李愔也不会让皇位落到别人手。这倒不是他恋权。而是四大帝国的合并牵扯到的问题太多,其中有些地方需要借助李愔从后世带来的见识与经验,因此除了他之外,无论是李治还是李恪,他们都不可能完美的将四大帝国合而为一!
  只见李愔这时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亭子的护栏前背对着李治,目光看着外面萧索的冬日风景。同时语气沉重的道:“九弟,我知道合并四国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但这是解决目前四国困局的唯一办法,否则随着矛盾的发展与冲突,四大帝国肯定会因为资源与利益之争,爆发一场惨烈的冲突。那时我们很可能早已经去世,战争的结果不但会让无数百姓会受到战争的摧残,甚至连我们的子孙,都可能他们的堂兄弟亲手杀死!”
  听到李愔说到最后一句时,李治也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他知道六哥的话绝对没有危言耸听,无论在什么时候。战争都是最残酷的,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爆发的利益之争,肯定会以一方的战败为结束,而战败者的下场自然十分悲惨,至于所谓的亲情,基本不会被考虑在内!
  “六哥,除了四国合并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李治声音干涩的问道。以前受到眼界的限制,他或许还无法像李世民和李愔看的那么远,但是在做了十年的皇帝后,他的目光也更长远,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事情,再加上他又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他也和李愔一样。想要极力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若是还有别的办法,我也不会千里迢迢的跑来找你了!”李愔同样有些无奈的道。其实李愔提出四国合并的想法,同样也冒着巨大的风险,毕竟权力惑人心。万一李治或李恪等人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那么最后很可能导致几兄弟反目,甚至提前引爆几国之间的矛盾。
  李治听后心头也是沉重无比,从感情上来说,他无论如何也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利,但是理智上却告诉他,也许现在听六哥的话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哥,我想听一下你合并四国的详细计划!”如此重大的事,李治自然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现在他想听一下李愔的合并计划。
  李愔这时已经感觉李治的态度有所松动,因此也是精神一振,立刻开口道:“在我的计划之中,咱们四国合并之后,将实行一种之前从来没有实行过的制度,比如以最核心的皇位继承来说,将不再是父子相传的形式!”
  “不是父子相传,难道六哥你想学尧舜那样禅让?”李治有些震惊的问道。
  “当然不是!”李愔笑道,“我打算在四国合并之后,从我们五兄弟之中挑选出一人成为新帝国的皇帝,而剩下的四人则成立一个皇族议会,吸收咱们子孙中的优秀人材进入议会之中加以培养,等到皇帝去世之时,那么皇族议会将通过投票选举,从议会中的皇族中推选出一位新的皇帝,而且被推选出来的皇帝继承者,不能是上一位皇帝的子嗣!”
  听完李愔的这个皇族议会的设想,李治是惊的目瞪口呆,无论如何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六哥的脑子里竟然还会有这种古怪的想法?
  不过李治显然对这个皇族议会没有什么信心,接下来有些怀疑的开口问道:“六哥,你这个皇族议会好像有些不太靠谱吧,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皇帝手中握有军政大权,万一他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根本不理会议会的推选结果怎么办?”
  李愔一听却是大笑道:“九弟你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打算将军政大权分割开来,其中军事大权归皇帝与皇族议会共同所有,皇帝想要动用军事力量,就必须经过皇族议会的同意。至于行政大权,则像我的大齐一样,归首相所有,同样,首相的任免也需要皇帝与皇族议会共同通过。另外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监督官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李治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李愔的意思,其实按照李愔的想法,在四国合并之后,除了皇帝与皇族议会外,其他方面几乎和大齐或大唐现在的体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最高的皇权却被皇帝和皇族议会共同把持,这样一来,即可以监督皇帝手中的权力,同时也能尽量的让每代皇帝保持着良好的素质,不至于出现历史上那种昏聩的帝王。
  想到这里,李治也不禁有些心动,虽然自己现在无法与六哥李愔竞争,四国合并后的第一任皇帝,也非他莫属,但是他手中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更加重要的是,若是自己的儿子争气,把三哥和七哥、八哥他们的儿子都比下去,那么自己的儿子就将是四大帝国合并后的第二任皇帝,以现在四大帝国的疆域来看,称其为世界之主也并不为过。
  李愔一直在观察着李治的表情变化,现在看到李治心动,他接着又说道:“另外大唐是我们兄弟们的发源地,所以我觉得在四国合并之后,可以将首都设在大唐境内,不过长安是个内陆城市,距离大齐、天竺都有些远,所以我觉得可以从大唐的沿海城市中选出一个城市,将它做为新帝国的首都,比如登州、上海或广州都是不错的选择!”
