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855

  “但是大部分人家,还是供不起一个学生。不要说大学生,就是高中生初中生,都很难供得起。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把小孩送到学校来读书。反正读个小学基本上也没啥大用处,就是认识几个字。还耽误下地的功夫,将来也不能当饭吃……”
  范鸿宇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说道:“陈老师,你的意思,是建立一个长期的,可提供持续保障的机制,为山里娃娃解决后顾之忧?”
  “对对,是这样是这样。哎呀,还是范领导的水平高,一句话就总结到位了。”
  陈老师便连连点头附和。
  范鸿宇沉吟起来,稍顷,轻轻摇头。
  陈星睿的心就悬了起来,很关注地望着范鸿宇,以为他生气了。实在自己父亲这个要求提得比较过分。就算范鸿宇天性善良,乐善好施,但帮助别人总归有个限度。他不可能充当救世主,一揽子将大陈村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陈老师,你提的这个话题太大了,而且牵涉到了很多的方面。真正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能是政府,不是民间力量。当然,还有群众自己的努力和配合。”
  “是啊是啊,范领导说得很正确,我也只是随口提一句而已,这真是大问题,需要政府统筹解决……范领导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大陈村,为我们解决困难,已经很感谢了。”
  陈老师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范鸿宇摆了摆手,说道:“陈老师,我说的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类似你们大陈村这样的情况,不要说百山县还有不少,全国各地通算下来,那就更多了。依靠民间力量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当然不现实。但仅仅只是解决大陈村的困难,倒也不算太难。这样吧,我们原先谈妥的二十万捐款,还是不变,肯定到位。其中五万,按照你的预算,用来改建大陈村小学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另外十五万,我们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专门为大陈村考上大学的孩子提供资助。十五万不多,暂时只能为大学生和中专生提供资助,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费用,还是需要学生家长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后续我还会再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多投入一些资金。”
  陈老师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说道:“范领导,如果能这样,那就太好了。实话说,我们大陈村只是贫穷落后,孩子们并不笨,脑子还是很好使的,也能吃苦。只要能给他们提供上大学的资助,那就能解决大问题。只有更多的山里孩子走出去了,见过大世面,学到真本事,山里才有希望。”
  “对的,陈老师,我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要建设家乡,还是要靠增强自己的造血能力。”
  范鸿宇也站起身来,和陈老师握手,微笑说道。
  “那么建学校和办助学基金的事,就全部拜托给陈老师了,过几天,资金就会到位的。”
  “好好,只要范领导信得过,这个事我一定全力以赴。”
第504章
百虫宴
  “公事”一个上午就谈妥了,对范鸿宇的嘱托,陈老师勇挑重担。但毕竟兹事体大,涉及到二十万的巨款,陈老师不敢自专,还是请了九阿公等族老和支书村长过来,一起商议。
  这可是关系到山里孩子未来的前程,非得好好商议不可。
  范鸿宇让李秋雨拍了很多照片。
  陈星睿以前没摆弄过照相机,加之又是借李秋雨的“傻瓜机”,拍摄的照片很不专业,许多照片都是模糊不清的,“不堪大用”。
  李秋雨的照相水平自也谈不上多专业,但至少比陈星睿那样的“菜鸟”要强得多了。而且这一次时间充足,李秋雨给学校每个孩子都照了相,很多当然是“摆拍”,也没什么。
  对于范鸿宇的仗义,九阿公等族老和支书村长等人交口感谢,九阿公七十来岁了,甚至还站起身来,颤巍巍地给范鸿宇鞠了个躬。慌得范鸿宇忙不迭往起站,连称“不敢当”。
  范鸿宇提出来的计划,大伙自是异口同声地赞成,由陈老师掌管资金,也没有意见。但陈老师自己提出来,这笔资金由在座诸人共同掌管,存在银行,要取钱出来,必须有他,支书和村长三人一起签字同意才可以。
  也算是主动避讳。
  八九年的二十万,不要说在这小小山村,就算在大城市,也足以让人疯狂,为此引发血案毫不离奇。
  李秋雨提出来,可以用这笔钱从事一些能够产生效益的活动,让钱生钱。
  别人还没琢磨明白她的意思,范鸿宇已经摇头否决了,坚持专款专用,助学资金不能用作其他用途,不够的话,他可以再想办法。
  李秋雨本就是随口一说,被范鸿宇否决,也不以为意。
  这些事,她是不懂的。
  她不过是个刚刚读大二的学生,要学会怎么管钱,怎么管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范领导,这个事,要不要和乡里打个招呼?”
