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364

  拉住崔二的是个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身材十分的干瘦,名字叫做郑光,是崔二以前的邻居,因为在家中行九,所以一般认识的人都叫他小九。其实这个小九今年都已经十四岁了,只因为家中太穷,经常没有吃的,个子长不起来,所以看起来才小的多,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让他逃脱了兵役,没有像他八个哥哥那样,全都战死在战场上。
  一听崔二的话,小九立刻苦着脸道:“我家的情况二哥您还不知道,家里什么时候有过吃的?”
  崔二一听也是满脸苦笑,小九的八个哥哥都战死了,父母也全都病逝,现在是孤身一人,可谓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说起来自己家中虽然有些粮食,但是却有七口人要养活,所以自己与对方相比,却还不如小九身上的担子轻。
  和小九聊了几句闲话后,忽然小九有些神秘的拉住崔二,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这才说道:“二哥,我在城南发现一个好去处,那里有条小河,河里的冰层不厚,里面可以抓到鱼,一会你跟我去那里吧!”
  “真的?”崔二一听也十分惊喜,打了近一年的仗,金城百姓家中几乎都断粮了,周围山野里只要是能吃的,几乎都快被人挖光了,至于河里的鱼,更是难逃毒手,再加上现在是冬天,河面上结起一层厚厚的冰,捕鱼更加的困难,没相到小九竟然能找到一条冰层不厚的河,更难得的是河里还有鱼,如果运气好的话,今天晚上家里就能喝上鱼汤了。
  想到那一年多都没有喝过的鲜美鱼汤,崔二也不禁流出了口水,催促着小九快点带路,千万别被其他人抢了先。不过就在他们两个正在兴冲冲地往前跑时,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如雷鸣般的马蹄声,紧接就见前面的行人一阵大乱,纷纷向路两边闪。
  看到这种情况,崔二和小九自然也不敢傻站在路上,赶紧跳到路边的雪地里站着。而再抬头看时,却发现前面有一队威武的大唐骑兵飞奔而来,连看都没看他们这些人,就从崔二他们身边冲了过去,溅得路边众人一身的雪花。
  “这些唐人真霸道,跑这么快也不怕撞到人!”崔二交身上的雪打掉,有些不满的开口道。
  而旁边的小九却笑嘻嘻地说道:“嘿嘿,这些唐人前几天去追击大将军……,呸,不对,是金庚信那个反贼,结果还是让他逃到了丁川城,后来唐军又派了人去攻打,可是还是被金庚信给跑了,这让那位齐王殿下十分生气,而唐军更像是疯了一般,拼命地寻找金庚信他们的踪迹,所以现在咱们千万可别惹到这些人。”
  小九虽然人小,不过他平时里在街上厮混,消息十分的灵通,对这些事情知道的十分清楚。崔二有个叔叔在军中任职,所以也知道一些情况,金庚信和金春秋好像不满齐王的到来,所以带兵逃走,被大唐的骑兵追杀,好不容易才逃到丁川城,而骑兵无法攻城,等到大唐又派军队去攻打丁川时,金庚信两人又带着人跑了,而且这次一跑,就再也找不到他们的消息,使得这段时间唐军一直在四处找人。
  不过这些事不是崔二这种小人物该关心的,看着这些唐军飞奔而去之后,崔二和小九挎着自己的篮子,兴冲冲的向东南方向的小山赶去。
  进到小山之后,小九和崔二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满山跑,而是在山的东侧转了个圈,七拐八拐的穿过几条山沟后,来到一个不大的小山谷,虽然这个山谷里也是被白雪覆盖,不过相比其他地方,山谷里的雪要薄的多,而且还有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穿过,溪面上结着一层闪闪发亮的冰。
  看到这个山谷里根本没有多少脚印,这让崔二是大喜过望,脚印少也就是说来这里的人少,那么能在这里找到食物的机会也要大很多。
  崔二和小九两人兴冲冲地跑下去,最先来到山谷中央的小溪边,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溪面上的冰并不厚,而且溪水也不深,最多也只到人的大腿处,两人从冰面上都能看到小溪底下的沙石。
