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大块的熊肉架在火上,银制的小刀在熊肉上划开一道道口子,大把大把的孜然和盐粉撒上,熊肉在烈火的炙烤下,很快就发出‘滋滋’的响起,清亮的油脂从熊肉上滴落,很快就有一股烤肉的香味飘出。
堡垒内的将士们将外层已经烤熟的熊肉切下,然后送到虎力和众位头人面前,而在广场的正中,已经摆下了数张长条矮桌,虎力他们盘腿坐在桌子后面,桌上放着刚送上来的烤肉和美酒。
“大家在此相聚,其他事情暂时放在一边,咱们先干上三碗!”虎力也十分喜欢这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气氛,当下兴奋的站起来道。
说到喝酒,索切尔这些头人自然也都不会退缩,纷纷举起酒碗一口喝尽。说起来他们喝的都是最烈的五王醉,所以哪怕是以他们的酒量,也不敢用以前的那种大碗,现在虎力他们用的都是一种比普通酒杯大一点的特制酒碗,否则的话谁也受不了。
喝过酒后,大家纷纷拿起割肉的小刀,叉起一块烤好的熊肉,放在自己面前的酱汁中沾了一下,然后放在口中大嚼。其实说起来熊肉并不算多么的好吃,甚至因为肉质较粗,还比不上猪肉的口感,不过大家吃的就是这个感觉,谁也不会在意这些。
酒肉下肚之后,虎力这才将自己这次将索切尔他们叫来的原因讲了出来。其实很简单,当初李愔给索切尔他们提供这么一个牧场,同时还要求索切尔他们随时听从他的命令,在自己需要军队时,这些草原人可以随时拿起武器为自己战斗,而现在虎力来这里就是征兵来了。
李愔要对吕宋动手,但是手中的兵力却还是有些单薄,虽然李愔这两年一直大力征兵,但是手中的汉人军队却还只有三五千人,而且这些军队还要镇守在台湾、三韩、倭国等地,哪怕是有异地驻军的帮助,但却也不可能全部抽调出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愔才又想到征调一批草原人。
听到齐王殿下召集他们,索切尔自然不敢怠慢,不过他和其他的头人商量了一下后,忽然开口道:“将军,既然是殿下需要我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出的人都是部族中的青壮,若是少了这些人,放牧就会受到影响,部族的财产也会减少,所以殿下能不能答应我们一个条件?”
“呯!”虎力听后一拍桌子,结果上面的碗碟全都跳起来老高,只见他虎目圆睁怒道,“你们竟然敢和殿下讲条件?”
看到虎力发怒,索切尔他们全都吓了一跳,其实最了解汉人的杜尔老爹立刻出来打圆场道:“将军息怒,刺史大人说错话了,我们并不是要向殿下提条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请求,而且这个请求对于殿下和将军来说,也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哼,什么请求?”虎力看到这个杜尔还算识趣,这才冷哼一声道。
看到虎力的态度好转,杜尔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启禀将军,我们以前在草原上时,战士在作战之时,所抢到的财物除了上交一部分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在我们的战士随殿下作战时,却要遵守大唐军纪,严禁我们抢劫,这使得我们在作战时,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再加上我们又不像齐王府的直属军队,可以得到军饷,所以……”
杜尔老爹说到这里,脸上也露出了委屈的神色,上次他们帮李愔出兵攻打倭国,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但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财物,至于虾夷岛这片地方,本来就是无主之地,李愔最多也就是把他们从大陆运过来。而且他们在登岛之后,还与当地的毛人发生战争,对此李愔也并没有提供多少的帮助。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现在才刚刚在虾夷岛上站稳脚跟,正是需要人手发展本部族的实力,现在若是再被李愔抽调走青壮,而且还像上次那样,打了半天都连一点好处也没有,这让他们自然会有些想法。