  一切商量妥当,支书忽然问道。
  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的共同思维,碰到大事,不管是好是坏,第一时间向上级组织汇报。
  范鸿宇说道:“向乡里和县教委报备,是肯定的了。不报备,到时候他们会来调查,反倒缠夹不清。不过我有个建议,你们先在银行开个户头,等钱到账之后,再向乡里和县教委报备。这个顺序很重要,千万不能搞错了。钱还没到账,先就报备了,好像在欺骗领导,不大好。”
  范处长这就是在公然“忽悠”支书了。
  说起来,范鸿宇亦是迫不得已。
  对于现今各级政府机关的“信誉度”,范鸿宇心里有数,决不能估计过高。不管是上面的拨款而是民间捐款,只要走财政的账户,十有八九会被雁过拔毛。到时候,这二十万能够有一半落到大陈村的手里,都要烧高香了。范鸿宇远在青山,也不好插手益东的事情。
  不过这些话语,却不必向大伙提起。
  在这些淳朴的山民眼里,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是最靠得住的,范鸿宇的“警告”,只怕他们未必真的会相信,还不如“忽悠”他们一把,省得麻烦。
  明明是善举,却不得不“提防”当地政府机关,委实无奈。
  “对的对的,还是范领导想得周到。”
  大伙便一齐点头,深表赞同。
  在省政府上班的大领导,无论如何都比他们想得周全,绝对不能质疑的。
  谈妥公事之后,支书邀请范鸿宇李秋雨去他家里吃午饭。大家也都赞同。这也是山里人的规矩,来了贵客,每家每户要轮流招待。
  当然,吃食还是全村人一起凑。
  这样贫穷的小山村,纵算是支书村长家里,也不会有太多的“余粮”。
  在支书家里吃中饭时,依旧是九阿公等村里的头面人物作陪。
  吃过中饭,李秋雨便迫不及待地对陈星睿说道:“陈星睿,走走,抓虫子去……”
  尽管李秋雨对“百虫宴”很怵头,但她害怕的只是那些虫子本身,对于抓虫子这样的活动,却十分喜爱,肯定很好玩的。
  在这偏远山村,不要说没有电视收音机等娱乐设施,电都是不通的,李秋雨也没带什么杂志报纸,不找点好玩的事情做做,闷也闷死了。
  陈星睿看了看天色,正午时分,太阳还比较厉害,但在大山深处,也不怎么炙人,倒是抓虫子的好时机,当下含笑答应。
  李秋雨顿时便笑逐颜开,带着十分向往的神情。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抓虫子的“大部队”开拔,以陈星睿的母亲,婶母为领队,还有陈星睿的堂妹和一位邻居家的大婶。加上范鸿宇,李秋雨,陈星睿一共七个人,带着四件“作战工具”。
  所谓“作战工具”,相当简单,用几根小毛竹扎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绑上尼龙丝网,网眼很小。陈星睿介绍说,当地管这种自制的工具叫“篓”,大致是这么个读音。
  “用这个篓子捕鱼么?”
  李秋雨跟在陈星睿的堂妹身后,兴致勃勃地问道。
  陈星睿的堂妹叫陈梅,大约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身形瘦削,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稚嫩一些,长相文静秀气,记得陈星睿说过,陈梅读到了高中,成绩很不错,因为他的原因才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的。
  陈梅很腼腆,笑着摇摇头,说道:“不是捕鱼,是抓水蜈蚣……”
  普通话还算比较标准。
  “什么叫水蜈蚣?”
  李秋雨是个“好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
  “水蜈蚣就是水里的一种虫子,长得有点像蜈蚣,但没有毒,能吃的。”
  “吃?”
  李秋雨顿时便寒毛倒竖,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蜈蚣那可怖的形状。
  蜈蚣能吃?
  开什么玩笑!
  “嗯。”
  陈梅点点头,加快了步子。虽然她总是趁李秋雨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打量,但和李秋雨并肩走在一起,却觉得“亚历山大”。
  李秋雨满腹疑窦。
  大陈村处于山谷之中,村外不远处就有一条小溪流过,溪水很浅,只堪堪没过人的足踝处,大约也就是二十来公分的样子,水流十分清澈。
  抵达溪边,四位女将便摆开了阵势,赤足下到溪水之中,各自占据一块阵地,用脚开始搅动溪水里面的鹅卵石,溪水就变得浑浊起来。
  李秋雨便很紧张地在岸边盯着,目不转睛。
  倒要看看,到底是抓些啥玩意。
  不一会,陈梅将篓从水里提了出来,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好多水蜈蚣……”
  弯下腰去,在篓里抓起一些虫子。
  “我看看我看看……”
  李秋雨便嚷嚷起来,如果不是她穿着运动鞋,只怕就要跳下水了。
  陈星睿笑道:“你最好不要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