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364

  前面已经说过,行政机构中的吏也由齐王府统一任命,不再由地方官招募,而除了吏之外,还有衙役这个特殊的阶层。吏虽然没有品级,但好歹也是正式的官方人员,而衙役则不同,几乎是属于贱民一类,与奴婢的地位差不多。只不过他们身上的责任却一点也小,身负着治安、收税、征粮等等繁杂的工作。
  对于这个特殊的阶层,李愔做的改动更大,直接将衙役最大的工作职能,也就是治安职能剥离出来,专门在基隆成立一个警察总院,每个县里设有分院,统一管理全岛的所有警察,这些警察身负治安的职能,分院的院长虽然名义上是县令的下属,但却有独立执法权,甚至若是接到刺史签署的逮捕令,可以直接将治下的任何人当场拿下,包括县令本人。其中警察总院的最高长官称总长,与都察院的院长平级,仅在别驾之下,现在暂时由杨暕推荐来的朱猛担任。
  其实说到底,李愔成立的都察院和警察院,就是将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离开来,与一州六曹之中的法曹形成一个完整的司法机构,而之所以让陈宫和朱猛分别担任两院的最高长官,也是为了与崔巍和陆青这些原班人马形成牵制。本来李愔还想成立法院的,不过后来一想,台湾的才只是一州之地,本来就有法曹,若是再设立一个法院的话,权利就有些重合了,所以只是加强了一些法曹的职能,等日后地盘扩大了,再设立更高一级的司法机构也不迟。
  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导致原来政府机构的权利都有了或大或小的改变,其中有不少部门的权利都被消减了许多,若是放在大唐那种政治机构成熟的体制内,肯定会遇到无穷的阻力,而台湾这里本来就是一穷二白,甚至原来在陆青治理之下,好多机构根本没有成立,所以李愔上面的那些改动,并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阻力,也只有崔巍和那些被流放来的官员提出一些异议,不过全都被李愔压服下去了。
  行政和司法的事搞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军事方面的改革,这可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为此李愔还特意将陆青、虎力和周龙三人叫到一起,一连商议了几天之后,最后终于有一个大概的结果。
第二百五十七章
请杨暕回长安
  军队是统治者最有力的手段,也是统治的基础,对于这方面,李愔自然是十分万分重视,和陆青他们商量了几天,最后终于敲定一个方案,那就是先海后陆的原则,毕竟台湾这种岛屿,发展陆军基本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只有海军才是正途。
  本来陆青手下就有一万多军队,再加上在岛上吞并了其他势力后,又有杨暕手下势力的加入,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
  不过这三万人里的水分可是极大,有相当一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甚至还有一些年纪都已经严重超标,对此李愔不得不和陆青他们将军队淘汰一部分,最后挑选出一万五千人的精锐,这些人都是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将官的年龄可以适应放宽,而且这些精锐全部都被编入海军之中。
  这些人被挑选出来后,编制完全被打乱,然后进行统一的划分,现在暂时分为营、队、什三级单位,长官分别为校尉、队正、什长,其中每什十人,十什为一队,十队为一营,每营也就是一千人。至于营以上的编制,则暂时没有设立,因为按李愔的描述,以后就算是有战争发生,最多也只是与小股敌人战斗,太大的编制也没什么用,营这个编制就已经足够了。
  另外在校尉之上,还设有郎将、将军、大将军三个更加高的军职,其中郎将可以统领五营,而将军则没有统军数量的规定,至于大将军,则只是一个虚衔或临时设立的职位,一般只有大规模的会战或有人立下天大的功劳时,才会被李愔任命为大将军。
  一万五千海军被分成十五个营,现在由周龙和陆青两人负责操练,其中陆青被李愔任命为流求将军,统领着自己手下的第一支海军,而周龙虽然负责操练,但却和虎力一样,都没有正式在海军中担任职务,因为他们一个擅长练兵,一个擅长陆战,在海军中发挥不出自己的长处,所以暂时还在李愔的亲卫之中任职。其中周龙还好,他对练兵十分的有一套,所以倒是可以帮上忙,这次估计会在台湾多呆一段时间。
  另外海军虽然是发展的重点,不过台湾岛上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防卫力量,毕竟岛上还有不少土人,所以在被淘汰的一万五千人里,挑出一万相对不错的,分别驻扎到各个县内,剩下的五千人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行政和司法部门,或为警察或为驿卒等等,反正都有固定的去处,每月的俸禄虽然不多,但却足够养活一家几口人了。
  相比较而言,军队的改革还是十分顺利的,毕竟军令如山,只要李愔吩咐下来,陆青等人没有异议的话,立刻就能得到执行。倒是在政事上的改革有些麻烦,虽然反对力量弱小,但这些毕竟牵扯到台湾民生的各个方面,而且李愔又搞行政与司法分离,他自己却又没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下面的人一时间都十分不适应,开始时自然是一团糟。
  对于这种情况,李愔也是没有丝毫的办法,毕竟他也只是参照后世的一些行政机构,可是对于这些机构的运行方式,他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根本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幸好李愔总算是找对人了,代替他行使刺史大权的崔巍做了二十多年的官,行政经验丰富无比。而做为都察院长的陈宫也是个奇才,很快领会了自己都察院的职责和工作方式。
