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364

  李景恒再次针锋相对的道,他老爹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禇遂良政见不同,这几年一直被对方打压,而且他们江夏王府是皇族,长孙无忌则是外戚。两帮人本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没见李道宗和李孝恭在人群里笑的那么开心,看样子他们也十分希望看到长孙无忌在自己家的晚辈手中吃瘪。
  “哼,我大唐以仁孝治天下,不少工商业主使用大量奴隶。但却对奴隶残酷压榨,使得奴隶的境遇悲惨,更有不少奴隶奋起反抗,比如前年太原地区的煤矿奴隶起义,若非大军及时抵达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奴隶已经成为我大唐最大的一个不安定因素,现在我们大唐需要的是限制奴隶的数量,绝不能再大肆引进奴隶!”长孙无忌目光咄咄的道。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初李愔在大肆使用奴隶时,已经注意到改善奴隶的存状况,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奴隶死亡带来的损失,另外也能减少一些奴隶的反抗情绪。
  但是在李愔离开大唐后,一些商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无限的压缩成本,奴隶也算是成本之一,因此受到残酷的压榨,这就使得不少奴隶对自己的拥有者产生怨恨,当这种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爆发出严重的冲突。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在前年的太原,那里是大唐最重要的煤炭产地,使用的都是奴隶矿工,不少矿主为了扩大利润,不顾奴隶的死活,逼着奴隶进入危险的矿道挖掘,几乎每天都有奴隶惨死,于是在某一天,一个矿场的奴隶终于发动了暴动,而且还成功的占领了矿场,后来更是引发周围十几个矿场的奴隶大起义,甚至他们还打算攻打太原,幸好后来军队赶到,这才把他们剿灭。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不但那十几个矿场的矿主被重处,另外石炭工业协会也因为监管不利,被罚了一笔巨款,而且还要承担军队的军费,事后石炭协会的几个管事被免职,同时协会内部也开始改善矿场的条件,避免日后再发生此类事情。
  长孙无忌现在将奴隶起义的事情讲出来,立刻引起不少人的声援,比如他的铁杆禇遂良,另外还有以于志宁为首的一些老儒,他们虽然不是长孙无忌的人,但同样认为奴隶的使用有违圣人之道,再加上对工商业的痛恨,因此这时自然也站到了长孙无忌一边。
  “凡事都不可因噎废食!”正在长孙无忌一方声势大涨之时,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开口道。这个声音一出,立刻让朝堂上的众人安静下来,同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说话的老者,这人正是地位仅在长孙无忌之下的李孝恭。
  自从李靖去世后,整个军校就只有李孝恭一人在掌管,影响力遍布大唐军界,另外李孝恭没有军职,再加上地位又高,因此也有参与政事的权力,只是他在朝堂上一向都很沉的住气,很少对政事发表什么看法,没想到今天竟然会直接表态。
  “哦?还请河间郡王明言!”长孙无忌狭长的双目盯着李孝恭,心中充满了忌惮,自从房玄龄和李靖死后,整个朝堂上能够与他公开抗衡的,只剩下李孝恭一人,只是李孝恭身为皇族,又有军功在身,为了避嫌,他一向都不怎么干涉朝堂之事,现在对方在这时开口,却是一个十分反常的信号,再联想到李愔的到来,更让长孙无忌心中烦燥。
  只见李孝恭睁开微闭的双目,然后扫视了一下朝堂上的群臣,那种沙场老将的虎威散发出来,让其他低声议论者立刻闭上了嘴,最后他的目光定到长孙无忌身上开口道:“本王年纪大了,对政务也不是十分了解,不过本王却也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奴隶的使用虽然存在着不少缺憾,但同样也带来更大的便利,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更加合理的使用奴隶,避免奴隶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限制奴隶的使用!”
