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364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冯石介毕业后,恰巧遇到台湾的捕奴协会招人,而且报酬丰厚,每次出海时,允许他带五立方步的货物,这让冯石介大为动心,于是又带着妻子来到台湾,现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捕奴协会为他们的安排的。
  冯石介来到台湾后,已经随着一招他来的捕奴队出海两次,因为表现优异,再加上又是航海学院毕业的高级人材,所以平时极受重视。而前些天燕北从协会内部选拔人手,准备探索新的捕奴地,结果冯石介也被入选。
  对于这次探索,冯石介虽然被选上,但参不参加却是由他自己说了算,毕竟这次出海时间长,而且风险也大,大部分船员又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不少人都不愿意去,当然了,也有少数光棍一条的家伙跃跃欲试。
  冯石介与妻子完婚还不到一年,而且现在收入颇丰,用不了几年就能把一千贯攒够,所以他有理由拒绝这次出海,不过他心中却还是放不下齐王府里的妹妹,虽然知道以齐王的宽厚,妹妹在那里根本不会受苦,但毕竟还是没有自由,所以冯石介想迟早把妹妹赎出来。
  而对于这次参加探索的人,捕奴协会开出了丰厚之极的报酬,第一是他们探索到的岛屿,按照上面奴隶价值的不同,由协会内部进行估价,并拿出总价格的百分之一,全部分给参与探索的船员,第二是允许船员挟带的私货翻倍,比如冯石介以前可以带五立方步,现在就可以带十立方步。另外若是在探索中发生意外,那么协会会赔偿一大笔钱给他们的家属,足够他们家人富足的生活一辈子。
  协会给出的条件可谓是丰厚之极,特别是对于冯石介来说,若是这次探索成功的话,他就可以得到大笔的钱财,有了这笔钱,不但可以把妹妹赎出来,而且还能拥有人生的第一桶金,说不定还能买条小海船,自己做生意。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冯石介权衡了几天后,终于决定参加这次探索,而他的妻子云间秋姬有着这个时代倭女的优秀品质,对夫君的一切决定都无条件支持,这也让冯石介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今天就是他们要扬帆出海的日子。
  冯石介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然后又叮嘱了妻子几句,让她安心在家,若是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向邻居求助,另外也可以向捕奴协会求助,对于他们这些出海在外的人,协会对他们的家属都会特别照顾。至于妻子一人在家的安全方面,冯石介更不担心,因为这里就是协会的居住小区,不但有基隆城的警察巡逻,而且还有协会的内部保安护卫,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来这里闹事,那简直就是活腻歪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计划行不通
  基隆外港,一支由五艘大盖伦船,以及若干小船组成的船队正停在那里,船队的给养早在昨天就已经搬运完毕,随时都可以出发。这支船队就是海君子吕万带领的探索船队,而刚刚赶到的冯石介也正站在最中间的海船上,等候岸上的吕万与协会送行的人告别。
  “吕兄,此去风险极大,我代表协会的所有会员,将这支船队的兄弟交给你了!”燕北举起手中的酒杯,一脸郑重的对吕成嘱托道。
  “会长放心,我一定竭尽所能,将船队完整的带回来!”吕万也同样郑重地说道。然后举起酒杯,与燕北及他身后的送行之人共饮一杯,然后转身上了船。
  随着吕万的登船,整支船队的船只纷纷起锚升帆,在风力的作用下,开始缓缓启航,而岸上的燕北等人,以及来送行的船员家眷,全都向船上不停地挥手告别,船上的船员也同样在不停地挥手,一直到船队出了港口,慢慢变成海面上的一片黑点时,港口上的人才三两结伴离开。
  不过燕北却没有离开码头,而是在几个侍从的带领下,移步到港口的另一处,这里也正有一支船队要离开,不过这支船队却是一队商船,船上运的都是台湾出产的蔗糖,这批蔗糖要北上登州,然后从黄河水道西去,一直到达长安附近。
  燕北来的时候,王况与崔玉都已经在等着他了,另外崔玉的夫人崔程氏也在这里,当燕北见到他们三人时,却没有向与王况和崔玉见礼,反而急走两步,对崔程氏十分恭敬的施礼道:“一别数年,崔夫人风采依旧,让小生着实欣慰!”
