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364


第三百五十八章
安置胡人的海岛
  “草原骑兵?”李愔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书房中的王安。今天王安刚从登州回来,就立刻跑来告诉自己,说有一支草原骑兵可以为自己所用,这让李愔一时有些不解,想不明白王安怎么忽然和自己提起草原上的事了?
  看到李愔疑惑的表情,王安微微一笑,将之前与杜尔见面所了解的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特别还重点提到了那些被大唐所不容部落的惨状。而李愔越后也是大为兴奋,最后猛然拍了一下桌子道:“王傅,这件事我答应了!”
  不过李愔的话音刚落,却又想到一个问题,立刻皱着眉头又道:“我现在手中的确缺少兵力,这些草原人倒是一把不错的战刀,只不过他们肯定不能再呆在草原上了,如此一来,想要安置他们却也是一个麻烦。”
  杜尔他们的部落阻碍大唐的草原计划,所以草原上再也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而且李愔想要用他们作为自己的战刀,也绝对不会容许他们的部落再呆在草原上,只有将这些部落完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李愔用起来才放心。
  而王安却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只见他笑呵呵的开口道:“殿下,这件事对您来说简单之极,海外的岛屿众多,只要将那些草原部落放到一个适宜生活的海岛上,任其繁衍生息,却不许他们掌握任何的造船行船技术,只有男子成年后,立刻就将其征召入伍,每隔一段时间允许他们与家人团聚,其他时间必须呆在军队之中,如此一来,殿下就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兵源,而且只要海岛在我们的掌握之中,那么就不用担心他们有任何的反噬!”
  嘶~,李愔听后倒吸了口凉气,看向王安的目光中也有些怪怪的,人家都说最毒妇人心,不过现在看来,最毒的却是王安这种读书人的心。他提出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太毒了,简直就是将这些草原人当牲畜一样圈养起来,只不过与牲畜不同的是,他们却要向主人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主人浴血奋战。
  看到李愔脸上表情,王安立刻猜出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不过他却没有露出任何不好意思的表情,而是微笑着开口道:“殿下,草原胡人一向是我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千百年来与我汉人早就结下了不解之仇,现在朝廷想要一举灭掉这个世仇,所以只要敢于反抗者,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哪怕是薛延陀那样的大部也不行,所以杜尔他们的部落的灭亡可以说已经成为必然,而现在殿下若是能救其一命,自然要索取一些应得的报酬!”
  李愔听后也是点了点头,反正杜尔那些部落迟早都要灭亡,他还不如废物利用,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柄战刀,借此将他们的部族延续下去,况且到了海外之后,说不定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草原上还要好得多,至少不用担心动不动就遭遇的大雪灾了。
  想到这里,李愔终于心安理得起来,开始和王安商谈起到底该将依附来的草原人放在哪个岛上?这可是大问题,想要让草原人没有反叛之心,那么这个岛就不能距离大陆太近,可是太远了又不利于李愔的掌控,而且面积也不能太小,毕竟那些草原人可不仅仅只有杜尔他们的落云部,还有其他的一些草原部落,这些人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在少数,面积太小的话,根本就装不下他们。
  如此多的要求,这让李愔和王安一时也没想到合适的地方,最后两人把地图拿出来,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讨论,首先台湾肯定不行,那里是李愔预定的大本营之一,根本不会容许这些草原人上去生活,而吕宋倒是个大岛,但那里的地位位置太重要,以后肯定有众多的船只往来,将草原人放到那里不太安全,万一对方反噬的话,可以立刻控制住大量的船只,其他南洋的几个大岛又都有些太远,这样算下来,好像没有一处是合适的地方。
  这下李愔和王安都有些挠头,最后王安的手指移到倭国上时,忽然有些遗憾的道:“倭国倒是个安置他们的好地方,可惜离大陆太近了,与三韩州仅仅只隔了一条海峡,天气晴朗之时,一条舢板就能横渡,实在不适合安置那些草原胡人。”
  嗯?李愔听到这里一愣,王安的话倒是提醒了他,倭国倒是有一个地方十分适合安置那些胡人,确切地说,那里并不能算是倭国的领土,应该称其为虾夷。
  虾夷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那里是日本四岛中面积仅次于本州岛的第二大岛,位于日本列岛的最北端,后世也是日本最主要的牲畜业产地,而且虾夷离大陆也有相当一段距离,若是封锁住虾夷与本州岛之间的海峡,那么那里就几乎成为一块与世隔绝之地,再加上位置偏僻,很少有船会去那里,可以说是一块十分理想的安置地。
