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364

  石头爹救过铁山的命,而且两家也经常走动,所以铁山一见石头爹时,立刻高兴的迎上来,而石头这时也上前给岳父岳母见礼,然后又当着其他村民的面,将带来的聘礼从车上搬下来,引得村民们都是十分的羡慕,毕竟这么丰厚的聘礼可不多见。而铁山夫妇看到石头送来的聘礼,也感觉脸上有光,因此笑的更加灿烂,赶紧将石头父子迎到家里……
  铁山家本来生活不错,但是因为铁山上次受伤的事,为了治伤花费了大半的积蓄,再加上铁山又不能再去打猎,家中少了一个主劳力,幸好铁山还有两个成年的儿子,不过即便如此,家里也少了许多收入,这让铁家看起来有些破旧,房檐下的兽肉和兽皮也比别家少一些,只是今天他们也外出打猎了,所以石头并没有见到这两位大舅哥。
  石头父子两人被迎到屋子,石头的岳母给他们倒上水,然后就下厨准备饭菜了。厨房就在正房的旁边,刚才石头进来的时候,看到厨房里有两个年轻的身影在忙碌,其中一个是铁山的大儿媳,至于另外一个,虽然没有看清脸,但是石头已经可以肯定,那个身影正是自己未来的妻子香椿。
  “石头,上次你偷偷跑出去,可是让你爹娘担心了好长时间,虽然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下次要出去的话,一定要让你爹娘知道!”铁山先是板着脸教训了石头几句。而石头自然不敢说什么,只是笑嘻嘻地点头称是。
  铁山看石头的态度还不错,也就没再说什么,而是开始与石头爹商量起成婚的日子和细节,一直等到中午,石头岳母和香椿把酒菜都摆上来后,他们才将所有事商量完毕。因为生活都不好,铁山家更是如此,幸好石头送来的聘礼中有罐头和咸肉,所以倒也能凑成几样菜,勉强能拿出来招待人。
  只见铁山喝了口自家酿的米酒后,这才忽然长叹一声道:“石头爹啊,幸亏石头在年前回来了,若是今年石头再不来娶香椿的话,那咱们这亲事可就不好办了!”
  听到铁山的话,石头爹却是一愣,和儿子对视一眼,不解地道:“铁哥,你这话是啥意思,难道家里有什么难处,要把香椿嫁给别人吗?”
第四百六十一章
迁移逃民
  铁山一听却是大笑道:“你们爷俩想哪去了?我的意思是说,若是石头年前不回来的话,那年后我们全家可能就要搬走了,而且估计再也不会回来了,到时想要再把香椿嫁给石头,那可就麻烦多了!”
  “搬家?”石头父子二人都是吃了一惊,其中石头爹更是急忙问道,“南山村不是住的好好的吗,怎么想到要搬家啊?”
  铁山就知道石头爹会问这个问题,只见他一脸苦笑道:“石头爹,我家的情况你也了解,家里的孩子比较多,除两个成年的儿子和香椿外,底下还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加在一起只有七个孩子,以前为了填饱这七张嘴,我是拼死拼活的打猎和种茶,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儿子成年,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些,但没想到又摔断了腿,现在反而成了家里的拖累。”
  说到这里时,铁山再次叹了口气道:“前年老大又成了亲,因为怕给家里再增加负担,他们俩一直没敢要孩子,另外老二马上都二十了,却还连门亲事都没说上,再加上几个小的也越来越大,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家里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我们全家都得饿死!”
  石头父子听到铁山毫不掩饰的话,脸上也都是露出沉重之色,其实他们逃民的生活都差不多,大部分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一个不小心的话,就可能让全家陷入困境,比如像眼前的铁家,就是因为少了一个主劳力后,就再也过不下去了。
  “铁哥,虽然这里的生活是苦了些,但难道换个地方就能养活全家了?”石头爹考虑了一下道,“我看不如这样,我家的那几亩地还能产些粮食,另外石头也在外面打工,也能挣不少工钱,所以家里过的还算是宽裕,再加上石头和香椿马上又要成婚了,所以我看不如这样,干脆将香椿的妹妹二丫头也嫁到我们家,给我二儿子做个童养媳,等他们大点再圆房,这样你们家里少张吃饭的嘴,也能减轻点负担!”