虎力听完杜尔老爹的解释道,这才平息了怒火,其实他也知道,在打仗的时候,士卒抢掠的事情很难避免,别的不说,在上次攻打倭国时,几支临时拼凑的军队都没少干这种事,而且草原军队也做过不少,只不过这些都是背地里做的,若是被人抓住把柄的话,搞不好要杀头的,所以草原人十分节制,最后也没抢掠到多少东西。
明白了这些草原人的请求后,虎力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别看他是个粗人,但是领了这么多年的兵,他自然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让马儿跑的快,自然就得让马儿吃草,别说是这些草原人了,哪怕是齐王府名下的那三万多汉人将士,若是不发军饷的话,那么别说了打仗了,恐怕不哗变就已经不错了。
“好吧,这件事我会派人向殿下禀报,哪怕最后殿下不同意你们抢掠,肯定也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你们,不过你们也别因这件事耽误时间,马上回去将各自部落的战士集结起来,这次需要的人不多,只要有两万人就够了,至于如此分配,那就是你们内部的事。”虎力最终点了点头道,而索切尔他们听后也是大喜过望,全都拍着胸脯保证,肯定会提供最好的战士供殿下驱使。
而当虎力的消息传到基隆时,帮李愔处理政务的金胜曼,却通过这件事向李愔提出一个他在统治上的大缺点,其实这个缺点李愔也早就意识到了,只不过他却一直不愿意去改罢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推行汉化的纠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丑丑稚嫩的嗓音中,一段三字经十分流利的背诵出来,旁边李愔和惜君都是面带微笑。等到丑丑背完一段后,半依在躺椅上养胎的文心也是向丑丑招招手,然后从桌子上拿起块糖塞到丑丑嘴里,结果这小丫头嘴巴甜滋滋的叫道:“谢谢大娘!”
文心伸手揉了揉丑丑的小脑袋,一脸溺爱的道:“我们丑丑真聪明,这么小就能背三字经了,等你二弟弟出生后,你教他背好不好?”
“好~”丑丑十分干脆的答应道,同时还没忘向李愔吐了吐小舌头,而且还故意把嘴里的糖露出来,好像是在向李愔示威一般。
而李愔看到丑丑的样子却是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丫头还挺记仇,自己只不过担心她吃糖太多对牙齿不好,所以平时禁止她吃甜食,不过若是文心让她吃的话,那他也不好阻止,没想到这丫头还会拿这种事向自己示威,真是个鬼精灵!
现在已经是贞观十六年的春天了,文心也已经怀孕八个月了,腹部也高高隆起,平时走路都不太方便,不过作为一个后世人,李愔知道适量的运动对孕妇有好处,对此梦雪也持支持的观点,所以文心每天也会分出一部分时间在花园里转转,李愔有时间也会来陪他,比如像今天这样,他们一家就来到后花园中游玩,等文心感觉到累了,这才到这个小亭中休息。
丑丑已经快四岁了,所以惜君现在已经开始对丑丑进行一些启蒙教育,比如当初李愔搞出来了的三字经,丑丑已经会背了好长一段,而且还会读会写数十个字,这让所有人都夸赞丑丑聪明。至于武媚娘生的儿子李启,现在才刚到两岁,本来他们母子也是一起来的,可惜那小子又尿裤子了,结果被武媚娘拽着耳朵回去换裤子了。
“夫君,现在丑丑都快四岁了,启儿也两岁多了,再加上文心姐姐也快生了,所以是不是该建个学馆,请几个德高望重的学士教他们读书?”正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金胜曼忽然开口道。自从她成为李愔的秘书,帮着处理政务后,金胜曼在王府里的地位也是急速提升,而且当着李愔的面,她也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虽然金胜曼只是提出一个建立王府学馆的意见,不过李愔总觉得她话里有话,再想到前几天接到虎力传来的消息,以及当时金胜曼的建议时,李愔总算是明白了过来,看来她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
之前虎力将草原人的请求报上来后,金胜曼就十分敏锐地察觉道,李愔对这些草原人的安置有着巨大的隐患,现在那些草原人虽然名义上归齐王府统属,但实际上两者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草原人出兵,李愔给他们提供报酬,而且现在因为草原人都在李愔的掌控中,所以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但万一这些草原人日后强大起来,甚至学会了造船的技术,那么对方说不定反咬一口,从而脱离李愔的掌控。
