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855

  郑美堂立即迎了上来,连连向荣启高点头哈腰,双眼的余光却不住往后面袁留彦的小车瞥去。关键时刻,袁留彦才是他的主心骨。
  “小郑!你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留在市委处理矛盾,跑这里来搞什么名堂?”
  不待郑美堂开口,荣启高张嘴就是一连串的质问,语气极度不悦。郑美堂还在省委机关上班的时候,有关他的许多举动,荣启高就有些看不顺眼。碍着他是袁留彦的大秘书,荣启高也不好多说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袁留彦的“家务事”,只要郑美堂不闹得太出格,纵算是省委一哥,也不大好插手去管。
  现在自然毫不客气。
  郑美堂哭丧着脸,颤声说道:“荣书记,市委,市委已经‘失守’了……”
  惶急之中,郑美堂使用了“军事术语”。
  “嗯?”
  荣启高的双眉,猛地扬了起来。
  郑美堂忙即说道:“荣书记,我们,我们严格遵照您的指示,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保持高度的克制,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所以,所以我们没有守住‘防线’,群众冲进市委大院了……”
  荣启高连忙问道:“那,有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没有没有,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始终都很克制,没有和群众动手,群众也没有在市委大院伤人,也没有破坏贵重物品,就是,就是……”
  郑美堂喘息着说道,结结巴巴的。
  “就是什么?”
  荣启高很严厉地盯了郑美堂一眼,怒道。
  “就是,群众冲进机关干部食堂,拿走了一些吃的东西,还有些群众在食堂生火做饭,说要在市委住下来,问题不解决就不离开……”
  荣启高大怒,喝道:“你们干什么吃的?唵?这样的事情都处理不好!不知道先把群众安置好吗?吃饭都不给安排?就这样把事情摆在大街上来解决?你们长的什么脑子!谭启华呢?他跑哪去了?为什么不露面?”
  郑美堂连忙说道:“这个,荣书记,谭书记不见了,我们也找不到他,不知道,不知道他躲到哪里去了……他,他受了伤……”
  其实真要找谭启华,也还是能找得到的。
  郑美堂压根就没叫人去找!
  一得到荣启高将亲赴齐河市的指令,郑美堂立即就开始做相应的安排,俨然将自己当成了市委一把手,直接将谭启华丢到了九霄云外。
  这可是给谭启华上眼药的绝佳机会,以郑美堂在省委机关练就的一身“好本事”,岂有不牢牢抓住这个机会的道理?
  郑美堂也知道,谭启华是荣启高提拔起来的干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在荣启高面前给谭启华“上眼药”。作为市委排名第三的副书记,又是袁留彦的秘书,郑美堂在齐河市堪称位高权重,而且以未来市长自居,和谭启华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引发一些分歧甚至是矛盾。
  这时候,几位省委领导都下了车走过来,站在荣启高的小车之旁。
  袁留彦便关心地问道:“谭启华伤得重不重?”
  见到袁留彦,郑美堂心中大定,连忙微微鞠了一躬,说道:“袁书记,谭书记应该伤得不重。当时我和他站在一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群众情绪太激动了,说着说着就有人动手推搡谭书记,有几个妇女还抓伤了谭书记的脸。见情况不对,谭书记才暂时回避的。”
  应该说,郑美堂在这些细节方面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并没有刻意“丑化”谭启华,更没有刻意“美化”自己,显得他说的话十分真实可信。却在不经意间点了出来,谭启华就是被人挠了几把,立即便吓破了胆,“落荒而逃”。
  只有他郑美堂还在坚守阵地。
  在省委机关工作那么多年,这种借力打力的“太极推手”,郑美堂玩得特别顺溜。
  “哼!他敢临阵脱逃?”
  荣启高更加愤怒,尽管几名副手已经下车,围绕在他车旁,荣启高却一直稳稳坐在车内,没有半点要下车的迹象。
  当此之时,省委一把的权威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台崭新的丰田轿车以极快的速度从齐河市区方向飞驰而来,齐河市的干部们都认得,这是市委书记谭启华的座驾。
  谭启华终于得到消息赶过来了。
  丰田车在二十几米外猛地停住,发出极其刺耳的刹车声,随后车门打开,谭启华从副驾驶座上一跃而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省委领导的车队飞奔过来。
  “荣,荣书记,您好您好,您亲自来了……”
  来到荣启高车窗前,谭启华不住地点头哈腰,气喘吁吁地说道,满头满脸都是冷汗。他脸上,确实有几道十分明显的血痕,其中一道,从左眼角处划过鼻梁,直接拉到下巴,虽然不是很深,看着也让人心里磕碜得慌。
  “我要再不来,你们都该躲到省委去了吧?”