  看到燕北对自己夫人如此热情,崔玉立刻警惕起来,他记得当初夫人曾说过,当初还未嫁时,在长安可是有不少王公贵族向程府提亲,只不过都被他姑母给拒绝子,难不成燕北这小子也是其中之一?
  崔玉还真猜对了,当初崔程氏可是长安有名的一朵鲜花,容貌上继承了她母亲的基因,而且文采女工又都是上上之选,再加上程府的家世,求亲之人自然是络绎不绝,燕北当初就是其中之一,可惜人家程府瞧不上燕北的家世与人品,所以也就没有下文了。
  崔夫人倒是知道燕北当年求亲的事,不过她性格开朗,并不觉得如何尴尬,反而落落大方的还了一礼道:“多谢燕世兄夸奖,不过燕世兄年纪轻轻,却已随六郞做出如此大的功业,也着实让人钦佩!”
  燕北看到自己夫人与燕北还真的认识,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但却也让他大为紧张,不待燕北再说什么,急忙开口道:“现在时辰也不早了,燕兄既然也已经来了,那我们就此告辞,毕竟小妹还在长安等着我们呢。”
  看到夫君如此紧张,崔夫人也感觉有些好笑,不过还是开口道:“夫君说的极是,这船队虽然是我们自家的,但却也有到达长安的时限,咱们再这么耽误的话,恐怕他们就要难做了,所以我们夫妇就与两位兄长就此别过,来日有空再聚!”
  听到崔夫人向自己告辞,燕北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当下与王况一起拱手,又说了几句离别之语,然后崔玉就像是逃跑似的,拉着妻子就上了船,同时心中打定主意,日后再也不让妻子与那个姓燕的再见面。
  崔玉的船队离开基隆后,一路上十分顺利,很快就到达了登州,而在靠岸之后,崔玉夫妇立刻赶到齐王府,准备将林邑的事向李愔禀报一下。
  齐王府大殿内,李愔与文心刚刚设宴款待过崔玉夫妇,然后由文心带着崔夫人到内宅游玩,而李愔则听了崔玉他们对林邑之事的计划,特别还详细询问了一下林邑国内的一些情况,崔玉也一一做了回答。
  只见李愔询问完之后,坐在那里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崔兄,以你看来,今年的粮食交易是否还能继续?”
  “这个……”崔玉没想到李愔竟然会问出这么一个不怎么相干的问题,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愣了一下这才开口道:“现在的情形来看,林邑是眼红我们粮商所得的利润,所以这次有意提到一个我们无法接受的高价,若是我们接受,那来明年他们还会得寸进尺,若是我们不接受,那么今年就要吃上一次亏,等到来年时,他们才会将价格适当的降一下,但以我的估计,肯定也会在三十文每石以上,而以我们的立场来看,肯定不会接受现在的价格,所以今年的粮食交易很可能是要泡汤了。”
  李愔听后咬了咬牙,其实他早就接到了林邑方面的情报,也猜出是这个结果,可是他却想听一下崔玉这个专业人士的意见,可惜结果和他猜的差不多。
  “崔兄,那若是林邑的粮食无法收购,会对我们大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李愔再次开口问道。
  而崔玉听后却是苦笑道:“六郞,以前没有林邑的粮食,咱们大唐的粮食也足够吃了,而且价格也很便宜,但是现在国内的商业繁荣,农业受到影响,哪怕是你当初推广新稻种等新措施,却也无法改变粮食产量下降的事实,所以林邑运到国内的粮食越加显的重要,特别是商业繁荣的关中地区,那里百姓吃的稻米都是林邑米,若是今年林邑的粮食运不到国内,恐怕关中,甚至是整个北方的粮食价格都要上涨一些。”
