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衙内(精校)第1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5/1593

  
  邵逸平的文章不长,只有四五千字的样子。柳俊却足足看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甚至看到后面,还会偶尔再看看前面的部分,做个对比。
  柳俊放下杂志,掏出一支烟来点上,双眉微蹙,默不作声。
  周先生和邵逸平也各自抽烟,不说话。
  这篇文章,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说,理论性刊物,本身就允许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出现。如果《号角》上面发表的文章,全都是一个调子,那么这本刊物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就很值得商榷了。纵算是在大动乱期间,政治高压如此沉重,《号角》刊物,也曾发出过一些“刺耳”的声音。
  现在的环境,毕竟远比大动乱期间要宽松得多了,一段时间以来,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层出不穷,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不为过。
  然而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直接针对于向宏,就差指名道姓了,也不能不说是政治上的一颗重磅炸弹。
  单单这篇文章出现在《号角》杂志之上,便很能说明问题。
  不明内情的人,无疑会将此当做是严柳系的属意。不过就柳俊所知,邵逸平确实与严柳系的其他大佬都搭不上界,也就因为周先生的关系,和他有那么一点交集。他们之间,还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邵逸平这个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去影响他,让他充当马前卒的。
  或许周先生勉强能够做到。
  但柳俊清楚,周先生事先肯定不知情。如果是周先生属意邵逸平这么干,或者是首肯,一定会先和严玉成通个气,或许还会在电话里跟他提两句。周先生退二线多年,政治敏感性可一点都没有降低。
  严柳系已经和那边大举开战,此时发表这样一篇文章,也谈不上有多么不合规矩,不过如果是事先安排,总要协调一致才好。各自为战,容易出衔接上的问题。
  不是周先生的属意,《号角》的编辑,敢于让这篇文章发表出来,可见颇有胆魄。
  想一想,本派系对宣传阵地的影响力,似乎也能够理解。
  周先生、容百川等人,先后担任过中宣部的部长,杨元益也担任过中宣部干部局局长,现在宣传部门内,也还有本派系的重量级人物坐镇。有了这么些渊源,如此敏感的文章,也就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了。
  “伯伯,逸平,单就文章本身来看,我比较赞同逸平的观点。对于党政主要领导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我们确实还做得很不够。这个问题,不仅仅明珠市存在,其他很多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抽了几口烟,柳俊缓缓说道。
  邵逸平说道:“但明珠那边的情况,特别明显。实话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落后地区,我是能够理解的。那些地区经济不发达,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也不是很高,一些封建残留的思想还大行其道。无论是在领导阶层还是在基层群众中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深。要改变这种状态,并非朝夕之功。然而这种情况,在明珠市如此的突出,就颇为令人费解了。”周先生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此事的“政治含义”仿佛真的将其当做一个学术问题来探讨了,脸色平静,甚至还略略带着一丝笑容,说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在明珠市出现这种情况,就令人费解呢?”邵逸平想了想,谨慎地说道:“明珠市无论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是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在国内均是首屈一指的。也就是说,无论官员还是群众,都具备了民主的基本素质。我以前,对明珠寄予很大的期望,以前他们推出那个监督干部权力的措施的时候,很让我振奋了一阵……”柳俊嘴角闪过一抹笑意。
  邵逸平所指的“权力监督措施”柳俊也是知道的。前两年明珠市委组织部推出来的一个试点,就是在基层党委政府搞权力监督制约,将相对高度集中在党政一把手手里的权力,通过人大政协的相关运作,进行一定的制约和平衡。
  当时这个试点和相关的举措,明珠那边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也引起了党内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到处都是一片“叫好”之声。一些相邻的省市,还派了代表团前往明珠市“取经学习”甚至中组部都由一位副部长亲自带队,到明珠进行了考察,对这个举措表示充分的肯定。如果试点运作成功,将考虑在全国其他省市进行推广。
  不过最后的结果,是一批官员因此受益,获得了提拔和重用。至于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广,就没了下文。到目前为止,也还是一个试点县。好像很多人都争相要去那个试点县担任县委书记,情愿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大家去监督和约束,彰显自己的民主胸怀。
  因为大家都知道,“民主”之后,往往就意味着提拔重用。
  好事情嘛,又找到了一条向上的捷径。
  不争破头才怪了说起来,于向宏同志,就是依靠类似的炒作手法,坐上直升机的。
  柳俊很清楚,在现行体制之下,任何类似的尝试,其实都是无根之木。柳俊的目标很现实,就是由上而下的实行监督,对于干部提拔严格把关。唯有基层干部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官场风气才有可能好转,才能将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到为民办事上头去。
