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855

  曹成不由笑了,说道:“范县长,这个理论我倒是听得比较少。”
  一般来说,富裕地区才比较容易出成绩。基础好,上位者只需守成,不必开拓,只要不太折腾,稳稳地保持着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就很惊人。譬如岭南,明珠这些省市,各类数据总是名列全国前茅,岭南省委书记和明珠市委书记在高层的话语权就远远要超过其他普通省份一把手的话语权。
  “曹主任,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总是要一分为二来看的。单纯比较经济总量,落后地区自然吃亏,不管怎样努力,总是很难赶上富裕地区。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不比经济总量,可以比增长速度。此外,彦华和其他地区,也是不一样的。彦华是全国最大的红色教育基地,除了经济上的发展,其他工作也一样能出成绩。党建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红色教育工作,只要出了成绩,都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全能冠军固然很了不起,单项冠军也很不错啊。”
  范鸿宇微笑着说道。
  曹成笑道:“这倒是实在话。”
  邱明山不就是“单项冠军”么?虽然说彦华这几年主要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邱明山之所以得到洪副总理的特别看重,主要还是因为国企改制。
  “而且,有些工作算不算成绩,也因人而异。打个比方说,你曹主任要是在彦华地区当主要领导,我看就比其他同志更容易出成绩。”
  范鸿宇像是开玩笑似的说道。
  “范县长真会开玩笑,我有什么不一样的?”
  曹成笑着摇头,眼里却精光迸射,直视范鸿宇。
  小范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第706章
荣启高的无奈
  三天之后,尤利民从首都赶回了洪州,随即主动约见荣启高。
  高层政治,这是必须的礼节。对荣启高,尤利民一贯是比较尊重的。从许多方面而言,荣启高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大班长。当然,身为省委书记,荣启高不乏权谋手段,也不是“滥好人”,这不过是政治家都具备的基本特质。
  也不是说,尤利民每次赴京面见高层领导,回来之后就得给荣启高汇个报。但这回不一样。其一是洪副总理本身的身份地位比较敏感,高级干部们都很清楚,洪副总理忽然赴京任职,乃是最高首长在非常时期做出的非常决断,让本就错综复杂的最高层格局益发显得难以琢磨,令得许多超级大佬都心中不安。其二,尤利民此番觐见洪副总理,不是例行公事,是洪副总理主动召见。洪老总赴京之后,还很少直接召见过下边各省市的主要领导干部。
  为了不引起误会,尤利民便主动约见荣启高,通个气。
  尤利民来到省委一号办公楼三楼之时,曹成早已恭恭敬敬在走廊上伫立迎候。
  “尤省长好!”
  尤利民微笑颔首,说道:“小曹。”
  对曹成,尤利民的印象一贯不错。这位年纪虽轻,深通规则,为人稳重,行事低调,堪称长袖善舞。尤利民欣赏范鸿宇的才气,喜欢他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劲和魄力,却不表示着尤利民不欣赏曹成这样的干部。到了尤利民如今的身份地位,提拔使用干部早已不会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喜好来做决定,而是量才委用。哪怕他再不欣赏某种类型的干部,只要该干部能将某个工作处理好,他一样会任用。
  “尤省长,请!”
  当下曹成陪同尤利民进了荣启高办公室。
  荣启高坐在待客区的长沙发里,见尤利民进门,便即起身,微笑说道:“省长回来了?这几天辛苦了!”
  “呵呵,都是为了工作,谈不上辛苦不辛苦的。”
  尤利民略略加快了一点步子,上前和荣启高握手。
  荣启高笑着请尤利民落座,气氛很是融洽。曹成给省长奉上茶水,轻轻退了出去。
  “省长,没想到啊,洪副总理竟会亲自点将,把明山同志要过去了。”
  荣启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主动提起了话头,语气比较随意。荣启高本来抽烟,烟瘾还不小,近来开始有意识地减少抽烟量。毕竟年岁不饶人,要讲究个养生惜福了。所以尤利民来了,也并不敬烟。
  尤利民笑着说道:“是啊,洪副总理当时提起这个事,我真有点意外,没什么思想准备。彦华在明山同志的领导下,这两年取得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彦华的各项工作都很平稳。”
  这个话就是告诉荣启高,洪副总理点将,不是我推荐的。应该说,尤利民身为一省之长,向上级领导推荐得力干部,也算份内当为,但绕过省委书记,总不是那么好,所以解释了一句。
  这个话,荣启高倒是信得过。
  尤利民有意要请邱明山到省里来担任副省长,荣启高也是知道的。能力出众,年富力强的地市委书记官升一级,担任省领导,再正常不过。邱明山这样有才能的干部,照理尤利民更想留给自己当助手。
  荣启高问道:“洪副总理对全国国企改制,是个什么样的意见?”