  “就是这里了。”想到这里,李愔忽然一拍桌子,指着地图上倭国最北端道。不过那里却是一片空白,因为虾夷现在还属于倭国,甚至大唐都很少有人知道,在倭国的最北端,还有一个十分巨大的岛屿,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安在提到倭国时,却没有提到虾夷。
  王安看着李愔指的空白却是疑惑不解,心想难道殿下想把胡人全都扔到海里去?如果那样的话,那还不如不管他们,让杜尔这些人自生自灭呢。
  看到王安的表情,李愔不由得意的大笑,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任王安再怎么有智慧,可惜却不知道倭国之北还有一座大岛,所以哪怕他想破脑袋,却也想不出安置胡人的地方。
  而当王安听到李愔的讲解后,当下也有些意外之喜,本以为安置胡人是个难题,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在倭国极北之地竟然还有一个大岛,看来连老天也在帮齐王殿下。
  商议完安置草原胡人的事后,李愔又召见一下杜尔,询问了一些他们部族的情况,另外还将自己对他们的安排也大概讲了一下,告诉他们若是想要活命,就必须听自己的安排离开草原,至于他们以后要去虾夷的事,却暂时没告诉他们。
  杜尔是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对部族所面临的困境也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所以对于李愔提出的条件,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毕竟在他看来,与灭族之祸相比,这位齐王殿下提出来的条件无疑是极为宽厚的。另外杜尔还表示,将尽一切力量联系其他走投无路的部族,尽量说服他们追随齐王殿下。
  对于如此识趣的杜尔,李愔也十分欣赏,十分直白的告诉对方,只要他们落云部能召集到十万人,那么他将任命落云部成为这些部族的头领,代他管理这些部落。
  听到李愔的这个保证,杜尔立刻精神一振,跪下保证会尽全力召集人手。而王安也是微笑以对,心想殿下的手段果然厉害,这个许诺一出,落云部一定会拼命的拉拢其他部族,毕竟到时人越多,他们落云部落管理的人也就越好,而他们从中获得的好处自然也就越大。
  杜尔这些草原部落对现在兵力紧缺的李愔来说,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军队,而且这些胡人与新罗、百济,以及买来的那些奴隶都不同,这些胡人的战斗力比新罗和百济士卒的要强的多,而且家眷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李愔可以充分信任这些人,将他们当成自己向外开拓的一把战刀,就好像后世俄国沙皇手中的哥萨克骑兵一般。
  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李愔自然不能只让杜尔的落云部落去做,而王安也明白这件事对李愔的意义,所以他主动请缨,故意和杜尔回一趟草原,有他这个王傅在,落云部落在说服其他部落时,也能更加的有底气。
  虽然李愔很舍不得王安的这个臂膀,但身边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毕竟他们太原王氏本来就在草原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王安对草原上的形势也十分了解,所以由他出面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于上面的考虑,李愔最终还是同意让王安杜尔去草原,不过为了保护他的安全,李愔将身边的王府护卫分出五百人。这让王安十分感激,准备了一些东西后,第二天就乘船离开了泗沘,直接进入黄河河道向太原而去,然后再经太原达到草原。
  而与此同时,李愔又亲笔给李世民写了封信,将自己想面临的兵力困难,以及对杜尔这些草原部落的打算解释了一遍,希望皇帝老爹给提供点方便,暂时不要再攻击杜尔这些部落。
  李愔将信写好之后,立刻让人送到登州,然后用飞鸽传书的方式送到长安,以这样的速度,想必当王安到达草原时,李世民的命令也会下达给草原上的唐军,并不会耽误王安对草原部落的招安。
  至于李世民会不会同意这件事,倒不在李愔的考虑之中,一来自己那位皇帝老爹对自己十分支持,二来自己将那些草原部落招走,也算是帮大唐解决了一个麻烦,毕竟若真的举兵攻打的话,大唐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能不花一文钱的把那些草原胡人送走,李世民根本没有理由拒绝。只不过李愔并不知道,长安却已经因为一件事而吵翻天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李佑的反叛闹剧
  “混帐!畜生!”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向桌子一摔,全身气的都在微微发抖,本来坚毅的脸上满是狰狞,好像要择人而噬一般。
  两仪殿中的几位文武重臣看到李世民暴怒的样子,全都低头不语,若是其他事他们还有发言的余地,可是这件事却是关系到皇家的家事,所以像李靖、房玄龄等人全都眼观鼻、鼻观口,如老僧入定一般。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像李靖和房玄龄这样淡定,只见几个重要文臣的一方站出来一人,黑着脸大声说道:“陛下,权万纪本是陛下派去教导蜀王之人,虽名为长史,但实与师长无异,蜀王李佑胆大妄为,竟然意图袭杀之,实属无父无君之举,请陛下一定重处!”
