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364

  看到这种情况,李贞的脾气又上来了,不过他脾气虽然暴躁,但也能分的清轻重,知道不能擅自出战,毕竟身后可是基隆城,不但有数万的百姓和商人,还有武媚娘和崔梦雪这样的重要人物,万一让这些土人攻进城中的话,后果绝对十分严重。
  虽然不能出城,不过李贞却不是个干挨骂不还手的主,命人射了几阵箭雨后,发现效果不大,毕竟土人也不傻,离城头都比较远,一看城头有动作,立刻就会向后撤,根本伤不了几个人。
  看到这种情况,李贞心中怒火更盛,一扭头刚好看到城头摆放好的火箭,心中一动抢过火把就把引线给点着了。本来火器在军属于十分珍贵的武器,没有上头的命令谁也敢用,否则守城的士卒哪还会干挨骂不还手?
  南下关的守将看到李贞亲自动手,想拦却又不敢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箭飞离出发射架,然后带着一股火焰冲进了土人的大部队里。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袭击,土人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再加上他们根本不知道飞来的是什么东西,甚至在火箭落地后,因为引线问题,并没有马上爆炸,这也引得不少土人纷纷上前围观,结果这下悲剧了。
  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无数土人的残肢飞上了天。城头上的士卒自然是大声叫好,而下面的土人则是哭爹喊娘。其实以黑火药的威力,真正当场炸死的人并不多,顶多也就离的最近的十几人,不过涉及的面积极是极大,不少离的近的土人都受了或轻或重的伤,这些受伤的土人发出凄惨的叫声,更让周围没有受伤的土人胆寒。
  这些土人都还处于原始社会,各自都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而在原始宗教中,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比如风、雨、雷、电等等。而火箭所造成的声光效果,却与打雷闪电的效果极像,再加上血肉横飞的场面,更让这些土人相信,眼前的一切就是上天发怒了,所以才用雷电给他们一个警示,而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这种雷电竟然是从汉人那边飞过来的,难道上天也站在汉人的一边吗?
  在火箭爆炸后,几乎绝大部分的土人都是以上的想法,甚至还有人吓的跪倒在地,趴在地上口中喃喃自语,看起来好像是在向神灵请罪。而看到这种情形,那些站着的土人也立刻扔下武器爬下来,几乎是眨眼之间,上万土人无一例外的全都冲着爆炸的地方跪倒。
  看到这种情形,城头上的李贞和李恽是面面相觑,搞不清这些土人是什么状况?不过搞不清没关系,马上反应过来的李贞却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眼前是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只要他们趁着现在出击,绝对能将土人杀的大败。
  想到这里,李贞立刻命令南下关的守将整军出城。能被陆青派来守这么重要的关口,南下关的守将自然也不是白痴,也知道这是个千古良机,虽然想到上头的命令有些为难,不过李贞却把胸脯拍的呯呯作响,告诉对方一切责任他都担,这才打消了守将的顾虑,带着手下的一千士卒冲出了城门,对着放下武器的土人是一顿大杀。结果一千人撵着一万多土人跑了二十多里地,杀死上千、俘虏也有近千人,可谓是一场难得的大捷!
  听完李贞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讲完后,李愔也有些哭笑不得之感,一切都因李贞而起,可偏偏又是李贞解了基隆之围,当然了,这件事还远没有结束,李愔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既然那些土人敢惹他,那就要做好付出十倍代价的准备!
  “八弟,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吗?”李愔将李贞拉到码头的一边,然后十分严肃地问道。
  “六哥,我……我不该擅自行动,给你惹来这么大的麻烦!”李贞本来就十分忐忑,现在一看李愔严肃的样子,自然更加的心虚。
  “错!”李愔冷冷的反驳道,紧接着语气转软,再次开口道,“惹点麻烦算什么,做为你的兄长,自然有责任帮你解决麻烦,所以我并不怪你!”
  李愔的话刚说到这里,李贞却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虽然兄弟众多,但是正所谓皇家无亲情,皇子之间的感情一般都是极其淡漠,可是他在自己这位六哥身上,却感到一股浓浓的兄弟深情,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
  感动中的李贞刚想说些什么,不过只听李愔接着又道:“八弟,你虽然很聪明,但是脾气却一向急躁,做事不肯动脑筋,一冲动想都不想就去做了,比如这次,你大可不必晚上偷袭那伙土人,毕竟以他们的实力,正面对战也不是你护卫的实力,所以尽可以白天去正面攻打,然后将整个部落的人杀光,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报信的人,也就没有了这次的麻烦!”