  “鱼!这里有鱼!”崔二还没在河上走上几步,忽然就听不远处的小九高声喊道,这让他快步跑过去,顺着小九的手指看去,果然发现几条半个手掌大的鱼冻在冰里。
  “快!快找块尖石头,咱们把冰砸开!”崔二也是大喜道,虽然他带着把石头制的尖镐,但却不值得砸冰,毕竟尖镐也是他好不容易才磨出来的,砸坏了他也心疼。
  小九闻言很快找了块不小的石头,由崔二抱着开始砸冰,他年轻体壮,很快就把冰面砸开,然后小九迫不及待地把冰里的鱼捞起来,暂时都放在自己的篮子里,然后两人沿着小溪向下走,花了小半天的时间,总算又找到数条鱼,虽然都不是很大,但若是省着吃的话,倒也能挨上几天。
  不过仅仅这些鱼显然无法满足崔二和小九,再加上天色还早,所以两人拿着小尖镐,开始在河岸的冻土上用力挖,有水的地方植被一生长的都十分茂盛,他们两个正是想在河岸上挖一些植物的根茎回去,虽然这些根茎又苦又涩,但总归还是能填饱肚子。
  一直到太阳西斜之时,两人才挖到两篮子可吃的根茎,至于之前捞到的鱼,全都被两人平分,然后小心的放在篮子底,然后用根茎盖住,毕竟一会他们要进城,若是被守城的士卒看到他们篮子里有鱼的话,肯定会被私扣下来。
  又是捞鱼又是挖根茎,两人都是累的不轻,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而崔二则从他那件黑的发亮的羊皮袍子里掏出一块灰乎乎的野菜团子,用力掰成两半,将其中一份给了小九。这是临出门时,崔二媳妇塞给他的。本来新罗这里都是只吃早晚两餐,不过崔二媳妇知道崔二在外跑来跑去找吃的,怕他顶不住,所以才特意多给了他做了块野菜团子。
  小九一看有吃的,立刻眼睛一亮,也不和崔二客气,抢过来就往嘴里塞,虽然这野菜团子都是用挖出来的根茎做的,吃到嘴里又苦又涩,不过崔二家里有些粮食,所以这野菜团子里加了点粗面,把那种苦涩的味道冲淡了许多,这让小九吃到嘴里感到格外的香甜。
  不过就在两人吃的津津有味之时,却没有发现在山谷另一侧的山梁上,正有几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他们。
第三百一十九章
饥饿的金城(下)
  “咦,那边有人来了!”正在小九狼吞虎咽吃着野菜团子时,崔二却忽然发现,正对着他们的那道山梁上,正有几个人快速向他们冲来。
  “糟了,二哥咱们快跑,这些人肯定是想抢咱们的东西!”小九抬头看到那几个人时,也是吓了一跳,特别是看到对方手中好像还拿着武器时,立刻把手里的野菜团子一下子塞到嘴里,然后跳起来提着篮子就跑。
  崔二的反应也不慢,紧跟着跳起来就跑,现在金城的百姓大部分都在挨饿,有些人就动了歪心思,在城中他们自然不敢动手,但是城外却没什么顾及,经常有外出寻找吃食的人被抢劫的事发生,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食物而发生打死人的情况。
  崔二和小九两人飞逃,后面的人自然不肯放过他们,一边高喊着让他们停下,一边也拼命的开始追,不过小九对这片山区的地形十分熟悉,带着崔二接连钻了几条山沟后,总算是把后面的人给甩开了。
  “呼呼~,总……总算是甩掉了,二……二哥,咱们歇会,养足力气再回去,免得再遇到那帮混蛋跑不动。”小九气喘吁吁地道,本来干了大半天的活就累的不轻,现在又没命的跑了这么长时间,差点没把他给累死。
  崔二也是喘着粗气点了点头,两人找了个地方重新坐下,又看了看篮子里东西,发现鱼倒是没少,不过挖到的根茎却是撒在路上一些,这自然又是引得两人一阵咒骂。好不容易等到力气恢复的差不多了,两人这才小心翼翼的出了山,直到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们后,两人这才赶回城中。
  回到家里之后,当崔二把篮子底的几条鱼拿出来时,立刻引得几个孩子是高声欢呼,至于他老婆和嫂子,也都露出了激动之色,毕竟在这种饥荒中,能喝上几口鱼汤实在是件很奢侈的事。
  当下崔二媳妇妯娌俩开始把鱼收拾干净,然后切成段放在锅里煮,同时还切下不少的根茎,可惜家里盐和油之类的调料早都没了,幸好以前他们是开饭馆的,家里存着不少腌菜,将腌菜汁淋一勺进去,也算是放盐了。
  鱼汤做好之后,崔二一家闻着那股一年未见的肉香,无论老少全都流下了口水,崔二先给老母亲盛了一碗,特意还放了一块鱼肉,然后又将剩下的鱼肉盛给三个孩子,他和老婆、嫂子三人只喝汤,然后每人又吃了个野菜团子,虽然这顿饭看起来简陋之极,但是对于崔二一家来说,简直是无上的美味了。