  站出来说话的是个干瘦的老者,一身倔犟的正气,也丝毫不为这件事牵扯到皇家而退缩,整个大唐有如此胆量,敢于直言上谏的臣子,除了魏征再无第二人了。
  李世民本来就在火头上,整张脸都气铁青,现在听到魏征要求严处儿子的话,脸色都已经变得青中变黑,两道剑眉立起,整个人已经愤怒到极点。只不过连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气儿子不争气,还是气魏征不给面子?
  其实也难怪李世民生这么大的气,本来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对外征战也是攻无不克,不但亲自灭了高句丽,而且儿子李愔也灭了新罗和百济,这个消息传到长安,让李世民感觉比亲自灭了高句丽还高兴。另外北方草原这个心腹大患也已经找到克制之法,只要将水泥路与堡垒坚持修下去,那么等待草原胡人的只有一个命运,那就是彻底的融入大唐之中,再无反叛的能力。
  不过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李世民在国事上的得意,但是在家事上却有着无穷的烦恼,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明里暗里的争位,而且两人的动作越来越大,几乎已经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对于这件事,做为父亲的李世民却不知该怎么管,感情上他更喜欢李泰,但是理智上却又偏向于李承乾,所以他对这件事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两个儿子闹的不太过分,他就当没看见。
  不过李世民的注意力只放在长安的两个儿子上,却忘了还有一个儿子更不省心,当然了,这个儿子并不是李愔,而是比李愔大一点的蜀王李佑。
  说起李佑,他可是让李愔给坑惨了,借助绑架武媚娘的事,李佑几乎是被李世民给发配到益州,不但派了一个长史权万纪监管他的所作所为,而且还王府卫队的指挥权也剥夺了,派了一名校尉韦文振,担任蜀王府的典军,代李佑管理王府的兵马。
  对于这种安排,李佑自然是十分不满,特别是对于权万纪这个长史,更是心存怨恨,这主要是因为权万纪性格刚硬,动不动就指责李佑,甚至两人还经常争吵,这也直接导致了两的关系十分恶劣。
  对于权万纪对自己的管制,身为皇子的李佑当然要予以反击,他暗中派人在李世民面前告了权万纪一状,大概意思就是对方不尊重自己,而且十分专横。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李佑,但对方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李世民就派人调查了一下,然后让两人返回长安,打算让他们当面对质。
  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佑胆大包天,竟然在半路上派人袭击了权万纪,不过万幸的是,身为王府典军的韦文振提前得知,立刻派兵救下了权万纪。
  按说李佑这件事虽然严重,但至少权万纪没死,以李佑的身份,只要他主动向李世民认错,顶多是受到重罚,可能会被关上几年禁闭,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
  不过坏就坏在李佑身边的一帮小人身上,这些人知道,李佑犯了这么大的错,虽然他自己不会有事,但他们这些身边的人肯定难逃一死,所以就鼓动李佑起兵叛乱,而李佑也是个蠢货,脑子一热,二百五的脾气就上来了,竟然带着一帮亲信起兵叛乱。
  可惜李佑这蠢货很快就发现,连王府的亲兵都不在他的掌握中,愿意跟着他叛乱的,仅仅只有几百人的亲信,结果他这场如闹剧般的反叛还没持续两天,就被蜀王府的亲兵再加上当地的驻军给剿灭了,连李佑也被活捉,现在正在押送长安的途中。
  李佑的这次叛乱和原来历史上差不多,但也用一些变化,比如被分尸的权万纪逃脱一命,李佑的叛乱规模也要小的多,根本没动用大军就已经被活捉,可以说比历史上还要窝囊。
  不过当李佑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李世民为此大发雷霆,魏征则要求严惩李佑,至于如何严惩,很简单,按大唐律,叛乱可是死罪,而且还是那种死无可恕,哪怕他是皇子也是一样。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李佑,但对方毕竟是他的儿子,再加上他一向又是个护短的性子,所以并不想按律处死李佑。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李世民对魏征的话并没在搭腔,而是岔开话题道:“现在那个逆子已经到了哪里了,几时可以到达长安?”
