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0/855

  范鸿宇笑着问道:“书记,您真是这么认为的吗?”
  邱明山看他一眼,淡然说道:“你觉得我有必要拍你的马屁吗?”
  范鸿宇大囧,范卫国和高洁都笑吟吟的。
  “来来,老范,小高,鸿宇,坐坐。”
  谭阿姨便一迭声地招呼客人落座,亲自去倒茶水,高洁忙即跟了过去,抢过了这个“工作”。范鸿宇则掏出香烟,敬给邱明山和自家老子,又亲自给两位长辈点上了火。
  谭阿姨在邱明山身边坐下,端详着范鸿宇和高洁,说道:“鸿宇啊,去年小高说要调回省城去,你们俩在一个城市工作,我当时就跟你邱伯伯说,这个是好事,你们小两口也该结婚了。谁知道省里一个文件下来,小高又留下了。现在你又要调到云湖去工作,相隔更远了。你俩的事,到底打算怎么办啊?前些日子丽梅和我聊天,我还问起这事呢。她心里也没个谱。”
  邱明山的子女都不在彦华工作,谭阿姨平日里,和管丽梅关系最密切,两人是闺蜜。这做母亲的心思都差不多,就关心孩子的终身大事。等子女都结婚了,又关心孙子孙女的成长。
  范鸿宇笑道:“谭阿姨,刚刚在家还商量这事来着,高市长对我不大放心,我准备一到云湖就向组织写申请,准备结婚。”
  高洁猝不及防,闹了个红脸,狠狠瞪他一眼,嗔道:“就知道胡说八道,我哪里说对你不放心了?”
  确实说过的。
  不过当着邱明山和谭阿姨的面,高洁绝不会认账就是了。想高市长一代才女,温柔娴淑,可不愿意被人当成房玄龄夫人那样的人物。
  邱明山说道:“小高啊,不放心是应该的。少年得志,就应该多提醒,多敲打。不然,范县长还以为云湖县是小菜一碟,范县长一伸手,就什么事都搞定了。”
  范鸿宇一凛,忙即说道:“书记,请明示!”
  范卫国和高洁也不笑了,很认真地望着邱明山。
  邱明山抽一口烟,笑了笑说道:“也没什么,全省一盘棋,就看谁的布局更高明了。”
  范卫国也说道:“是啊,鸿宇,功夫在台下,你可不能太掉以轻心。”
  “嗯。”
  范鸿宇点了点头。
  邱明山和范卫国,果然不愧是“老江湖”,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焦点。当听尤利民说,荣启高提议让他去朝阳农场任职之时,范鸿宇确实颇为吃惊。在他想来,总还要在尤利民身边待个两三年,顺便把级别提上去再外放。没想到荣启高会如此的“迫不及待”,让他去朝阳农场干党委书记。更加令人意向不到的是,尤利民居然答应了。
  这是整件事“最可疑”之处。
  范鸿宇绝对不相信,尤利民是因为不愿意和荣启高意见相左,这才不得不“放弃”他范鸿宇的。
  首长和秘书的关系,很多时候就相当于家人的关系。范鸿宇应该怎么安排,几乎可以说是尤利民的“家务事”,一般情况下,荣启高绝不会随便提出对范鸿宇工作的安排。
  荣启高这个异乎寻常的动作,让范鸿宇全部的脑细胞都高度活跃起来。
  如同邱明山所言,仅仅一个云湖县再加上一个朝阳农场,不足为虑。大伙都清楚范鸿宇的本事。“枫林模式”摆在那里呢。
  搞明白荣启高这个提议背后的原因,搞清楚尤利民赞同的原因,才是当务之急。
  范鸿宇自己,当然对此事有过全面的分析。
  邱明山说得明白,全省一盘棋,这个才是关键点。荣启高作为老资格的省委一把,亲自安排一个县处级干部,决不能简单看做是针对云湖县和朝阳农场去的。哪怕“齐河围堵事件”闹的再大,荣启高也有的是办法来解决。
  此事的要害,就在于范鸿宇本人的身份地位。
  归根结底一句话,荣启高为什么要将尤利民的秘书,放到齐河去?
  按照下面干部们庸俗的想法,齐河市算得是袁留彦的“后花园”,派一个非袁系的谭启华去做一把手,已经是掺沙子了。通过“围堵事件”来看,谭启华到任将近一年,并未真正完全掌控齐河的局势,尤其郑美堂出任齐河市委副书记,公然给谭启华使绊子,也可见郑美堂在齐河的号召力,不弱于谭启华。
  郑美堂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原因在于他背后站着袁留彦。
  当然,荣启高也可以再次调整齐河市委班子,给谭启华派去得力助手,“抵消”郑美堂带去的影响。或者在公开场合表态力挺谭启华,帮谭启华挽回劣势。
  但那样一来,未免过于着相,必然引起袁留彦的强烈不满。何况“围堵事件”刚刚发生,谭启华乃是“待罪之身”,荣启高此时公开力挺谭启华,也很不合适。
  既然如此,那就再给齐河派一个“大牌秘书”过去。
  范鸿宇刚好成为了那个最合适的棋子。
  他级别不高,倘若和曹成郑美堂一样是副厅级,那就不好这样安排了。一个市委班子里,同时出现省长和省委副书记的大秘书,算怎么回事?任何一位省委书记,都绝不可能如此用人。那会被人笑话他的政治智慧了。
  以“枫林模式”缔造者的赫赫名声,出掌小小的朝阳农场,料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间也只会将此事看作是“救火之举”。毕竟朝阳农场党委书记在份位上,和市委书记副书记天差地远,没人相信,荣启高让范鸿宇去齐河是跟郑美堂打擂台的。
  真要那样,简直就形同“找死”!
