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364

  听到李世民说出阿芙蓉这个名字,李靖和李孝恭更是心中大定,当下再次开口道:“启禀陛下,齐王殿下送来一批药物,据说就是阿芙蓉,另外还有两个人,也想请陛下见一见!”
  “哦,六郎又要搞什么鬼花样?”李世民笑道。他其实也知道,无论是李愔还是李靖等人,他们都希望自己不再服食丹药,其初衷都是为自己的身体着想,所以李世民对此并不生气,甚至他还很有兴趣的想要知道,李愔这次是想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
  李世民心中疑惑,于是就同意李靖的请求,很快王子豪就走了进来,后面是两个侍卫手捧托盘进到大殿,另外在他们的身后,火元子和胡商阿珊路也跟了进来。不过当李世民看到火元子时,却是脸色一变,火元子是宫中的道士,而且还是介绍那罗迩娑婆进宫的人,他自然是认识对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火元子道长怎么会和六郎的人在一起,那些阿芙蓉是不是就是朕派他们去采购的那些?”李世民脸现怒色的问道,皇宫中的那罗迩娑婆因为没有阿芙蓉,所以无法炼制延年丹,这让李世民也是苦苦等候,现在看到火元子和王子豪走在一起,立刻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而王子豪倒是显得颇为镇定,先是上前向李世民行了君臣之礼,然后又将火元子与阿珊路被扣押的经过讲了一遍,结果等到李世民听到是因为李愔担心这些药物的安全,所以才扣押了火元子时,脸色这才缓和下来。
  “哈~”正在李世民刚想向火元子问话时,却见对方忽然长长的打了个哈欠,然后整个人好像变得很累似的,精神也极为的萎靡。而他旁边的胡商阿珊路也是同样的表现。
  “王院长,六郎让你将火元子二人送来,应该还有其他的事情吧?”李世民虽然奇怪火元子二人的表现,但却也没怎么在意,现在他想搞清楚李愔到底要玩什么鬼花样?
  王子豪在李愔手下主管商业,是商业院的院长,因此李世民才以院长相称。
  “启禀陛下,我身后的侍卫手中,左边这个手中拿的就是火元子两人采购的阿芙蓉,现在臣下想请陛下确认一下,这种阿芙蓉是否就是炼制延年丹的主要药材!”王子豪十分恭敬的说道。
  李世民见李靖和这个王子豪都不愿意直接将李愔的目的讲出来,反而拿阿芙蓉说事,这也让他对阿芙蓉起了几分兴趣,不过他也只是听那罗迩娑婆提起过阿芙蓉,并没有见过,这也没有关系,当下他立刻命人,将那罗迩娑婆请到大殿中辨认。
  不一会的功夫,那罗迩娑婆就被带到大殿中,而这时王子豪才看到这个将大唐上层搅的一团遭的天竺僧人,结果发现对方看上去五六十岁的样子,胡子和头发都剃的精光,长相也没有什么奇特的,黑黑瘦瘦的看上和那些普通的天竺商人差不多,身上穿着一件淡黄色的僧衣,进到大殿先是用并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李世民等人行礼,只不过当他看到火元子和阿珊路时,脸上才露出几分惊讶之色。
  “那罗迩娑婆,你去看一下侍卫手中是否就是阿芙蓉?”李世民伸手一指王子豪左边的那个护卫道。这个护卫手中托盘上放着一个玉盒,而他旁边的那个护卫手中的托盘中,却放着两杆奇怪的东西,看上去有些像武器,但却不是金属制作的。
  那罗迩娑婆走到左边的护卫面前,然后打开玉盒看了一下,结果发现里面盛放的正是膏状的阿芙蓉,当下向李世民禀报道:“启禀陛下,这位护卫手中拿着的正是上好的阿芙蓉!”
  站在殿上的王子豪听到那罗迩娑婆的话,脸上却带上一丝冷笑,而长孙皇后和李靖等人也露出同样的表情。
  而这时李世民刚想再问王子豪这些阿芙蓉有什么问题时,一直站在王子豪身后没有说话的火元子和阿珊路二人,这时却像是全身都爬满虫子似的,表情说不出的难受,但是又慑于李世民的威严,不敢太过放肆,所以只能双手双脚在身上不停的摩擦,好像这样可以缓解身上的痛苦似的。
  “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自然注意到了火元子二人的异状,当下满脸严肃地问道。
  而王子豪则上前一步恭敬的道:“启禀陛下,其实火元子两人才是齐王殿下送给陛下的礼物,只是这样礼物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想请陛下观看一下这两人的表现!”
