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55

  范鸿宇说道:“高科长,我怎么觉着浑身都不对劲啊,有成为牛粪的可能性……”
  高洁反应极快,马上笑道:“范主任过谦了,就算是牛粪,那也是一堆十分光鲜的牛粪,非风干的牛粪可比……”
  “行,多谢夸奖。那我今天就好好当一回光鲜的牛粪。鲜花小姐,请!”
  范鸿宇哈哈一笑,微微弯腰,摆出了绅士的模样。
  两人有说有笑,上了人民饭店二楼的一个小包厢。
  人民饭店是彦华市最“高档”的饭店,和地委招待所齐名。改革开放之后,虽是内地小城市,彦华也渐渐的有了一些私人开设的酒店和饭店,但都居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范鸿宇专一邀请高洁吃饭,自然不能去私人小饭店,没的失了身份。
  范主任现在可是小阔佬!
  阔佬就得有阔佬的做派。
  其实在范鸿宇眼里,人民饭店也够落后的,简直土得掉渣。但目前也只能将就。好在包厢里卫生还搞得比较干净,也没有后世大酒店那些装修材料的古怪气味。就是水泥墙上刷的白石灰,再环保不过了。
  两个人吃饭,自然要的是小包厢。
  范鸿宇准备充分,已经点好了菜。改革开放给人民饭店带来的变化,就是服务员会将客人点好的菜肴送到包厢里来,无须客人自己去窗口索取。倒回去一两年,只有地区或者市里有身份的大领导光临,才能享受到“送菜上门”的服务。其他普通客人,对不起,自己去端,还得先付钱。
  范鸿宇点的四菜一汤,全都是比较清淡的菜肴,照顾女孩子的口味。
  高洁嫣然一笑,望着桌面上的菜肴说道:“这顿饭,你下了不少本钱吧?听说你现在是土财主,做国库券生意赚了很多钱,是不是啊?”
  范鸿宇也不瞒着,点头答道:“是赚了点钱,不多,离财主的级别远着呢。现在这个社会,改革开放了,只要肯动脑筋,赚钱倒也不是太困难。”
  连做国库券生意,高洁都知道了,看来自己确实是“声名远扬”,备受关注。
  “你就甭谦虚了,我可是听说,你赚了十来万……”
  高洁漂亮的大眼睛望着范鸿宇,饶有兴趣地说道。时下,十来万绝对是天文数字,相当于普通职工几十年工资收入的总和。
  范鸿宇不笑了,双眉微微一蹙,说道:“这么说,有人对我特别关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十来万,如果投机倒把的罪名坐实了,够判好几年徒刑的。”
  见范鸿宇认了真,高洁也不调侃他了,脸容一肃,说道:“鸿宇,你明白就好。现在你虽然不在地委大院上班了,但依旧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要特别小心谨慎。有些人一直都想从你身上打开口子。”
  所谓“打开口子”,自然是想要摁住范鸿宇,从他嘴里掏出点“猛料”来,对付邱明山。尽管有关那篇文章的事情,官方已经有了定论,但范鸿宇真要是“招供”出不同的材料来,依旧能够拿来做文章,最少能恶心邱明山一把,彻底毁掉他的声誉。
  “高姐,谢谢。”
  范鸿宇由衷地说道。
  看得出来,高洁对他是真的比较关心。
  “咱们吃饭吧,边吃边聊。不然菜就要凉了……”
  高洁说着,拿起面前的桔子汽水,给范鸿宇和自己都倒满了。八十年代,国内饮料市场基本一片空白,这种橙黄色的桔子汽水大行其道,是许多酒宴上的必备饮品,甚至于地委领导宴请客人,都会上桔子汽水飨客,很高档。
  “来,鸿宇,我们以汽水代酒,干一杯。”
  高洁性格开朗外向,俨然成了主角,丝毫也不同范鸿宇客气。
  两人举着玻璃杯,轻轻一碰,喝了一大口。
  “鸿宇,什么时候回来的?”
  范鸿宇以前在地委机关工作,高洁习惯性地将范鸿宇当作了彦华人,何况现在范卫国已调到地区上班,范鸿宇来彦华,就是回家了。
  “昨天下午。晚上和我爸去了邱书记家里一趟。”
  范鸿宇夹起一条糖醋里脊吃了,随口答道。
  高洁妩媚的大眼睛微微眯缝了一下,没有接口。
  雷云刚已经去职,这么敏感的当口,范鸿宇去拜会邱明山,所为何事,不问可知。如果高洁只是一位普通的地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或许不会这么小心谨慎,随口和范鸿宇聊聊省里和地区的“政治时势”,也没什么。但高洁并不是普通的地委工作人员,她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对于高洁的“来头”,范鸿宇隐约也知道那么一点。当然,这主要是来自于他在另一个世界的“见闻”。那时候,高洁已经是地级彦华市市长,很多人都在调查了解她的出身来历,范鸿宇在宇阳公安局,偶尔也能听到一些传言。据说高洁后面的关系,还不止是来自省里,甚至和首都某个颇有势力的大家族有所关联,似乎是那个家族外围圈子里的人。高洁家里,和某位共和国的元老有些亲戚关系。
  一位女同志,能够当到地级市市长,总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在国内官场这个大环境之中,要让大家相信高洁完全是凭自己的能耐和本事登上市长宝座,恐怕不大现实。
  朝中有人好做官,历来是国粹。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消息,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是那么清楚。眼下,也还没有太多的人去对高洁进行“调查”。
  范鸿宇今天请高洁吃饭,自然是有所图谋,不仅仅是朋友相聚那么简单。
  “高姐,雷省长这一动,省里的局势,怕是不那么平静了。对这事,你有什么看法吗?”