  听完李愔的话,李贞是呆愣半晌,打死他也没有想到,一向名声极好的六哥竟然还有如此狠辣的一面。不过李贞的接受能力倒是很强,很快就反应过来,连连点头称是,一副诚心受教的表情,不过看向李愔的目光却是多了一丝异样,好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六哥一般。
  李愔也注意到李贞的异样目光,当下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道:“八弟,你要记住一点,对于自己的臣民,仁慈一点当然没有错,不过对于这些异族,特别是惹到你的异族,一定要先用雷霆手段让他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谁的拳头最大!”
  李愔十分不负责任的对一个未成年人灌输血腥的丛林法则时,脑子里却已经在构思对土人的报复计划。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这些话会对李贞产生多大的影响?大唐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皇子,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真正成长起来!
第二百五十二章
甘蔗种植园
  基隆港西南毛桐部,部族三千余人,能战之士一千余,以游猎为生。
  基隆港西方欢斯部,部族五千余人,能战之士一千余,半耕种半游猎为生。
  基隆港东南角木森部,部族三千余人,能战之士一千余,以渔猎为生。
  ……李愔手上拿着一份情报,这里他回到基隆的第三天,而参与攻打基隆的部落也终于调查清楚,现在全都记录在他手上的这张纸上。李愔仔细数了数,发现一共有八个部落,加在一起总人口超过三万,能战之士也有一万余人,不过这里的能战之士,指的是这些部落的所有成年男子,人数虽多,但战斗力却是极差。
  “燕北,对于这些部落,你觉得该如何处理?”李愔将手中的情报在大厅里传了一圈,等所有人都看完之后,这才开口问道。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但有燕北和陆青、崔巍等这些齐王府的人,甚至连李恪、李恽和崔玉、王况等人也都在参与之列。
  “六哥,还能怎么办,干脆点齐大军直接杀上去,然后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们把胸中的这口恶气出了!”还没等燕北开口,旁边的李贞就抢先说道。之前李愔提醒他的那些话,他只记住了对异族残忍,至于说话做事前多动动脑子,显然暂时还没有领会。
  “越王说得不错,咱们已经将流求的外围控制住了,对于岛内部的土人,日后难免会起冲突,所以不如杀鸡儆猴,先拿这八个部落开刀,以残忍手段报复之后,再将这个消息在土人内部传播,让其知道我们的手段,以此行先声压人之势!”燕北也同意李贞的建议,而且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六郎,这可是有三万多人啊,若是全都杀了,是不是显得我们太残忍了?而且这个办法看似简单有效,也威慑了岛内的土人,但是这样一来,也会在土人心中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日后万一有变的话,那将会是一件天大的麻烦!”李恪读的圣贤书太多,对屠杀本能的有些抗拒,而且他之后的分析也极有道理,就长远来看,屠杀的确不是个好办法。
  听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意见,李愔在心中也仔细思量了一下,虽然他也觉得屠杀不妥,但若是不杀的话,会不会显得自己太软弱可欺了?想到这些,李愔一下子也感觉有些拿不定主意。同时也有些后悔将王安派出去办事,否则若是他在这里,肯定能帮自己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
  “启禀殿下,在下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正在这时,一直和王况切切私语的崔玉忽然站了出来,向李愔施了一礼说道。李恪和李恽是李愔的兄弟,在这种场合上发表意见自然没什么,而他们则属于客人,突然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确显得有些突兀了。
  “哦?崔兄有何高见,还请快快讲来!”李愔倒没把崔玉当成外人,而且他的确也感觉有些拿不定主意,因此一听崔玉的话,立刻急切地问道。
  “呵呵,其实这也是刚才和王兄一起讨论这件事的结果。”崔玉说着,伸手指了指旁边的王况,而王况则笑着向李愔行了一礼,接着只听崔玉又道,“这次殿下请我和王兄,以及长安各个贵族世家前来,其实主要就是让大家在流求大岛上圈地,然后大规模的种植甘蔗,然后以甘蔗为原料生产蔗糖,只不过现在却有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想必殿下也能猜到。”
  “缺人!”李愔一听完崔玉的话,立刻顺着他的话高声叫道,同时也明白了对方话里所表达的意思了。
  李愔这次来流求,可是带着不少的人,这些人中主要都是长安城中那些和李愔有着相同利益的人,比如各个豪门新贵、各大商人,以及像崔玉、王况和被李愔忽悠来的卢氏族人。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的跟着李愔跑到流求这种地方,自然不会是毫无所图,大都是为了流求岛上的财路而来,确切地说,是为了流求岛上的甘蔗而来。