  有这两个人在,台湾新政府从那种一团乱麻的状态,慢慢的被他们理清了条理,并且一点点的走上正轨。其实对于行政与司法分离,李愔也没有什么信心,只不过他知道一点,将行政与司法权放在同一群人手里,必然会滋生腐败,毕竟自己监督自己,每个人又不可能都是圣人,不出问题那才是怪事!
  其实说到底,台湾这里不但是向海外开拓的第一步,也是他在行政上种下的一块实验田,趁着他现在还年轻,不但有时间,而且有资本犯错,所以无论在台湾这里的政体是否成功,对他来说都是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而且在慢慢地改进中,总有一天会将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政体完善起来。
  李愔他们在二月间来到流求,除了与杨暕相见后,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对台湾的军政体系进行改革,一直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军事上的改革总算是完成了,剩下就是在陆青和周龙的带领下,使新整合的军队产生战斗力了。
  不过在政体上的改革,却才刚刚走上正轨,而且这才仅仅是基隆这个首府附近,台湾刚划分的几个县却还没有开始正式的改革。不过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了,李愔可没时间在台湾耗着了,毕竟惜君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了,他一定要赶在自己第一个孩子出生前赶回长安,毕竟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一个超级顾家的好男人。
  对于李愔如此不负责任的中途离开,崔巍和陈宫这些台湾官员都有几分腹诽,毕竟表面上台湾的官制和大唐差不多,可是在内部却已经被李愔改得面目全非,以前大唐的那套行政经验根本就行不通,一切他们也都是在摸索之中,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了,李愔这个始作俑者却要回长安等老婆生孩子,这种行为简直是恶劣之极。
  可是崔巍他们再不满也没办法,谁让李愔是这里的老大呢,他们这些苦命人都是跟着人家混饭吃,哪怕再难也得咬牙忍下去。不过相比来时,李愔这次回去带的人却要少的多,比如崔玉和王况这些来台湾搞种植园的人,现在也正在紧要阶段,土地虽然有了,但人手和土地的清理都还是个大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要亲自坐镇。
  另外燕北也因此留了下来,本来他借着自己的身份,搞了不少的奴隶,可是这小子实在是太贪心了,占的土地面积太大,那点人手根本就不够用,而且他看到岛上奴隶紧缺的状况,立刻打算操起自己在登州的老本行,抢了崔巍组织捕奴队的职务,很快就组织起官方的捕奴队,另外他还私人招收了不少李愔淘汰掉的士兵,打起了燕家捕奴队的旗号,跟着官方的捕奴队一起行动,现在正玩的不亦乐乎,根本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大好的发财机会。
  反正燕北本来就不是个合格的长史,有他没他都是一样,既然他想留下,李愔也就没强求。如此一来,回长安的人中,只剩下他和李恪、李恽、李贞四兄弟,最后还有梦雪和武媚娘,只不过武媚娘在到登州时也会留在那里,毕竟她的身份实在不好进长安。不过在除了这些人外,李愔却还想带另外一个人回去,只是这个人却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六郎,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你只要把采儿带去长安就行了,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至于我这把老骨头,在台湾呆了这么久,早就有了感情,所以就让我死在这里吧!”杨暕一脸淡然的开口说道。
  “舅父,你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难道真的一点也不想长安吗?”李恪有些急切地说道。
  虽然杨暕身患绝症,不过可能是这段时间与李愔兄弟相认后,精神一直十分的愉悦,所以那种晕眩的症状发作的极少。而李愔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带杨暕回长安一趟,顺便与母妃见见面,毕竟若是知道自己的二哥还活着,母妃还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国已破,家已亡,长安对我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杨暕脸色有些不自然地说道。长安原本就是大隋的都城,可是现在要他以亡国皇子的身份再入长安,就算他再怎么豁达,心中也难免有几分抗拒。
  “舅父,难道你就不想再见一见母妃,甚至再见一见外祖母吗?”一听杨暕如此说,李恪旁边的李愔也开口说道,其实他和李恪也明白自己这位舅父的心理,只不过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而且杨暕又身患绝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再也见不到了,如果不趁着现在去见一见长安的亲人,其他的不说,日后若是让母妃知道,肯定会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
  “这……”一听李愔提到自己的母亲以及九妹,杨暕也不禁有几分踌躇,虽然他担心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后会受不了,不过哪怕是远远地看她老人家一眼,自己就算是死,也算是无憾了!