  别看李孝恭轻易不开口,这次开口却是直接言辞犀利,直接反驳长孙无忌之前的话,这让李景恒等人都是精神一振,也纷纷开始反驳长孙无忌的议论,指出在发生过奴隶起义后,大唐的工商界已经开始注意改善奴隶的生活条件,至少在这两年,就再也没发生大规模的奴隶反抗事件。
  另外李景恒也将大齐拿出来举例,列出大齐的奴隶使用数量是大唐的数倍,但是大齐却很少出现奴隶反抗的事件,主要就是大齐官方规范了各行业的奴隶使用情况,而且大齐的国库收入已经远超大唐。由此可见,奴隶并不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反而还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虽然李景恒他们举出大齐的例子很有说服力,但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于志宁这些人,他们也并不是那么好说服的,更何况其中有些人并不是不懂其中的关键,而是其中牵扯到利益之争,因此他们才会装做不懂,反而拿出种种似是而非的借口反驳。
  在大唐这个年代,皇帝与臣子并不像后世那么阶级森严,比如皇帝与群臣议事,大臣也是有座位的,所以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更像是公司内的老总和部下,公司老总虽然有命令部下的权力,但部下们也有选择公司的权力,干的不爽的时候,大不了人家拍拍屁股走人,除非是对方犯了罪,否则公司老总也拿他没办法。
  也正是这个原因,大唐的朝堂上经常会出现现在这种场面,长孙无忌和于志宁为首的农业派,与李孝恭和李景恒为首的工商派吵成一团,谁都不肯服谁。其中长孙无忌一方人多势众,但大多年纪较大。李景恒一方则大多是年轻的官员,他们的思想更开放,而且全都是这些年被李世民有意提拔起来的,气势上也不输给任何人,吵起来更是中气十足。
  李孝恭在支持了一下李景恒后,就再也不肯开口,笑眯眯的看着别人争吵。反倒是旁边的李治连连出声安慰争吵的两帮人,但可惜他不是李世民,也没有压服众位大臣的威望,因此根本没什么用。
  就在李治看着朝堂上吵成一团,自己急的满头冒汗时,忽然听到大殿门外一个带着玩笑语气的声音道:“咦?东宫的明德殿什么时候改成菜市场了,难道九弟也要下海经商吗?”
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愔出场
  随着这个声音的落下,一个身穿王服,年约三十许的中年男子走进大展,脸上带着一种和煦的笑容,只是当他带着微笑的双眼扫过大殿上的群臣时,所有人都停止了争吵。片刻之后,醒悟过来的长孙无忌等人立刻向进来的李愔行礼道:“拜见齐王殿下!”
  虽然李愔已经在海外立国称帝,但是他这次回来,并不是因为国事,面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前来探望病重的父亲,因此在回到大唐后,使用的仍然是大唐齐王的身份,这样也避免了许多麻烦,同时也方便处理一些事情。
  “六哥,你终于来了!”看到进来的李愔时,李治立刻激动的上前迎接道,刚才他被这些争吵的大臣们搞的头昏脑涨,而且无论他怎么劝都没用,这让李治是急的要命,没想到自己六哥一进来,这些人立刻就停了下来,这让他也感觉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
  李愔淡笑着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然后又向李孝恭和李道宗等几个长辈见礼,最后这才开口道:“刚才我听殿中吵的厉害,所以与众位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希望大家不要怪罪,只不过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各位吵的如此激烈?”
  听到李愔先是道歉,然后又问起正事,这让刚才还觉得李愔有些轻佻的人也都十分服气。其中李景恒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将这件事的始末讲了一遍,在他看来,李愔肯定会坚定的站在他们工商派一方,所以今天他们赢定了,甚至连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这些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愔在听完后考虑了片刻,然后郑重的开口道:“工商业与农业的人口之争,已经关系到大唐的国本,这可不是件轻易就能下结论的事,现在父皇昏迷。九弟又太年轻,因此我认为可以暂缓这件事的讨论,大家都回去好好权衡一番,等到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再拿到朝堂上讨论也不迟!”