  李愔听到这里也是苦笑不止,他最担心的也就是这种情况,大唐也就罢了,毕竟李世民早就在各地修建了不少粮仓,少一年的林邑米并不算什么,毕竟大唐百姓富裕,粮食上涨一些根本影响不了他们的生活。
  但是李愔却不一样,他才刚刚打下倭国,那里的情况比当初的百济还要糟糕,各地都有因饥饿而造反的百姓,所以他打算和百济一样,推广以工换粮,而这粮食自然就是从海上运来的林邑米,可是现在林邑闹这么一出,一下子把他的计划给打乱了。
  想要弥补这个缺陷,就只能到大唐买粮,可这却会造成大唐粮食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这若是让有心人知道的话,恐怕还会在朝堂上参他一本,说他抬高大唐的粮价,这可是个极重的罪名,到时就算是李世民帮他遮掩,却也会对他的声望造成打击。
  这下可怎么办?没有林邑的粮食,倭国那里就不能开展以工换粮,倭人手中没有粮食,那就会铤而走险,也会造成倭国的统治不稳,虽然有石上氏和苏我氏帮着镇压,但万一有什么意外的话,那之在攻打倭国付出的心血可就白费了。
  崔玉也发现了李愔脸上的苦笑,当下有些不解地问道:“六郞,林邑国小民弱,现在他们不肯卖给我们粮食,那我们干脆就出兵把他灭了,到时不但他们国内存储的粮食是我们的,而且以后每年出产的粮食也都是我们的,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他们卡脖子了。”
  听到崔玉的话,李愔却是摇了摇头道:“崔兄,你们未免也太小看林邑了,虽然对方是个小国,但却也能组织起数万士卒,光凭燕北手中的捕奴队,恐怕难以一战而定。”
  李愔说到这里,看了崔玉一眼接着又道:“另外按你们的计划,是要一举攻克林邑的国都,然后抓住林邑国王,但是你们未免想的太简单了,林邑国都可能会被攻克,但万一林邑国王逃出去的话,那么对方肯定会集结大军反攻国都,以捕奴队的实力,守住国都应该没问题,但却也不能出城将对方消灭,如此一来,这场仗就会打成消耗战,而且又是在人家的地头,所以我们是万万消耗不起的。”
  “这……”崔玉听后也傻眼了,他和王况虽然颇有才能,但是对于这种军国大事上,却没有什么经验,那些和他们一样的粮商就更不用说了,至于燕北,让他经商没问题,但打仗这种事就不行了,所以之前他们在商量时,根本就没发现计划中的大漏洞。
  李愔的话并没有说完,而是接着打击崔玉道:“另外退一步说,哪怕是你们的计划成功了,林邑国王也被你们抓住,但是林邑不像大唐,他们对地方的掌握十分松散,若是国王被抓的话,我敢打赌,林邑国内肯定是群雄并起,到时光是战乱就能把林邑这个产粮地给毁了,所以你们直接攻打林邑国都的计划最好还是不要施行!”
  听到李愔最后的一段话,崔玉一下子泄气了,本以为他们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林邑的问题,可是直到被李愔这么一分析他才知道,原来他们的计划看似美好,但其实根本就行不通,难道他们真的拿林邑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等着他们涨价吗?
  不过李愔看到崔玉垂头丧气的样子,却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过崔兄你也不必泄气,林邑迟早都是我们的,而且我手下的人也正在策划一个针对林邑的计划,只可惜现在还不是发动的时机,而我现在又急需林邑的粮食,所以这次恐怕要让你们委屈一下,暂时向林邑服软,不过最迟明年,我就会让林邑人怎么吃下去的,就再给老子怎么吐出来!”
  李愔说到最后一句时,眼中冒出两股凶光,嘴角也泛起一丝冰冷的微笑!
