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77

吴用道:“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原来真个惜客好义。我对你们实说,果有协助之心,我教你们知此一事。我如今见在晁保正庄上住,保正闻知你三个大名,特地教我来请你们说话。”阮小二道:“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晁保正敢有件奢遮的私商买卖
(57)
,有心要带挈我们,一定是烦老兄来。若还端的有这事,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
阮小五和阮小七把手拍着脖项道:“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吴用道:“你们三位弟兄在这里,不是我坏心术来诱你们。这件事,非同小可的勾当。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目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今有一个好汉姓刘名唐,特来报知。如今欲要请你们去商议,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因此特教小生只做买鱼,来请你们三个计较,成此一事。不知你们心意如何?”
阮小五听了道:“罢,罢!”叫道:“七哥!我和你说甚么来?”阮小七跳起来道:“一世的指望,今日还了愿心。正是搔着我痒处
(58)
。我们几时去?”吴用道:“请三位即便去来。明日起个五更,一齐都去晁天王庄上去。”阮家三弟兄大喜。有诗为证:
壮志淹留未得伸,今逢学究启其心。
大家齐入梁山泊,邀取生辰宝共金。
当夜过了一宿。次早起来,吃了早饭,阮家三弟兄分付了家中,跟着吴学究,四个人离了石碣村。拽开脚步,取路投东溪村来。行了一日,早望见晁家庄。只见远远地绿槐树下晁盖和刘唐在那里等。望见吴用引着阮家三兄弟,直到槐树前,两下都厮见了。晁盖大喜道:“阮氏三雄,名不虚传。且请到庄里说话。”六人却从庄外入来,到得后堂,分宾主坐定。吴用把前话说了,晁盖大喜,便叫庄客宰杀猪羊,安排烧纸。阮家三弟兄见晁盖人物轩昂,语言洒落,三个说道:“我们最爱结识好汉,原来只在此间。今日不得吴教授相引,如何得会!”三个弟兄好生欢喜。当晚,且吃了些饭,说了半夜话。
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
(59)
,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三阮见晁盖如此志诚,排列香花灯烛面前,个个说誓道:“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六人都说誓了,烧化钱纸。
六筹好汉正在后堂散福饮酒
(60)
,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保正化斋粮
(61)
。”晁盖道:“你好不晓事!见我管待客人在此吃酒,你便与他三五升米便了,何须直来问我?”庄客道:“小人把米与他,他又不要,只要面见保正。”晁盖道:“一定是嫌少。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你说与他,保正今日在庄上请人吃酒,没工夫相见。”
庄客去了多时,只见又来说道:“那先生,与了他三斗米,又不肯去。自称是一清道人,不为钱米而来,只要求见保正一面。”晁盖道:“你这厮不会答应
(62)
。便说今日委实没工夫,教他改日却来相见拜茶。”庄客道:“小人也是这般说。那个先生说道:‘我不为钱米斋粮。闻知保正是个义士,特求一见。’”晁盖道:“你也这般缠,全不替我分忧。他若再嫌少时,可与他三四斗米去,何必又来说。我若不和客人们饮时,便去厮见一面。打甚么紧
(63)
!你去发付他罢
(64)
,再休要来说。”
庄客去了没半个时,只听得庄门外热闹。又见一个庄客飞也似来报道:“那先生发怒,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晁盖听得,吃了一惊,慌忙起身道:“众位弟兄少坐,晁盖自去看一看。”便从后堂出来,到庄门前看时,只见那个先生,身长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生得古怪,正在庄门外绿槐树下,打那众庄客。晁盖看那先生时,但见:
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松纹古铜剑
(65)
。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
(66)
。八字眉、一双杏子眼
(67)
;四方口、一部落腮胡。
那先生一头打庄客
(68)
,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晁盖见了叫道:“先生息怒!你来寻晁保正,无非是投斋化缘
(69)
,他已与了你米,何故嗔怪如此?”那先生哈哈大笑道:“贫道不为酒食钱米而来。我觑得十万贯如同等闲
(70)
,特地来寻保正有句话说。叵耐村夫无礼,毁骂贫道,因此性发。”晁盖道:“你曾认得晁保正么?”那先生道:“只闻其名,不曾会面。”晁盖道:“小子便是!先生有甚话说?”那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贫道稽首
(71)
。”晁盖道:“先生少请到庄里拜茶如何?”那先生道:“多感。”两人入庄里来。吴用见那先生入来,自和刘唐、三阮一处躲过。
且说晁盖请那先生到后堂吃茶已罢。那先生道:“这里不是说话处,别有甚么去处可坐?”晁盖见说,便邀那先生又到一处小小阁儿内,分宾坐定。晁盖道:“不敢拜问先生高姓?贵乡何处?”那先生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但呼为公孙胜大郎。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贫道久闻郓城县东溪村保正大名,无缘不曾拜识。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专送与保正作进见之礼。未知义士肯纳否?”晁盖大笑道:“先生所言,莫非北地生辰纲么?”那先生大惊道:“保正何以知之?”晁盖道:“小子胡猜,未知合先生意否?”公孙胜道:“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古人有云:当取不取,过后莫悔。保正心下如何?”
