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之上(校对)第1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306

  隔着很远的距离,冷冷的看向周天子所在的小院,居高临下,如帝君临!
  ……
  洛邑之北,邙山之巅!
  身旁,黄河之水奔腾呼啸,老子、孔子静坐大石之上。
  二人没有放出丝毫气息,各自大道也没有展露一毫,但,就这么坐着,却让老子的学生们感受到一众巅峰对决之意境。
  谁也不敢发出声音,生怕影响了两大巅峰之人。
  旁边有着小炉煮着茶水,但,二人却丝毫没有去喝的意思。就这么煮着。
  有老子学生想要上前给二人斟茶,但被列御寇拉住,摇了摇头,不得上前打扰。
  坐了好一会,老子终于率先开口了。
  “黄帝帐下,仓颉造字,得人道天书,取人族大功德时,曾向神农、黄帝、东华帝君有言,可还记得?”老子看向孔子问道。
  “仓颉保证,护黄帝血脉,一个元会!”孔子点了点头。
  “一个元会,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时间到了!”老子笑着说道。
  “一个元会?”孔子盯着老子,神色一阵复杂。
  昔日仓颉,后之老聃,今称老子,的确履行了其昔日承诺,一个元会时间,紧守诺言,看护黄帝之血脉,直至如今的周天子。
  老子轻轻端起一旁小炉上的茶水,在前面的茶杯中倒了一杯,继而将茶炉继续放在小炉之上。
  只有一杯茶!
  老子将这杯茶递给了孔子。
  这是一杯茶,更好似一份承诺一般,借此茶,归还孔子,好似是说,这份承诺到此结束一般。
  看着老子递来的茶,孔子深吸口气,郑重接过,喝了一口。
  见孔子喝下自己斟的一杯茶,老子微微一笑,颇为满意。因为这一口,老子就再也不用被大周羁绊了。
  “借此看护姬姓血脉这一元会,阁下也收获颇丰吧?”孔子看向老子。
  “一个元会,让我静下心来,的确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更看清了很多!”老子点了点头。
  “看清了什么?”孔子问道。
  “看清了三皇五帝,看清了将臣之剑灵一族,看清了群圣相争,看清了封神之战,看清了剑灵门外之乱,看清了昔日七圣!”老子平静道。
  “哦?这一个元会,都被你们看清了?有何感悟?”孔子好奇道。
  “过刚易折!他们成为历史,都是定数!成为过去,都为必然!天地之道,在乎大德!他们?终究舍大德,而逐小功!”老子平静道。
  “哈,哈哈哈,过刚易折,舍大德而逐小功?愿闻老子高见!何为大德?”孔子盯着老子,眼中闪过一丝平静中的不忿。
  将臣、七大圣人,在老子眼中,不值一提?你这老子,口气还真不小。
  老子指了指一旁奔腾的黄河之水。
  “此为大德!当可学之!”老子郑重道。
  黄河之水?
  孔丘看了眼奔腾的黄河之水皱眉道:“水有何德?”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老子郑重说道。
  老子以水喻道,向孔子阐述其之大道与上古七圣之争有天壤之别,上古诸争,都以刚强者为坚,而老子,却以柔弱者为坚,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上善若水,阐述上古诸争之莽。
  而到了孔子层次,自然听出老子大道之浑厚。也从其话语中,感受到一股莫大自信。
  相比如今的老子大道,上古将臣、七圣之流争锋,的确过刚易折,犹如莽夫相争,舍大德而逐小功了。
  深吸口气,孔子点了点头。端起一旁的茶炉,给老子斟上了一杯茶。
  这一杯茶,敬老子开辟了正式的大道先河。
  老子微微一笑,接过孔子的一杯茶,喝了一口。
  看似两人仅仅相互斟了一杯茶,但,不远处的老子学生们明白,此二人的理念之争,已然开始。
  儒、道之争!孔、老之争!
第三十七章
大道如虎
  孔子给老子斟了一杯茶,老子满意的端了起来,喝了一口!
  虽短短几句话,却尽显老子的傲气,老子平静的外表下,却有着一股傲视上古的雄心。
  刚才的大道,代表老子的思想,以其思想证明其伟大,让孔子折服,这一杯茶,就是最好的战果。
  孔子亲自给自己斟了一杯茶,却是折服于自己的思想?
  老子露出满意之色,四周一众老子学生更是露出自豪之色。
  孔子?也不过如此。
  孔子递过一杯茶,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先生之言,让我茅塞顿开,我儒家崇礼、尚仁!人性之初,善莫如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孔子说完,那喝茶喝到一半的老子忽然一顿。
  “嗯?”老子一顿,惊讶的看向孔子。
  要知道,老子刚刚讲述了自己思想,看似让孔子折服了,可瞬间,孔子那强大的悟性,就将老子的思想,转换成了儒家思想。
  这瞬间的悟性,这恐怖的天赋,让老子不得不仔细又看了眼眼前的孔子。
  要知道,刚刚老子所说的思想,可不简单,就算自己最优秀的学生想要悟透,也需要不少时间,更何况悟透后接纳,而孔子仅仅在斟茶的一小会,就彻底悟透了,不仅仅接纳了,更将其转换成了他儒家思想。
  这份天赋,却是让老子心惊,最少,自己的一群学生,没人有孔子这般强大的天赋。
  茶,不是那么好喝的。
  “啪!”
  老子将茶杯放了下来。仔细又看了会孔子。
  孔子也是微微一笑:“在鲁国,我就听说了老子之名,道家思想名冠天下,我用了三十年,悟了一个儒家思想,前些日子,大道初成,却不知成效如何,特意前来洛邑,请先生指点!”
  “儒家?”老子看向孔子。
  孔子点了点头:“还望不吝赐教!”
  “你想我如何不吝赐教?”老子微微笑道。
  “以最严厉、最苛刻的目光,给我挑刺,在下必虚心接受!”孔子郑重道。
  老子伸出右手,示意孔子开始。
  孔子端坐,其身后,陡然一条白色大河冲天。
  “轰!”
  浩然正气,将整个邙山四方都笼罩了,大河滔天,直冲九霄而去。
  众老子的学生顿时脸色一变。
  “轰隆隆!”
  就看到,滚滚浩然正气河在半空中平铺而开,在众人之头顶,平铺出一片浩大的正气海。
  正气海三千里之巨,内部白色之儒道轮盘缓缓旋转,一股股儒家大道之音,随之而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
  “礼之用,和为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2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