  石头爹的脑子转的倒是特别快,他这个办法不但让铁家少了张嘴,而且还给自己的二儿子找了个未来的老婆,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了,其实真正算起来,石头家里还是吃亏的,毕竟要养一个小丫头好几年,这些年的花费加在一起,肯定比这次娶香椿的费用都要多。
  不过对于石头爹的好意,铁山考虑了一下却拒绝道:“石头爹,我知道你也是好意,不过哪怕是家里少了香椿和二丫头,家里的日子还是过的苦哈哈的,说不定哪天就又会被逼到绝路上,所以我觉得还是去拼一拼,搬家到台湾去试试!”
  “台湾?铁伯你们要搬到台湾去?”铁山的话刚说完,石头立刻就一脸震惊的开口问道。他和香椿还没有正式成亲,所以对铁山还是称呼铁伯。
  而铁山这时也忽然想起来,自己这个准女婿在外面呆了大半年时间,见识肯定比他要强的多,那么自己搬家的事倒是可以问问他。
  想到这里,铁山也有些兴奋地道:“你看我都老糊涂了,竟然忘了石头见多识广,你快帮我琢磨一下,看看这个搬家到台湾的事是否靠谱?”
  铁山说着,就把自己为什么要搬家到台湾的事讲了一遍。
  原来就在半个月前,有一批骑着高头大马的官爷来到他们南山村,他们自称是齐王殿下的属下,这次之所以来建州,主要是准备迁移人口到海外一个大岛,大岛的名字就叫台湾,听这些人的描述,那个台湾岛比整个建州的面积还要大,本来不是大唐的国土,后来才被齐王殿下占领,只是那里人口稀少,所以才来迁移一些人口。
  另外那些人还说了,齐王殿下并不在乎迁移的人是否是逃民,只要是到了台湾,立刻就能取得台湾的户籍,每个成年人都能得到一百亩土地,而且还不限男女,另外最让人心动的是,台湾那里不会在农业上收任何税,也就是说,只要是地里打的东西,则全都是你的。
  一开始的时候,铁山他们怀疑这些人都是骗子,无非是想以移民的名义,然后将他们骗到外地做奴隶,毕竟谁都不会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优厚的移民条件?
  不过铁山他们的怀疑很快就被打消掉了,因为对方不但有建州刺史和当地县令的盖章的移民告示,而且还会给愿意移民的人发放安家费用,比如一家中有一个人愿意移民的话,那么这家人就可以得到十贯钱的安家费,若是这家人留下的太多,那么还可以申请更多的安家费,只是这些多出来的安家费却是要还的。
  逃民们虽然怕官府的人,但是官府在他们心中还是十分有地位的,再加上人家又愿意先发钱,这更让他们深信不疑,所以有不少人都十分心动,谨慎的人家打算先送一个人过去看看,若许诺的条件真的可以实现的话,那到时全家再迁过去,而像铁山这种已经快要过不下去,而且也有胆量的人家,则打算全家都迁过去,毕竟若真按对方说的那样,只要到了台湾,他们就能得到好几百亩地,到时就再也不用为吃喝发愁了。
  本来铁山家已经决定搬到台湾了,而且打算过了这个年就搬,若是石头再不回来,那么到时香椿也会到台湾,到时他们的婚事可就麻烦了。
  而石头听后也有些后怕,幸好自己在年前回来了,否则让香椿一家搬到台湾的话,那他到时找不到香椿,这门亲事非黄了不可。说起来香椿可是个好姑娘,石头可不想错过这门好姻缘。
  “石头,你见多识广,那个台湾你听说过没有,到底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么邪乎?”最后铁山一脸期盼的看着石头问道,虽然他感觉那些人应该不是骗人的,但是总觉得心里没底。
  石头在听完之后,却是一脸兴奋地把酒碗往桌子一放,碗里的酒水溅起来多高,这才开口道:“铁伯,咱们这次一定要搬,而且不但你们家搬,我们家也要搬,台湾那里可是个好地方,我在外面做了大半年工,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台湾了!”
