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364

  对于这家店铺的服务,李愔感觉十分满意,特别是当掌柜的拿出他们的镇店之宝,一串由墨绿色猫眼做成的项链时,更让李愔有些惊喜,锡兰岛上虽然盛产猫眼宝石,不过其中以琥珀色和墨绿色最为罕见,一般这两种颜色的猫眼,只是绿豆大小就价值不菲,更别说这串项链上的猫眼几乎全都是由手指肚大小的猫眼串成,而且最下面的那颗更是有鸽卵大小,可以说是十分的罕见,称其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当然了,这串猫眼项链也是价值不菲,哪怕是掌柜的给他们打了八折,最后还是以九万八千贯的价格被李愔买下,另外还有一串由纯净无比的蓝宝石做的项链,同样也是宝器阁的镇店之宝,最后也被李愔花大价钱买下。
  只不过能拿出两件镇店之宝已经是宝器阁的极限,剩下的都是一些品质差一些的宝石首饰,这让李愔却有些犯了难,因为家中可是有五个女人和一个女孩,两件首饰可怎么分啊?
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贞和李恽的小矛盾
  宝器阁做为唐人街最大的宝石店,拿出来的镇店之宝自然是最顶级的宝石,甚至整个宝石交易区也很难再找到同一品质的宝石,而且就算是有,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卖。
  不过李愔家里有六个女人,而且他也不是厚此薄彼的人,因此最后还是让萧林出面,就说他是给堂妹文心准备的生日礼物,这下终于让那些商家争相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了出来,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萧部分的堂妹就是齐王妃,这可是个结交王府的好机会。
  也正是靠着这个办法,李愔最后终于购买了九件品质在同一等级的宝石首饰,无论是材料还是做工,都是极为罕见的珍品,这九件首饰除了家里的六个女人一人一件外,另外长安城的杨妃和采儿、萧皇后也都每人一件。
  在新佛城呆了几天后,李愔在锡兰岛的其他地方转了转,不过主要还是集中的南方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锡兰岛的北部原来是泰米尔人的势力范围,当初李贞和李恽占领那里时,可是杀了不少的人,这也让对泰米尔人的统治不太稳固,去年还时有泰米尔反抗的事情发生。虽然现在经过刘仁轨的安抚后,泰米尔人已经放弃了抵抗,但情绪上还暂时无法扭转过来,所以为了李愔的安全考虑,只去了北方几个比较重要的城市。
  对于锡兰岛的发展,总体来说还是按照当初李愔制定的计划进行的,比如吸引人气的宝石产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潮期,每天都有不少怀着一夜暴富梦想的汉人来到这里探矿,虽然真正成功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却无损于这些人的热情。其实大部分人虽然没有发现宝石矿,但却可以依附那些发现宝石矿的人,成为高级打工者,毕竟锡兰这里的汉人实在太少了,一般发现宝石矿的汉人,自然更喜欢用自己的同族。
  现在锡兰岛上的汉人已经超过了十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另外在具备了一定的人气后,茶叶种植业也已经开始发展,不少大唐国内的大茶商都愿意在锡兰投资,毕竟这里距离波斯、大食等地更近,而且也十分适合茶叶的种植,相信日后肯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宝石业和茶叶是李愔为锡兰岛量身打造的两个经济支柱,这也是经过后世历史证明过的,只要将这两个产业发展起来,那么锡兰岛才会真正成为天竺海上最美丽的一颗明珠,甚至当地优美的环境也是一大亮点,等到日后交通方便了,那么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提上日程。