  王子豪的话音刚落,早就被他掐好时间的火元子和阿珊路二人的毒瘾终于开始发作,只见他们两人手脚抽搐并在身上乱抓,脸上更是涕泪横流,同时他们再也顾不得这里是皇宫,一边惨嚎一边向王子豪高声哀求道:“大人,求求您快点让我们吸一口吧!求求您!求求您了……”
  甚至到了最后,火元子和阿珊路丝毫不顾形象的跪倒在地,一边惨嚎一边向王子豪磕头哀求,并且手脚并用的向两个护卫那边爬去,看上去简直就像疯了一般。
  原来李愔为了惩罚火元子和阿珊路,命人制作了两杆大烟枪,然后又命令王子豪逼着火元子两人在路上吸食阿芙蓉,现在早已经让两人成瘾,毒瘾发作起来,自然是生不如死。
  王子豪和两个侍卫早就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而长孙皇后和李靖等人昨天虽然已经见过一次,但今天再次见到毒瘾发作的惨状时,却还是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毕竟看起来两个很正常的人,却因为一种药物,转眼间就变成了疯子一般,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李世民虽然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隐隐约约也猜到火元子二人变成这样,肯定有阿芙蓉有关,这让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无比。
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下祖训
  毒瘾发作起来,那种痛苦连铁人也熬不下去,更别提像火元子和阿珊路这样的普通人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越来越痛苦,甚至开始像疯狗似的,扑上去想抢侍卫手中的阿芙蓉与烟枪,而且还力大无穷,连两个久经沙场的侍卫都有点吃不住劲。
  幸好这时皇宫中的侍卫也反应过来,当下冲上来几个人,将火元子两人死死的按住,可惜两人还是兀自挣扎不休,嘴里的嚎叫一声惨过一声,看上去与野兽无异。
  “火元子二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李世民脸色铁青的问道,语气虽然充满了怒气,但是却并不是冲着王子豪发的。至于那个天竺和尚那罗迩娑婆,则更是吓得面如土色,他对这件事也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陛下恕罪,在我们查获这批阿芙蓉后,齐王殿下就当场指出,这种药物有着极大的毒害,特别是在知道火元子他们准备将阿芙蓉炼制成丹药让陛下服用时,殿下更是恨不得当场把火元子二人大卸八块,只是后来经过臣下们的劝说,才打消了这个想法,不过殿下却决定让这两人吸食阿芙蓉,然后用他们做为活生生的例子,向陛下展示阿芙蓉的危害!”
  王子豪的话音刚落,李世民却‘腾’的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的道:“你是说,火元子二人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阿芙蓉的缘故?”
  “陛下英明,火元子二人的确是因为吸食阿芙蓉才变成这样,因为这种药物可以让人上瘾,吸食之后的人飘飘欲仙,精神也极为亢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毒瘾发作,若是不及时再吸食的话,就会变成这样样子。”王子豪接着解释道。
  早就已经知道的长孙皇后和李靖等人听后都是长叹了口气,这阿芙蓉简直就是上天种下的魔物,据王子豪所说,只要是沾上了之后,几乎一辈子都别想再摆脱掉,而且为了吸上一口,吸食者可以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倾家荡产,甚至连儿女都肯卖掉,人若是落到那一步,可以说已经与畜生无异。
  而李世民听后却是一脸的不信,毕竟他实在无法想像,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恶毒之物。
  王子豪是商人出身,自然懂得察言观色的本领,一看到李世民的脸色,当下再次说道:“陛下若是不信,臣下这里有准备好的阿芙蓉,只要他们吸了几口,立刻就能恢复之前神采奕奕的模样!”
  “好,你给朕演示一遍!”李世民面沉似水的道,其实他心中已经信了七八分,毕竟李愔是他的儿子,而且也知道轻重,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骗他。
  只见王子豪向两个侍卫一挥手,侍卫立刻将手中的托盘放到火元子和阿珊路的面前,结果这两人立刻强忍着身上的难受,爬起来熟练的将一团阿芙蓉放入烟枪的烟泡中,然后用火折子点燃与烟枪放在一起的油灯,并将烟泡放在火上一边烤,一边用尽全力的猛吸了两口。
  而随着阿芙蓉的烟进入到肺中,火元子两人脸上的痛苦之色立刻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飘飘欲仙的神色,好像是登上了人间极乐,人生从此再无所求一般。同时大殿中也弥漫着一种古怪的甜香味。
  不过火元子两人脸上的表情却是快乐,李世民他们的心头却越是发冷,心中对阿芙蓉的可怕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过这时李世民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迫不及待的向王子豪开口问道:“王部长,之前我也服食了一些用阿芙蓉炼制的丹药,当时只是感觉精力充沛,但却也没有像他们这样上瘾,不知这是为何?”
