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364

  第二天李愔神清气爽的出府忙去了,而文心却感觉全身酸软,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当天晚上李愔回来,怜惜文心的身体,再也没敢动文心,只是抱着她躺在床上说话。
  “文心,这段时间我一直忙得要命,倒是冷落了你和惜君,我这个做丈夫真是不称职!”李愔有些懊恼地说道,这段时间有太多的事情要他处理,早上一睁眼就要离开,晚上天黑了才能回来,而且每次都是累的够呛,吃过饭没说几句话就睡着了,根本没时间和文心、惜君交流感情。
  “夫君哪里话,我和惜君姐姐都知道你事务繁忙,而且男子汉大丈夫,自然要以事业为重,文心身为王妃,虽然在正事上帮不上忙,但操持一些家务也算是为夫君分忧了。”文心双手搂着李愔的脖子,一脸甜蜜地轻声道。她现在十分的知足,李愔在外面做什么事她不懂,也不愿意去管,但是只要夫君心中时刻记挂着自己,晚上回来能和她说上几句话,这就已经让文心很满足了,当然,若是能再有一个孩子那就更好了。
  看着怀中乖巧的妻子,李愔心中也涌起一阵温馨,只不过想到这两天自己就要离开登州去泗沘,而且这次还不知道要呆多长时间,想再与文心这样耳鬓厮磨的相处在一起,也不知要等多长时间,这下心中不由得有几分烦躁。
  察觉到丈夫的异样,早已经与李愔心灵相通的文心立刻了然,虽然他们成婚已经两年多,但是做真正的夫妻却还不到一个月,文心自然也舍不得离开李愔。不过她又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夫君的大事,所以一时间也有些左右为难。
第三百五十三章
内部移民
  不过正在这时,李愔忽然眼睛一亮,有些急切的对怀中的文心道:“文心,你跟我一起去泗沘怎么样,那里的风景不错,而且佛道昌盛,再加上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泗沘的气温比登州低一些,干脆我带着你们一起去那里避暑算了。”
  “我?我也能一起去吗?”文心有些惊讶地说道。她知道李愔去泗沘是有大事要处理,自己若是也跟着去的话,会不会给夫君造成一些麻烦?
  “当然能去,之前是我糊涂了,竟然没想到这一点,现在泗沘城已经在为夫的掌握中,安全不是问题,另外我这次要做的事是针对倭国,但却不会亲自去倭国,大部分时间应该都会呆在泗沘城中,所以肯定能抽出时间多陪陪你们!”李愔笑哈哈地说道。
  之前是他钻进了牛角尖,以前有什么事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办,却从没想过把文心她们也一起带去,反正泗沘城也不错,就当是全家旅游了,而且若是文心和惜君也能去的话,那自己也能抓紧时间开枝散叶了,哈哈哈~李愔笑的十分猥琐,文心看到李愔的样子,哪里还会不明白他想些什么,当下是羞不可抑,嘤咛一声钻到李愔怀里不肯再抬头。
  既然打定主意带文心她们去,李愔也没耽误时间,第二天就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惜君,让她准备一下东西,特别是丑丑需要的用品,这次跟着李愔一起去泗沘。另外杨妃和萧皇后他们从台湾回来后,杨妃在登州小住了几天后,就带着人回长安了,只留下萧皇后和采儿住在这里,结果李愔亲自说服了萧皇后,让她也跟着一起去泗沘散心,至于采儿,她一听要去游玩,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将登州这边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后,李愔终于带着全家人又去了泗沘,只不过这次除了他王府的船队外,另外还有十几艘运兵船,这些船里运送的除了霹雳岛上的那一千人的火枪队和五百人的炮手外,另外还有两千多支火枪和一百多门火炮,以及大量的火药、手雷、炮弹等火器。
  另外除了这支人数不多的火器部队外,还有三千余昆仑奴部队,这些昆仑奴都是陈宫从各个港口的奴隶商人手中以超低价买来的,比普通的奴隶也就贵上那么一点,可以说极其划算。其实说起来这些昆仑奴的价格之所以如此低,第一就是随着大唐海商的脚步越来越远,昆仑奴也越来越多,价格自然下降。
  另外还有一点也十分关键,那就是一个合格的昆仑奴,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至少要让他身上的野性消失,而且懂得汉话,否则根本没有人愿意买。可是现在昆仑奴的数量虽然增多了,但是培训昆仑奴的人却还是以前那些,导致那些培训昆仑奴的人吃不下如此多的货,结果全都砸到了港口奴隶商人手中,所以价格自然就贱了。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陈宫就购买了三千多昆仑奴,而且全都运到了登州,据他来信称,这才仅仅只是一部分,后面应该还有更多的昆仑奴送来。不过李愔却让他不必再送到登州了,直接送到泗沘就行了。
  随着新罗与百济被李愔征服,而且还划分成南、中、北三个韩州,其中泗沘既是南韩州的治所,也是三韩州中离登州最近的一个重要城市,所以登州到泗沘的这条航线十分繁忙,李愔他们一路上就见到往来不息的商船,或载人或载物,每艘船的吃水线都很深,看样子船主都想尽量多装点东西。
  李愔的齐王号上,萧皇后看着迎面不时驶过的船队,有些疑惑地问道:“六郎,我在长安时听后,百济和新罗都是穷国,而且之前又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想必国内更加困苦,如此穷的地方,这些商队去那里做什么?”