  不过李愔这次之所以从狮城赶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却不是锡兰,甚至可以说,锡兰岛只是他顺带参观了一下,他主要的目的还是李贞和李恽所在天竺大陆。
  现在李贞和李恽的地盘已经不仅仅只是当初的那个乔拉王国了,就在几个月前,李贞和李恽再次出兵,飞快地将周边的几个小国,比如桑杰王国、奥拉王国等等,全都被他们所灭,结果使得他们的地盘已经扩张了十几倍,与整个天竺大陆南部尖角地区,已经被他们占据了一小半。
  名义上统治天竺大陆南部尖角地区的帕拉瓦王朝,已经被他们逼到尖角地区的西北角,国土面积缩水了四分之三,而且要不是李恽和李贞手中的兵力有限,担心扩张太快无法治理的话,恐怕整个帕拉瓦王朝早就已经灭亡了。
  李愔也正是在这种局势下,乘船赶到了李贞和李恽所在的乔拉城。乔拉城本来就是一座港口城市,经过李恽的治理后,使得港口的秩序井然,而且各项港口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中,再加上又有王玄策等人的协助,使得乔拉城的发展极快,现在已经成为与新佛城齐名的大港口,整个南天竺再也找不到与它们相提并论的大港。
  在李愔乘坐的大船在乔拉港停靠后,李愔本来想在城中参观一下,不过李贞和李恽听说他来了后,立刻赶到港口,直接把他拉进了两人的神殿中。
  李贞和李恽之前对婆罗门进行了改造,将自己宣扬为保护之神和毁灭之神的转世化身,所以他们两个自然不能居住在普通的地方,为此两人在乔拉城中大兴土木,在城中心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神殿,而在神殿之后,则是两处分开的府邸,分别居住着两人的家眷。
  神殿是李贞和李恽召集大臣议事的地方,功能和长安太极宫中的太极殿一样。只是当李愔见到这座神殿时,却是感觉一愣,因为整个大殿从正中分成两部,左边的部分是纯黑色,而右边的则为纯白色,而且左右完全对称,看上去十分的怪异。
  而在进到神殿内部后就会发现,内部的装饰也同样如此,左右黑白分明,只是在正门对着的位置,则是一座高台,高台同样分为黑白两色,上面摆放着两张椅子,只是这两张椅子的颜色刚好与神殿左右相反,左边全黑的地方却放着一把白椅子,而右边全白地方却摆放着一把黑椅子。
  最初李愔对神殿的这种设计还有些不太明白,后来还是经过李恽的解释后才明白,原来整个神殿借鉴了一些道教阴阳的学说,他们分别将阴阳两仪解释为婆罗门的保护之主与毁灭之主,两者虽然看似对立,但其实却又相互依存,而且保护之中孕育着毁灭,毁灭之中又孕育着新生,整个大殿的两种色调就是为了体现这种学说。
  “哈哈哈~,你们两个也真能胡扯,连道家的学说都搬进了婆罗门中,也不怕咱们的那位老祖宗怪罪?”李愔听后大笑着说道。同时也没打量着自己这两个弟弟,相比当初分别时,李贞和李恽都黑了许多,不过却也更加的成熟,特别是李贞,脸上的青涩已经慢慢褪去,慢慢的变为一种沙场将军的铁血本色。
  “老祖宗哪会和咱们一般见识,况且咱们能将他老人家的学说发扬光大,说不定他会感到很高兴呢。”李贞却也是笑嘻嘻地道。他是个军人,对鬼神之说向来都不信,甚至连老子都敢拿出来开玩笑。
  不过对于李愔和李贞拿老子开玩笑的事,旁边的李恽却是摇头苦笑,他是个谨慎的人,对鬼神之说谈不上信,却也谈不上不信,抱着一种和孔圣人一样的观点,那就是敬而远之,所以他可不会参与到这种谈话中。
  李愔和李贞开了几句玩笑,然后这才对旁边的李恽问道:“七弟,你们的地盘扩张的这么快,你这个负责政务的保护之主恐怕忙坏了吧?”
  李恽一听也是立刻大倒苦水道:“还是六哥你体谅我,不过说起这件事,六哥你一定要帮我说说八弟,否则这活我真的没办法再干下去了!”
