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855

  范鸿宇也笑起来,说道:“熊阿姨,现在正是夏汛的高峰期,云湖的抗洪抢险任务,挺重的。一些大堤严重老化,年久失修,确实不能让人完全放心。这几天一直都在沿湖区镇跑来跑去的。”
  熊艳玲便说道:“湖区,防汛工作是重中之重,你这样做是对的,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是的,熊阿姨,我记住了。”
  随即,熊艳玲谈到了正题:“鸿宇,你们县里那个香港专家团,具体是怎么回事,跟我说说吧。”
  范鸿宇吃了一惊,说道:“熊阿姨,这事连您都惊动了?”
  熊艳玲微笑说道:“都发在《时事论坛》上了,我想不知道都不行啊。再说,还有邱明山同志亲自执笔的那篇文章呢,观点都很鲜明。”
  前几天,邱明山委托彦华地委宣传部长王臻浩亲自前往青山日报社,将他执笔的驳斥文章,在《青山日报》上发了出来,立时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不少干部都夸赞邱书记的“义举”。范鸿宇都已经离开彦华两年了,邱明山居然对他依旧那么维护,这得是何等胸襟。
  跟着这样的上级领导,做什么工作都会干劲十足的。
  不过邱明山这篇文章一发表,就意味着“大辩论”正式拉开了帷幕。从今往后,双方都会调兵遣将,向对方发动新一轮的“舆论攻击”。一些躲在背后轻易不肯露面的大人物,说不定都会纷纷登场。
  云湖的干部们,只能看热闹,还没有几个人够得上那样的台盘。
  甚至齐河市的干部,都是看热闹。
  范鸿宇自己的文章都还没发,邱明山的文章先见报了。最起码,此事牵涉到了一位声望甚高的地委书记,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掺和进去的,一不小心,便会前途尽毁。
  现在,熊艳玲都亲自插手进来了。
  事关重大,范鸿宇便很详细地将此番香港专家团组建,赴云湖考察调研,给全县负责干部“开大课”的过程都向熊艳玲汇报了。
  熊艳玲只是倾听,偶尔插话问上一句,比范鸿宇的耐心更好。
  描述完客观事实,范鸿宇又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向熊艳玲和盘托出。谭启华吩咐他尽快写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出来,初稿已经完成了。因为邱明山的声援,范鸿宇便将自己的文章暂时压着,没有急着发出去,且看看那边还有什么新招再做打算。
  一口气说了二十来分钟,汇报才告一段落。
  “嗯,我知道了。”
  熊艳玲静静听完,缓缓说道。
  范鸿宇便静待她的下一步指示。
  “鸿宇,今天他们已经把某某同志那篇文章,收到‘资料汇编’里面去了。我仔细看过,让做了些必要的修改。”
  熊艳玲所言的《资料汇编》,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内参”,中办亲自编纂的,等级最高的内参资料。《时事论坛》上的一篇批评性文章,要上中办的内参,可也不是很容易。可见这个事情,陆月和老张家都下了些本钱,准备要继续搞下去了。
  熊艳玲的话,说得轻描淡写,“让做了些必要的修改”,实际上,这可是对范鸿宇极大的爱护。估计出现在中央领导面前的“内参”资料,肯定不会再那样咄咄逼人,满纸批驳和质疑,给当朝诸公造成的“心理冲击”,不至于太重。
  “谢谢熊阿姨。”
  范鸿宇由衷地说道。
  熊艳玲说道:“鸿宇啊,地方经济建设,是要创新求变,不然就失去了改革开放的意义。不过一些敏感的话题,还是要多注意一下。纯经济建设,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到其他方面,明白吗?”