  李愔派陆青回到流求之后,就让他大力推广甘蔗的种植,然后将甘蔗榨汁熬糖,至于白糖的提纯技术,开始是用从天竺那边传来的技术,后来李愔又想到古代的那种黄泥水淋糖法,让工匠试验了许久,后来总算搞出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白糖的技术。
  这些白如雪的蔗糖一上市,立刻受到无数贵族的追捧,虽然成本并不高,但市面上的白糖价格却被炒的极高。而且在得知这些白糖是李愔搞出来的后,所有能搭上李愔关系的人全都凑了上来,毕竟他们都知道,以李愔的性格,绝对不会自己吃独食。
  要说这些找上门来的商业眼光的确不差,制糖业可是一个财源滚滚的聚宝盆,而且李愔也的确没想吃独食,所以就让他们准备好得力的人手,跟着自己到了流求。而在到了流求之后,这些人立刻像闻到腥味的猫一般,乘着大船在岛上四处勘察,希望将土地最肥沃,而且也最适合种甘蔗的地方抢先占下来。
  崔玉和王况之所以没有去,是因为李愔早就在基隆附近,帮他们留了两块面积巨大的土地做甘蔗种植园,所以不用像其他人那么操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安也跟着那些人乘船出发,当然了,他自然不是去抢占土地的,而是有另外重要的事去办。
  想要开办甘蔗种植园,土地只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人手的问题要解决,跟着李愔来的那些人都是长安各个势力的得力人手,这些人自然不会亲自下地种甘蔗,毕竟他们都是管理人材,而不是一线的劳作的工人。
  流求岛上的汉人本来就少,而且若是雇佣汉人的话,就需要发放工钱,成本实在太高,所以这些黑心的种植园主们,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了当地的土人。
  流求岛上的土人其实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汉人比较友好的,他们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耕种土地,以及更先进的捕鱼工具等等,这些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从原来的游猎改为定居,而且一般住的离汉人聚集地都比较近,平时也用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与汉人进行交换,这也就是后来熟番的前身。
  而与熟番相对的,则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生番,这些生番因为种种原因,与汉人接触较少,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游猎生活,人数虽然比较少,但是民风彪悍,无论男女都能成为杀人的战士,而且往往对外来的汉人抱以敌视的目光,甚至有些生番还有猎头习俗,而岛上的汉人则是他们猎头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流求岛上的汉人几乎全都抱团而居,虽然内部争斗不休,但是在面对这些生番之时,却还是站在同一立场上。
  生番与熟番的立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以熟番为例,当这些接受汉人文明的土人生产力增长之后,人口也随之增长的极快,可是人口增多之后,他们原来占有的资源就不足以养活多出来的人口,而等他们想要以人口优势增加自身的资源时,却会发现好的资源都已经被周围的汉人占去了,这让他们心中就会产生不满,为此熟番与汉人之间,也经常发生一些纠纷,不过现在流求岛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所以这个矛盾并不突出,总体来说,熟番与汉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李愔带来的种植园主们,第一个目光就转向了关系较好的熟番,相比汉人,这些熟番更加的便宜,毕竟这些熟番的人口增长的太快,部族内养活他们已经十分吃力了,少了他们还能减轻部族的压力,所以几乎所有头人都十分愿意。
  当然了,这些头人也都十分精明,他们可不会这么白白的把人交出去,而是和种植园种人定下一个协议,那就是人可以给他们,而且要包吃住,另外这些人的工钱他们只要汉人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三分之一可不是给干活的土人的,而是要全都交给这些部族头人。
  对于这些头人的要求崔玉这些种植园主们一商量,感觉价钱还可以,所以也就同意了,反正他们只管出钱要人,至于钱被那些头人用到什么地方,那就不是他们能管的了。
  雇佣熟番的作法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的工人问道,但是缺口依然很大,为此有人想打生番的主意,只不过台湾岛的生番可不好对付,他们居住的深山老林里,若是组建捕奴队捕捉的话,要冒极大的风险,甚至还有人特意算了笔帐,发现与其在岛内捕奴,还不如乘海船到爪哇去运昆仑奴,毕竟现在海船又快又稳,只要不遇到风暴,一般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成本更是低廉。至于海盗,陆青他们本来就是这一片的霸主,现在投靠李愔后,大陆与爪哇这一片的海域几乎再也没有海盗敢来捋虎须。