  “哦?怎么回事,八弟又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李愔有些惊讶的问道,同时转头还看了一下李贞,结果发现李贞一脸不服的坐在那里。
  接下来李恽就将李贞做的事讲了出来,而李愔听后却是眉头紧皱,因为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前段时间的扩张之战中,李贞对那些小国的军队大肆屠戮,甚至连一些投降的军队也不放过。
  李贞这样做也有他的理由,一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军队太少,实在无法控制数量众多的俘虏,一个不小心的话,还可能造成俘虏造反,所以为了日后的统治考虑,还不如直接杀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号称毁灭之主,杀人只会增加他的威名,日后无论是哪国军队见到他,都会感到一种恐惧,这样未战先怯之下,自然更容易被他们打败。
  不过李恽却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战俘都是很好的壮劳力,若是能留下他们的话,不但可以增加手中的人口数量,而且日后征兵也正加容易些。另外李贞这么乱杀一气,也导致了不少天竺人对他们有些敌视,这段时间他为了安抚新占领地区的百姓,已经是费尽了心思,不过即便是如此,还是出现了几次造反,虽然都被成功的镇压下去,但却也给当地的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两人谁都有自己的道理,而李愔在考虑半晌后,却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不过李贞屠杀那么多人的后果,却让李恽来承担,这显然有些不太公平,所在李愔的坚持下,让李贞先向李恽认了个错,然后又让李贞在没事时,多承担一些政务,也算是给李恽分担了。
  而李贞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再加上他又最信服李愔,所以最后也就按按照李愔的话去做了,这也终于让李恽消了消气。
  而在解决了两人之间的小矛盾后,李愔忽然想到自己来的主要目的,于是开口问道:“七弟、八弟,你们这次扩张的地盘这么大,那么对于新婆罗门教的推广做得如何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参观乔拉城
  听到六哥李愔问起新婆罗门教的推广,李贞和李恽都是精神一振,其中李贞更是抢着说道:“六哥你不知道,新教的推广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料,特别是当初在我们统治范围内推广时,你提醒我们向大食人学习,将新教徒的税率下调,而提高非教徒的税率,结果这个办法一实施,再加上新教本来就源自原来的婆罗门,所以教徒发展的极快,现在统计的教徒人数已经达到了……达到了……”
  李贞说到教徒的数量,却一下子卡壳了,毕竟他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军队上,对行政和宗教方面的事并不太放心,所以介绍个大概情况还行,但一说到具体的数字,立刻就现出原形了。
  旁边的李恽看到李贞尴尬的样子,却是笑着接口道:“现在新教徒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八十万人,占我们领地内总人口的六成,而且这还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扩张太快,所以新婆罗门的推广力度跟不上去,相信等过了这段时间后,新教徒的人数增长会再次出现一个高峰期,按我们的估计,一年后的新婆罗门教徒数量将会达到两百八十万以上!”
  李愔听完也是惊讶不已,当下开口问道:“一年就能增加一百万的信徒,你们的传教速度也太快了吧?”
  “哈哈~,六哥你有所不知,这种速度其实还是慢的,若是我们的全力传教的话,估计在短短几年能,就能将新婆罗门教传遍整个南天竺,而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够强,用武力做保证的传教,可以将任何阻碍都打碎。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新旧婆罗门本来就同出一源,人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说到这里李恽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道:“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在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根本没有参与宗教活动的权利,但偏偏他们又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我们将一块地方打下来,那么当地的首陀罗就会自动的成为新婆罗门教的教徒,根本容不得他们有任何的反抗,也正是如此,所以才使得教徒增长的数据那么漂亮。”