  这个问题王子豪早就听李愔解释过,所以立刻回答道:“启禀陛下,据殿下所说,这种阿芙蓉可以服食,也可以吸食,其中火元子二人是吸食,这种方法会使得效果极为强烈,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至于服食的效果却不是那么强烈,但是持续的时间长很多,不过服食阿芙蓉却极为危险,因为这种药物本身就是一种毒物,若是超过一定量服食的话,肯定会让人丧命!”
  “陛下,这番僧竟然敢用毒药让陛下服食,简直是胆大包天,臣妾请求陛下将其明正典刑,以正效尤!”这时终于轮到长孙皇后表演了,她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关心丈夫的安危,因此处死那罗迩娑婆的话由她来说最合适不过。
  不过这时那罗迩娑婆也醒悟过来,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后,却是拼命一搏道:“启禀陛下,阿芙蓉在波斯和天竺等地,向来被称为圣药,从来没有人说它有毒,而且火元子二人之前痛苦不堪,也有可能事先得了什么疾病,或是被人下了毒,但是在吸食阿芙蓉后,却使得他们的痛苦大减,由此可见阿芙蓉不但没毒,还是一种治病解毒的圣药!”
  听到那罗迩娑婆狗急跳墙,竟然反诬自己对火元子二人下毒,王子豪却是冷笑不止,接着厉声开口道:“你这番僧血口喷人,到了现在还不认罪,既然你说阿芙蓉没毒,那你现在就在大殿上服食,让陛下看看你会不会被毒死!”
  王子豪的话一出口,立刻把那罗迩娑婆吓得面无人色,他敢拿阿芙蓉炼丹,自然知道一些阿芙蓉的药性,也知道这种药吃多了会死人的,所以在炼丹时已经格外小心,再加上他认为阿芙蓉这种药本来就很少见,很多波斯人都不见得了解它的药性,在大唐这里自然更不必担心被人识破。
  所以他才大胆的炼丹让李世民服用,没想到竟然被那个大名鼎鼎的齐王发现,更加让人没想到的是,对方对阿芙蓉的了解还远在他之上,至少他就不知道,原来吸食阿芙蓉竟然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而且还能让人上瘾。
  而李世民看到那罗迩娑婆反应,哪里还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当下也是冷哼一声道:“一刀杀了岂不是太过可惜,既然那罗迩娑婆称这阿芙蓉为圣药,那就让他享受一下这圣药的效果,让他和火元子两人一起都去吸食,什么时候用完了,什么时候就把他们扔进大牢里去!”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那罗迩娑婆已经是面如死灰,长孙皇后和李靖等人全都是大声称是,甚至连一脸病容的房玄龄,这时脸上也露出几分微笑。而王子豪却是在心中暗想:陛下果然不愧是行伍出身,对敌人真的是心狠手辣,这点倒是和齐王殿下有不同,相比之下,殿下好像更喜欢暗中下黑手。
  见识了阿芙蓉所带来的可怕后果,李世民心中对丹药已经完全没有了信心,而这时长孙皇后和李靖等人一起开口劝谏,甚至连病体沉重的房玄龄也挣扎着站起来,一改以前小心谨慎的作风,也态度十分坚决的劝李世民远离术士。结果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悬念,李世民借势给自己找了台阶下,当场宣布将所有道士赶出皇宫。
  另外李世民还立下一条祖训,严禁后世子孙服食丹药,同时他还暗中发布了一条命令,那就是加强对阿芙蓉这种药物的监管,除了药店之外,严禁其他人买卖阿芙蓉,而且每人每次购买的数量也受到限制。其实要不是王子豪告诉李世民,阿芙蓉其实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药材的话,他恨不得当场颁下圣旨,严禁大唐境内出现阿芙蓉的踪迹!