  见高洁不接话,范鸿宇便直截了当地开口询问了。
  高洁微微一笑,说道:“那么高层的事情,我能有什么想法?”
  “高姐,谦虚了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一次,邱书记可能也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邱书记的为人与能力如何,我想高姐比我更加清楚。有些忙,能帮得上的时候,我想请高姐不吝出手。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
  范鸿宇正色说道。
  高洁笑了笑,又举起玻璃杯,说道:“鸿宇,咱们是朋友,今天但论友情,莫谈国事。有些事,其实用不着太刻意去追求什么,顺其自然可能更好。你应该相信邱书记的人格魅力,欣赏他的,远不止一个雷省长。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范鸿宇微笑点头,举起玻璃杯和她碰了一下,一仰脖子,就好像喝酒似的,一口气将杯中的汽水都喝光了。
  今天这次相邀,没有白费心思。
第55章
公安上门
  范鸿宇在彦华市呆了三天,请蔡洋和其他几个以前关系还不错的地委办同事吃了饭,算是叙旧,也算是一种感情投资。
  不过蔡洋等人看上去忧心忡忡的。雷云刚去职,大伙都在担心邱明山的去留。尤其是蔡洋。作为邱明山的大秘书,邱明山的任职去向,和他有着切身相关的利益。一旦邱明山被贬谪,也便意味着蔡洋的仕途就此终结。
  通常地委副书记的秘书,如果资历足够的话,是有希望外放副县长的,假若运气不错,甚至有可能出任县委副书记。
  而这两天,整个地委大院都毛毛乱乱的,大家对省内人事异动特别关注,从省里传来消息,已经有一位省政府的副秘书长被调往省政协闲置起来了。这位副秘书长,无疑是雷云刚的亲信,前段时间,雷云刚已经在为他谋求某地区行署专员的职务。不料风云突变,雷云刚“败走麦城”,这位副秘书长随即也坐了冷板凳,此中折射出来的信息,足以让人心惊胆颤。
  荣启高从不是以“厚道”著称的省委书记。
  在雷云刚去职的次日,地委书记梁光华和行署专员李有智便双双去了省城。当然,是分开走的,两人不是一台车。
  这更加让地委大院的干部们议论纷纷。
  无疑,地委两位主要领导此时急匆匆赶往洪州,是有目的的。主要是为了探听省里乃至更高层的动向,但梁光华和黄达友的目的又不尽相同。
  两人年纪都大了,更进一步基本上不大可能。李有智主要是想再在行署专员的位置上待一两年。他的年龄已经踩线,去年就已经传出风声,说是省里有意安排他前往省直单位任职,再安排到省政协养老。
  李有智不乐意。
  如果那样安排的话,还不如就呆在彦华地区不挪窝。他是土生土长的彦华人,在彦华地区工作了一辈子,可不想临到老来,却去洪州养老。那可有多寂寞?一定不能再留任现职,那么去彦华地区人大联工委做个主任,也是好的。再不行,去政协联工委也可以接受。总之留在彦华比去洪州好。
  当然,假如能安排到省政协做个副主席,级别再上一个台阶,那又另当别论。副省级干部和地厅级干部的离休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副省级干部是扎扎实实的高干,就算离休之后,省里一样要给配秘书小车,直到逝世。这样的待遇,地厅级干部就不能享受。留在彦华地区离休,前两年或许还有些香火之情,想要出门走动走动,行署小车班也会给他派车。但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老脸就不好使了。
  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一般来说,只有老资格的地委书记临近离退休,省里才有可能做如此安排。
  李有智主要还是想争取再担任一到两年行署专员。
  而梁光华去省城的目的,却和李有智有关。
  梁光华主要是想向省委领导讨个实底——李有智如果离任,谁来接行署专员的职务!
  尽管梁光华是地委一把,但行署专员作为他的主要助手,也万万不可忽视。倘若给安排一个不对路的家伙,比如邱明山这种人,又或者空降一位背景硬扎的“衙内党”,梁光华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在彦华地区的最后几年,梁光华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一言九鼎”的地位有所动摇。
  无论是梁光华还是李有智,都不乐意见到邱明山进步。
  而在地区大多数干部眼里,雷云刚走了,邱明山能够保住现有的位置,就要算很不错了。甚至已经起了流言,说邱明山会被调往省政研室工作。
  他不是理论功底深厚,笔杆子上很来得吗?去政研室研究政策,写写文章,正是用其所长。
  范鸿宇没有去理会这些。
  就在请高洁吃饭的次日,高洁也去了省城。
  范鸿宇相信,高洁肯定会做出某些努力的。像邱明山这种年富力强又才华横溢的干部,正是很多政治势力需要拉拢培养的对象。甚至于荣启高都不一定会随意“处置”邱明山。
  除了和朋友们叙旧,范鸿宇还在彦华老街租了几间房子。
  这是给夏言准备的。
  赵歌虽然暂时回老家“避祸”,国库券生意不能停下来。夏言前不久已经说服父母,向厂里递交了停薪留职的报告。只是这段时间,厂里因为方文峰的事情乱哄哄的,厂领导谁也没空理会夏言的报告。现在大局已定,范鸿宇打算回宇阳之后,就请张阳把这报告批了。
  按照范鸿宇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后夏言的前景,绝对比呆在农机厂要强得多了。至少不用担心下岗的事。
  但人算不如天算,范鸿宇谋划得好好的,刚刚回到宇阳,就出了意外状况。
  回到农机厂的当天,张阳便请范鸿宇去他的办公室,和他商量有关落实改革方案的相关事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