  李愔听后点了点头,另外他也想到,除了首陀罗外,身为农夫和客商的吠舍,这一阶层的人数也十分庞大,反倒是处于统治地位的婆罗门与刹帝利数量并不多,而新婆罗门影响最大却刚好是这两个阶层,所以吠舍和首陀罗对新婆罗门并没有太大的抵触,这也是新教得以顺利推行的原因之一。
  商议完正事后,李愔又在李贞和李恽的陪同下,将他们所在的神殿参观了一遍,然后又到两人住的王宫看了一下,结果在李恽那里,蒋王妃元氏和越王妃武美娘已经准备好了酒菜,而且还是她们两人亲手做的,全都是纯正的汉家美食,李愔品尝过后自然是赞不绝口。
  酒宴上李愔还将杨氏和武媚娘姐妹带给美娘的礼物拿出来,全都是一些吃的用的,虽然看似平常,但是对于远在异域的美娘来说,却是最好的礼物。当然了元氏那里也同样有一份,只不过是以文心的名义送的,毕竟都是弟妹,不能厚此薄彼。
  吃完一顿舒心的家宴后,李贞和李恽又带着李恽参观了一下乔拉城,这座沿海城市做为他们第一个攻占的天竺城市,同时也是一座优良的港口城市,所以被李贞和李恽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整个城市经过重新规划后,正在进行统一的建设,其中城中心的部分已经建造完毕,只剩下外围还正在建设之中。
  说起乔拉城原来的设计,也处处体现着种姓制度的森严。整个城市本来呈正圆形,正中心的位置坐落着一座建筑,但却不是国王的王宫,而是婆罗门的神庙,神庙外围则是婆罗门贵族的居住区域,再向外才是刹帝利贵族的居住区,而且国王的王宫也是这一区域。再向外则是吠舍阶层的居住区,他们也是城内最大的居住群体,至于首陀罗,是不允许居住在城内的,他们一般都是居住在城墙以外的棚户区,或都在贵族的庄园里做奴隶。
  不过在李贞和李恽占领这里后,他们对这座圆形的城市感到很不适应,于是就将这座圆形的城市改为大唐常用的长方形,原来不坚固的夯土城墙也全部被拆掉,改用大唐的筑城技术建造,而且也去除了城墙上的一些神话雕塑,使得城墙更加的坚固耐用。
  不过虽然城墙的形状虽然改变了,但是内部的区域划分却没有太大的改变,首陀罗依然居住在城外的贫民区或贵族农庄里,城市内部的最外层依然是吠舍的居住区,不过以前层次分时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的居住区,现在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在乔拉城的中心,原来的神庙被改建为李贞和李恽接待官员的神殿,后面更有两人的王宫,而以王宫为分界线,东面是婆罗门贵族的居住区,而西面则是刹帝利的居住区,这象征着两个阶层已经处于同一位置,而李贞和李恽所代表的教皇一族,则超然于四个阶层之上,暗地里也被新婆罗门教徒称为皇族。
  李愔跟着李贞和李恽出了乔拉城的中心区域后,第一个来到的就是婆罗门贵族区,在他的想象中,婆罗门贵族应该都是一群年老的祭祀,然后住在神庙里。但是参观过他才发现,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婆罗门贵族其实也和一般的贵族一样,只是他们在八岁时就要向其他婆罗门学习,到了二十岁回家结婚生子,享受俗世的生活,等到年老了才会去修行,然后进行宗教生活。
  所以李愔在参观婆罗门的居住区时,看到的也是一个个豪华的宅院,院子内外奴仆成群,除了院子中的宗教气氛浓厚一些外,其他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李愔总感觉这些婆罗门的院子有些眼熟。另外在街道上,还经常看到几个婆罗门小孩在奴仆的陪伴下游玩。
  接着李愔又去了西侧的杀帝利贵族居住区,当初随李贞和李恽一起来天竺的王玄策等人,甚至包括那些草原骑兵,全都被他们封为刹帝利,只不过刹帝利只是一个阶层,虽然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是在职务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各个宅院的规模自然也不一样,比如王玄策是李贞和李恽身边的第一谋士,他的宅院自然不会和一个普通的草原骑兵一样。
  当李愔来到西侧的刹帝利居住区时,却先是一愣,因为这里给他的感觉,竟然和新佛城的那条唐人街一样,街道两侧全都是一水的唐式建筑,甚至李愔还能从这些建筑风格和手法上判断出,建造这些宅院的很可能和建造唐人街的工匠是同一批人。
  旁边的李恽看到六哥惊讶的样子,当下笑着开口道:“六哥你也知道,当初随我们来的军官和行政官员中,大部分都是汉人,他们居住在这里,自然更喜欢大唐的建筑风格,至于那些草原人,他们原来居住在帐篷里,哪里懂得建筑,再加上他们心中也倾慕大唐的文化,所以一个个也都选择了这种建筑,另外在这片区域里,还有不少专卖中原货物的商铺,可以说这里就是乔拉城的唐人街。”
  “嗯,不错,难怪刚才我看到婆罗门的宅院感觉有些眼熟,估计他们的建筑风格也受到这里的影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的中原风格。”李愔这才恍然大悟道。