  听到李愔这明显是和稀泥的话,李景恒和长孙无忌两帮人都愣在那里。不知道一向主张大力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李愔,为何会说出这样话?甚至就连旁边的李治也露出惊讶的表情。唯独是老态龙钟的李孝恭抬头看了李愔一眼,目光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虽然两帮人都不明白李愔为何做出这种息事宁人的举动,但是既然对方都已经开口了,而且看今天的样子,双方再争吵下去也没什么用。因此最后双方也只得听从李愔的话,其中长孙无忌和李景恒又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客气话,整个个朝会就此散了。
  看到所有人都退下来,大殿上只剩下李愔和李治两人,这时李治有些急不可待的问道:“六哥,你为何……”
  不过李治的话刚一出口,立刻被李愔挥手打断道:“先不要问。等人来齐了我再解释!”
  “人?什么人?”李治禁不住再次问道。不过还没等他话音刚落,就见宫中的小黄门上前禀报,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户部侍郎李景恒共同求见。
  “哈哈哈~,六郎你可终于回来了,再不回来的话,恐怕我和王兄这两把老骨头就再也见不到你了!”李道宗刚一进到大殿,立刻大笑着说道。他还是当年那副胖乎乎的模样,和李景恒十分的有父子像。
  “两位王叔风采依旧,哪里有半分老态。另外听说江夏王叔您又给景恒兄添了个小弟弟,说起来真是老当益壮啊!”李愔先是向李孝恭二人行礼,然后又开起了李道宗的玩笑。
  李道宗仅比李世民小两岁,也是年近六十的人了,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去年他的一个小妾竟然给他又生了个儿子,这让李道宗十分兴奋,而且四处向人夸耀,现在听到李愔的夸赞,当下也感觉老脸上有光,大笑着吹嘘了几句,丝毫没有什么长辈的样子。
  接着李愔又和李孝恭、李景恒聊了几句闲话,他们也顺便向李治见礼,然后大家分别坐下,话题也开始转到正事上来。
  “六郎,你刚才为何不帮我们一把,这样也能把长孙无忌他们给压下去?”李景恒第一个忍不住开口问道。
  不过李愔听后却是淡笑道:“景恒兄,你觉得在朝堂上把长孙无忌压下去有用吗?”
  “怎么没用?只要长孙无忌他们不再阻挠,我们就可以对大唐现有的一些不合理制度进行改革,使得大唐的工商业再上一层,别的不说,光是国库收入就能增加好大一截。”李景恒有些不服气的开口道。
  不过就在李景恒的话音刚落,李孝恭却是忽然开口反问道:“景恒你说的不错,但是以你看来,就算是今天在朝堂上压过了长孙无忌的风头,以对方的立场,会放任你们改革吗?”