  这场丹药风波虽然看似闹的很大,但其实真正知道这件事内幕的,也只限于大唐的上层社会,而且就算是知道的人,也一般很少与他人谈论,最多只是和几个朋友私下里聊上那么几句。至于民间虽然有些传闻,但却说的不尽不实,相信的人很少,而且官方也禁止这种有损皇帝陛下的流言传出,所以传播的范围并不广。
  至于大唐的各个报刊,虽然都听到一些风声,但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毕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各个报社都已经摸清了朝廷的底线,知道哪些东西可以上报,哪些东西是打死也不能向外刊登,比如像这种皇家秘闻,就是绝对不能见报的新闻之一,否则就等着新闻监察总院的传票吧!
  而当这件事的处理结果传到台湾的后,李愔总算松了口气,只要李世民不再乱吃那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所谓丹药,以他现在的身体,再加上长孙皇后和兕子都能健康的陪在他身边,想必再活过十几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而这十几年的时间应该足够自己真正发展起来,到时对大唐的依赖也会降到最低。
  不过就在李愔刚想把注意力放到爪哇,解决那里的土人起义时,远在天竺的李恽却传来一个消息,而当李愔看到这个消息时,却是暗暗有些后悔!
第五百九十七章
嗜杀的李贞
  北天竺大乱,原本属于戒日王朝的各个小国没有了压制,再加上阿罗那顺篡位,更使得各个王国都有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一时间北天竺是战火连天。
  面对这种情况,若是李贞和李恽实力足够的话,早就趁乱杀进北天竺了,可惜他们连南天竺还没有搞定,中间还隔着一个中天竺,手根本就伸不过来,最后还是李愔提醒他们,让李贞和李恽将新婆罗门教先传过来,打好精神基础后,日后再进入北天竺就容易多了。
  不过想要在北天竺传教,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他们的新婆罗门教触动了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利益,所以新婆罗门教在当地的传教,自然受到北天竺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的抵制。
  在一开始的时候,北天竺婆罗门的抵制手段还算比较柔和,只是将李贞和李恽派到那里的新婆罗门传教士赶出自己的属地,但是随着新婆罗门教义的传播,这种结合和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甚至是中原道士的新婆罗门教,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很快在北天竺就生根发芽,并发展出大量的信徒。
  面对这种情况,北天竺的婆罗门贵族开始使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比如禁止属地中的百姓信奉新婆罗门,并且在见到新婆罗门的传教士时,还会将他们抓起来烧死。这种做法使得新婆罗门教的传播受到极大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李贞和李恽自然也不会忍气吞声,所以在不久之后,一支锡兰岛上的舰队护送着一支三千人草原骑兵,以及五千人土人士卒北上到达北天竺,由李贞亲自带队,然后在一条名为胡格利河的河口登陆,并迅速将河口处的一座名叫卡利的小城占据。
  卡利城位于胡格利河的东岸,位置与后世的加尔各答离的不远,不过现在加尔各答的位置上,还只是几座小村庄,并且在李贞指挥队伍行军时,顺手将几个小村子全都毁了。
  小小的一个卡利城,自然无法满足李贞的征服欲望,所以他刚把卡利城打下来后,目光就落在了卡利城西北方向,一座名叫贝城的城市,这座贝城要比卡利城大的多,常住居民达到了五万以上,并且还是统治这一片区域,名字叫做贝卡王国的首都。
  贝卡王国是原来戒日王朝最东边的一个王国,王国的实力中等偏上,而且国内婆罗门势力极大,对新婆罗门教的排挤也最为严重,据统计,已经有六个新婆罗门传教士在贝卡王国被烧死,另外还有几千名新婆罗门教的教徒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正是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李贞在攻打贝城时,丝毫没有留情,从船上的卸下来的火枪轰鸣,很快就将贝城的夯土城墙给打开一个大缺口,然后土人士卒一拥而上,很快就清理出一条道路,最后由骑兵冲入,很快就瓦解了贝城内部的抵抗。
  不过接下来李贞的手段就十分的血腥了,他将贝卡王国的所有婆罗门与刹帝利贵族使者驱赶到王宫前面的广场,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就像当初他们烧死新婆罗门传教士那样。另外还有一些参与迫害新婆罗门教徒的一些平民和官吏,后来也没能逃脱被烧死的命运。
  而且这才仅仅是个开始,贝卡王国被李贞占据后,周围其他几个贝卡王国的盟友很快做出反应,他们集结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其中有象兵一万,剩下的大都是骑兵与步兵。不过这支联合军队刚刚进入到贝卡王国境内,就被李贞用计引到一处绝地,然后以火炮和火箭射击对方的象兵军阵。
  虽然被火炮直接射死的大象并不多,但是这些天竺象兵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声如霹雳的武器,一个全都受到惊吓,长嘶着在军阵中乱跑,连象奴都控制不住,结果最后根本不用李贞的军队出手,光是被大象践踏致死致伤的士卒就达到了一万余人,剩下的三万余人也是士气全无,当场向李贞投降。
  不过接下来李贞却做了一件让他名扬北天竺的事,那就是他让这三万余没有受伤的降卒连夜挖坑,并且诓骗他们是为了掩埋战死的士卒,不过在挖好坑后,李贞却一口气将这些带伤或没带伤的士卒全都赶到坑里,直接全部坑杀。
  虽然期间遭到这些降卒的反抗,但是手无寸铁的他们怎么可能与全副武装的士卒相比,因此在天竺大地上,一座埋葬了五万人的超大万人坑出现了,除了战死的近万士卒外,其他连带伤员的四万余人全都被活埋在这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贞在活埋这些士卒时,并没有保密,反而还公开向整个北天竺宣扬出去,并且还宣称自己身为毁灭之神在人间的化身,清除这些对神不敬的凡人正是他的使命,而且这些人还只是第一批,日后凡是不诚心信仰新婆罗门教的人,将全都是他清洗的对象,神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大地!