  “舅父,不要再犹豫了,父皇那里你也根本不用担心,他是个十分自信的人,绝对不会因为您的身份而做什么,况且您现在又是这种情况,再加上又有母妃在,我敢打赌,只要父皇见到您,肯定会给采儿一个封号,这对采儿来说也是件好事啊!”李恪也接着劝道。
  听到李恪又提到最心爱的女儿,杨暕的脸上更加踌躇,脸上也是变幻不定,看样子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李愔看到这里,忽然眼珠一转,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复与陆洪的对话
  看着脸上踌躇不定的杨暕,李愔的嘴角忽然挂上一丝阴笑,紧接着脸上转为一种悲戚之色道:“舅父,你想不想知道当初我第一次见外祖母的情形?”
  杨暕一愣,不知道李愔怎么突然说起这些?
  李愔故意没看杨暕,忽然长叹一声道:“舅父也应该知道,我母妃与外祖母之间有些误会,一直到我快要大婚时,才带着我和三哥去看外祖母,当时还是盛夏时节,我和三哥以及母妃乘着马车到了府门前,虽然树木繁茂无比,但是在我看来,府内外都透着一种阴森森的鬼气,好像是多年无人居住的废宅一般。”
  李愔的话刚说到这里,杨暕却是神情大恸,两只眼睛中出泛起一层晶亮的水色。
  李愔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喜,看来这个办法有门,于是接着加把劲说道:“当时外祖母刚生了一场病,身体还十分虚弱,可是一听到我们来了,却高兴的从内宅跑出来,见到母妃和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甚至连外祖父的遗物都拿出来送给我和三哥,可以看得出来,外祖母她真的很希望有晚辈陪……”
  “别说了!”李愔的话还没说完,杨暕断喝一声,同时背过脸去,不让李愔他们看到自己的脸,只不过看他手臂颤抖的样子,显然心中十分的激动。
  开始李恪还不明白李愔怎么没头没脑的提起当年的事,不过看到杨暕的样子,立刻明白过来,心中佩服之下,不由得向李愔坚起了大拇指。
  过了好一会儿,杨暕才平复了一下激动了心情,转过身声音低沉地说道:“好吧,我和你们一起去长安,不过这件事只有你们兄弟和采儿知道,绝对不能外传,另外到了长安之后,我会和你母亲见一面,至于你们外祖母那里,还是让她不要知道我这个儿子的事,毕竟我也没多长时间了,不能让她再经历一场丧子之痛了。”
  杨暕说话之时,眼睛还微微有些泛红。而李愔和李恪听到舅父终于答应,两人的脸上也都露出几分喜色,至于他提出的要求,自然全都忙不迭地答应。
  搞定了杨暕的事后,经过几天的准备,李愔的船队终于从基隆港离开,不过回航的船队远比不上来时的船队,加在一起也只有五艘战船,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用途的小型船只,加在一起也就三十多艘。
  一路上的海况都还不错,没遇到什么太大的风浪,若是再过三个月的话,那就是台风肆虐的时期,在海上行船很可能会遇上台风,所以那时海路上的商船都会紧贴海岸行驶,一发现天空有大风的迹象,立刻就会到附近下锚停泊,同时祈求上天千万不要吹翻自己的船。
  当李愔的船只行到长江出海口时,却没有离开,不过这此却不是去华亭县,而是沿着长江而上,直到扬州沿岸时才停了下来,然后杨暕带着采儿,后面跟着李愔和李恪兄弟,先乘车去了扬州城,不过却没有进城,而是徒步走到城北的雷塘。