  李愔听后却是笑道:“外祖母有所不知,孙儿控制了新罗和百济后,因为两国困苦不堪,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不少地方都是饿殍遍地,为了救助这些灾民,所以孙儿就让人在那里招工,实行以工换粮之策,救活了无数百姓,另外还有不少商人在那里设立各种工厂,所以三韩州那里已经变了样,这些船队若是去三韩,那么应该是送粮食和原料,回来的则是拉着工厂生产的各种商品。”
  听完李愔粉饰自己的解释,文心和采儿她们倒没有怀疑,而是纷纷夸李愔做的对,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过萧皇后和惜君却都别有深意的看了李愔一眼,脸上都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她们与文心和采儿不同,一个是饱经沧桑,一个是主管王府的商业情况,所以自然能听出李愔话中的意思,这点天天呆在府中的文心,以及年纪尚幼的采儿自然无法与她们相比。
  登州与泗沘相隔不远,李愔的船队很快就到达到目的地,将文心和萧皇后她们安排到泗沘城的王宫里后,李愔第一个要见的却不是在城中主持政务的王安和陆洪,而是将虎力和周龙找过来,然后将那三千昆仑奴交给他们,让两人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昆仑奴训练成一支可战之兵。
  周龙是练兵的老手,虽然这些昆仑奴大多都不通汉语,训练起来有些麻烦,不过这对周龙来说,却也只是有些麻烦而已,他有的是办法让这些昆仑奴听话。另外李愔还让虎力将所有能用的新罗士卒都调集到一起,和这些昆仑奴一起训练,到时他有大用。
  看到周龙两人领命出去之后,李愔这才让人将陆洪和王安找来,打算询问一下自己离开泗沘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参见殿下!”王安和陆洪并肩进入殿中,一起向李愔躬身施礼道。月余不见,两人倒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眉宇之间都有几分倦色,看样子这段时间他们都是累的不轻。
  “不必多礼,这段时间三韩州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吧?”李愔笑呵呵的问道。
  听到李愔的问话,陆洪和王安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犹豫了一下又对视一眼,然后这才见王安上前一步道:“殿下,微臣正有事想要禀报!”
  李愔一愣,看王安两人的表情也能猜到,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只不过自己才离开这么短的时间,能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而这时只见王安接着禀报道:“殿下,这段时间微臣和陆大人结合三韩州的情况,以及殿下手中势力的发展情况,终于想出一个对殿下十分有利的计划,现在正想请殿下同意施行!”
  李愔听到王安的话十分惊讶,又有些不解地问道:“王傅,当初我离开三韩州时,不是早就将三韩州的所有政事都交给你们全权处理了吗,既然你们说有一个对我十分有利的计划,那就去实行好了,不必事事都要我同意!”