  荣启高毫不怜惜,冷冷地望着他,对他脸上的血痕视而不见,冷冷地说道。
  “是是,荣书记,都是我的错,我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处理好群众之间的矛盾,警惕性不高……”
  谭启华不敢辩驳,一迭声地做着检讨,满脸惶恐之色。
  “哼!”
  荣启高又是一声冷哼,不再理他,转向了郑美堂。
  “群众还在市委?”
  “是的,荣书记,还在。”
  “走,去市委!”
第527章
快刀斩乱麻
  齐河市中心,热闹非凡。
  齐河市委市政府大院,本就处于市区最繁华的地段。因为朝阳农场数百职工家眷的到来,原本秩序井然的市委大院门口,变得人山人海。简单目测一下,看热闹的人群至少也有两三千之众。
  市委大院门口,倒是有一小块空地,被各种农用汽车和拖拉机围成了一个圈子,汽车和拖拉机车身上,沾满泥土。
  其中一台汽车的顶棚之上,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正在挥舞手臂,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另外则有一些人正和围在最里面的市民们述说着什么,情绪激动。
  围观群众之中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还有人大声叫“好”,似乎在为演讲的男子助威。
  无聊的人们啊,唯恐天下不乱。
  省委领导车队,只能远远停下,实在是开不过去。数千人的人群,对所有车辆一概置之不理。但当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和武警战士卫护着一群干部模样的中老年人走过来时,围观人群还是起了一阵骚乱。
  一看这阵势就明白,来者必定是大官。
  范鸿宇仅仅跟随在尤利民身边,忽然眉头微微一蹙。
  他竟然在人群中看到了外国人的身影,而且不止一位。
  齐河本就是青山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有全球知闻的世界级风景区。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外国人来我国旅游,渐渐开始形成热潮。很多外国人开始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
  但在这样的环境见到外国旅游者,味道就不对了。
  范鸿宇很清楚,现阶段很多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其实都是新闻记者,不少都是带着旅游和采访的双重目的来的。为了规避有关方面的审查,多数新闻记者会以普通游客身份入境。其中甚至还有国际大公司委派的商业间谍。
  鱼龙混杂,不一而足。
  “省长,有不少外国游客。”
  范鸿宇不动声色地低声提醒了尤利民一句。
  尤利民朝着他提醒的方向望了过去,双眼微微一眯,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吭声,只是瞥了范鸿宇一眼,略带赞赏之意。
  范鸿宇的观察很细致,脑子转得也非常之快。
  随着省委主要领导的到来,混乱不堪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解。荣启高亲自充任现场总指挥,向农场职工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又一一介绍了尤利民,袁留彦和段宸欣等人的身份。
  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委书记,在一省之内,无一不是威名显赫,到底镇住了那些挑头闹事的农场职工。他们很快就按照荣启高的要求,推举出自己的代表,和省委领导“谈判”。
  警察和武警战士在齐河市委市政府干部的率领下,开始遣散现场围观的群众。
  恢复秩序,第一要务就是驱散这些聚集起来看热闹的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一回,行动很顺利。
  农场职工都安静下来,不再“鼓动”,围观群众很快就被劝散了。少数特别爱看热闹的市民,还在远处逡巡着不肯离开,最终也被警察请走了。
  市委大院前一下子变得很清净,交通警察来到路中心执勤,疏通被堵住的车流,秩序渐渐恢复。
  荣启高快刀斩乱麻,只要农场职工提出来的要求不算太离谱,都当场拍板答应下来。其实农场职工也没有太多的具体要求,就是到市委大院来发泄多年的“积怨”。
  长达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历年的矛盾冲突,多数时候都是农场职工吃些小亏。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开始的时候,是“众寡悬殊”。六十年代朝阳农场成立之初,只有区区数百人,和周边群众的数量完全“不对等”。云湖县十原区是大区,全区有超过八万人口。在围湖造田的时候,十原区的群众乃是主力。田造出来,却和他们不相干,心里自然憋气,对朝阳农场的所有职工,都没有什么好感。一旦发生冲突,都不用怎么“动员”,只要得到消息,社员们便扛起锄头扁担甚至梭镖,纷纷冲出来帮忙。
  农场职工众寡不敌,自然吃亏多些。
  再加上农场职工的身份和普通农民群众毕竟不同,是有单位所管的。与周边农民群众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敢真的大打出手。不然,重则坐牢,轻则挨组织处分,都不好“玩”。对周边农民群众而言,就只有“坐牢”这个风险,组织处分的风险是没有的。
  换言之,农场职工的思想包袱比农民群众的思想包袱要重,放不开手脚。
  吃亏就在情理之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