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9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2/932

  若真的是墨家主力袭来,准备围歼他们于商丘城下,最好的办法就只有撤退一途了。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墨家就在利用诸侯的畏惧心理。
  若是诸侯不畏惧,在阳夏方向的那支疑兵和空城计就不会有效。
  若不畏惧,很可能就是韩军真的以为墨家畏战,不但可能继续前进还可能攻击泓水威胁商丘。
  空城计只是一场试探,试探的结果就是诸侯联军其实在心里还是很畏惧和墨家野战,所以才会有韩军三万缩回阳夏固守、联军主力趁着墨家主力不在偷袭商丘的选择。
  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场骗局,诸侯们担忧无比。
  天子彷徨无计,却也知道若是诸侯的主力断送于商丘城下,则大势去矣。
  虽说昔年就有晋文公强制天子去狩猎会盟的耻辱,如今又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种根本不把周礼放在眼里的无礼,但毕竟面上诸侯还要给天子几分颜面,不至于太过分。
  墨家则不同,他们的道义根本不承认世袭天子的合法性。
  一旦诸侯联军的主力在商丘覆灭,意味着从商丘到洛阳,再也组织不起来一支有效的抵抗力量。
  昔年楚人近洛邑,欲问鼎之轻重,曰有十万带甲欲观中国之政,还可以说在德不在鼎之类的屁话,实则和在德不在鼎没有丝毫的关系,只不过是楚人的实力不足以碾压北方诸侯怕引起众怒。
  若是墨家这群人靠近洛阳,单凭那句在德不在鼎可是挡不住他们。历史上在德不在鼎挡不住始皇帝,如今当然也挡不住若是商丘野战全歼了中原诸侯野战兵力的墨家。
  况且,按照墨家的义,天子无德,世袭不合法,墨家不认那个德的基础,也就根本讲不通道理。
  周天子心中大骇,本想着攻下商丘劫掠一番弄些战利品换钱,现在看来只怕不但得不到战利品,自己还可能折在这里。
  “诸位臣卿,如今该怎么办?”
  他不只是再问自己的直属臣子,还在以天子的名义询问韩侯齐侯,自己带的那小几千人马根本就是凑数的,联军的主力是齐军。
  齐侯虽不知兵,可齐却有之兵之臣,却不便直接给天子进言,因为天子封臣的封臣不是天子的封臣,齐国贵族除了国高两家天子安插过去的人外都是效忠齐侯的。
  齐侯之前也已和臣子们讨论过,便道:“如今承匡归墨,若东北方向真的是鞔之适主力,势危矣。”
  “其志不小,欲灭杀天子于商丘。我军宜速撤。”
  周天子心急如焚,暗道我还能不知道要撤?可是往哪撤?怎么撤?若是早知道墨家的主力在泗上并未去莱芜,我连来都不会来。
  天子焦急道:“说是要趁着墨家主力不在强取商丘的是你们,说是分兵围承匡、戴城而主力攻商丘的也是你们。如今你们也要拿个主意啊。”
  周天子的这番话并没有指责的意思,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他手里的那点兵根本没有什么大用,就算自己是天子,自己的话也没有人会听,所以如何退兵还是要听诸侯的想法。
  可这些话在齐侯听来,便有些刺耳,似乎是在指责齐侯。
  毕竟这一次攻入泗上以破商丘是齐国极力鼓吹的,说到底攻入泗上的目的说是为了大义遏制墨家,可事实上很现实的目的是为了逼墨家从莱芜撤军。
  齐侯听着天子这番话,大为不悦,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喝骂道:“噤声!事已至此,天子何故效妇人之态,怨天尤人,悔恨当初?”