第四百一十八章
搬迁
  林邑粮食对李愔十分重要,再加上崔玉他们的计划实在是漏洞百出,所以最后李愔与崔玉商定,让他们粮商暂时忍耐一下,今年就按对方定下的价格收购粮食,等到来年他手中的力量从倭国抽调出来后,再让林邑把今年吃下去的,连本带利再吐出来。
  崔玉也明白要对付一个国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所以对于李愔的提议,他也立刻答应下来,而且还愿意派人说服那些粮商,让他们先高价把粮食收购过来,反正今年吃点亏也没关系,等到明年李愔对林邑对手,他们就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看林邑人的脸色了。
  商定了林邑的事,崔玉又提起李愔和妹妹崔梦雪的婚事,本来他们两个早就该成婚了,但是崔梦雪一直在长安医学院任职,熟悉整个学院的管理与架构,再加上李愔前段时间也是忙得要命,整天都在外面,所以这婚事也就耽搁下来。幸好前段时间梦雪来信,说已经有把握自己成立一所医学院,而李愔也刚好闲下来,所以崔玉这个做大哥的,就开始张罗两人的婚事。
  对于这件事,李愔自然也没什么异议,而且在之前接到消息时,他就已经在让人准备婚礼的事。其实嬬人虽然有品级,但毕竟不是正妃,所以按照礼制是不用大操大办的,不过梦雪毕竟出身于清河崔氏,崔玉也不想妹妹出嫁时太过寒酸,所以李愔就让人准备办一场婚礼。
  送走了崔玉夫妇后,李愔立刻赶到登州卫城之一的船城,那里是登州的造船基地,登州一地九成的造船厂都在那里,另外船舶协会以及船舶设计学院也都在那里。
  李愔来到魏黑子所在的船舶协会时,却没找到人,然后到了协会后面的设计学院,才发现学院里的老师和学生正在来来回回的搬东西,这些东西有文件也有船模,正在往院子里的马车上放,看样子是要运到什么地方去。
  船舶设计学院这里,以前李愔也经常来,所以一般的师生都认识他,在见到他后,这些搬东西的人都纷纷行礼,而李愔也对众人点头微笑,示意他们继续,然后自己走到魏黑子办公的地方。
  当李愔推开门时,结果看到魏黑子正对几个老者交待着什么,这几人李愔也认识,都是船舶设计学院里的老工匠,造船方面都是一把好手,另外让李愔意外的是,一帆也在这里,只是现在正伏在案上看着一卷图纸。
  看到李愔进来,魏黑子立刻让几位老者出去,然后上前施礼道:“殿下,您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听到魏黑子的话,一帆也抬起头看了李愔一眼,不过她只是对李愔笑了笑,算是打招呼,然后仍旧低头研究手中的图纸。一帆虽然也帮李愔做事,但是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李愔的手下,而是李愔的朋友,所以两人相处时,都十分随意,并没有什么上下之别。
  李愔笑了笑,然后这才回答魏黑子的话道:“船舶设计学院要搬家了,而且你们是第一批搬到台湾的人,虽然我知道你们很用心,但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再加上今天刚好又没什么事,所以就来看看。怎么,一帆又在研究什么新船吗?”
  听到李愔问起一帆,魏黑子却是笑道:“赵院长说最近没什么大事,所以就又想改进她的蒸汽船,而当好我们学院的人也设计了几种新型的蒸汽船,所以她就来参考一下。”
  果然和自己猜的差不多,李愔摇头微笑。一帆是科学院的院长,只是她虽然精通机械研制,但是造船才是她最大的兴趣所在,比如最新型的蒸汽船,就是她一手设计的,所以她在船舶设计学院出现倒也很正常。
  李愔走到一帆旁边看了看图纸,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有大部分都看不懂。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术业有专攻,对造船方面他本来就不懂,更不可能看懂这些专业的图纸了。只不过让李愔感觉郁闷的是,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单位以及阿拉伯数字全都是他搞出来的,到现在自己却不明白这些东西所代表的意义了。
  既然看不懂,李愔也就不再白费脑子了,而是询问了一下魏黑子的准备情况,当得知一切顺利时,这才放下心来。
  船舶设计学院要从登州搬到台湾去,这是李愔早就打算好的,而且不仅仅是船舶设计学院,一帆的科学院,蒸汽机制造工厂,以及相关的炼铁、铸造等工厂,甚至连霹雳岛上的火器厂也会搬到台湾去,当然了,这些学院和工厂并不是要一下子搬迁过去,而是分成几个时间段,慢慢的从登州迁移过去。
  登州虽然是李愔的属地,但却也是大唐的国土,所以李愔在登州时,做事并不像台湾那样随心所欲,比如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他可以在台湾进行,但是在登州却是完全行不通。另外随着李愔在海外势力的一步步扩张,他与大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夹杂不清。