  雷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地方,不过这里对杨暕来说,却是极为重要,因为这里葬着一个人,就是李愔那位大名鼎鼎的外公杨广。当初宇文化及谋反,杨广被杀之后,先是被萧皇后用床板做了个小棺材,然后葬到了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来那位陈宫的父亲陈棱回到扬州,将杨广重新发丧,改葬到吴公台下,而在武德三年时,又被李渊以帝礼改葬到扬州城北的雷塘,杨暕身为人子,又经过扬州,自然要来祭拜一番。
  不过李恪和李愔在面对这位外公的陵墓时,却都有些心虚,毕竟他们在去台湾时,明明都到了华亭,却没想到来扬州一趟祭拜一下这位外祖父,幸好杨暕这位舅父也没怪罪,这倒是让两人心中更加愧疚,诚心诚意的在杨广的面前磕了几个响头,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歉意。
  而杨暕在面对自己父亲的陵墓时,却是泣不成声,连带着采儿这个小丫头也是痛哭不已,最后连眼睛都哭肿了,直到离开扬州时,这小丫头脸上还是没一点喜色,后来还是李愔花了好长时间,讲了不少的笑话才总算把她给逗乐。
  而就在李愔的船队离开扬州的时候,登州也接到了他要回来的消息,城中的陆洪和赵复在接到消息后,全都松了口气,现在他们正被一件事搞的焦头烂额,急需李愔回来处理。
  “陆兄,再过几天殿下就要回来了,到时我们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登州别驾府前的大厅里,赵复长出了口气,一脸轻松的对坐着喝茶的陆洪说道。
  当初新罗与百济的大战爆发在即,李愔将陆洪留在登州,随时监测两国的战况,并且调集各类物资,哪边处于弱势就帮哪边,所以陆洪和赵复接触的十分频繁,再加上两人的年纪相差不大,所以很快就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这倒是,为了这件事,咱们可没少被那人责难。”陆洪也微笑着说道。几个月不见,他明显看上去苍老了一些,白头发也更多了,估计这段时间没少花费心力。
  “对了,新罗和百济那边的战况如何了,有没有受那人的影响?”赵复忽然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急忙开口问道。
  陆洪一听赵复提起这件事,立刻露出一个苦笑道:“怎么可能没有影响,那人可是逼着我把物资运到新罗,同时禁止我们再支持百济!”
  “你不会真的同意对方的要求了吧?”赵复听后一惊,他这些天也是忙得要命,根本没空理会新罗与百济的事。
  “当然没有,虽然对方的身份极其特殊,不过新罗和百济毕竟是公事,绝对不能因为这种事而受到太大的影响!”陆洪一脸正气的说道,不过紧接着脸色一垮,十分无奈的再次开口道,“不过对方实在是个难缠的人物,而且竟然拿出那件‘尚方宝剑’威胁,我无奈之下,只得削减了对百济的支持,如此一来,新罗在后勤上占据了不少优势,组织兵力发动了几次反攻,现在已经收复了不少被百济侵占的领土,不过这几天两方都打累了,战场上又进入到僵持阶段。”
  赵复听到陆洪提到那件所谓的‘尚方宝剑’时,脸上也露出无奈之色,不过只见他看了看周围,发现厅中只有他们两人时,这才低声对陆洪说道:“陆兄,你觉得殿下回来之后,会如何处理那人,我们要不要事先和殿下先通一下气?”
  “这个……”陆洪听后也是一阵深思,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殿下和那人的关系到现在我们也没搞清,至于他会如何处理,咱们这些做下属的,实在不好妄自猜测,至于向殿下报信,却还是有必要的,不过这件事本来就是极度机密,除了你我之外,只有杨十夫妇,以及一些情报上的心腹知道,所以最好还是让杨十亲自跑一趟,免得节外生枝!”