  一听石头如此说,铁山和石头爹都十分惊讶,特别是铁山,他本来是抱着万一的希望问一下女婿,没想到石头不但同意,而且还擅自做主,要随他们一起搬到台湾去。
  “石头,那个台湾到底是啥地方,怎么能说搬就搬?”石头爹有些生气地道。铁山一家是被逼得没办法,所以才想全家都搬,可是自己家里过的还算宽裕,根本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石头自然了解老爹的想法,当下急忙解释道:“爹,你不了解情况,台湾就在福州的对面,离咱们建州并不算太远,而且那里是齐王殿下的属地,现在发展很快,咱们建州这里生产的茶叶,大部分都是通过福州发到台湾。”
  石头说到这里,脸上再次露出一个狂喜的表情道:“当初我在那个制茶厂干活的时候,曾有机会认识一个从台湾来进茶叶的大掌柜,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不少台湾的一些情况,那里的确是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种植园,这些种植园里种的都是水稻、甘蔗之类的东西,另外最重要的是,我的确听那个商人说过,台湾长年从大唐引进人口,而且条件十分优厚,当初我就想过要去台湾,可惜咱们没有户籍,根本走不出建州,没想到他们竟然来我们这里引进人口了!”
  石头说到最后,激动的全身都在发抖,只要自己到了台湾,那么户籍就不再是问题,而且还会有大片的土地送给自己,有了这些,压在自己身上的限制将全都消失,到时就是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铁山和石头爹在听完石头的话,再看看他激动的样子,当下也再不怀疑,同时想到台湾提出的那么优厚的条件,全都感觉胸口热乎乎的,同时高兴的想要大叫,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发泄心中的兴奋。
  石头父子没想到今天双喜临门,不但定下了与香椿的婚期,而且还得知这个好消息,当下三个男人都是十分兴奋,喝起酒来更是没完没了,结果最后不但把铁山家的米酒喝光了,而且还把石头带来的一坛子烈酒也给喝个精光。
  在建州这个地方的逃民之中,像石头家和铁家的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打定主意要到台湾碰碰运气,毕竟这件事是官府做保,而且还是齐王殿下的属地,就冲着这位大唐贤王的名声,他们也愿意冒这个险。
  引进逃民就是李愔快速增加台湾人口的主要办法,这些逃民因为户籍问题,往往生活贫困,而且还处处受人歧视,甚至大部分都还挣扎在生死线上。李愔也正是通过情报系统了解到这些,所以才把主意打到这些逃民的身上,另外他还知道,大唐的逃民数量绝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只要他提供优越的条件,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心人口的问题。
第四百六十二章
山洞宿营
  寒风凛冽群山之中,一支数十人的队伍正在沿着山路而行。今天的天气格外不好,整个天空都是铅灰色,看上去阴沉沉的,再加这么大的风,估计很快就会下雪。
  “大人,现在天都快黑了,而且天气又不好,估计今天晚上会有场大雪,我们还是早点找个住宿的地方吧!”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向队伍中间的一位年轻人建议道。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衣着却明显比其他人要考究的多,而且长相十分俊美,一看就知道是整个队伍的首领。
  只见这个俊美的年轻人抬头看了看天色,也同意了魁梧大汉的建议道:“嗯,萧五你安排吧,看看这附近有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实在不行就只能找个避风的地方宿营吧!”
  “是,大人!”萧五答应一声,立刻快步跑到前面去寻找住处,不过他们现在所在的是一片荒山,怎么看都不像是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这支队伍的人全都是齐王府出来的,为首的那个年轻人正是李愔的大舅哥萧林,他本来在奴港担任官员,这次却又被调回来担任移民官,现在主要负责建州一带的移民问题,而像他这样的移民官,齐王府中一共派出去了五十人,每人最少都负责一个州。而在这些移民官之下,还掌管着十到二十个小队不止,这些小队分派到各自负责的区域内,负责说服和组织逃民到台湾。
  当萧林他们的队伍一直走到山顶上时,那个叫萧五魁梧汉子登高远望,甚至还拿出一个十分贵重的望远镜,结果终于让他发现,在不远处的半山腰那里,有一个黑糊糊的山洞,而且看起来面积不小,应该足够让他们休息一晚。
  萧林得知下面有个山洞时,也是十分高兴。他手下一共有十五个小队,分布在建州周围的各个逃民聚集区,他带领的这个也是小队之一,除了负责说服和组织逃民迁移外,他还要统计、估算一下建州的逃民数量。