  尤利民便即将与洪副总理谈话的主要内容汇报了一遍。
  荣启高神情略略变得严肃了几分,沉吟着说道:“省长,洪副总理想要尽早在全国铺开国企改制的工作,指导思想是对的。你们提出来的,要慎重,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观点也很正确。这个工作要做,但必须慎重,步子不能迈得太快。欲速则不达嘛……”
  荣启高这番话,其实也折射出他心中的某种纠结,甚至可以说是无奈。
  严格说起来,荣启高属于老派干部,早在七十年代,他就已经是省委一把,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党委书记,有一位算一位,还真没几个资历比他更老的。荣启高主政地方的一贯理念,也是以稳定为核心,比较反对太过激烈的变革措施。
  一切都应该循序渐进。
  但前后两任省长,执政理念都和他有着一定的区别。雷云刚是坚定的改革派,省长任内采取了许多较为激进的改革措施。雷云刚之后,尤利民亦复如此。不过尤利民的行事风格,与雷云刚还是很有区别。
  雷云刚不但有切实的行动,还比较注重宣传舆论上的造势,外在表现强势异常,颇有点喧宾夺主的架势,与荣启高的矛盾就比较公开化。
  尤利民不一样。
  很多时候,尤利民只做不说。
  比如修建洪南高速公路,这样的大动作,尤利民也是“埋头苦干”,不搞舆论宣传,不造势,却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既定方略。如今洪南高速公路已经筹集到了第一笔资金,正式开始施工。
  彦华地区的国企改制,洪州昌明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引进令氏集团的电子工业园,都是这样。先把实际工作做了再说,理论依据,可以慢慢找。
  表面上,尤利民的位置摆得十分端正,很尊重荣启高这位大班长。
  相对而言,尤利民的谋略更在雷云刚之上。省长和省委书记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工作上的分歧甚至是矛盾,但只要不公开化不表面化,荣启高便能容忍,而且给了一定的支持。
  比如尚为政亲率调查组来彦华调查,荣启高的态度便十分明确,给尤利民邱明山等人的支持力度很大。
  省委书记,最关键的就是要能掌控全局。
  这是首要的衡量指标。
  但是,荣启高也逐渐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被尤利民“绑上了战车”。
  当然,这和当前全国的政治大局有着密切关联。
  目前“姓什么”的大辩论依旧进行得如火如荼,少数省市的主要负责同志甚至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表态。在这个方面,荣启高谨慎异常,从未有过公开场合的表态。
  结果,尤利民已经用实际行动在表态了。
  身为省委书记,荣启高对洪副总理此番赴京的内在原因一清二楚,最高首长采取的策略与尤利民不谋而合。你们辩论你们的,我干我的。直接在经济领域展开大的改革动作,以此表明态度。
  荣启高没想到,洪副总理这么快就将目光盯在了青山省——直接抽掉邱明山赴国务院主持全国国企改制工作。
  这个动作,很容易被高层大佬看做是青山省实际的表态。
  尤其要紧的是,荣启高还没办法反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代表着荣启高已经表态了。
  不管他心里是不是真的这么想。
  荣启高有些恼火。
  这也是他不等尤利民回来,直接指令省委组织部启动干部考察流程的主要原因。明白告诉尤利民,我已经生气了。
  所以尤利民从首都赶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登门拜会——荣书记,您要是不高兴,请当面批评,我虚心接受!
  都不声不响把人家“绑上战车”了,还不许“一哥”好好生一回气?
  不过荣启高毕竟非比寻常,养气功夫一流,心里再生气,也不会轻易在脸上带出来,只是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尤利民微笑说道:“荣书记这个意见我完全赞同,也向洪副总理表达过类似的意见。”
  荣启高微微颔首,说道:“希望明山同志去了国务院之后,能够把这个工作有序地完成。他这一走,彦华的工作,也得好好安排一下才行了。省长,你的意见呢?”
  尤利民现在得到的消息,是彦华地区现任行署专员林可秀将顺序接班,出任地委书记。这一点,尤利民不感到意外,林可秀本来就是荣启高看中的干部。当初梁光华调省里,邱明山顺序接班,荣启高就将林可秀安排了过去,无非是权力的相互制约,官场上惯用的技巧。
  关键是行署专员的人选。
  尤利民也不避讳,径直说道:“书记,我个人认为,地方工作还是必须保持连贯性。可秀同志是很有能力的干部,但去彦华的时间还不是太长。明山同志离开之后,行署那边,最好是能有一位熟悉情况的干部来主持工作。彦华的国企改制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不过彦华终究是农业大区,农业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一回,农业部专程派调研小组去彦华调研考察,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彦华在农业工作上也能有所创新,那就最好不过了。”
  要搞好农业工作,就更加需要熟悉地方情况的干部来领头。
  荣启高点点头,说道:“省长这个意见,我基本赞同。现在看来,范卫国同志还是很不错的。这个同志是部队转业干部,组织纪律性很强,工作上也能吃苦,不畏艰难。彦华的同志,对他的评价都还可以。他又是彦华本地的干部,对情况比较熟悉。我看,就让他试试吧。相信他肯定能配合好林可秀的。在行署搭班子的时候,他们的配合还算默契。”
第707章
定局
  这回轮到尤利民暗暗吃惊了。
  他刚才说的那番话,仅仅只是试探。如果荣启高坚持不同意范卫国出任行署专员,尤利民也不会再力争。不管怎么说,范卫国的资历还是略浅了些。而且,尤利民将荣启高“绑上战车”,也有些歉意。
  不料荣启高一口就应承下来。
  却不知是何种原因,导致荣启高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转变。邱明山范鸿宇提前几天回到洪州,还真做了些有用的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