  吃过饭之后,崔二又拿了两个加了粗面的野菜团子放在怀里,到小九家里把野菜团子送给他,毕竟今天多亏了他带路,否则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收获。而小九也很高兴,把野菜团子收下来后,又约了崔二明天一起出去,崔二自然不会拒绝。
  不过等到第二天他们再去那个山谷时,发现整个山谷已经被人清洗一空,不但河里的鱼被人捉干净了,甚至连河边的草根都被人挖光了。看到这种情况,崔二十分的泄气,本想再跑远一些找一找,不过小九这家伙从小就是个摸鱼捉鳖的高手,竟然在一处混浊的泥坑里找到一窝河螺,足足装了半篮子,另外还有七八个手掌大的河蚌,这种意外之喜让崔二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两人又草草的挖了些草根就回城了。
  不过在回城的路上时,却又遇到有两三个人拦路抢劫,幸好这几个强盗老的老小的小,崔二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拼着受了点伤把人打跑了,总算是保住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吃食。
  可惜崔二和小九的好运到此为止,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们再也没找到什么好东西,甚至连草根都很难再找到了,至于树皮之类的,更是早就被人剥光了。
  这天一大早,小九又来找崔二一起出去,虽然这几天没找到什么可以果腹的东西,但却又不得不出去,毕竟还有一整个冬天要熬过去,只凭家里存的那点东西,最后只能饿死。
  “二哥,今天咱们去哪?”从崔二家里出来后,小九有气无力地问道,连着几天只吃草根,让他本来就瘦小的身子看起来更加单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似的。
  崔二也是一阵头痛,周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那些能填肚子的东西早就被人挖光了,现在去了也是白去,最后想了半天,崔二叹了口气道:“咱们还是去北边山里碰碰运气吧,那里树林多,看看还有没有被人漏掉的树皮。”
  小九一听撇撇嘴,北边山里的树的确多,但是人去的也多,树林里能吃的树皮早就被人给剥光了,去了估计也是白去。不过小九虽然这样想,却又不能不去,毕竟他心里也存着碰一下运气的念头,说不定就能找到点什么吃的东西。
  不过就在两人刚走到城门口时,忽然发现门口旁边聚集着不少人,这些人围成一个大圈子,中间隐隐还传来一个人的高声说话声,两人都感觉有些好奇,禁不住也围了过去。
  “各位新罗的百姓们,我们是大唐登州的商人,是奉了我们齐王殿下的命令,来金城这里招工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大家的粮食不够吃,所以这次招工的情况有些特殊……”
  崔二和小九刚挤进去,只见中间一个穿着唐人服饰的商人用十分熟练的新罗话高声喊道,两人仔细听了听,发现这里是个大唐来的商人在招工,而且是以粮食做为报酬,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他们去干活,他们就会在金城给予工人家属相应的粮食,至于工人本人,则是管吃管住,而且若是在干活时受伤或丧命的话,还有相应的补偿,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听到这个商人对招工的许诺,四周围观的人都十分意动,毕竟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只要能有口吃的,他们几乎什么事都愿意干。只不过意动归意动,在大唐的商人讲完后,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应征,这主要是大唐商人的名声实在是太糟了,当初有不少捕奴队在新罗境内捕奴,到现在都没有消停,所以他们担心这是唐人的诡计,用一点粮食把他们骗出新罗,然后当成奴隶卖掉。