正是基于上面的考虑,金胜曼向李愔提议,必须改变现在对草原人的统治方式,而这种改变的办法就是同化,比如支持草原人在虾夷岛上建城,改变现在的游牧生活方式,另外在草原人中推行汉化,不但要让他们说汉语穿汉服,而且还要建立学堂,让他们草原人从小就要受到汉族教育,而且还要派驻官员进入虾夷岛,从而将这岛上的草原人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另外金胜曼还建议,让李愔对新占领的地区都推行汉化,虽然这种办法的见效慢一点,但是效果却十分不错,相信只要经过几十年的汉化教育,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强力统治,特别是从小受到汉化教育的人成长起来后,那些被占领地区的百姓都会忘记原来的国家和民族,忠心的跟随着李愔的脚步前进。
当然了,金胜曼的这个建议也有一定的私心,比如她们新罗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最重,接受汉化自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也将是第一批完成汉化的民族,到时李愔肯定会给新罗人更高的待遇,哪怕是比不上汉人,但却也比其他被占领的民族要强的多。
对于金胜曼建议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她的那点小私心,李愔都十分清楚,而且从最初的时候,他也考虑过对占领土地推行汉化的事,不过从本心来说,李愔向来都是一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而且对于后世的南北朝鲜、日本等国,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厌恶,也正是这种厌恶,让李愔不愿对这些占领的地方推行汉化,因为这在他看来,实在是太便宜了这些小国了,若是可能的话,他真想命手下的军队举起屠刀,将这些人渣全部清理干净。
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三韩州和倭国加在一起有几百万的人口,若李愔真的不管不顾的大杀一通,最后只会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到时别说控制这几个地方,估计最后不被灰溜溜的赶出去就不错了。
也正是因为心中的厌恶,虽然李愔不能对三韩和倭国人肆意处置,但却放任了现在情况,比如倭国那里,到处都在发生战争,而只要有战争发生,那么就不会缺少倭国奴隶,三韩那里要好一些,捕奴行动已经很少了,而且百姓也能吃上饱饭,虽然依然受汉人工商业主的剥削,但却比以前要好多了。
草原人那里也是一样,北方的草原人一直是中原的大敌,自古以来无数的汉家儿女倒在这些胡人的马蹄下,所以李愔对他们的厌恶并不比三韩和倭国人少,只不过现在李愔需要用到草原人做自己的战刀,所以才给了他们一块地盘,另外也帮助他们在虾夷岛上立足。
不过李愔的这种统治办法是十分不稳定的,只靠着现在或高压或松散的统治,迟早都会出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金胜曼才提出来推行汉化,稳固李愔在各地的统治。而今天金胜曼主动提出在王府建学馆,其实也无非是提醒李愔,自家的孩子要上学,那些异族人也要学习汉族文化,如此才能真正的归服。
想明白了这些,李愔深深地看了金胜曼一眼,对方虽然也有她的一点私心,但主要还是为自己着想,希望李愔的统治不会出问题,由此可见,金胜曼已经完全代入自己的角色,将她当成齐王府的女主人之一。想到这些,李愔也感觉心中一暖。
春天三月天气已经转暖,但却还是有风,所以文心也没在外面呆太长时间。李愔将文心和丑丑她们送回房后,然后径直走到金胜曼的房里。
金胜曼的性子与文心一样,都是喜静不喜动,而且她虽然是新罗人,但从小受到儒家教育,所以房间里布置得十分雅致,正厅中放着一尊香炉,袅袅的清烟散发出来,熏的房中香气袭人。
不过李愔却不喜欢熏香的味道,因此刚一进来就皱了下眉头。金胜曼正在品茶休息,看到李愔进来也是十分惊讶,他们成婚也好几年了,这还是李愔第一次来她房里。
看到金胜曼惊讶的样子,李愔却是脸上一红,想到这几年对金胜曼不管不问,的确是有些太绝情了些。不过他却还是语气生硬地道:“我不太喜欢熏香的味道,而且这东西对身体也不太好,以后就不要点了!”
李愔的话一说完,金胜曼却是全身一僵,紧接着脸色发红的应道:“是,妾身遵命!”