  李愔是个懒人,而且也懂得放权,一般他只管把握着大方向,剩下的事都是交由手下去办理,而三韩的事当初既然让王安和陆洪负责,那他就是绝对相信他们,这点王安也应该明白,按说不应该再为这些事而请教自己才对。
  只不过听到李愔的话,王安和陆洪都露出一个微笑,只见王安接着说道:“启禀殿下,微臣虽然有全权处理三韩州之权,只不过这个计划牵扯太大,而且若无殿下的同意,只凭我们两人还是无法执行,所以微臣才等到殿下来了之后才来请示。”
  “到底是什么计划?”李愔的胃口已经完全被王安和陆青吊了起来,兴趣盎然的问道。
  “启禀殿下,这个计划简单来说,其实就是移民!”王安一脸微笑地说道。
  “移民?”李愔这下可就听不懂了,这移民是将哪的民到哪啊?若是说从大唐移民到三韩州,可是大唐的人口虽多,但地方也大,再加上经过隋末之乱,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他在南方想要移民都很困难,实在没必要在三韩州这种贫瘠的地方移民吧?
  看到李愔不解的表情,王安和陆洪都是哈哈一笑,接着向他具体讲了一遍他们的计划,而李愔听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两人并不打算从大唐向三韩这边移民,而是在三韩内部移民,确切地说,主要就是将他们所处的南韩州的百姓,全部都移到北韩与中韩两州去。
  李愔听后却是有些不解,三个韩州的面积都差不多,其中南韩州大部分都是百济故土,人口也不在少数,虽然经过招工之后,使得人口下降了许多,但若是将整个州的人口全都移出去的话,那也绝对是个不小的工程,而且将这南韩州空出来后,王安他们又打算如何处理这块土地?
  李愔自负聪明,可是对上面这些问题,却也是一时想不出合理的解释,当下不得不再次疑惑地看向王安和陆洪。而这时只见一直没有说话的陆洪上前一步,神色坚定地道:“启禀殿下,微臣和王傅之所以定下这个计划,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第三百五十四章
建立自己的钢铁基地
  “南韩州土地贫瘠,不堪百姓耕种,北韩州与中韩州则土地肥沃,可惜人口稀少,因此大唐齐王殿下有令,将南韩州百姓尽数迁于北韩、中韩二州,州中百姓务必做好准备!”泗沘城刺史府大门前的告示牌前,一个书吏将新张贴出来的告示内容用百济话讲出来,下面则围着不少城中的百姓。
  一开始这些百姓还以为是刺史大人又要代商招工,所以不少人都想看看条件如何,要是不错的话,他们倒也愿意去做,可是没想到听到的竟然是让他们迁移的命令,而且还是齐王府直接下达的,这让下面的人听后立刻鼓噪起来,纷纷叫嚷着官府不给他们活路,若是搬到北韩和中韩的话,那他们在这里的田产可怎么办?
  看到下面人群如此吵闹,念告示的书吏不由得冷哼一声,吼道:“你们这帮贱民,全都给本官老实一点,下面还有许多条件没有念呢!”
  这个书吏虽然也是百济人,但现在却是大唐的官吏,平时对百姓最凶狠不过,所以城中百姓最怕他们,现在他这一喊,立刻把不少人吓的闭上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而看到这种情况,这位书吏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向下面众人讲解告示后面的内容。
  原来这次迁移官府也是给了好处的,比如现在南韩州境内的百姓,只要拥有田地的,迁移到北韩和中韩后,一率给予双倍的田地。这个补偿让不少在城外拥有田产的人心中一动,正如告示一开始所说,南韩这里的土地贫瘠,根本无法与北韩和中韩州相比,若是现在能用贫瘠的土地换取双倍的肥沃土地,那这显然是一门十分划算的买卖。
  也正是不少人有上面的打算,所以只要是有田产的百姓,大部分都安静下来,细细盘算自己家中能不能多丈量点田地。不过也有不愿意,只见一个商人打扮的百姓叫道:“大人,我们是经商之中,家中并没有多少田地,反而拥有几家商铺,这又该如何?”
  这个商人问出不少人的心声,毕竟这里是泗沘城,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土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着经商过活。
  而那个书吏则是冷哼一声道:“急什么,下面就该说到你们了,没有田地的人也没关系,所有商铺、住宅等无法搬动的产业,全都按价折合成田地,到了北韩和中韩州后,也同样发放给双倍的土地,这些土地完全属于你们自己,不要耕种的话,可以卖给他人,如此一来,你们还大赚一笔呢!”