  看到这种情况,人群中间的唐商也有些着急,他平时也经常往来新罗与大唐之间,自然知道大唐商人在新罗的名声不好,想招人的确有些困难,不过幸好他上头还有位英明的齐王殿下,对这个问题早就注意到了。
  “各位金城的乡亲父老,这次我们的招工是我们齐王殿下与女王殿下共同商量出来的结果,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新罗国内的饥荒问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而且我们现在也没办法招工,若是大家想要家里人吃上招工换来的粮食,必须要先去新成立的户籍管理处登记户籍,然后取得户籍凭证后,再按各自的想法,拿着凭证到不同的商人那里报名,报名后就可以领到粮食了。”大唐商人再次笑呵呵地说道。
  听到这些话,周围所有新罗人的目光一下子炽热起来,他们不相信唐人,但是对于女王还是十分相信的,因此听到这是女王与大唐的齐王商量出来的办法,而且中间又要经过新罗朝廷,立刻使得他们对这次招工信服了不少。
  “大唐商人,若是我们应征的话,你们每月能给多少粮食?”终于有人开始询问道。而这个问题也是所有新罗人都关心的问题。
  听到有人询问,商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粮食的多少因人而招工不同而定,比如拿本商行来说,我们招人是要到大唐建造一座名叫上海的新城,平时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招工的都是十八到三十六岁之间的壮劳力,每人每月二十斗小麦。”
  “哇~”一听每月有二十斗,而且还是小麦,立刻引得下面一片喧哗,二十斗小麦最少也有二百斤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一家四口人吃上饱饭了。
  而看到这些新罗人兴奋的样子,那个大唐商人却是在心中暗自鄙视,一斗粮食在大唐才卖五文钱,陈粮的话价格更低,哪怕加上运到新罗的运费,顶天一斗也才七八文钱,也就是说,这些新罗人的工钱才一月还不到两百文的工钱,这要是放在大唐的话,连个扫地的都雇不到。
  崔二也十分犹豫,他们一家七口,除了他还有六口人,不过这六口有三个孩子,若是他一人跟着唐人做工的话,倒是勉强够一家人吃上饱饭,不过他又想到要远离新罗去大唐时,却又有些不放心,毕竟家里就剩他一个男人了,万一有个什么事的话,连个顶事的都没有。
  “二哥,你去吗?”正在这时,旁边的小九眼神闪烁着希望,一本正经的对崔二问道。
  “怎么,你想去?”崔二反问道。
  “我去,反正我本来就是光棍一条,与其在这里饿死,还不如跟着去大唐转转,只不过我不要粮食,让他们给我换成工钱,说不定干上几年后,还能攒下娶媳妇的钱。”小九已经在计划自己以后的美好生活了。
  听到小九的话,崔二也是暗自咬牙,家里的粮食马上也要见底了,再不想办法的话,真的要等着挨饿了。想到这里,崔二也是一跺脚道:“好,咱们一起去,先去那个户籍给上了,然后再回来报名!”
第三百二十章
大国与小国的差距
  新罗王宫正南方,那里本来是一片空地,不过现在却搭建起一排简易的房屋,里面有不少新罗官员正在办公,这里就是刚刚成立的户籍管理处。而在户籍管理处的房屋外墙上,开着不少的窗口,窗口处排着一条条的长龙,大部分都是来登记的金城百姓,另外还有不少大唐的士卒在维持秩序。
  而在王宫那高大的城墙之上,李愔和金胜曼并列而坐,静静地看着下面的新罗百姓。只不过一个是面带笑容,另一个却是满脸的忧虑。
  面带笑容的自然是李愔,他到达金城也有一段时间了,对新罗的掌控也正在稳步增强中,之前早已经准备多时的招工计划,也终于开始正式实施,可以说一切都在按他之前的计划进行,接下来等到将新罗完全掌握之后,就轮到百济的问题了。
  不过金胜曼却是有些担心,她虽然也同意招工的事,但主要还是被这场粮荒逼迫,为了避免发生大规模的饿死人事件,她不得不同意李愔的这个招工计划,只不过她对李愔的人品始终还是有些怀疑,担心这些新罗子民被招走后,会像以前那些捕奴队那样,被李愔当成奴隶卖掉,毕竟旁边这个家伙就是大唐最大的奴隶头子。
  不过无论金胜曼再怎么担心也没用,她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李愔的人品上了,所以只见她叹了口气,强迫自己的注意力从招工这件事上离开,忽然开口说道:“殿下,金庚信和金春秋他们可有消息了?”