不过等金胜曼说完再抬起头来时,眼睛却已经泛起泪水,不过她不想让李愔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所以偷偷转过脸去将眼睛中的泪水拭去。嫁给李愔这几年,这不但是李愔第一次来,而且还第一次说了关心自己的话,再加上李愔说他不喜欢熏香,那也就是说,李愔以后会经常来她这里,甚至也可能是晚上来。想到这里,泪水还没干的金胜曼又感觉双耳发热。
李愔倒没注意金胜曼在这一瞬间想到这么多,只见他随意的走过去找了把椅子坐下来后,这才开口道:“胜曼,你那天提的推行汉化的意见,我这几天好好地考虑了一下,感觉还不错,所以这几天你好好考虑一下,拿出个详细的计划来,到时我再和王傅等人商议一下,若是没有问题的话,那就立刻施行!”
听到李愔让自己制定计划,金胜曼也是喜不自胜,这份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只不过这却代表着,自己的夫君已经从心中开始接纳自己,这对于金胜曼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夫君放心,妾身会制定出一个让殿下满意的计划!”虽然心中激动,不过金胜曼还是强自做出一副镇定的样子道。而从这一刻起,以前的那个新罗女王将不会再出现,剩下的只是一个全心辅佐夫君的金嬬人。
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育系统
金胜曼不愧是做过女王的人,区区一个推行汉化的策略还难不得她,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她就拿出一份十分详细的计划,这份计划简单的概括来说,其实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说汉语,无论是三韩、倭国还是虾夷州的草原人,以后的官方用语统一用汉语、写汉字,而且官方设立一个考核机构,并将汉语分成四个等级,最低为一级,最高为四级。所有非汉族的百姓,都需要进行汉语考核,然后根据考核成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汉语和汉字越是精通,等级也就越高,而这个等级则与本人所缴纳的税额和享受的福利有关。
比如两个新罗人都是同一家工厂做工,而且做的工作也是一样,而其中一个汉语等级为二级,另外一个是三级,那么三级汉语的工人则会比二级的工人拿到的工资要多,而且每次工厂分发的福利也要丰厚一些,另外在升迁上,同样也具有优先价值。
第二个则是穿汉服。千万不要小看一件衣服,服式自古以来就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传承,当那些异族身上穿着汉服,口中说着汉话,那么不用几年,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把自己当成汉人了。而且这点也早有先例,当初北魏的孝文帝推行汉化,就将禁胡服这一条大张旗鼓的写了出来。
第三则是改汉姓,这条无论古今,都是同化别人的不二利器,无论是刚才提到的北魏孝文帝,还是后世的日本侵略中国,都强制百姓改姓,不过前一个是让鲜卑人改汉姓,后一个则是强制中国人改倭姓。
除了上面的三条,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汉化措施,比如统一度量、习汉俗、推广儒学等等。这些措施经过李愔和王安、陆洪等人的讨论好,又在细节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终于确定下来。不过在推行的过程中,却要有轻重缓急之分,比如对北韩、中韩两州来说,那里的百姓都是原来的新罗人和百济人,他们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而且两州的内部也十分稳定,所以推行汉化不会有任何的困难,这些措施也就可以全面施行。
另外对于倭国来说,现在李愔对这里还在施行高压统治,大量的军队都驻扎在这里,所以汉化的推行也可以全面实施,不过却需要以军队为后盾,用铁与血来强制推行,若是遇到反抗,则会立刻遭到军队的镇压,所以问题也不大。
不过虾夷州的草原人却是个麻烦,这主要是李愔对那里的统治太过薄弱,而且草原人的游牧生活方式,也不利于汉化的推行。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改变这些草原人的生活方式,然后派驻官员,加强对这些草原人的统治,然后才可以开始推行汉化。
另外除了草原人外,林邑那里也是一样,同样要慢慢的加强统治力度。不过除了推行汉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摆在李愔面前,那就是对治下百姓的教育问题。本来李愔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业和经济发展,对教育方面并不怎么在意,但是随着丑丑渐渐长大,她的教育问题自然要由李愔操心,而李愔也从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想到,自己也该关心一下治下百姓的教育问题了。
台湾等地的汉人百姓都是来自于大唐,而随着这几年工商业的发展,大唐百姓的生活也富裕起来,既然有了钱,那么有不少百姓都会将自己的儿子送去读书,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只有读书才能真正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各地除了工厂遍布之外,大大小小的学馆也开始慢慢兴起,乡村之间读书声响成一片,这让不少儒家子弟都十分兴奋,认为圣人说的那种大同盛世即将到来。
不过学习四书五经的人虽然多,但是科考一途并不容易,特别是唐朝的科考,更是难比登天,一般人很难在这上面出头。再加上现在商业的需要,所以不少人在读了几年正统的儒家经典后,转而学习算学、天文,以及由道家新兴起的化学等等,相比科举那种枯燥的学问,这些杂学也更加有趣,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杂学也有了更加宽广的用途,所以一时间杂学也开始兴盛起来,虽然还暂时还被儒学所压制,但却也不可小觑。