正说之间,只见一个人从阁子外抢将入来,劈胸揪住公孙胜,说道:“好呀!明有王法,暗有神灵。你如何商量这等的勾当?我听得多时也。”吓得这公孙胜面如土色。正是:机谋未就,争奈窗外人听;计策才施,又早萧墙祸起
(72)
。直教七筹好汉当时聚,万贯资财指日空。
毕竟抢来揪住公孙胜的却是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
(1)
 撞筹——凑集、凑数,引申为入伙的意思。
(2)
 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以此借指帝王及其权位。
(3)
 七宿——即七星。
紫微——此指天帝之居所。
(4)
 赴汤蹈火——比喻不怕艰险,不怕死。
(5)
 日常——犹平时。
打鱼——即网鱼。
(6)
 立地——不容少休之意。
太岁——比喻凶恶强暴之人。
(7)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说会道、善于应对,全靠口中三寸长之舌。一般多带贬意,此处是自嘲。
(8)
 晌午——正午。山东方言。
(9)
 生辰纲——指成队成批排列运输生日礼物的车马队或挑担成批运输的队伍。
(10)
 休辞生受——不要推托辛苦、困难。
(11)
 端的——此谓到底、究竟之意。
(12)
 半晌——犹言半天。山东方言。
(13)
 郁郁——形容茂密繁盛的景象。
(14)
 依依——形容树木枝条柔弱细长而随风摇摆的景象。
(15)
 眍兜脸——中间凹陷的面孔。
(16)
 略绰口——犹言大嘴巴。
连拳——递相接续,指络腮胡须。
(17)
 一带——此犹一片。
(18)
 相浼——相恳托之意。
(19)
 门馆——指私塾先生。后文又称“门馆先生”、“门馆教授”、“馆客”,意同。
(20)
 划楸——划船用的木浆。后文又作“划楫”。
(21)
 疙疸脸——面部皮肤上突出若干硬块,称疙疸脸。
(22)
 活阎罗——比喻极凶恶的人。阎罗,梵语译称,佛教谓主宰地狱之神。
(23)
 真五道——喻指霸道之人。五道,五道将军,也称五道神。旧时传说系东岳属神,专管人的生死。
(24)
 棋子布——谓织成斜长方形的布帛。
背心——不带领子、袖子的上衣。
(25)
 生布——指未经漂染之布,又称夏布。
(26)
 团团——指四周围。
(27)
 高埠——高土丘。
(28)
 说不得——犹没法说。
(29)
 行瘟使者——谓传播瘟疫的恶人。
(30)
 得采——赌赢得利之意。采,指掷色子赌博赢得的钱物。
(31)
 当垆——即酒肆。卖酒之处,累土为垆,放置酒瓮,四边微起,其一面高,形如打铁用的垆子,故名垆。此用卓文君事,前已有注。
(32)
 涤器——洗涤瓦器。此用司马相如事,前已有注。
(33)
 三醉岳阳楼——相传吕洞宾曾三次喝醉在岳阳楼。吕洞宾,传说中的仙翁,八仙之一,号纯阳子,唐代人。相传其举进士不第,遂游江湖间,遇锺离权授以丹诀而成仙。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左城楼。唐时兴建,历代修缮,至今犹存。
(34)
 打酒——即买酒。
(35)
 下口——指佐酒下饭的菜肴。
(36)
 花糕——旧时重阳节习惯吃的一种发糕,混合糖与面粉,经发酵后,中夹各色细果,形成多层,美而诱人。此乃以花糕喻五花肉。
(37)
 激恼——搅扰,烦劳。
(38)
 胡乱——犹言凑合、勉强,客气话。
(39)
 千难万难——极言其难,太不容易。
(40)
 不烦恼——不愁。
对付——应付,准备。
(41)
 水亭——临近水的亭子。
(42)
 小猴子——称机灵的小男孩。
(43)
 相次——犹将近。
(44)
 官司——官府衙门。
打鱼鲜——网活鱼。
(45)
 禁治——谓有禁令,无治理办法。
(46)
 来历——犹缘由。
(47)
 忽律——又作“
”,即凶猛之鳄鱼。
(48)
 贼男女——犹言贱人。
(49)
 把住——控制住,掌握定。
(50)
 盘缠——此指财物。
打发——给予,进献。
(51)
 科差——谓缴捐税、服劳役。
(52)
 异样——调换着样儿。
(53)
 “水里”以下两句——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意。
(54)
 开眉展眼——形容眉开眼笑之开心、快活。
(55)
 胡乱——此犹随便。
着人——用人。
(56)
 道路——此指生意、买卖。
(57)
 敢——大概,也许。带猜度的意思。
奢遮——了不得之意,言买卖大。
(58)
 搔着痒处——谓恰到时机,如饥时来饭、渴时来汤之称心如意。
(59)
 金钱纸马——指祭祀时所用之冥币和神像之类祭品,祭毕即焚化,以求上达天神。
(60)
 筹——犹个,量词。
散福——即把祭祀用过的祭品,祭祀后分发给大家受用。
(61)
 先生——宋时对道士的一种称呼。
化斋粮——指道士前来募化斋饭需用的粮食。
(62)
 答应——乃应付之意。
(63)
 打甚么紧——谓有什么要紧。
(64)
 发付——犹言打发,对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