  书吏虽然说的好听,但是大部分商人却依然愁眉苦脸,他们不是农户,就算是有地也不会耕种,想要雇人更不可能,毕竟三韩州的劳力都快被唐人给招光了,所以分到的田地最后还是得卖掉,可是到时像他们这样卖掉田地的人肯定不少,如此一来,田地的价格必然直线下降,甚至有没有人买都还是个问题。
  看到下面那些商人不满的表情,书吏却是冷哼一声,转身进了后面的刺史府禀报,别看他在普通百姓面前一副牛气轰轰的样子,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小书吏,上头给他的命令只是向百姓宣读告示,至于百姓们听后的反应,则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泗沘城是南韩州的首府,一州的最高长官依然是刺史,现在的刺史暂由陆洪担任,不过所有政事都是由陆洪和王安商量着办,现在两人就在刺史府的书房中,不过今天书房里却又多了一人,正是刚刚到达泗沘的李愔。
  “殿下,南韩州土地贫瘠,而且我们又许下双倍土地补偿,再加上又有军队的威慑,想必南韩州的百姓就算心中有怨言,却也会乖乖的迁移到北韩和中韩州去!”陆洪一脸自得的说道,这个迁移计划是他和王安共同策划的,现在能看他它正常实施,心中自然也十分高兴。
  李愔虽然同意了迁移计划,但是心中却还是有些担心,开口说道:“可是南韩州除了农户们外,还有一些商人、工匠、僧人等,这些人拥有的田地并不多,虽然将他们的财产折算成田地,但想必这些人心中肯定不满,若是强制迁移的话,会不会造成民乱?”
  不过王安听后却是笑道:“殿下多心了,此前我们已经调查过,南韩州是个穷地方,商人和工匠所占比例并不多,这些人就算是想闹,恐怕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至于僧人,殿下更不必担心,我们已经与佛道两派的首领达成协议,免费为他们印刷大量佛经和道籍,另外还会从大唐请来工匠为制作神像,而且还额外划分给他们不少的田地,所以他们不但不会反对,反而还会帮我们安定民心。”
  听到王安的解释,李愔终于放下心来,王安和陆洪任何一人都是栋梁之材,现在两人联手办这件事,果然是滴水不漏,各个方面都在他们的算计之中。想到这里,李愔又不禁有些得意,有两位栋梁之材辅佐,还有什么事能难的倒自己的?
  王安和陆洪之所以提出尽迁南韩州之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除着唐商的招工,三韩州的人口都在大量减少,每个州内都有不少土地荒芜,而相比之下,南韩州的土地贫瘠,实在不适合耕种,所以若是能将州中的百姓迁到另外两个州去,才能最合理的利用人力和土地资源。
  不过若是想要将整个州中的百姓全都迁走,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搞不好的话,还会引起民乱,毕竟故土难离,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迁走。所以若是只想合理利用资源的话,王安和陆洪还不会提出这个计划,关键是第二个原因。
  李愔放弃了大唐的皇位,选择了独自向外发展,而且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占据了台湾和三韩州,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不过这两块地方却都有自己的缺点,三韩州居住的大都是异族,李愔对这里的人根本就不信任,肯定不会给他们太好的发展条件。不过这里也有优点,那就是背靠的安东都护府甚至是本地,都有着不少的铁矿和煤矿,十分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而台湾地处海外,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是却人口稀少,而且岛上的资源有限,特别是十分重要的钢铁工业,现在暂时还没有发展的条件,需要的钢铁都要到大唐购买。
  对于这种情况,不但王安和陆洪看的十分清楚,甚至李愔自己也明白,现在他需要的钢铁等资源都可以从大唐购买,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势力,他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国家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更是重中之重。
  当初王安也向李愔提过,想要在三韩州这里建造钢铁厂,毕竟这里有煤也有铁矿,再加上离登州也近,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能够应付李愔需求的钢铁基地,不过李愔却对后世小棒子的祖先十分不信任,生怕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被小棒子的祖先学去,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麻烦,所以被李愔拒绝了。
  不过王安对此并不死心,与陆洪共同执掌南三韩州后,在了解了三个州的情况,终于制定出这么一个迁移计划,将南韩州的百姓尽数迁到另外两个州去,并严禁他们再回到南韩州,而空出来的南韩州则只允许汉人进出,并且从国内迁来工匠,建立钢铁厂,以此来做为李愔手中的第一个钢铁基地。