  听到李愔主动将新帝国的首都设在大唐,李治心中再无怀疑,终于点了点头道:“六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虽然我觉得这个想法实在太过大胆,但却也不得不承认,若是这个想法实现,那么对于我们李氏皇族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至少它可以让我们的皇权统治更加安全,只不过四大帝国合并涉及的问题并不仅仅一个皇位继承的问题,另外还牵扯到军队的整合、行政机构的搭建与改组等等,这些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搞不好还可能会出乱子,六哥你有把握吗?”
  “光凭我自己当然不行,不过我不是还有你们这些兄弟吗,不要忘了,这个天下有我的一份,同样也有你们的一份,我一个人的智慧有限,肯定会在一些方面有所遗漏,所以我打算在说服你和三哥他们后,然后我们五人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以我们五个皇帝的智慧,肯定会总结出一套合并办法!”李愔听后笑呵呵的道。现在说服了李治,剩下的李恪他也有把握说服,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李恽和李贞两人了。
  经过这次的交心之谈,李治也终于同意李愔合并四国的想法,不过具体该如何合并,这些还要等到李愔说服了李恪和李恽、李贞之后再说。另外对于合并之后帝国该如何管理,也需要他们大家坐下来好好的聊一聊。
  接下来李愔一直呆在长安,一边等着李恪他们三个的到来,一边与李治探讨合并四大帝国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因为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所以除了他们两人外,李治只将这件事告诉了采儿。
  这些年李治有时身体不好,采儿就帮着他处理政务,可以说她是李治最信任的助手。不过采儿从李治那里听完表哥李愔合并四国的想法后,却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第七百五十二章
采儿的建议
  自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入主太极宫,而采儿做为他的皇后,自然也就搬到了立政殿中居住。当年杨妃为此还特意在长安多呆了几个月,将宫中的管理事项都交给采儿,然后这才去了台湾和李愔一家住在一起。
  太极宫立政殿一侧的玻璃暖房中,地下铜管有热水流过,使得暖房中的温度很高,各种花卉植物都长势极好,甚至还有一些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看上去和春日里的风光没什么两样,但是透过暖房的玻璃向外望去,却只能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外面飞舞。
  “长安又在下雪了,哪里像台湾那里,整个冬天都只是在下雨,根本看不到半点雪花,对于我们这些北方长大的人来说,若是冬天没有雪花,那简直就不算冬天!”暖房内一个供人休息的小亭内,李愔一边喝着采儿亲手泡的茶,一边有些感慨的道。
  今天是长安入冬以来的第三场雪,而且凛冽的北风刮的‘呜呜’响,漫天的雪花还没有落下,就被寒风再次吹起,使得周围都是白茫茫一片,行人根本就看不清路,不少人都窝在家中没有出来。
  “表哥你老是说些风凉话,长安这么冷的天气,我到现在都还适应不了,每年冬天我都想念台湾那里温暖的阳光,但现在是不可能回去了,所以只好每天都呆在宫里,最多也就是来这间暖房种茶除草,真是无聊的要命!”坐在李愔面前的采儿有些慵懒的道,她自小在台湾生活,自然受不了北方这种寒冷的天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