  魏征一看李世民不理自己,刚想再次直谏,不过前面的房玄龄却急忙出来打断他道:“启禀陛下,蜀王已经在押解长安的途中,现在已经到了梁州境内,相信再过两天就能到达长安。”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刚想再问一问其他人的意见,忽然却见后面的魏征绕过房玄龄,准备再次直谏,这下让李世民十分无奈,只得抢先说道:“诸位爱卿都是公务缠身,今天就到这里吧,退朝!”
  李世民说完,转身就离开了两仪殿,根本不给魏征说话的机会。而魏征也是气得不轻,不过他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一甩袍袖快步离开了两仪殿,打算将自己的意见写成奏折,然后到朝会时直接上奏。
  两天之后,李佑被押解到长安,不过十分巧合的是,李愔写给李世民的书信也同时送到了长安,只不过这两个儿子却给李世民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两仪殿右侧的御书房里,李世民在这里只召见了三个心腹大臣,分别是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只不过今天李世民却脸色复杂的坐在书案后面,书案上放着两样东西,分别是李愔请求允许他招募草原胡人的书信,以及魏征请求重处李佑的奏折。
  魏征是个死心眼,只要认定的事,就必须做到,所以弹劾李佑的奏折终于还是在朝会上当面上奏,而他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不少正直官员的支持,毕竟李佑本来就是个胆大妄为之人,现在又犯下反叛的重罪,自然有不少人希望将其绳之以法。
  “同样都是朕的儿子,可是这个虐畜为何让朕如此不省心?”李世民一巴掌拍在魏征的奏折上,一脸沉痛的低吼道。
  看到李世民痛苦的表情,下面的房玄龄三人却全都叹了口气,李愔是李世民最看重的儿子,也是众皇子中最有志气的人,凭借着大唐的支持和自己的才智,已经在海外打开局面,不但轻松占据了新罗和百济,而且还将流求大岛占据,经营的十分兴旺,现在又准备对倭国动手,如此出色的作为,连李世民自问若是换成自己,都不见得能做的如此好。
  可是相比出色的李愔,李佑简直就成一堆无用的垃圾,平时好勇斗狠、狩猎无度也就罢了,可是他竟然还敢袭杀陛下指定的长史,事后更是起兵叛乱,虽然这个叛乱成了一个笑话,但却也是十恶不赦,朝堂上为了他的事,已经吵翻了天,李世民更是几天都没睡好觉。
  “陛下息怒,事情已经发生,再骂蜀王也是无济于事,还是尽快想出处理的办法才是!”与李世民关系最好的长孙无忌开口道。
  “哼!还能有什么办法,这个畜生如此无君无父,那朕就当没他这个儿子,一切按律行事就是了!”李世民一甩袖子,气呼呼地说道。不过下面的三人却全都知道,这些是李世民的气话,根本做不得准。
  “陛下,蜀王再怎么不是,却也是我大唐的皇子,而且他也是受奸人蒙蔽,并不是真心地想要反叛,所以微臣以为,可将蛊惑蜀王反叛的人处于极刑,至于蜀王殿下,则将其爵位夺去,让其不得再为非作歹就是了!”长孙无忌开口又道。他很清楚李世民的脾气,知道对方并不想杀死自己的儿子,所以才如此说。
  不过李靖听后却是摇了摇头道:“长孙大人的话虽然没错,但蜀王毕竟是反叛的主犯,若是只处理从犯的话,恐怕会引起魏征的不满的,到时若是他将事情捅到报纸上的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李靖的话倒是给李世民提了个醒,因为李佑刚反叛就被抓,所以知道的极少,现在报纸上还没有接到消息,而李世民也早已经下令,将这个消息完全封锁,只不过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佑造反的消息迟早都会流传出去,所以李世民必须在这之前,将处罚李佑的事定下来。