  难度是很大,但至少不是没有一点成功的希望。
  自下而上的监督……
  邵逸平继续说道:“……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那个试点,基本上就是在作秀,我很失望。如果明珠市这样的环境,都只能造就官本位,造就大批的上访者,那就……”周先生摆了摆手,说道:“逸平,理论探讨,主要还是理论。过于联系实际了,会走入歧途。”柳俊又轻轻一笑。
  看得出来,周先生对邵逸平确实是很欣赏,爱护有加。生恐他知识分子的倔脾气发作,再接再厉,不免要捅出大篓子来。就是这篇文章,其实已经将邵逸平置于“危险”境地了。估计这会,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看过文章之后暴跳如雷呢。
  毫无疑问,会有很多人将此事归结于严柳系的又一个进攻步骤。占据理论上的制高点,抢占宣传舆论阵地,正是政治斗争的一贯手法。别人或许拿严柳系的高层人物无可奈何,对付邵逸平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知识分子,可就简单多了。有很多办法让他“深刻吸取教训”关键问题在于,此事还真不是严柳系的属意。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针对邵逸平,邵逸平很难获得强有力的庇护。
  “逸平啊,我建议,你今后一段时间,多钻研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要争取搞懂搞通,不要过多的联系实际。”周先生又缓缓说道。
  “可是,老师,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吗?”邵逸平有些着急,在周先生面前少有的提出了异议。
  周先生雪白的寿眉微微一蹙,说道:“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有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要先搞明白。毕竟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距今过去了一百多年。他生活的环境,也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中间的区别,你要好好把握。生搬硬套的理论联系实际,有时候会误入歧途。”邵逸平略略一惊,低声称是。
  能够获得两个博士学位,可见邵逸平并不是笨人。他属于那种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风骨傲然,胸中常怀忧国忧民之志,明知道自己的某些言论,会遭人嫉恨,为了心中的理想,也顾不得了。现在周先生一再提醒,他也就明白,此事确实过于敏感了,很可能会对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老师一片爱护之心,邵逸平如何不懂?
  当下周先生撇开这个话题,提起了另一个理论课题。师徒三人很热烈的探讨起来。纯理论性的课题,讨论的时候就比较轻松了。
  堪堪两个小时结束,邵逸平看了看手表,便即起身,彬彬有礼向周先生和柳俊告辞。有时候,周先生的学生也会留下来用餐。师母是很爱热闹的,巴不得天天有客人来坐坐,一起吃饭。不过邵逸平清楚,周先生与柳俊肯定还有其他的话题要聊,自己就不合适在一边“旁听”了。毕竟这两位,都是党的高级干部。
  周先生也不挽留,微笑着点头。
  望着邵逸平略显单薄的背影,柳俊的双眉微微蹙了起来,说道:“伯伯,我看您有必要出个面了。我担心有人会对逸平不利。”邵逸平无意之间,卷入了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柳俊雅不愿他遭受什么不测。政治斗争,不应该波及到这种比较单纯的知识分子。以周先生的崇高声望以及邵逸平指导老师的身份,由他亲自出面,给邵逸平一道“护身符”比其他人出面更加合适一些。
  周先生缓缓点头,神情有点忧虑。
  
  第1892章
威名远扬
  
  周先生沉默稍顷,问道:“回来几天了?”
  “三天吧。”
  “都去了什么地方?”
  “昨天去了何延安同志那里。”柳俊答道。他明白先生的意思,绝不是要知道他去了哪些国家部委跑项目。
  周先生微微一笑,说道:“计划不错。不过实施起来,难度不小。那是他们的根本重地。”柳俊说道:“所以说,要打破这个圈子。我打算向我岳父建议,肖志雄就不要留在N省了,可以交流去别的省份任职。总是这个圈子那个圈子的。虽然现阶段,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实存在,但从长远来看,总是要想办法消弭,至少是逐渐减少这种情况。”
  “嗯,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很好。任何一种体制,都会存在弊端。而且很难进行根本性的突破。稍一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如何逐步去克服,消除这种弊端,这是个很重要的课题。你可以多在这个方面花点功夫,找出一个妥善的改善办法来。”周先生望着柳俊,眼里满是期望之色。
  柳俊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先生对他期许甚高。
  师徒俩交流了一阵子,忽然又有客人来访。
  来的这位客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个子不高,看上去很是忠厚老实,进门就给周先生鞠躬,口称“姑父”说的也是向阳县方言。
  周先生自己,在向阳县是没有什么直系亲属的,师母那边,就有一些近亲。估计这是师母的亲属,到首都来看望二老的。
  听到有客人登门,师母也走了过来。
  那个中年男子,马上又朝师母鞠躬,口称“姑妈”师母便很高兴,说道:“哟,是文阁啊,来来,快坐吧。”瞧这个架势,这位可能是经常登门的,不但师母,周先生对他也很熟悉,一坐下,周先生就给柳俊介绍道:“小俊,这是你师母的本家侄子,叫方文阁,如今在首都做生意,经常到我这里来走动走动。”方文阁刚一落座,马上又站起身来,朝柳俊微微鞠躬。
  虽然柳俊看上去很年轻,但能够在这里和周先生对坐而谈,周先生嘴里又说师母,可见也是周先生的弟子,大有学问的人物。方文阁是经商的,讲究个和气生财,先就行了礼再说,礼多人不怪嘛。
  “文阁,这位也是我们向阳县的人,叫柳俊。现在在A省工作,省长。”周先生笑着给方文阁介绍。
  前面的一段话还好,最后两个字径直将方文阁震晕了。
  怎么这个年轻人,竟然是省长?