  相比婆罗门贵族的居住区,李愔所在的刹帝利居住区则要热闹的多,毕竟相比较而言,刹帝利贵族的人数是婆罗门贵族的几倍,而且当初李贞和李恽招揽的所有草原人都被送到了天竺大陆,虽然并不是所有草原骑兵的家属都住在这里,但却也为数不少,整个乔拉城的刹帝利大概在五万到七万之间,几乎可以组成一个小城了。
  也正是如此,刹帝利居住区的街道上显得十分热闹,来来往往行人除了这一区域的住户外,还有许多海外的商人,其中犹以汉人居多,他们到这里并不一定是做生意的,只是因为在海外漂泊久了,能有这么一个和家乡环境相似的地方呆上一会,然后吃上几口家乡菜,也算是一各难得的享受。
  而且李愔还发现,街道上的女人明显比大唐要多的多,特别是一些草原女子,她们比汉家女子要豪放的多,再加上天气炎热,一个个身穿着短小的胡服,露出半截手臂和略带赤色的脖颈,让人看起来颇有种赏心悦目之感。
  也可能正是这些草原女子的带动,使得街道上的汉家女子也比较多,她们都是李贞和李恽手下的文武官员家眷,只是她们一般都带着面纱,手上拿着把纸伞遮挡阳光,身上的襦裙虽然单薄,但却将美好的身材掩藏起来,虽不及草原女子吸引人,但却多了几分婉约和遐想。
第五百八十五章
当年的故人
  李愔行走在乔拉城的刹帝利居住区内,欣赏着街道上胡汉女子的风姿,倒也感觉颇为有趣。而且在这片区域内,还不时能见到一些婆罗门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游玩,特别是两侧商店里的中原商品,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
  旁边的李贞和李恽也不停的帮着李愔介绍两边的建筑,其中一些酒楼和有名的店铺则是介绍的重点,他们现在走的地方类似于商业街,两边都是各种商铺,人流量很大,不过穿过这条街道后,就是一片又一片的住宅区了。
  穿过一片片的住宅,李愔他们来到一条人流很少的街道,而在街道的东侧,则一所面积巨大的宅院,整个宅院以唐式建筑为主,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天竺当地的装饰风格,显得别树一帜。
  这时李恽指着这所大宅院介绍道:“六哥,这里就是王玄策的家,去年他和其他人一起,将家眷从大唐迁了过来,现在宅子中除了他们夫妻二人外,还有一位老母亲,以及三个儿女,另外则是一些从大唐带来的老仆人。”
  “哦?”李愔听到是王玄策的家,心中也是一动,当下开口道,“不知道玄策是否在家,若是在家的话,咱们倒是可以去拜访一下?”
  “玄策今天请了假,说是有朋友来访,所以现在应该在家,另外咱们再顺便讨杯茶水喝,这天竺的气候真是要命!”李贞一边拿着折扇猛扇,一边开口说道,只见他现在满脑门都是汗水,毕竟这里刚好位于热带,再加上他们又在街上转了半天,自然都感觉酷热难耐。
  李贞的侍从上前敲门,结果从里面出来一个老仆人,这人一眼就看到了李愔旁边的李贞和李恽,当时也吓了一跳,急忙上前行礼,然后又将李愔他们迎进前厅喝茶,同时也有人去禀报王玄策。
  王玄策正在前院的花园里和几个来访的朋友畅饮,听到李贞和李恽一起前来,而且还陪同着一个年青人一起,这更让他心中一惊,虽然他并不知道李愔到来的消息,但是能让李贞和李恽亲自陪同的,除了李愔还有别人吗?
  想到这里王玄策立刻站了起来,拔腿就要往前厅赶,不过旁边一位身穿青色袍服,一身儒雅的年青却一把拉住他道:“玄策,怎么喝的好好的,你却要跑啊?”
  刚才仆人是俯在王玄策耳边低声禀报的,毕竟李贞和李恽到来的消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知道。不过王玄策一看到被旁边的年轻人拦住,当下也是一愣,接着一拍脑门道:“你看我都糊涂了,崔兄你们不是想见一见蒋王与越王殿下呢,现在他们就在我府上的前厅,另外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年青人,我估计很可能是齐王殿下,刚好为兄可以帮大家引见一下!”
  崔姓青年听到李贞和李恽来了,当时脸上就是一喜,不过当他听到李愔也可能来时,脸上是一惊,然后又和在坐的其他三人对视一眼,除了其中一位留着两撇胡子的年轻人面带欣喜外,其他两人都和崔姓青年一样,脸上露出一种复杂之色。
  王玄策倒是没注意到几位朋友脸上的异色,当下拉着他们就往前厅赶。结果很快就见到正在喝茶的李愔三人,而当王玄策看到真的是李愔时,立刻十分兴奋的上前拜见道:“臣下王玄策,拜见齐王殿下,拜见两位教皇!”
  李愔听到王玄策对李贞和李恽两的称呼,差点笑出声来,教皇这个名字李贞两人自己取的,当初自己建议他们都自称教宗,不过他们都觉得不够气势,再加上心中的那么一点私心,所以就将教宗改为教皇。
  不过当李愔看到王玄策身后的几个人时,却是一愣,因为他总觉得其中一个身材高瘦,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仔细一想,却好像又没有什么印象。
  而这时李贞开口笑道:“玄策,你身后的几位就是今天要招待的朋友吗,还不快帮我们介绍一下?”
  而王玄策一听,当下也拉过那位崔姓的儒雅青年介绍道:“启禀殿下,这几位都是当初我在长安时的好友,而且个个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其中这位崔景兄出自博陵崔氏,才学是我们几人之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