  李愔在听到王安和陆洪的这个计划后,开始也是大吃一惊,建立自己的钢铁厂也是他早就想办的事,不过限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没想到王安他们竟然想人为的造出这么一个地方来。
  不过若是仔细一想,李愔马上发现,王安和陆洪两人的计划的确十分巧妙,南韩州离登州最近,又背靠着安东都护府,迁移工匠、运输材料都很方便,而且海岸线狭长,只要自己的海军强盛,这里就不会丢失,所以只要将州中的百姓都迁走,的确是个十分不错的钢铁生产基地。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南韩州,也就是原来的百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州中的青壮年死伤无数,再加上经过招工之后,更是只剩下些老弱病残,所以根本不怕出什么乱子。
  也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李愔最终同意了这个迁移计划。而且当这个消息通过各级官府传遍整个南韩州时,百姓的反应也正如王安所分析的那样,大部分人虽然心中不满,但是看在那两倍土地的份上,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另外一小部分人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迁移,不过等待他们的,却是各级官府的强制执行。
  当然了,也有极少数人想趁着这个机会鼓动百姓造反,只可惜对于刚刚经过一场大战的百姓们来说,实在没有人愿意再拿起刀枪,更何况自从李愔统治这里以来,招收了不少工人,让不少家庭都吃上了饱饭,而这些工人在李愔手中,相当于人质,若是他们家中有人敢造反的话,那外出做工的人肯定性命不保,所以无论那些人如何鼓动,但最后响应者寥寥,哪怕勉强发动了起义,最后也被李愔的大军快速扑灭,根本没有任何的悬念。
第三百五十五章
倭国银山
  就在南韩州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迁移时,李愔却将依然留在三韩州的程怀亮、李敬业等人全都召集在一起。程怀亮他们做为军校学员,要在李愔这里实习半年,上次他们带着大军与百济军队作战,虽然对方的战力不强,但却也让他们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经过了真正的血与火的洗礼后,程怀亮他们也和李永一样,身上多了几分真正的杀戮之气。
  “各位兄弟,大家的实习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到时大家都要回长安,此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李愔端起酒杯,对大殿在坐的众人说道,神情也有些郁结,不过最后还是精神振奋的道,“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各位兄弟日后为大唐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离别在即,程怀亮他们也有些情绪低落,将酒杯举起来一饮而尽。他们是去年冬天来到这里,而现在马上就要到六月份了,半年的实习期也就要过去了,所以他们也该回去了,这段时间他们在军中,就是将手中的事交给自己的副手,这些副手都是李愔要求他们帮着培养出来的,虽然素质无法与军校学员相比,但充当低级将官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李愔没有发现,在他说完上面的话时,坐在最后面的苏定方和薛仁贵对视一下,眼中都闪过几分坚决之色,不过却没在当场表现出来。他们两个与程怀亮等人不同,虽然上次奇袭泗沘两人立下大功,而且在众学员中,职位也最高,不过今天是李愔的私宴,请的都是程怀亮这些朋友,身份地们都是十分尊贵,苏定方和薛仁贵虽然被李愔看重,但却也只能坐在末位。
  离别虽然让人伤感,不过在坐的都是年轻人,几杯酒下肚之后,很快就把离别的伤感扔到脑后,划拳、赌酒、讲笑话等等,气氛很快热烈起来。
  等到酒过三巡之后,李愔看看时机也差不多了,再喝下去的话,恐怕像李永那种三杯倒的家伙就要醉了,所以只见他忽然站了起来,以银筷敲着酒杯,发出一阵急促清脆的响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边,这才开口道:“诸位兄弟,大家离别在即,不过小弟准备了一样特别的礼物,准备送给大家!”
  听到李愔的话,程怀亮等人的眼睛都是一亮,其中已经喝得差不多的李永摇摇晃晃站起来道:“六郎准备的礼物肯定不凡,而且竟然还用上‘特别’二字,想必更加有趣才是。”
  李永的话立刻得到其他人的告诉,纷纷高叫着让李愔快点把礼物送上来。看着众人如此期待的模样,李愔也是哈哈大笑,挥手让人把东西搬了上来。
  不一会的功夫,只见两个健仆搬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像个屏风,不过中间却挂着一副地图,而且看这个地图十分奇怪,看上去像一串海岛,四周的空白上画着水纹,代表着海水,而且这串海岛分成几大部分,长长的像个虫子,在坐的众人竟然看不出地图上是哪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