  不过方文阁终归是向阳县出来的人,马上就明白过来。柳晋才柳俊父子的大名,在向阳县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这么一个小地方,涌出了那么多大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俩,省长副省长级别的一抓一大把,其中自以柳晋才父子和严玉成最为出名。
  “您好,柳省长。我对您真是久仰大名啊……”方文阁又一迭声的向柳俊鞠躬问好,神情甚是谦恭,带着无尽的仰慕之意。实在没有想到,今天过来看望姑父姑妈,竟然能在这里碰到向阳县的传奇人物。一省之长,对于升斗小民来说,绝对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柳俊微笑道:“方先生不必客气,你是师母的侄子,我是师母的学生,在这里,都是晚辈。”
  “是是……”看得出来,方文阁很紧张,一迭声的称是。
  师母笑吟吟地问道:“文阁啊,生意还好做吧?笑云呢,怎么没带她一起过来?”方文阁忙即答道:“姑妈,生意还好做。笑云要上学,就没带她过来了。”师母可不那么好糊弄,马上说道:“今天不是星期六吗?”方文阁就有些讪讪的,说道:“这孩子不大听话,说是星期六要补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平时也比较忙,就没有怎么去管她的事……”交谈中得知,方文阁在首都经营一家电器店,代理的就是腾飞实业总公司的产品。在电器生产这一块,腾飞实业已经形成了极大的规模,举凡彩电、冰箱、空调、微波炉之类产品,全都生产,在国内是响当当的一线品牌。向阳县的很多乡亲,都在其他城市做经销代理,经营得当的话,受益很是可观。
  作为师母的侄儿,方文阁经常会过来坐一坐,陪先生和师母说话聊天。虽然方文阁是个生意人,却是比较的忠厚老实,为人不虚浮,很得先生和师母的喜欢,将他当成了嫡亲的晚辈来看待。所谓笑云,是方文阁的女儿,也在首都上学。听方文阁言下之意,这个女儿比较调皮,他也很头痛。生意上的事情又忙,他管不过来。
  听了这个情况,柳俊也很高兴。
  先生和师母没有子嗣,如今有这样一位本家侄儿经常登门来坐坐,那是大好事。难得方文阁为人忠厚,懂进退,那就更不错了。
  “方先生……”
  “柳省长,您叫我的名字吧,叫先生实在是不敢当……”方文阁忙即连连欠身,脸上露出惶恐的神情。
  柳俊笑了笑,说道:“好。文阁,你在首都经商,要是碰到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一般来说,柳俊现在已经很少对一个生意人说这样的话了。对方文阁破例,自然是看在先生和师母的面子上。想来方文阁做个小生意,也不会遇到什么大麻烦。只是先生何等身份,方文阁真要遇到了麻烦,却是不好向先生提起。柳俊便主动给了方文阁这个承诺。
  柳俊受先生大恩,无以为报。难得先生老来认下这么个亲戚走动,柳俊自然对方文阁另眼相看。
  柳俊每次到先生这里来,如果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通常会留下来陪先生和师母一起吃顿饭,也算是尽孝道。这一次亦不例外。
  加上小保姆,五个人围着餐桌就坐,边吃边谈,聊些向阳县的旧事,其乐融融。
  正吃饭间,程新建的电话打了过来。
  “省长,听说你回首都了?”程新建在电话里说道,嗓门一如既往的豪爽。不过程新建对柳俊的称呼,已经悄悄的起了变化。以前都是叫小俊,或者叫俊少。随着柳俊的年年龄增长,地位日高,威严日甚,幼时的称呼,就不好再提起。程新建知道柳俊不会很在意,他怕的是自己叫顺口了,在公众场合也这么称呼柳俊,那就不大好了。
  柳俊微笑道:“你的消息蛮灵通嘛。”
  “嘿嘿,那是……今晚上有时间没,一起聚聚,弟兄们怪想念的。”大凡柳俊一到京师,程新建必定邀约,这也是老习惯了。
  “好,你说个地方。”柳俊也不推辞,笑着答应了。
  程新建定的地方叫“皇家娱乐城”以往在京师聚会,通常都是在长城俱乐部或者秋水大酒店。近来程新建也会经常变换一些娱乐的场所。照程新建的话说,就是有些朋友那里,也需要捧捧场。首都城里,无论哪个娱乐场所,能够请得一省之长大驾光临,脸上均十足光彩。
  程新建来首都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他又是个爱朋友的,身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这样的要紧职位,只要他愿意折节下交,那些娱乐场所的老板,谁不得屁颠屁颠的?
  纵算是四大顶级会所,何胜利高葆宏等人,对程局也不敢怠慢。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来头再大,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要给你找些难受,也是轻而易举。
  前头陶思青搞不清状况,胡乱嚣张,就挨了程局老大两个耳刮子,吃了好几个爆栗。尽管陶思青将之视为奇耻大辱,不会主动宣扬,但这样的事情,终究难以保守秘密。经过那一回之后,四九城里的纨绔,对程局那是敬畏有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5/15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