相比大唐,李愔治下的土地却要自由的多。比如以汉人百姓最为集中的台湾为例,那里最开始就是一些从大陆搬迁过去的移民,大多都是以打渔种地为生,读书人少之又少,后来李愔大力发展台湾,吸引了大批的种植园主和工商业主到台湾,虽然这些人中也有一些读书人,但既然是以种植园和工商为业,自然也都不是迂腐之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台湾在教育方面从一开始就是一片空白,不过后来随着台湾的发展,工商和航海等行业,需要大数精通算学、化学、天文等杂学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大唐国内也十分紧缺,所以台湾这边的数量更是稀少。对于这种情况,不少工商业主开始自力更生,开办各种专业学校,甚至免费教学,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学生学成后,要为他工作几年。
不过上面这些商人开办的专业学校虽然不错,但却都有一个缺点,因为无论是算学、化学、天文,甚至还是航海学,全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比如像那位参与了探索澳洲的冯石介,他之前就是在登州加入李愔开办的航海学院,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测量官,但是他以前跟着父亲学过算学,而且也识字,可以说有极好的基础,所以才能学成,若是换成一个大字不识的人,那就得从最基础的文字开始学起,想要学成一名测量官,估计没个七八年根本连想都不要想。
商人一切向钱看,所以他们可没耐心从基础教育教起,这也导致了那些专业学校的较高,能上这种学校的人并不多,而这种情况也就说明,台湾的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而李愔现在要解决的,也正是基础教育。
现在台湾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万,而且随着大力移民,以后的人口数量还会急剧增加,再加上基隆和台南等城市的出现,这使得教育需求已经形成,甚至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出现私塾,一些从大陆来的不得志读书人开始教授传统儒学,若是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日后恐怕还会形成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
李愔对儒学并没有什么偏见,甚至感觉儒学在修身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相比较而言,李愔还是更看中算学、天文、化学、航海等实用的学问,所以他并不希望台湾和大唐国内一样,变成儒学教育的天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愔在齐王府的官制中,再次增加了一个教育院,任命谢纯为院长,花广为副院长,专业负责教育系统的架构。
谢纯和花广都是李淳风的高徒,之前随李愔一起到了登州,开办了航海学院,教授学生学习航海需要的各种知识,不过现在航海学院已经搬迁到了基隆,他们两个因为能力出众,而且又对算学、天文等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被李愔破格提拔,成为台湾教育系统的架构者。
李愔虽然不懂教育,但后世好歹也上了十几年学,正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所以他结合台湾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后世受到的十几年摧残,很快决定将现在台湾教育分成三个阶段。
其中最基础的自然是小学教育,也可以称为基础教育。这种教育将在新设立的小学里完成,开设语文和算学两门最主要的学科,其中算学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主要是些加减乘除的运算,不过李愔带来的阿拉伯数字已经传播开来,所以现在算学也都是以各种数学符号来演算。至于语文则主要还是以儒家教育为主,从启蒙的三字经、千字文,一直到论语、大学等。
另外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还会接触一些最基础的天文、化学、生物、航海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到中等教育阶段,这时期学生们主要还是以语文和算学为主,但是天文、化学等方面的杂学比重开始增加,学生们可以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
而在中等教育之后,则是大学教育,这方面李愔十分省力,他将那些商人开办的专业学校,以及官方开办的各种专业学校,分别按学科合并,形成类似后世专科大学的学校,比如学习航海的航海学院,学习各种物理机械知识的科学院,以及学习医学的医学院等。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报考相应的大学。
李愔在将教育的三阶段列出来后,却忽然间发现,他好像给自己找了一份十分麻烦的工作,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他需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一件与教育相关的事情上来,而且这件事别人根本帮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