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855

  无论什么时候,范鸿宇都喜欢站在全局来看问题,这也是尤利民最欣赏他的地方。一个合格的秘书,如果同时还是一个合格的高级幕僚,岂不是更好?
  曾书记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却不敢再说话。
  张力华那冷冰冰的眼神,他可也感觉到了。
  并不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和范二哥一样牛逼哄哄,底气十足。
  “走吧!”
  对范鸿宇等人的对答,尚为政恍若未闻,略事歇息,便即站起身来,举步向前。
  大伙连忙跟了上去。
  一行人走进树亭坳村,家家户户堂屋大开,几乎每户人家的堂屋里都有人在编织竹席和其他简单的竹制品,尚为政等人走过,大伙只是好奇地打量几眼,并不跑出来围观。只有一些幼儿跟在后边跑。
  曾书记便向尚为政解释道:“尚老,树亭坳的群众,都有编织竹制品的手艺,靠这个东西赚几个油盐钱。”
  尚为政微微颔首,说道:“就地取材,很不错。”
  范鸿宇插话道:“这些手工编织的竹制品,工艺太简单,式样也比较老,附加价值不高。如果能在工艺和品种方面加以创新,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加上良好的销售渠道,效益会成倍增加。”
  “是呢是呢,曾冠青就是这个想法,他打算搞一个竹制品加工厂……”
  曾书记连声附和,话说到一半,好像突然想起什么,戛然而止,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之色。
  薛益民便瞥了他一眼,嘴角含笑。
  曾书记神情益发尴尬。
  貌似在区公所的时候,他口口声声对曾冠青不了解,这下子却是说漏嘴了,连曾冠青回乡之后想要干些啥事都一清二楚。
  看来,“言多必失”果是至理名言啊!
  接下来,曾书记慌乱之中又犯了个“错误”,居然并没有向村里的村民打听,径直就将尚为政等人领到了曾冠青家里。
  这是一栋很古老的土砖屋,只有半米高的青砖基脚,墙壁上应该刷过一层石灰,不过很多地方都剥落了,露出了里面黑黄颜色的老土转。
  所谓土砖,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原料就是来源于稻田之中的泥浆,用一个木制的坯模,将稻田里的稀泥铲入其中,用脚踏平,置于阴凉之处风干,就是成品土砖,可以用来建房子。自然,这种土砖谈不上质量,仅仅只是最简单的建筑材料,其坚固结实程度,和经过烧制的红砖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最大的缺点是无法经受雨淋。
  但在过去的艰苦环境之中,烧制红砖是扎扎实实的“奢侈品”,贫苦人家很少建得起红砖瓦屋。一路行来,树亭坳村绝大部分民居俱皆是这种老式土砖房子,红砖瓦屋极其少见。
  建国四十年,树亭坳村依旧不通公路,与外界交通极不便利。完全可以想象,在建国之前,这里是如何的贫穷落后。估计那个时候,就算这样的土砖屋恐怕也见不到几间,多数村民就是茅棚栖身。须知建造土砖屋,也只能节省红砖,诸如房梁,椽子,青瓦这些建筑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得花一大笔钱。
  土砖屋前,一名年岁极高的老妇人安详地坐在堂屋外边,手里摆弄着一些竹篾,正在编织一种小型的三角状容器,有点像是撮箕的模样。
  这位老妇人穿着老式的青色对襟褂,头发斑白,看上去至少也有八十开外了,很专心地编织着手里的竹撮箕,没有注意到尚为政等人的到来。
  “五阿婆……”
  曾书记大步上前,高声叫道。
  敢情这位就是曾冠青的母亲。
  五阿婆闻声抬头,遍布皱纹的脸上立即绽开笑容,看上去十分慈祥,笑呵呵地说道:“哟,是曾书记来了?快,进屋坐吧……”
  说着便放下手里的竹制品,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倒是无需别人搀扶,身子骨似乎颇为硬朗。而且一眼就能认出曾书记,可见眼睛还很好使。
  “五阿婆,不忙不忙,来贵客了……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央来的大领导,尚老……”
  曾书记便忙不迭地给五阿婆一一介绍尚为政等人。
  五阿婆慈祥地笑着,一一点头,神态安详,似乎并未被尚为政等人的身份“吓住”,就好像来的是普通客人,含笑接待。
  说起来也是,到了五阿婆这个年纪,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值得她惊讶不已呢?