  天色越发的阴沉了,萧林他们也担心会突然下雪,所以都加快脚步,想要尽快赶到那个山洞。值得一提的是,萧林的队伍一共是五十一人,其中除了萧林外,还有三十个护卫,二十个负责移民的小吏,都算是萧林的属下。而萧五则是萧林从家里带来的家将,为人不但勇武,而且十分忠心,现在担任整个队伍的护卫统领。
  爬过山的人都知道,其实上山远比下山容易,特别是在山路不好走的情况下,更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滚下去,现在萧林他们就是这种情况。本来以萧林的身份,无论走到哪都有马匹乘坐,可惜这里的山道别说是骑马了,能走路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萧林从小就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虽然从小也一直喜欢骑马射箭,身体算是比较健壮的了,但是在担任移民官的这段时间以来,他却是吃尽了苦头。因为逃民们居住的地方一般都很偏僻,大多都是山区,有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山里面跑来跑去,向一个又一个的逃民聚居点传递台湾移民的消息。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萧林比以前黑了也瘦了,虽然还是个十分俊美的年轻人,但以往身上的那种阴柔之气却少了许多,反而多了几分阳刚之气,这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精悍了许多,看起来倒不像个文官,反而有点像武将了。
  萧林强忍着脚下的刺痛,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队伍向前,从一开始进山的时候,他脚上就起了不少水泡,后来虽然被他用针挑破,但却还是起了落、落了起,每天晚上睡觉前的第一件事,他都要把水泡挑破。现在他脚上的又被磨破了,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
  好不容易来到山洞前,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正准备要进去打扫一下,然后好好休息的时候,却没想到忽然从山洞中冲出三个人来。这三人一老两少,年老的看上去有五六十岁,头发胡子都有些花白,四方大脸上满是皱纹,身上穿着兽皮做的袄子,身上背着猎弓,手中还提着一杆猎叉,看来应该是个老猎人。至于两个年轻的,身上的打扮和老猎人差不多,而且长相与老猎人也有些相似,都是四方大脸、瘦高的个头,看样子应该是父子三人。
  看到冲出来的三人,萧五和一些前面的护卫立刻抽刀戒备,毕竟逃民中并不是都是好人,其中也有一些逃民因生活所迫,干上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在之前的路上,他们就遇到过一些这样的逃民,幸好萧五他们都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士卒,所以倒也有惊无险。
  老猎人看到对方这么多人,而且还有不少带刀的护卫,当下也是十分紧张,不过还是开口道:“我们是附近的猎户,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看到对方只有三个人,而且也不像是强盗,所以萧林让萧五他们把刀放下,然后上前来开口道:“老人家你好,我们是齐王府的官员,这次进山是为了寻找逃民,听说在这片山里,就有不少的逃民,所以我们才来到这里。”
  萧林一看对方的样子就知道,这几个猎人肯定也是逃民,而自己正是为了他们而来,所以也没有丝毫的隐瞒,直接将自己来的目的讲了出来。
  不过老猎人在听到萧林的话后,立刻露出一脸不友好的态度道:“你们是官府的人,是不是又想抓逃民送回原籍?”
  萧林就猜到对方会有这种反应,这一路上他们已经遇到过好多次了,所以他也不着急,而是十分耐心的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份,另外还十分详细地讲解了一下台湾的移民待遇,最后又将盖着建州府衙大印的告示拿出来,这下总算是让对方半信半疑,虽然还没有完全放下警惕,但是态度却比刚才好多了,至少那个老猎人露出一个笑脸,并将他们迎进了山洞。
  进到山洞里面,萧林他们这才发现,这个山洞的确是个好地方,整个山洞算不上太深,只有几十米,但是在最里面时,却忽然拐了个弯,里面是个类似于大厅的地方,这个大厅周围明显有修葺过的痕迹,而且还存放着不少木柴,看样子老猎人他们应该经常在这里面住,另外这里风吹不进来,在里面点火外面也看不到,的确是个宿营的好地方。
  老猎人讲萧林坐下后,这才开口笑道:“这个山洞是我们父子外出打猎时休息的地方,所以倒是准备了一些东西,若是大人不嫌弃的话,那就在这里休息吧,我让小儿给大人烧水做饭!”