  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李愔决定将自己在登州打下的基础慢慢迁移出去,而台湾就是他选中的大本营,至少对现在的他来说,再也没有比台湾更合适的发展基地了。而船舶设计学院则是迁移的第一步,毕竟造船业是海贸的基础,没有船李愔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在未来几年内,台湾的造船业将是李愔的发展重点之一。
  本来李愔找一帆也有点事,但是看她那么认真的在看图纸,他也不好打扰,只得让魏黑子带着自己参观了一下船舶设计学院。当初的船舶设计学院初成立时,只是将登州各个船厂的一些老师傅组织起来,然后由魏黑子带着,集合众人的智慧,共同设计开发新型船只。
  后来随着登州造船业的发展,船舶设计学院开始招收一些学徒,主要是各个船厂选拔出来的优秀年轻人,他们做为学徒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造船技术,另外李愔还请人教他们识字,并学习物理、算学方面的知识,然后结合学到的造船技术,形成科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正是靠着这些整理出来的资料,船舶设计学院再次做出改革,现在已经开始向外界招生,不再局限于船厂的工人,而且也改变了以前那种师傅带学徒的教学模式,改为后世那种课堂教学,将师资力量发挥到极限。
  李愔随意在学院里走了走,发现正在学习的学员并不多,大部分都在帮着搬东西。而据魏黑子的解说,现在整个学院里有学员两百八十人,而且这还是因为学院在搬到台湾,所以今年有一批学员毕业后,就没有再招生,而是准备到台湾那招。否则学院里的学员人数应该在三百五十人左右。
  当李愔和魏黑子参观回来时,发现一帆已经看完了图纸,当下李愔开口笑道:“一帆,船舶设计学院要搬走了,你们科学院将是下一个要搬迁的地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一帆早就接到了李愔的通知,所以听后并不意外,而是点了点头道:“搬迁倒是没什么,只是我们科学院需要许多实验用的材料,比如各种钢材、木料等,这些在登州时,都可以十分方便的找到,但若是去台湾的话,恐怕会有些麻烦。”
  李愔听后却是笑道:“这个好办,我可以让台湾那边先建好一个大仓库,你们将需要的材料列一个清单,然后先大量采购运到台湾存储起来,若临时需要的一些稀有材料的话,也可以去福州和广州购买,那里离台湾很近,采购起来也不是很麻烦,另外台湾那里也会大力推动工业发展,说不定过几年,你们就不用再向外采购,而是直接采用台湾本地生产的材料了。”
  听到李愔的话,一帆点了点头,其实她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采购材料需要大笑资金,现在李愔点了头,自然就没什么问题了。
  “对了,若是科学院搬过去的话,那么蒸汽机制造石和蒸汽船厂是不是也要一起搬过去?”一帆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道。
  李愔听后考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蒸汽船厂本来就是在普通船厂上面改造的,只要有蒸汽机,建造蒸汽船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准备起来也简单,倒是可以和科学院一起搬过去,但是蒸汽机制造厂却牵扯到钢铁、铸造等工厂,所以若是想搬迁的话,至少也要等到将那些基础工厂给建好之后,不过也没关系,台湾的蒸汽船厂需要的蒸汽机可以从登州运过去,肯定不会影响蒸汽船的生产!”
  一帆听后也觉得可行,不过紧接着她又皱起眉头,有些犹豫的道:“殿下,科学院若是搬去台湾,我倒是可以去那里呆一段时间,让整个学院走上正轨,但是之后却是要回到登州,所以恐怕不能再担任这个院长之职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崔玉夫妇回长安
  听到一帆要辞掉院长之职,李愔吓了一跳,立刻十分不解地道:“这是为何,是不是一帆你对这种枯燥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所以想要休息一下?”
  一帆听后却是苦笑道:“殿下误会了,我对各种器械的研究十分痴迷,也十分喜欢科学院的工作,但若是科学院搬到台湾的话,我父亲却在登州任职,而殿下您也知道,自从我母亲去世后,我父亲就一直没有续弦,只有我们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现在父亲的年纪也大了,我这个做女儿的,若是离开他到千里之外的台湾,那简直是太不孝了。”
  听到是这个理由时,李愔却是松了口气,当下大笑道:“这个简单,若是一帆你不反对的话,我去与说服你父亲,调他到台湾任职,那里将是我日后的发展重点,也正需要赵别驾这样的老成持重之人坐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