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932

  次日上午,几名侥幸逃脱的赵人贵族讲述着昨天发生的一切。
  那一次冲锋直接瓦解了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的赵军,三千赵军被杀八百,多数被俘,全军覆没。
  韩军主将段端看着这几名惊慌失措的赵人贵族,暗暗松了口气。
  这三千赵军虽然没了,但却保住了自己的主力,自己猜想的没错,墨家果然是想诱使他冒进从而围歼。
  很显然,和赵军接战的必然是墨家主力的前锋,他们的任务是偷袭阳夏,然后截断他退往阳夏的路。
  幸于自己先假意冒进随后便折回,否则若是再往前走几十里,定是要被围。
  这些赵人也非是无能之辈,多有功勋而敢战,即便这样,仍旧被不到三千人的墨家前锋歼灭,可见墨家的野战之威一如从前。
  若是自己被围,定是无幸。
  他宽慰了那些赵人几句,立刻引大军入阳夏,利用楚人之前修筑的堡垒,部署守御,同时派人汇报联军的中军主力,就说自己遇到了墨家泗上留守军团的主力。
  消息传到联军中军后,诸侯和重臣们大喜过望,这真是天赐良机。
  墨家在泗上的部队不多,若是都在阳夏附近,那么商丘必然空虚。
  如此一来,之前的一些情况也就说得通了。
  承匡等地墨家的少量部队还在死守,这明显就是在拖延联军主力围攻商丘的时间,从而为泗上留守的军团歼灭联军右路创造时间差。
  幸好段端知兵,没有冒进,若不然可真的要出大事。
  墨家的野战能力依旧不可小觑,即便留守的可能非是主力精锐,但能够在野战中只用一下午时间突破赵人的车营,足见可怕。
  若是右路段端的韩军冒进到苦县,与主力相距二百里,那么墨家便有足够的空间围而歼之。
  一旦右路被歼,那么右路从苦县到泓水、再到阳夏、大梁都将出现巨大的漏洞。
  若到时候墨家遣一军偷袭大梁,焚烧粮草,只怕大军就要被困在商丘城下。
  诸侯们越想越是合理,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适的胃口太大,是准备直接吃掉天子之师诸侯联军的主力六万余人,而不是区区右翼的三万。
  在诸侯算来,如果墨家大军在外,那么在泗上最多也就有拼凑起来的三四万军队。
  墨家的军队确实能打,征兵和训练的军制也与众不同,但如今的战场就算是孙、伍复生,怕是也很难做到以一敌二。
  所以这一切就都很合理,因为墨家不可能围歼中军主力,所以墨家大规模在阳夏等地集结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吃掉可以被吃掉的右路韩军,从而迫使诸侯退兵。
  墨家的主力很显然不是要打一个临淄,而是要攻下临淄后以胶东之粮平定齐地,下临淄经平阴,从而彻底破袭诸侯国的侧翼。
  若是在泗上不能迫使墨家主力退兵,反倒是被泗上留守的部队逼退,那么各个诸侯国也就岌岌可危。
  墨家已有南阳、鲁山、淮西、泗水,已然是做到了可以各个方向进攻而使诸侯首尾不能相顾,若是再得平阴威胁巨野、卫等,韩魏到时候就要面临三个方向的压迫。
  按照诸侯所想应是这样,所以段端的消息让他们兴奋莫名,这是一个惊动天下迫使墨家主力回来的绝佳机会。
  诸侯不指望能够攻入彭城,只是需要迫使墨家回援,所以若是能够攻下商丘,便有可能。
  攻击之前,可以秋毫无犯,防止城中抵抗激烈。一旦攻下,若是墨家主力还不回援,则尽屠之,逼着墨家回来。
  于是,诸侯作出了一个决策。
  分兵围承匡、宁陵、戴,围而不攻。
  主力绕开宁陵、承匡,直扑商丘。
  待墨家泗上的留守部队回援,则使段端从阳夏出泓水,合兵以近十万兵力围城打援,围歼墨家在泗上的这支野战部队,然后破商丘,则可破局。
第二百四十三章
决战前奏
  用兵以奇险,往往是出于无奈。
  承匡一城久攻不下,若是稳扎稳打,必要先攻下承匡、戴,然后再攻宁陵,从而靠近商丘。
  可诸侯联军若是这么打,就要考虑是莱芜先被墨家的主力攻下,还是己方先攻破了商丘,时间上只怕来不及。
  齐国已经是无路可退,唯有先攻下商丘或者用屠杀的方法逼迫墨家回援,才有可能稳住齐国的局面,解决此时的危局。
  既是断定墨家泗上留守部队盯上了右路的韩军,这倒正是一个机会。
  昔年墨子曾言,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
  商丘正合其一。