  李愔手中围攻基隆的八个土人部落中,其中大部分都是生番,也有两个是与汉人矛盾较重的熟番。而崔玉之所以站出来,就是要提醒李愔,与其全都杀了,不如抓起来送到种植园做劳工。
第二百五十三章
重操捕奴业
  对于崔玉的建议,不但李愔听后连连点头,燕北和李恪等人也都感觉不错,毕竟把人拆抓起来做奴隶,不但可以震慑其他土人,而且也不显得李愔太过残暴。唯有李贞感觉有些不过瘾,毕竟在他看来,只有将这些土人从肉体上消灭掉,才算是真正的出了口气。
  决定了对八个部落土人的处置,接下来李愔又和众人商量了一下攻打这几个部落的办法,而这时陆青又提出一个十分不错的办法,那就是由基隆城出一小部分军队,然后花钱雇佣周边友好的熟番打仗,一来可以减少伤亡,二来那些部落都住在森林、高山之中,汉人军队实在难以适应,倒不如用这些熟悉地形的熟番做主力。
  对于陆青的这个办法,李愔是大声称赞,他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本来就不多,自然不能用在和这些土人的火拼中,所以只要能减少自己人的伤亡,花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事情商定之后,李愔将这件事交给陆青去办,毕竟他是这里的地头蛇,地头、人头都是熟的很,所以由他处理李愔也十分放心。另外燕北自告奋勇的加入到清剿八个土人部落的队伍之中,主要负责后勤等工作。
  对于燕北的小心思,李愔也十分明白,无非就是想把俘虏的土人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挑出其中的精壮送到自己名下的种植园里。虽然燕北的这种做法有些无耻,不过李愔却也没有阻止,因为他知道,燕北肯定会把最好的那一份送到自己齐王府的种植园里。
  不过燕北虽然精明,崔玉和王况也都不是傻子,虽然他们不是齐王府的人,但是仗着和李愔的良好关系,也厚着脸皮挤进了清剿大军里,他们当然不是要和燕北抢人,而且就算抢他们也抢不过人家,只是等燕北抢完第一批后,他们可以在剩下的人中再把好一点的挑出来,这样总比被动地等分配要强的多。
  陆青果然是个难得的人材,李愔刚把事情交待下来没两天,出兵的事就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基隆城这次只出一千精锐,另外还雇佣了四千土人精锐。别看这些土人的样子都差不多,不过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动不动就有灭族之祸,再加上他们又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所以只要花点钱,其他部族的人自然十分愿意赚点外快,而且还能顺便消灭几个强敌,简直是一举两得,甚至可能还会有土人在暗中嘲笑汉人钱多人傻。
  对于这次出兵,李愔并没怎么重视,毕竟对方只不过是一帮土人,而且又分散成八个部落,相互之间无法响应,再加上又雇佣那么多的土人,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事,所以陆青出征的时候,城中也没举行什么像样的仪式,只是李愔到城门敬了一千将士们一杯酒,然后就出发了。
  事实上也正中李愔事先预料的那样,几个土人部落的实力的确不值一提,甚至根本没用陆青带的那一千人动手,当是那四千土人精锐就足以逐个将八个部落灭族了。只不过其中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土人之间的战斗一般都是以灭族为结束,毕竟土人的生产力低下,族中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战俘,所以一般都不会留下活口。
  对于这次的战斗,虽然陆青在事先对土人士卒强调再三,不过最后还是有人老毛病发作,抓到人顺手就宰了,这下把陆青气得不轻,只得将手下的一千人当成军法队,制止土人士卒的杀人行为。
  如此一来,这次战场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一个土人士卒好不容易把对手打倒,刚想上去一刀杀了,可就在这时,忽然从旁边跑出一个汉人士兵,先用盾牌架住了土人的武器,然后大声用土话呵斥两句,同时也没忘了一脚把挣扎着站起来的敌人踹翻,最后再和土人一起,用绳子把对方抓起来。
  虽然汉人士兵的举动在战场上十分危险,不过正所谓人为财死,为了增加这些士兵的捕奴积极性,李愔早就许下承诺,每抓到一个土人,按对方身体的强壮等级分类,都有数额不同的奖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如此的拼命。
  短短几天时间,陆青已经扫平了五个部落,抓捕了一万多名奴隶,全都经燕北之手送到了基隆,然后再由李愔出面,组织各个种植园的人进行拍卖。卖奴隶这种事李愔在登州时就做惯了,不过一般都是由燕北出面,他则在背后策划,这次虽然是第一次由幕后转到前台,却也做的有模有样。
  捕奴贩奴这种事并不是李愔发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捕奴行为,大唐捕奴业本来也十分兴盛,新罗婢、昆仑奴都是供不应求的高档货。不过捕奴贩奴这个古老的行业,却是在李愔手中被真正的发扬光大,无论是北方草原还是东北的高句丽三国,繁荣的捕奴业背后都有李愔的影子。