  中央来的大领导也好,隔壁村里来串门子的亲戚也好,在五阿婆眼里,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的热情接待。
  “你好,五阿婆。”
  尚为政疾步上前,主动和五阿婆握手,很是客气。
  “你好,尚老。”
  五阿婆以方言答道,难为她这么大年纪,曾书记一介绍,就能记住尚为政的“名字”,而且气度安详,应对得体,显然见过“大世面”,不是普通乡下老妪可比。
  曾书记早就介绍过,五阿婆是当年的支前模范。
第472章
谁是主角?
  尚为政哈哈一笑,说道:“五阿婆,尚老不敢当。我叫尚为政,你叫我的名字吧。”
  他不过七十来岁,五阿婆已经八十几岁,叫他“尚老”,确实不敢当。
  薛益民便在一旁含笑说道:“五阿婆,这是尚书记。”
  曾书记就紧着做翻译。
  薛益民说的是正宗京片子。
  “尚书记。”
  五阿婆从善如流,笑着改了称呼。
  尚为政满面含笑问道:“五阿婆,五阿公呢?老人家在家里吧?”
  谢文健神情微微一滞,瞥了范鸿宇一眼,范鸿宇神色自若,没有任何反应。谢文健不禁暗暗惭愧,范鸿宇明明比自己小了十来岁,这份镇定可了不起。比较而言,自己就落于下乘了。看来这人就该给大领导做秘书,见大世面,才能养成如此雍容的气度。
  五阿婆笑呵呵地答道:“他不在家,到县里开会去了。”
  彦华县改市是在十几年前,老辈人还是习惯性地称“县里”。
  “开会?”
  尚为政微微一愣,有点疑惑。
  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去县里开什么会?
  谢文健连忙解释道:“尚老,五阿公是老赤卫队长,市里每年都要请这些还健在的老人家聚一聚,开个座谈会,了解一下老革命的生活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
  尚为政便连连点头,说道:“嗯,这个好,对这些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党和政府就是应该多加关心。”
  张力华插话道:“这山路可不大好走,老革命会不会累着?”
  曾书记忙道:“没关系没关系,五阿公身体还很健朗,走十几里山路不成问题。每年市里开会他都参加的,每年座谈会请的也是那些身体还好的老革命。身体不大好的,就不开会了,民政局把慰问品送到家里去。”
  张力华点点头,不住打量四周的情形。
  “尚书记,各位贵客,请屋里坐。”
  五阿婆招呼道。
  尚为政笑着说道:“五阿婆,我看这堂屋门口挺凉快的,又能晒晒太阳,我们就坐在这里吧。”
  “好好……”
  五阿婆连连点头,颠着一双小脚,就要进门去搬凳子。曾书记和区里随行的干部们便抢先跑进屋里,搬了一些竹椅子出来,摆放在堂屋门口,恭请尚为政和领导们落座。
  五阿婆却还是进到屋里,不一会端着两个竹制的小盘子出来,里面盛着一些瓜子花生,摆放在一个竹制的茶几上飨客。
  树亭坳竹林茂盛,举凡家具用品,多数都是自家编织的竹制品,虽然外形不是很漂亮,在范鸿宇眼里,却是百分之百的绿色环保。
  “尚书记,喝点米酒吧?”
  五阿婆笑着说道。
  尚为政连连摆手,说道:“五阿婆,谢谢谢谢,这就很好了,不用喝酒……”
  五阿婆却“不听劝”,再次颠着小脚,进了屋里,很快就提了个锡壶,拿着几个酒杯走了出来,摆放在茶几上,第三趟出来的时候,端一个青瓷大海碗,满满当当的堆着一碗泡制的小竹笋,红红的辣椒混在一起,酸气四溢,让人一见之下,便即胃口大开。
  曾书记忙即介绍说:“尚老,这是我们这边自制的泡茶,主要就是小笋子,味道还不错,就是比较辣……您尝尝。薛主任,张局长,各位领导,请尝尝树亭坳的特产吧。”
  不由分说,拿起锡壶,给大伙都斟了满满一杯米酒。农家米酒,都用大杯子喝,不用小酒杯。
  就地取材,这样的泡茶,家家户户都藏着好几大坛子,平日用以佐餐,下酒,都是好东西,方便实惠。
  尚为政笑哈哈的,拿起筷子,夹了一条泡笋,放进嘴里,略一辨味,便即赞叹道:“不错不错,味道纯正,开胃爽口,比在市场上买的泡菜好吃多了。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这个东西,开胃,每顿多吃一碗饭呢,哈哈……”
  尚为政动了筷子,其他人不敢怠慢,也忙即拿起筷子夹泡菜吃,大声夸赞,似乎天下美味无逾于此者。
  见客人们交口赞叹,五阿婆便十分开心。
  “五阿婆,中央大领导想要找曾经理了解一些情况……曾经理在家不?”
  曾书记尝了一点泡菜,便即动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