  赵复听后也是连连点头,他刚才心中一时好奇,才忍不住问李愔会如何处理那人,不过这的确不是一个下属该关心的事。另外派杨十通知殿下,也的确比较周全,至少杨十是殿下的直属手下,比他们更加适合参与这件事。
  “好吧,不过杨十现在归你管,还是由你通知他吧,我还得帮一帆那丫头安抚一下被惊吓的民众!”赵复接着说道,不过在提到女儿时,脸上却又浮起无奈的笑容。
  “哈哈~,听说一帆侄女搞出来的那个什么蒸汽机车,可是把登州百姓吓得不轻,都说那是吃人的怪兽,要不是有殿下和你老兄在后面镇着,估计不少人都想把一帆侄女当成妖女给抓起来!”一提起赵一帆,陆洪却是大笑着说道。他和赵复平辈论交,自然对赵一帆以侄女相称,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这位一帆侄女可是李愔眼中的宝贝,研究的东西他虽然看不懂,不过却知道对齐王殿下极为重要。
  “何止是吓得不轻,当时的场面你是没见,那东西喷着黑烟跑起来时,整个场面都失控了,不少胆小的人都吓的是哭爹喊娘,甚至还发生了人踩人的情况,幸好旁边有不少维持秩序的士卒在,领头的校尉处置的也及时,总算没有发生踩死人的惨剧,不过受伤的却是极多,我既是一帆的父亲,又是登州的别驾,自然得一家家的上门安抚。”
  赵复说到这里,十分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儿,也不知是福还是祸,别人家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聪明能干,可是他却常常担心女儿太聪明,老是做出一些让他也感到十分棘手的事情。
  陆洪离开赵复这里后,立刻找到杨十,让他亲自乘快船去见李愔,将这段时间登州的事情禀报给他,特别是关于那人的消息,更是要一丝不差的全都告诉齐王殿下。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家三口?
  四月中旬,李愔的船队终于从台湾回到了登州,赵复和陆洪带着登州的官员列队迎接,只不过相比李恪等人,李愔却是满脸的隐晦。对于他的样子,赵复和陆洪都是丝毫不感到意外,遇到这种事,齐王殿下的心情能好才怪。
  自从前几天见到杨十后,两人在船舱里密谈了半天,等李愔再出来时,就成了这副模样,李恪和杨暕曾经询问过他,可是李愔都不肯说,他们也都没有办法。
  回到齐王府安顿好众人后,李愔立刻让随自己一起来的杨十带着自己,准备去见一见那个人,可是他刚出书房,旁边却有一个人娇声问道:“夫君,你这是要去哪啊?”
  李愔一听到这个声音,立刻就感到一阵头痛,不过还是扭过头一脸讪笑的说道:“媚娘,刚才赵别驾说有些事情要找我汇报一下,所以我得去见见他。”
  说话的正是武媚娘,只见她斜依在书房门外的一棵梧桐树下,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盯着李愔,不时还扫一下杨十,结果做为大情报头子的杨十竟然不敢与武媚娘的目光相对,甚至身子还直往李愔身后缩。
  当初杨十到船上报信时,李愔特意让他不要把登州的事告诉武媚娘,这可把杨十给愁坏了,毕竟人家是他的顶头上司,万一被武媚娘知道自己瞒着她,那他可没什么好果子吃,也正因为如此,杨十今天一见到武媚娘时,才会如此的心虚。
  “哦,夫君要去见赵别驾?”武媚娘声音更加娇媚,自从那天与李愔春宵一度后,又随李愔去了台湾,这一路上自然是情浓意切,而初为人妇的武媚娘身上的青涩之气渐退,身上的娇媚之气越加诱人了。
  “是啊,这个赵复真是不通情理,我才刚回来,连口气都没有喘均,他就吵着要汇报,真拿他没办法!”李愔一边说一边摇头,似乎真的对赵复的敬业十分无奈。
  “那好吧,不过夫君要去见赵别驾,杨十就不要跟着去了,刚好我离开这么长时间,好多事情都不了解,让他留在这里,另外杨嫂子我也派人去请了,到时你们夫妇一起向我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情况!”武媚娘似乎装做十分随意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