  一个方圆不足百里,人口不足三万的“农场主”,和市委党群副书记打擂台,开什么玩笑?
  然而,范鸿宇又绝非普通的县处级干部可比,他背后站着尤利民。
  只要范鸿宇去了齐河,不管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齐河的干部都会紧张。郭清华郑美堂会紧张,谭启华也一样会紧张。
  先把水搅浑再说。
  最少能给谭启华分担一部分“压力”,齐河市的“袁系”干部,再不能齐心协力朝着谭启华去。
  “尤省长怎么会同意呢……”
  高洁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这样做,似乎只是对荣启高有利,尤利民似乎没有这个“义务”派自己的秘书去帮谭启华“作战”吧?
  邱明山淡然一笑,眼里闪过一抹赞许。
  高洁能够想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范鸿宇笑了笑,说道:“合纵连横,不如七雄混战。”
  尤利民到任之后,对省政府的掌控,比较到位。经济建设领域一些大的举措,基本都能落实下去。但在人事问题上,却不大好置喙。
  荣启高和袁留彦在这个方面,手都攥得很紧。官场上就是这么回事,到了一定的层级,谁手里握着官帽子,谁说话就灵光。
  既然荣启高有意将齐河的水搅浑,尤利民也不介意插一竿子。
  管帽子的两位大佬,意见不能一致,尤利民的意见就显得特别重要。所谓话语权,就是这么来的。倘若铁板一块,那才不好办。
  当然,让最器重的大秘书亲上一线,冲锋陷阵,有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尤利民对范鸿宇政治斗争的手段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充满着信心,相信范鸿宇不会轻易被齐河这潭浑水给淹没了。
  从范鸿宇在省政府这一年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手段,也确实值得尤利民委以重任。
  “范县长,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心不要太急。”
  邱明山淡淡地点了一句。
  范鸿宇连忙点头称是。
第537章
微服私访
  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湖天一色,波光粼粼。
  如果不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腥气味,便堪称完美了。
  纵算如此,范鸿宇也不得不承认,这真是郊游踏青的好天气。
  十原镇坐落在大湖之滨,是云湖县十原区的“首府”所在地。区委区公所镇委镇政府等基层政权机构俱皆聚集于此。
  按照九十年代初期,内地小镇的标准来看,十原镇的规模不算小。有五条街道,两横三纵。其中一条街道,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半条。街道的一面,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新老式样都有。老的店铺,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残留着民国时期的痕迹。铺门还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所谓新式样,则是七十年代常见的筒子楼建筑。在范鸿宇眼里,这自然都是老古董了。
  街道的另一面,就是大湖。
  大湖烟波浩渺,漫漫无边无际。在全国最著名湖面最壮阔的大湖之中名列前茅,以“青山”为名。但各处水域,又有不同的名字。
  十原镇面临的大湖一隅,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云湖”,云湖县因之得名。
  十原镇是云湖一处古老的渔业码头。附近的许多渔船,都在这里交易,堪称云湖县最大规模的鲜鱼集散市场之一。十原镇的规模较大,就是得益于此。
  这条古老的街道,连通着一条县级公路,街道的一头,就是汽车站。
  当然,汽车站很小,每天也仅有数班班车从这里经过,小小的一个场院,大班车刚好能在里面掉个头。入口处一个小小的铺面,就是售票处兼候车室。事实上,天气这么好,基本不会有旅客窝在那小房子里候车,大伙都宁愿在门外站着。
  面对云湖,空气清新,景致美丽,心胸为之一畅。
  范鸿宇同志,就在汽车站旁边的小餐馆吃饭,一个人。穿着普通的体恤衫,休闲裤,运动鞋,戴一顶棒球帽。在范鸿宇想来,这已经是很普通的装扮了,搁在另一个世界,时光倒流之前,乃是标准“屌丝”形象。不料在十原镇,就算是城里人的衣着打扮了,尤其那顶棒球帽,很时髦。不时吸引着一些目光。
  范鸿宇也不在意,自顾自吃着水煮鲜鱼。
  这家餐馆虽小,手艺还真不是盖的,特别是这味水煮鲜鱼,用的现杀的活鱼,切成小块,用院子后面一口古井的井水烹煮,加上简单的作料,入口滑腻,口感极佳。范鸿宇虽然不嗜酒,却也要了半斤渔家自酿的米酒,就着大盘的水煮鱼,自斟自饮,吃得甚是香甜。
  有关他的任命文件,省委组织部早已下发到齐河市,云湖县和朝阳农场都已经收到了。云湖县人大常委会在收到省委组织部任命文件的第三天,就召开会议,通过决议,任命范鸿宇同志为云湖县副县长,代理县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全县人代会上正式选举为云湖县长。所以,严格来说,范鸿宇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云湖县代县长和朝阳农场党委书记。
  只是他尚未正式上任。
  干部调任,如果不是太急迫的话,通常都会有几天假期,好处理一下家务事,同时也要休息一下,放松放松紧绷的神经,以便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新工作之中去,迅速进入状态。
  范鸿宇有十天假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0/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