  “呃~,这个……”李景恒一下子就被问住了,长孙家以种植业为主,除了在南方拥有大片的田地外,在西北等地也拥有大片的棉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另外大唐想要改革的话,也并不仅仅是引进奴隶,还关系到其他各个方面,比如商业竞争的规范化等等,而像长孙氏这些豪强,他们家中往往喜欢仗着权势压人,不但垄断着一些原材料的供应,而且背后操纵价格,以此来牟取暴利,若是大唐进行改革的话,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以长孙氏为首的豪强利益,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长孙无忌都不可能让他们将改革顺利的推行下去。
  想明白了这些,李景恒也不禁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整个人也变得无精打采,刚才他还充满斗志的和长孙无忌争论,但是现在想起来,那些争论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无论谁输谁赢,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看到李景恒泄气的模样,李愔不禁心中暗笑,说起来李景恒是一个理财的高手,但是在政治眼光上却是差了一些,若是将许敬宗或李义府换到他的位子上,肯定不会如此针锋相对的和长孙无忌争一时之气。
  这时李治也终于明白过来,心中也不禁对六哥更加佩服。另外他也猜到,自己那位舅舅肯定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面对李景恒这个晚辈的一再挑衅,以他的身份又绝对不能退缩,所以才不顾身份的和对方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李孝恭和李道宗主要是来见一见李愔,然后又聊了几句家常话,特别是李孝恭又问了一下儿子李永的近况,然后他们两人就带着李景恒告辞了。毕竟他们也知道,李愔专门跑来见李治,肯定有什么话要对李治说。
  送走了李孝恭三人后,李愔和李治来到明德殿后的书房内,然后两人随意的坐到宽大的沙发上,这沙发还是李治在李愔的书房里见到后,十分的喜欢,回来就让工匠仿制了一些。
  “九弟,今天的事你有何感触?”李愔坐下来看了李治片刻,忽然露出一个温煦的笑容问道。
  李愔听后却是露出一个苦笑,然后无奈的道:“还能有什么感触,两帮人因为自己的利益吵个不停,而且一方以我舅舅为主,一方则代表着皇族和新兴的工商业主,以前父皇在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但是现在父皇刚一病倒,他们就要闹翻天了!”
  李愔听完则是赞许的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开口道:“不错不错,九弟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这几年你真的对朝政上心了,现在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威望不足,朝堂上全都是父皇时期的老臣,没有真正能为你办事的人,因此现在是时候将许敬宗和李义府那些人调回来了!”
  许敬宗和李义府都是当初李世民亲自安排,让他们去大齐一边任职,一边学习大齐的行政结构与运作方式,为的就是留给李治,让他在对大唐改革时,能够有一些得力的人手。
  李治也听李世民说起过许敬宗他们的事,因此在听到李愔的建议后,考虑了一下却有些迟疑的道:“六哥,父皇现在还只是昏迷,我这么急着把许敬宗他们调回来,是不是……”
  下面的话李治没有说出口,李愔也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不过只见李愔却是叹了口气道:“九弟,父皇的伤病太重,哪怕是能清醒过来,恐怕也无法再处理政务了,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独立面对朝堂上的政局,而往朝臣中安插自己的心腹,这仅仅是第一步!”
  李治听完也是低下了头,他其实也知道李世民的病情,只不是心中却一直不敢面对,甚至有时还在幻想,幻想某一天李世民能够完全康复,这样他就能像以前那样,不必为这些烦人的事务而伤神了。
  看到李治低下头不说话,李愔也知道他不愿面对现实,刚想劝解时,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一件事,当下开口道:“九弟,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当初我在第一次去台湾之前,曾经与长孙无忌有过一个约定。”
  “哦?什么……”
  正当李治好奇的抬起头,想要问一下李愔与长孙无忌约定的内容时,忽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跑进来,一脸惊喜的对两人大喊道:“两位殿下大喜,陛下醒了!”
第七百一十八章
李世民苏醒
  甘露殿内,杨妃、德妃等重要的妃嫔都赶来了,另外还有在长安的皇子、公主等,也全都赶到内殿等候,长孙无忌和李孝恭等大臣则在外殿等候,至于长孙皇后,则亲自在寝宫内照看李世民。
  甘露殿的寝宫内,以孙思邈为首的太医正在紧张的忙碌,床上的李世民睁着眼睛,目光中露出几分思索之色,看样子还没有完全从昏迷中恢复过来。李愔和李治一脸紧张的站在寝宫门外,虽然他们很想进去和李世民说上几句话,但是孙思邈却叮嘱他们,暂时还是不要打扰李世民,等到他们诊治过后,他们再进去也不迟。
  当得知李世民醒来的消息后,李愔和李治立刻从东宫赶到甘露殿,在得到长孙皇后的许可后,这才一起进到寝宫,但是却被孙思邈挡在外面,也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如何?这让他们两个急的在门外不停的转圈。
  过了好一会儿,孙思邈他们才忙碌完毕,然后一脸惊喜的出来对李愔和李治禀报道:“启禀两位殿下,陛下这次十分清醒,现在请两位殿下进去!”