  只不过随着高句丽的灭亡,登州的捕奴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疯狂后,现在已经开始下滑,对此李愔不得不寻找新的奴隶来源,其中之一就是营州以北,也就是后世东北省地区,那里聚集着契丹、奚,以及女真的祖先靺鞨等民族,这些少数民族被唐人统一称为胡人。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愔深知这两个民族给后世中原王朝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女真族,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发展起来。
  所以经过他指导,再加上安东都护张俭从中帮助,不少登州的捕奴队已经进入到营州以北,开始和当地的唐军狼狈为奸,明里暗里捕捉当地的胡人。只不过那里只是李愔计划中的奴隶来源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奴隶产地等着他去开发。
  不过登州那里的奴隶却只能供给大唐国内,而且也是勉强支撑,根本没有多余的奴隶分出来。可是现在李愔要在流求大岛上搞甘蔗种植园,就必须要大量的人力,只靠移民和雇佣当地的土人肯定不够,而且雇佣也会加重种植园的成本,所以几乎所有的种植园主都想到了购买奴隶。
  可是奴隶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流求上的土人有限,而且为了岛上的稳定,并不适合大量的捕捉,否则挑起土人的仇恨,四处和李愔捣乱的话,那绝对是件得不偿失的事。至于那八个部落,则是他们先惹到李愔,所以捕捉他们为奴先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再加上又有其他土人的参与,倒也不用担心。不过只靠这点奴隶,显然无法满足岛上的需求。
  “崔检官,你明白本王的意思了吗?”李愔在基隆的齐王府内,殿上只有他和崔巍两个人,而李愔正在一脸严肃的对崔巍问道。
  “启禀殿下,属下明白!”崔巍一脸兴奋地说道,“殿下是想让下官出面,组织岛上归降过来的那些亡命之徒,成为流求岛上的专业捕奴队,然后去爪哇等地捕捉奴隶,以此补充岛上的劳力缺口。”
  “不错,这件事对流求的发展极为重要,你可千万不要让本王失望才好!”李愔笑呵呵地说道,虽然这个崔巍因为有崔玉和崔梦雪的关系,让李愔十分的重要,不过对于他本身的才能,李愔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才把这件先给他,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吧。
  崔巍显然也明白这是李愔在考验自己,而且他也从崔玉那里知道一些消息,知道眼前这位齐王十分看神流求,所以这里迟早都需要有人治理,而那位陆青虽然才能也不错,但毕竟是个领兵之人,以齐王殿下如此聪慧之人,自然不会让一个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也就是说,到时肯定需要一个最高的行政长官管理流求,而以现在的这种情形来看,自己无疑是最有可能也最有资格坐上那个位子的人。
  崔巍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更加激动,自从去年被发配流求后,他以为自己的仕途就这么毁了,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丢在这里,可是没想到峰回路转,流求虽然荒蛮,但却得到齐王的看重,日后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而自己的前途也远比在大唐做那个刺史要远大的多。
  李愔看着下面满脸喜色的崔巍,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和这种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只要自己起了个头,人家就能猜到自己下面的安排,难怪这个崔巍能做上一州刺史的高位?
  送走了雄心勃勃的崔巍之后,李愔却一个人坐在殿上沉思起来。来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见到了舅父杨暕,然后把他的势力整合起来,现在流求的外围已经全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内部虽然还有些土人,但却不足为患,随着流求的发展,肯定会一步步的蚕食土人的生存空间,所以他们要么融入汉人的生活,要么就是被大势淘汰掉。
  另外种植园也正在乱中有秩的发展,捕奴的事自己刚刚安排下去,不过这些却还远远不够,流求岛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只不过这个问题却超出了李愔的能力之外,必须等外出的王安回来,然后两人商量过后,才能最终的确定下来,算算日子,王安也应该快要回来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