  李贞这种残酷的举动的确十分符合他毁灭之神的身份,再加上五万人全部被杀,而且李贞的损失却是极小,这种强烈的对比简直就像是神迹一般。因此这件事很快就通过新婆罗门传教士之口传遍了整个天竺,一时间使得新婆罗门声势大振,不但底层的吠舍和道陀罗争相信奉新婆罗门,连一些弱小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贵族也开始与新婆罗门接触。
  李贞坑杀降卒的事虽然为新婆罗门的传教扫清了障碍,而且也将他和李恽的名气彻底宣扬开来,但是在事后却遭到李恽的埋怨,认为李贞不该做出如此草率的决定。毕竟在李恽看来,坑杀降卒这种事实在显得有些残暴,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声望,但却不利于日后的长久统治。另外他们现在正需要强壮的劳力,这些降卒无论是极好的人选,可惜却被李贞一下子全杀了,简直和败家子无异。
  也正是李恽的这种不满,才导致事后他和李贞还吵了一架,而李恽更是将这件事写到信上送给李愔,让他帮着评一下理,可是李愔在看完李恽的信后,独自一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长叹一声,心中却有些后悔了。
  其实李贞坑杀降卒这件事,除了达到威慑天竺的目的,另外还有一层不得已的原因,大家可以想一想,当时李贞手中的兵力还不到一万,勉强把贝卡王国给占据,但是在打败联军手,手中却多了四万的俘虏,这些俘虏不但要吃要喝,而且还需要分派人手看押,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出现造反的情况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杀掉无疑是个最快也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在杀掉之后,也能威慑天竺各国,同时将新婆罗门和自己的名气打出去,为日后统一天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一举数得之下,李贞做出坑杀降卒的事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了,无论怎么给李贞找理由,这件事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李贞本性嗜杀这件事。当初李愔刚一到天竺,李恽就向自己抱怨过,李贞就有过屠戮敌国军队的记录,而且连投降的军队也不放过,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可想而知他的性格肯定有着残酷的一面。而且在当时的乔拉王国,李贞的毁灭之神的名号已经是极为响亮,甚至敌对的势力还将他称为嗜血魔将。
  李愔身为李贞的兄长,而且李贞一向都喜欢儿他亲近,所以他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弟弟被人称做魔头。也正是如此,李愔在暗中找过李贞,劝解他在下令杀人时,多思考一下,若是对方的死无关大局,那就不坊饶过对方一命。
  不过李贞在听完李愔的话后,却说出一段让李愔苦笑不已的话。因为李贞告诉他,几年前他和李愔、李恪和李恽四人第一次去台湾,却因为李贞的一时疏忽,导致基隆被围攻,事后李愔并没有怪李贞,反而向他灌输了一些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告诉他这个世界很简单,谁的拳头大就必须听谁的,而且在对待敌人时,也一定要冷酷无情,将麻烦统统扼杀在摇篮之中。
  李愔当初说的这些话只是有感而发,而且大部分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毕竟他当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拥有自己的领地,对于如何处理敌对关系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就拿这些话来给自己打气,可是没想到李贞竟然全都记在脑子里,而且还将它当做自己的行事准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