  “太好了!”李治第一个兴奋道,他本来还担心父亲的这次醒来,还会像之前那样神智不清,没想到这次竟然恢复了神智,这可是个大好消息。
  李愔和李治急匆匆的冲进寝宫,却见李世民正在半躺在床上,长孙皇后的身体虽然不佳,但这时却显得极有精神,目光中满是希望,不但自己坐到李世民的床边,而且手中拿着一碗刚熬好的药。正在小心的喂李世民服用。
  “儿臣拜见父皇!”李愔和李治看到李世民虽然神色憔悴之极,但是目光灵动,显然已经恢复了神智,这让他们两个都十分激动。
  半躺着的李世民看到两个儿子进来,脸上也露出一丝微笑。特别是看到多年不见的李愔时,更是神色激动,双手强撑着让自己坐直,然后声音嘶哑的道:“起来吧,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谢父皇!”李愔和李治齐声道,然后站到长孙皇后的身后。等到李世民将药喝完后,长孙皇后嘱咐他们父子三人不要说太长时间,然后就带着人下去了。
  等到寝宫内只剩下他们父子三人时,苍老的李世民先是看了看李治,然后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十几年未见的李愔,最后这才开口道:“六郎。当年咱们父子一别,没想到再见面时,竟然会在这种情况下。”
  “儿臣不孝,请父皇责罚!”李愔听到李世民的话,也不禁眼角微红。刚刚离开大唐时,他有时候的确很想回来,但是后来随着手中势力的一步步建立。他的身份也在一点点改变,身上背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再仅仅是大唐的齐王殿下,而是另外一个国家的帝王,这使得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李世民,所以后来索性也就绝了回来的念头,若非这次李世民病重,他恐怕也不会回来。
  “算了,知子莫若父,你的难处我也知道。所以我从来也没要逼你回来过,不过这次既然来了,就多住一段时间,你母妃年纪也大了,更希望身边有儿孙的陪伴。”李世民再次开口道。不过他以杨妃为借口让李愔多住几天,其实也是他自己想和李愔多相处一段时间。
  “父皇放心,大齐本来就离大唐最近,而且现在交通发达,一些政务也能送来处理,另外儿臣这次将全家都带来了,最少也要住上半年再回去!”李愔自然清楚李世民的意思,因此立刻开口道。现在李世民虽然清醒过来,但身体仍然十分糟糕,说句不好听的,以李世民现在的情况,随时都可能不在,身为儿子,李愔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
  “嗯!”李世民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转头向李治道,“雉奴,刚才听你母后说,这段时间你本应代为父处理朝政,但是你却因为我的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这可不是为君之道,不过念在你还年轻,所以仅此一次,日后千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
  听到父亲的话有些严厉,李治也低下头认错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
  其实李世民也并不是真的怪罪李治,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其他方面虽不出众,但唯一的优点就是孝顺,这次自己病重,也能看出李治的真性情,这让李世民也十分欣慰。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很快和颜悦色的对李治再次问道:“雉奴,听说今天早上,朝臣们在你的东宫又吵了起来,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对于李世民的消息灵通,李愔和李治都没有表示任何的惊讶,因为他们都已经知道,李世民手中掌握着一个隐秘的情报机构,有些方面比武媚娘手中的四卫都要强。
  只见李治立刻开口,将长孙无忌与李景恒两帮人争吵的原因讲了出来,而李世民边听边思索,过了好长时间,这才开口道:“六郎处理的不错,这件事太过重大,不是一场朝会就能决定的,另外你也需要人手为自己摇旗呐喊,是时候调许敬宗他们回来了。”
  听到父亲最后同意调回许敬宗这些人,这让李治终于松了口气,本来他还担心会被父亲怪罪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