  承匡卡在右路和中军主力之间,宁陵在商丘之前,但守军的数量都不是很多。
  计议已定,诸侯联军终于做了决定。
  分兵五千围承匡、分兵八千围宁陵,其主力绕开宁陵,直奔商丘以围城。
  一旦围城,则命在阳夏防守的韩军密切注意墨家的动静,先守好阳夏、固城,待泗上留守部队支援商丘之时,阳夏之君出兵柘城,会于商丘城下,将泗上的留守部队歼灭。
  联军主力出宁陵、围商丘的行动刚刚展开不过三天,在单父等待机会的适就的了消息。
  军帐之内欢声雷动,看起来诸侯联军已经上当了。
  在单父附近墨家集结了在泗上的几乎全部主力野战部队,四万步兵,一万六千骑兵,外加工兵和炮兵。
  剩余的野战部队则分散在陈、柘城等地做疑兵。
  若是能够抓住机会聚拢部队,正可以打出来一个大约七万解悬军对大约五万诸侯联军的优势战役。
  这场战役适是准备分两段打的,先难后易,他要的不是诸侯联军退兵,而是要将韩、魏、卫、齐的最后一支野战部队全都埋在这里。
  所以他根本不想先动右翼的弱旅韩军,那样会引起对方的警惕从而开溜。
  只要中军主力被消灭,那三万韩军也就是盘中餐物,无处可逃。
  单父距离商丘并不远,至关重要的戴城虽然被围,但是诸侯联军也还未攻下。
  即便局势十分有利,但实际上也就争取了大约两天的时间。
  一旦大军开始行动,很快就会被敌人发觉,到时候要么是右路的韩军必然北上。
  若是会和成功,倒不是打不了,而是打起来会很麻烦,伤亡会很大。
  以多打少,和人数相近,那大为不同。
  战场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计划。
  若是大胜,能够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联军中路,然后歼灭韩军,则军队可以不用修整,趁势北上,攻入新郑兵临黄河,威胁韩、周东征齐国。
  若是小胜,可能就需要修整一段时间,防止赵国趁机干涉,不要过快进军以免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出现意外,稳扎稳打争取三年灭齐。
  大胜小胜的关键,已经不在墨家主力这边,而是在做疑兵的陈、苦县等地的那些部队那里。
  一旦韩军由北上会和的意图,就需要在那里做疑兵的部队至少坚守一天的时间,为主力会战争取足够的时间。
  只要一天时间便足够,因为大军一旦出动留给适的时间也不多。
  在苦县、陈等地的部队收拢的话约有八千野战部队,在内线作战就算可以补充一部分二线守备的兵卒,数量也不会太多。
  商丘之南并非筑垒区,这就需要这些部队用最顽强的精神,接近可能拖住阳夏的韩军。
  适思考着柘城这个地方,也就是许多年前宋襄公扬名仁义无双之地,只怕这里才是整个战场上最为残酷的地方。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再犹豫。
  于是下令,一个步兵师以及三千骑兵出右路,快速解戴城之围,解围后迅速南下承匡,留下两个旅的步兵加强承匡的防御,剩余部队靠近宁陵。
  主力则直扑商丘以北,击溃联军外围后贴近联军主力,待右路偏师集结后,展开决战。
  左翼以苦县、陈地的疑兵为主,他们佯攻阳夏,然后北上柘城,在柘城与承匡之间防御,阻止韩军北上和联军主力汇合。
  这也是分进合击的战略,适总算是明白了古时候作战为什么失期皆斩。
  在这个通讯完全靠马、消息传递速度最快一天二三百里的时代,分进合击战术用好了那就是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大胜,用不好就可能会成为笑话。
  可不用还不行。
  好在这是内线作战,宋国这些年的道路修的不错,粮食补给和后勤也因为在内线的缘故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加上战役发起的时间是深秋,天干物燥,又无阴雨,正适合大兵团机动。
  围攻戴城的联军并不多,只有大约五千,戴城之中尚有一个旅的要塞守备旅。
  以一个步兵师加上三千骑兵突袭,只要不犯下太大的愚蠢,当无问题。
  只要戴城之围一解,急下承匡,联军主力会以为墨家要切断他们的后路,便极有可能让在阳夏的韩军北上拧成一团,让墨家吃不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