  “老人家不必客气,我们都带着干粮,只是却需要借你们的柴火一用,烧点热水做饭!”萧林一听老猎人的话,立刻开口道。他知道这些逃民平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多余的粮食招呼他们,所以这才拒绝了对方做饭的好意。而老猎人在山洞里也的确没存什么粮食,刚才也只是客气一下,现在听到萧林如此说,因此也就没再坚持,只是十分热情的让两个儿子帮忙。
  借着这个机会,萧林打量了一下这个山洞,结果发现在山洞的最里面,放着几床被褥,另外在墙上还挂着几头冻成冰棍的兽肉,以及干硬的兽皮。除此之外,萧林还看到在一块青石上放着铁锅和几个破碗,锅里正冒着热气,看上去黑糊糊的,也不知熬的是什么,另外还有小半碗的咸菜,以及三个黑灰色的窝头,只是都还没有被动过,看样子这父子三人正准备吃饭。
  萧林带来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在野外过夜,所以他们身上都背着不少干粮,现在山洞中有柴,而且在老猎人儿子的带领下,他们在山洞不远处还取来不少溪水。因为老猎人这里只有一口锅,而且里面还有他们的饭,所以萧林他们也不能借。不过这也没关系,萧五这些护卫身上都带着军用的头盔,拿到水边涮干净了,就是一口很好的铁锅。
  萧林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也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野外生活,而且他也没什么架子,所以也一起帮忙,他们身上带的都是些军用食品,比如那种像板砖似的千斤饼,他们身上就带了不少,只要从上面敲下一小块,然后放在锅里煮,很快就能熬成一锅味道怪异,但却极有营养的汤。
  汤煮好后,萧五他们又从包里拿出面饼,然后放在火上烧热,另外又拿出几管竹筒,里面放的是罐头,这是他们从军队里学来的,一般人要外出的人都会把玻璃瓶的罐头打开,然后放在竹筒里,这就不用担心把玻璃瓶打破了。不过这个办法只能在寒冷的冬天用,若是换在其他季节,竹筒里的东西没几天就全都臭了。
  老猎人他们看到萧林他们很快就准备好饭菜,而且样样都是他们没见过的,特别是闻到饭菜散发出来的香味,再看看自己吃的黑窝头,猎人父子都有些黯然。不过这时萧林却笑呵呵的道:“老人家,多谢你们让我们住在这里,若是不嫌弃的话,就请您和两位大哥过来与我们一起吃吧,另外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
第四百六十三章
萧林的盘算
  “这……这怎么好意思?”听到萧林的邀请,老猎人却是连连摆手道。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只不过是给对方提供了个住处,也没帮什么忙,实在当不起对方的一顿饭。
  看到老猎人推辞,萧林却是走过去拉住老猎人道:“老人家就不要推辞了,咱们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中相遇,也算是有缘,另外我也真的有一些问题想要向您询问,咱们可以边吃边谈!”
  看到萧林如此热情的邀请,老猎人也就不再客气,况且看着人家吃的如此丰盛,他们也的确吃不下自己家的窝头,所以就带着两个儿子和萧林他们坐在一起,一旁的人立刻给他们盛上三大碗汤,面饼也送了上来。
  老猎人和两个儿子什么话都没说,先是拿起一张锅盖大的面饼,然后放在鼻子下仔细的闻了一下,这才狠狠地咬了一口,结果这种面饼实在干的厉害,而且刚才又在火上烤过,再加上三人吃的这口也太大了,所以一个个噎直翻白眼。幸好他们面前还有一碗汤,只见他们端起来连喝了几口,这才把面饼咽下去。
  虽然老猎人为自己的狼狈吃相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却也顾不得这么多了,毕竟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过纯面粉做的大饼了,更何况现在眼下还有这么多的肉菜,汤的味道虽然有点怪,但是喝了几口后,就会感觉到一种香甜,所以也算是不错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老猎人父子三人是狼吞虎咽,很快就消灭了手中的面饼,本来他们不好意思再拿的,不过萧林看他们的样子,明显是没有吃饱,所以就示意让人再拿来几张,结果三人也不客气,不一会的功夫,三人足足吃了八张面饼,然后又喝完面前的汤,这才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
  看到三人饭量,不但萧林震惊,连萧五这些粗人都有些惊讶,他们带的面饼个个都是锅盖那么大,一个面饼就足够让一个壮汉吃饱,甚至饭量小点的人,一天也吃不了一个面饼,比如萧林,他一顿饭最多也就只一小半,哪怕是萧五这种大肚汉,一顿吃上一个面饼也就足够了,可惜看看人家,除了老猎人吃了两张面饼外,其他两个年轻人竟然吃了三张,说句不好听的,这简直比猪都能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