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

(15)
 受道敕命——指完成任务,得到嘉奖令。道,量词。
(16)
 支调——支吾敷衍。
(17)
 客人——指商客。
打扮行货——整理装饰商品货物。
(18)
 脚夫——搬运(挑担、推车等)货物、行李的役夫,因需步行操作,故称脚夫。
(19)
 受道诰命——与上文“受道敕命”同意,皆指完成任务回来,将得到嘉奖金。这是一种许愿,因为“敕”(处分事的名目)、“诰”(朝廷、皇帝发布命令的名目),均需通过朝廷或皇帝,而此处纯属官员私事。
(20)
 委领状——在委托领取财物的单据上签收。
(21)
 提调——调遣。
(22)
 夫人行(háng)
——夫人那边。
(23)
 鳖拗——同“别扭”。指闹意见、不顺心。
(24)
 分说——犹分辩、解释。
(25)
 干系——谓对此事有责任牵连。
(26)
 担仗——即担杖。指装载货物的担子和挑运货物的扁担。
(27)
 札付——上官委派办事,皆付札文,此文即称扎付。
(28)
 吴七郡王——即吴琚,字居父,号云壑,世称吴七郡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高宗吴后侄。习吏事,一生为官,官至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特授少保致仕。卒,谥献惠。善字画,类米芾,大字尤工。因戚属之故,得入宫苑,以词翰受知于孝宗、光宗,在当时极富盛名。此诗传云系吴七郡王夏纳凉亭所为,末后两句则是侍婢所续。
(29)
 虾须——即龙须。谓龙须草茎编织的席子。簟,指竹席。
(30)
 红玛瑙——此为枕上之饰物。
(31)
 六龙——指太阳。传说日神乘车,驾六龙,羲和为御者。
(32)
 站——古时指驿站,是称一站一站的距离。
(33)
 辰牌——早晨七至九时。
(34)
 申时——下午三至五时。
(35)
 挨——谓拖拉,磨蹭,耗工夫。山东方言。
(36)
 放屁——犹胡言乱语。
(37)
 须是——本是。
好地面——指平安的地区。
(38)
 尴尬——此指危险、有麻烦的意思。
(39)
 强杀——大不了、了不起之意。
(40)
 做大——摆架子、摆谱。
(41)
 情知道——明明知道。
(42)
 怨怅——埋怨。
(43)
 巴——此犹盼望、期望之意。
(44)
 喃喃讷讷——犹嘟嘟囔囔。
(45)
 絮絮聒聒——犹唠唠叨叨。
搬口——挑拨。
(46)
 八句诗——乃唐朝人王毂所作《苦热行》。见《全唐诗》卷二十四《杂曲歌辞》。王毂,字虚中,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自号临沂子。为人崇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称誉。以诗歌著称,尤长乐府。
(47)
 祝融——原是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
火龙——传说中浑身带火的龙。
(48)
 火旗——如火一般通红的旗帜。
焰焰——喻明亮的样子。
(49)
 日轮——日湧火轮。
凝——犹言凝结住,停住。
(50)
 翠干——谓鲜明的亮色的干枯了。
(51)
 阳侯愁波——相传阳陵国近水,阳侯溺死于水,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然天气炎热,无能为大波而愁了。
(52)
 何当——犹何时。
金风——即秋风。
(53)
 甑——古时之蒸器,以此喻热如蒸。
(54)
 火伞——比喻烈日。
(55)
 风穾穾(yào药)——象声词。形容风吹入深谷发出的声音。
(56)
 碜可可——谓丑陋难看,可怕的样子。
(57)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
(58)
 呕——通“怄”,叫人生气。
(59)
 无千无万——犹言多得无数。
(60)
 口浅——犹说话刻薄。
(61)
 草芥子——比喻微末、低微。
(62)
 两广——指广东、广西。
(63)
 卖弄——犹炫耀、显摆。
(64)
 剜口割舌——即挖嘴割舌,应当受到惩罚之意。
(65)
 舒头探脑——即伸头探脑。舒,伸。山东方言。
价——助词。相当于“地”之意。
(66)
 兀的——用在反问句头上,表示十分意外。
(67)
 一字儿——即一排,一行。
江州车儿——独轮手推车,亦即三国时诸葛亮出征所用之流马。
(68)
 颠倒问——反倒来问。
(69)
 濠州——唐时地名,宋乃凤阳府。
(70)
 客商——生意人。此喻指其财物。
(71)
 一般——犹平常。
(72)
 没命的——谓亡命徒,不怕死的。
(73)
 贯——古时铜钱用绳穿,千钱为一贯。
足钱——即足陌钱,百钱谓之陌。尝有省陌钱,即百钱不足百,或八十、九十者皆有。足钱即对此而言。
(74)
 蒙汗药——当时多用莨菪花子,有大毒,食之令人昏迷,如急用浓甘草汁灌下可解。
(75)
 早是——犹言幸好,多亏。
(76)
 没气力——犹无意思,无趣儿。
(77)
 左右——犹言反正。
(78)
 一般——一样,同样。
(79)
 不道得——不会,不至于,岂不是。
(80)
 不争——没关系,不要紧之意。
(81)
 碗瓢——泛指盛酒器物。
舀——动词。即用碗等器物从流质中取出。山东方言。
(82)
 椰瓢——将椰果硬壳锯为两半,每一半即是一个盛物器,叫瓢。北方有葫芦制做的葫芦瓢,用处相同。
(83)
 过口——谓下酒。
(84)
 一了——犹从来,一向,向来。
(85)
 饶——多给,增添。
(86)
 不君子相——指没有正经人的样子。君子相,正经人的外表。
(87)
 戴头识脸的——有头有脸,人模人样的。
(88)
 啰唣——此谓纠缠。
(89)
 对过——指对面。山东方言。
(90)
 过酒——下酒。
(91)
 倒也——谓瘫倒了。
(92)
 面面厮觑——脸对脸、面对面地互相看着。
(93)
 聒噪——犹言抱歉,是一种带歉意的客气话。也可以解作对不起、搅扰。
(94)
 死心塌地——犹言放心,不作他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