  周天子挨了顿骂,心里委屈无限,心道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啊,我只是说希望你们能想出个办法,我的兵少又没有用,我也没怎么打过仗,我就是这个意思。
  挨了顿骂,心里委屈,嘴上却也不能说什么。
  韩侯却明白齐侯的意思。
  现在戴城之围已解,五千齐军伤亡三千,剩余的退入了雍丘。斥候回报说那里至少有一万解悬军。
  现在那一万人歼灭了承匡附近的五千人,解了承匡之围,导致诸侯的局面很危险。
  若是往南退,和韩军三万会和,那就要面临一个极大的风险。
  在承匡的一万人很可能从承匡南下固城,切断诸侯后退的路,墨家主力自东北围来,到时候很可能近十万人被围住承匡、阳夏、柘城之间。
  如果东北外四十里真的是墨家的主力,联军退兵的方向选择并不多。
  要么经由宁陵、承匡和戴城之间,撤回到雍丘。
  但那样的话,韩国的三万人就算是彻底断送了。
  现在阳夏方向的疑兵、承匡方向的万人、再加上墨家的主力,已经是彻底把那三万韩军给围住了。
  一旦联军主力经宁陵撤走,三万韩军的侧翼就彻底暴露,到时候墨家主力南下,承匡之师围堵、陈与苦县之兵骚扰,三万韩军必死无疑。
  这三万韩军是韩国的支柱,韩国如果征召农兵可以征召十万,可如今的战争已经不是君子驾车互冲徒卒农兵摇旗呐喊的时代了,十万农兵根本及不上那三万常备军。
  若是这三万韩军被灭,韩国就彻底完了。
  韩侯即刻道:“不可由宁陵撤军!若从宁陵撤军,墨家主力便可兵出戴城,承匡之军堵住段端之师北上之路,则我军很可能被墨家围在戴以南、承匡以北、雍丘以东。”
  “若主力覆灭,则大势去矣。”
  他生怕齐人说出来什么壮士断腕之类的屁话,就算断腕那断的也不是齐国的腕,而是韩国的命根子。
  韩侯可不想把韩国的命根子当齐国的手腕。
  之前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可以精诚团结在周天子身边,韩军可以单独当做右翼以掩护。
  现在形势逼人,韩侯也得先考虑自己那三万主力的命运。
  韩侯的话,也算是从大局去阐释。
  戴城围而不攻、宁陵围而不攻、承匡尚未攻下,联军主力便直插商丘。
  若是沿着来的路原路返回,这三座城没有攻下的恶果就显现了出来。
  墨家的主力行军速度很快,比诸侯联军要快不少,现在他们在东北方向,若是联军原路返回,墨家可以遣派一支前锋经由戴城横插在雍丘之前,阻截联军后撤的路。
  到时候韩军三万被困在阳夏,主力被堵在雍丘之前,中军和右翼之间相距不下二百里,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如果墨家的胃口很大,可以选择先吃掉联军主力,然后再挥师南下,围攻阳夏的三万韩军。
  如果墨家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联军主力撤走,从雍丘到承匡再到阳夏将没有可以阻碍墨家主力的力量。
  到时候承匡那里的一万墨家军队堵住阳夏韩军回撤的路,墨家主力先吃掉韩军易如反掌。
  无论哪一种,都有极大的风险。
  而且风险最大的,始终都是韩军在阳夏的那三万人。
  万一到时候齐国猛逃,墨家主力追之不及,那阳夏的韩军就完了。
  韩侯想要提醒一下齐侯,这一次攻入泗上,虽说是为了大义,但实际上是为了齐国。
  若不是因为临淄有危险,联军不至于没有攻下承匡、戴城以及宁陵,就直插商丘,陷入现在的境地。
  正是因为临淄有危险,所以逼得联军为了达成战略目的,不得不快攻冒进。
  他这番话才说了一半,齐臣便冷笑道:“若非右翼主力段端说泗上的主力在柘城、苦县之间,何以至此?”
  “他的错误判断,导致了大军以为墨家在泗上的兵力都在阳夏附近,商丘空虚,这才使得联军不攻承匡宁陵而扑商丘。”
  韩人闻言大骂道:“齐人无耻!这一次韩国难道不是为了救齐国才出兵的吗?”
  齐臣回骂道:“难道墨家攻下了临淄齐地,韩国就能独存吗?难道墨家会认为韩侯大义而不去攻韩吗?说是救齐,难道不是救己?”
第二百四十八章
存亡大事亦可和稀泥(中)
  诸侯联合出兵本来就很容易出问题。
  远的来说,烛之武退秦,秦晋联军各怀心思,最终郑国得存;晋阳之战,三家反赵结果盟友捅刀。
  原本历史上应该出现,现在已经不可能出现的韩赵的魏国继承权干涉战争也是差不多。
  原本历史上魏击一死,公子缓号称有强宣称,韩赵出兵干涉魏国继承权战争,赵国要把魏国做掉;韩国要把魏国削弱,导致了韩赵两家互相咒骂。
  赵国骂韩国目光短浅,没有诚意,没消化吞掉的郑国之前没有心思遏制魏国,目光短浅将来必然遭祸。
  韩国骂赵国野心勃勃,做掉魏国赵国做大,到时候定要侵伐中原,韩国说赵国在把韩国当傻子,韩国凭什么要遂了赵国的心愿做掉魏国?
  两家互骂了一日,结果赌气退兵,魏国得存,最终才有了魏国围邯郸而孙膑田忌成名之战。
  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但又不太一样。那是大胜之前,现在是大败之前,自不相同。
  就在韩齐臣子互骂的时候,天子近臣熬孙仲子起身道:“如今天下危在旦夕,乾坤有颠倒之悬,墨家为诸侯大敌。此时此景,合则生、分则死,诸公此时不该咒骂悔恨,而是该商讨退兵之策!”
  从天子到近臣,没有一个人在听说东北方向可能是墨家主力后选择野战,因为他们惧怕,也根本不敢野战。
  所要讨论的只是退兵,以及退兵的方向。
  大军围困商丘,刚刚展开,重新收拢至少也要一天半的时间。
  围城不是数万大军都蹲在一起,而是要分成许多营寨,挖掘筑垒准备草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2/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