  “启禀殿下,老臣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这个办法却齐王殿下帮忙了!”正在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房玄龄忽然开口道,脸上更是闪着一种古怪的笑容。
第三百六十章
把李佑扔给李愔
  李世民本来就不想杀儿子,可是现在李佑反叛的消息已经闹到朝堂上,以魏征为首的大臣都要求严惩李佑,所以李世民面对的压力极大,不过正在他左右为难之时,第一重臣房玄龄却说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让李世民精神一振,房玄龄有多谋之才,他既然说有办法,那就一定有办法。
  看到李世民满脸希望的看向自己,房玄龄轻咳一声说道:“启禀陛下,蜀王罔顾君父,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可以说是十恶不赦,若不明证刑典,恐怕难以服众!”
  房玄龄上面的话说得很重,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让李世民对李佑处以重罚,这下把满心希望的李世民当头打了一棒子,不过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很快就清醒过来,同时脸色更是阴沉如水,看向房玄龄的目光中也满是怒火,心想难道连房玄龄都要逼着自己杀掉儿子李佑吗?
  不过只见房玄龄忽然露出一个有些奇怪的微笑道:“蜀王虽然是天皇贵胄,但毕竟罪无可恕,所以老臣以为,应该对蜀王予以重罚,不过这段时间以来,国内的罪犯一般都是流放到齐王那里做工恕罪,所以老臣提议,可将蜀王贬为庶人,然后发往齐王那里处置!”
  高!实在是高!房玄龄的话刚说完,旁边的李靖和长孙无忌全都看向对方,目光中满是敬佩之色,虽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不合,但是在处置李佑这件事上,他们都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所以听到房玄龄如此巧妙的处置办法,长孙无忌自然也不吝敬佩之意。
  而李世民正是一拍桌子,兴奋的走到房玄龄身边高声赞道:“好,玄龄不愧是朕之肱骨,我大唐以仁义治国,哪怕是罪犯,朕也会给予他们一个机会,李佑虽然犯下涛天大错,不过毕竟还太年轻,受到小人唆使,自然难免犯错,所以这次朕就给他一个机会,发配到六郎那里做苦力,只不过海外瘴气横行,李佑这个逆子一去,恐怕再无相见之日了!”
  李世民前面的话才是他的真心话,表露了心中并不想处死儿子的心理,不过最后可能是发现自己太过露骨,所以又加上了一句什么海外瘴气横行,好像发配李佑到李愔那里十分危险一般,借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房玄龄三人自然也都听的出来,不过都是相视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房玄龄之所以提出将李佑流放到李愔那里,其实也是有事实根据的,当初李愔手中人力匮乏,所以就向李世民提出,希望将国内的罪犯都流放到他那里,倒不是指望着这些人干什么重活,只是想让这些罪犯去做一下监工,管理那些干活的奴隶,毕竟相比其他人,这些穷凶极恶的罪犯干这种活最合适。
  而李世民听到这个建议也不错,反正罪犯放在国内的话,不但要为他们建监牢,而且还浪费粮食,倒不如全都塞给李愔,反正那里是海外,也不怕这些罪犯再跑回来,所以也就同意了。而到现在为止,大唐境内的监狱已经裁掉了九成,绝大部分罪犯也都送到了台湾,剩下的一成监狱大多也就是做做样子,关押着少数不便于流放的罪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李愔,李世民已经下令,除了一些十恶不赦的罪犯外,其他的一些死刑犯也被免除死刑,改为终生流放到海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