  正在踌躇满志的李愔一听金胜曼问起这件事,脸上也涌起几分恼火,语气恨恨地道:“自从他们离开丁川城后,就一直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不过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南下,很可能会逃到百济境内,前段时间之所以会造成他们失踪的假象,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这一路的关卡上,大部分将领都是金庚信的嫡系,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帮着金庚信隐瞒行踪,这才使得我们一直得不到他们的消息。”
  上次李愔派人追杀金庚信和金春秋,仅差半步却让对方逃进了丁川城,而当时虎力带领的三千轻骑兵根本无法攻城,只得等到后面的步兵赶到,可那时金庚信和金春秋却又逃了,而且这一逃就再也没有消息,好像那三千人凭空消失了一般。
  一开始李愔对这种情况还有些奇怪,毕竟那可是三千精兵,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消息?直到这两天他动用了武媚娘在新罗布下的情报渠道后才发现,原来是南下这一路的关卡将领在作怪,金庚信毕竟掌管军方一系的大权多年,大部分将领都是他的嫡系,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帮他隐瞒,自然让李愔得不到什么消息。
  金胜曼听到这个消息脸色也是一沉,她以前虽然知道金庚信在军方的威信很高,但却也没有想到,自己国内竟然有这么多的将领甘愿冒着风险替他隐瞒消息,如此看来,若是金庚信真的想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的话,恐怕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想到这里,金胜曼声音清冷的问道:“那殿下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李愔想了想,沉声说道:“金庚信在新罗国内的军方威信极高,这种情况对我们十分不利,因为以现在的情况看来,金庚信很可能会投靠百济,若是到时他带着百济大军攻打新罗,恐怕会有无数将领倒戈,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下狠手了!”
  金胜曼一皱眉,她似乎明白了李愔的意思,不过却有些犹豫的道:“我们新罗国内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将领还是有一些的,若是将他们全都换下,又该从哪里补充?而且现在与百济又处于战争之中,若是在军中搞这么大的动作,肯定会让百济发觉,到时若是被他们乘虚而入的话……”
  金胜曼并没有接着说下去,她提出的两点理由已经十分充足了,虽然明知道有许多将领是金庚信的人,但现在却不是动他们的好时机。
  不过李愔听后却是哈哈大笑,因为金胜曼根本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可不想那么麻烦的替换新罗的所有将领,而是另有打算,只见他笑完之后,忽然一脸杀气的说道:“我可没兴趣在新罗搞什么军事改革,若是百济有胆子收留金庚信和金春秋两人,那本王就直接发兵,将整个百济给灭了,一举平定半岛上的战乱!”
  李愔的话一出口,立刻把金胜曼惊的目瞪口呆,不过紧接着她他忽然明白,什么叫大国与小国的差距,也许在他们新罗眼中,百济是个极其强大的对手,但是在大唐的皇子李愔看来,百济只不过是个国小民弱的撮尔小国,反手之间就可平定,毕竟在这种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李愔根本就懒的再玩什么阴谋诡计。
  不过金胜曼又想到一个问题,开口又问道:“殿下,现在正值寒冬,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机,而且百济的国力虽然比我们新罗还要差一些,但毕竟也有数万大军,若是只凭殿下带来的唐军,恐怕还是有些吃紧,而若是动用我们新罗的军队,又可能会被金庚信策反,所以灭掉百济这个计划是不是太早了些?”
  金胜曼显然对李愔了解的还不够,他既然说出要灭百济的话,自然早就想好了计划,因此只见他听后微笑着说道:“寒冬的确不利于用兵,不过现在都已经快要进入十一月份了,这个冬天也没有多长时间了,至于兵力更不是问题,我随时都可以从平壤借来数万大军,而且我还有一支强援未到,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等到他们一到,就是百济灭亡之时。”
  李愔所说的强援,自然是指军校那批学员,别看这次来历练的学员并不多,但却是李愔最需要的,因为他从登州带来的一万五千人,全都是捕奴队出身,经过虎力和周龙的训练后,勉强可以成为合格的大唐军队,但是这支军队却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严重缺少合格的低级军官,毕竟士兵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完毕,但是军官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培养出来,所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而等军校的那批人来了之后,李愔就会将这些人编到自己的军队中任军官,到时肯定能让军队的战斗力上升一个台阶。
  金城的招工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少新罗男人为了给家中老小挣那一份活命的口粮,先登记户籍后,然后又到招工的大唐商人那里应聘。来金城招工的大唐商人极多,干什么活的都有,不过干的活不同,赚取的报酬自然也不同,而且有些活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对年龄、姓别、身体强壮与否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有些活即便是你想干,可人家还不一定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