  “是,熊阿姨,我明白了。”
  “嗯,那就好,这段时间,你安心搞好防汛工作。”
第651章
市里领导和省报记者都到了
  雨势略略缓了两天,忽然又变得猛烈无比。
  暴雨倾盆。
  还是下午,天空几乎完全暗了下来,像是倒扣着一口大黑锅。芦花镇西涌管理区大堤之上,人流如蚁,数公里堤段之内,足足有上千人聚集。
  范鸿宇站在大堤之上,脚下就是咆哮翻滚的洪水,夹带着无尽的泥沙和其他杂物,水色浑浊无比,稍微多看几眼,就有头晕目眩之感。
  大江流域第三次洪峰已经形成,已经冲过楚南大湖,正在向青山湖“杀”来。比预料的时间更早,洪峰的强度,也比预料的更大。
  根据国家防总发布的情况,楚南大湖出现了好几处决堤,一个区镇和两个圩院被完全淹没,另外还有不少地方,洪水迈过堤坝,侵入了城镇,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还在统计之中。
  这个消息一公布,云湖县上上下下都紧张起来。
  我国历史上,楚南湖和青山湖一贯并称,楚南湖未能完全顶住第三次洪峰,青山湖也够悬。
  理论上,越是下游,防洪压力越大。
  周子其穿着雨衣,扎起裤腿,正在四处奔跑,指挥人员加固大堤。
  周子其是真有点怕了。
  昨天,县委县政府正式下发了文件,通报批评和平区区委书记霍华龙值班时间,擅离职守,同时宣布由黄伟杰代理和平区区委书记,主持和平区全盘工作。
  县委县政府这个文件,措辞相当严厉,批评十分深刻。
  据周子其所知,这还是因为霍华龙不巧出了车祸,断掉好几条肋骨,县委秉着人道主义精神,才对他“法外施恩”,没有直接撸掉他的区委书记,多少留了点后路。不然,霍华龙算是一个跟斗栽到家了。
  但黄伟杰代理和平区委书记,事实上就已经说明,霍华龙没有可能再回到和平区去了。
  因为县委并没有让黄伟杰以区长身份主持全盘工作。
  当然,并不是说黄伟杰代理区委书记,日后就一定能够正位,不过这种可能性比以区长身份主持工作要高得多。
  黄伟杰也是有靠山的,不是普通的区长。
  代理几个月区委书记之后,最终却没能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谢厚明如何肯善罢甘休?
  更不用说这个提议,还是出自范鸿宇之口。
  不管谢厚明与范鸿宇之间,是真的“合作”还是假惺惺的虚应故事,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两人会齐心协力,不致产生分歧。
  面对滔滔洪水,范鸿宇终于将官场上的假面具都扯了下来,露出了雪亮的獠牙。
  霍华龙不过就是一个晚上不在区里,凑巧让范鸿宇碰到,差点连命都搭上了,饶是如此,依旧落了个通报批评的下场。
  许多人都在议论这个事,大家一致“认定”,范鸿宇心肠太狠,没有一点人情味。人家霍华龙都躺医院了,这边还坚持动刀子!
  狠人啊!
  大伙都说,这样的领导真不能跟啊。
  但话是这么说,实际上,范鸿宇的威望就起来了。几乎所有区镇委书记和区镇长,都急匆匆赶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哪怕县城黄金万两,美女满屋,也没人敢再留恋。
  范县长往芦花镇的大堤上这么一站,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没一个敢偷懒的。
  仅仅是没有留在区里值班,一个区委书记就差点被撤职,这要是决堤了,那还了得?
  “县长,桥头那边,怕是很危险,管涌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不一会,雷鸣来到范鸿宇身边,压低声音说道。
  桥头村就在不远处,全村地势低洼,近一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是全村的生命线。公路就和防洪大堤修在一起。干旱季节,范鸿宇专程到桥头村检查过,防洪干堤已经千疮百孔。据周子其汇报,桥头村防洪堤的大窟窿都已经堵上了。
  然而用麻袋条石和泥土临时堵上的大窟窿,抵挡一般的洪水还凑乎,抵挡这种超大洪水,确实很不保险。类比和平区东塘大堤的情况,就算是看上去完好无损的堤段,可能里面也早已经被洪水掏空了。
  隐患无处不在。
  根据情报,第三波洪峰,将在今天晚上八点至十点之间,正面冲击青山湖。
  整个湖区的抗洪抢险,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
  范鸿宇问道:“董教授他们,在哪里?”
  “他们在镇上。”
  范鸿宇点点头,略感放心,吩咐道:“你去同志魏县长,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就不要让他们上大堤了。要切实保证他们的安全。”
  香港专家不远千里到云湖来给县里的经济建设大局出谋划策,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是最起码的义务。
  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长魏清平,坐镇芦花区公所进行全面调度。
  范鸿宇很清楚,在抗洪抢险这样的工作上,魏清平比自己的经验丰富得多,对县里的人员,也比自己更加熟悉。毕竟他是本土干部。范鸿宇便毫不犹豫将全局调度的权力交到了魏清平手里,自己心甘情愿充当“突击队长”。
  很多时候,主帅的存在是一种精神力量,并不见得主帅在各个方面都会比手下的将军们高明。
  范鸿宇历来认为,想当一个好的领导干部,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持头脑清醒,对全局和每个重要人员都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至少在现阶段,魏清平比他更加适合调度全局。
  “好的……”
  雷鸣答应一声,却没有马上离去,站在那里,欲言又止。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有话直说。”
  雷鸣想了想,说道:“是。县长,我觉得,为了万全着想,现在应该全面疏散桥头村的群众。万一出意外,损失也能降至最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