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932

  “二来,子墨子、禽子皆是君子,但之后的人是否也能如此?所以这样做也可以杜绝一些人今后将天下变为私产。”
  他这个想法一说完,在场众人登时议论纷纷,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适十有八九便是下一任的巨子,任谁都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
  所谓两岁,并非两年,每岁为十二年,岁为木星,十二年是木星的公转周期,此时天下有占星术,也多以岁年为纪年:战国时候多有记录的所谓岁在大火、岁在鹑火便是这种源于占星术的纪年方式。
  两岁为二十四年,若是今年禽滑厘无幸,适继为巨子,二十四年后适也大约六十岁左右了。
  如今在这个时代已然生活了二十年,身边多是一些为利天下死不旋踵的义士豪侠,适自己也逐渐被这时代所感染,正是若是二十四年尚且不能定天下于一,也谈不上什么英豪。
  再者二十四年的时间,铁器、火药、牛耕等等技术的传播推广,若还不能做出一番大业,那这天下恐怕便真的要四分五裂,秦族赵族之说只怕会流传天下。
  这是于英豪之气的缘故,适也考虑了,如今就算是定天下于一,受物质基础所困,能够让天下知晓民为神主、确保资产阶级启蒙学说的传播就已足够。
  至于那些必然会腐化堕落的可能,他自认没有那个能力撼动,还是不要去触碰的好。
  众人神情凛然,不少人钦佩之色更盛,暗道:“适基本便是下任巨子,单单是这一条提议,便足以证明此人担得起巨子之位。”
  适目光扫过那些交头接耳的人,明白这个规矩若是选择在禽滑厘重病的时候由他提出而通过,在这个时间点,必然会对以后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后的天下首脑形成一种不可撼动的约束。
  也或许,他自己也怕自己的这点被时代浸润的英豪气,有朝一日真当了巨子、拥掌天下之后,会把这些英豪气磨砺干净。
  此时立下的规矩,便也是将来约束自己的。昔年墨子立十三剑保护适的同时也为了防备他,而现在墨子已逝,昔年约束他的十三剑老的老、病的病、年纪大的大,适也是在继承墨子的遗志,以不可撼动的规矩来约束自己。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可撼动的力量(一)
  这事也只有他来提最合适,也只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提,才更容易成为后世墨者难以撼动的规矩。
  当年交接的时候,墨子开了一个好头,适再巩固一下那些交接的规矩,至少二百年内总是可以稳固的。
  二百年后,物质基础达到,民智渐开,便是有人想要拥天下为私,也不会有人答允。
  众人也不觉得适这人冷酷无情,在禽滑厘重病的时候说这些,相反却一个个极为佩服。
  墨家最为厌烦的就是乡愿之好,老好人在墨家混不下去,不讲规矩没有原则的人至少在此时的墨家,难以成为重要人物。
  此事议定后,适便起草了这一份建议,立刻叫人快马送回彭城。
  同时又内附一封自己的意见,若是通过这些决议,立刻将这些决议大肆传播,宣告天下。
  墨家的根基之地不会乱,正常的组织流转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重病去世导致纰漏,这一点适根本就不担心。
  他只是要向那些听闻禽滑厘重病后,认为泗上可能有变、认为伐齐之事可能会终止、可能会和齐国草草签订和约的诸侯们宣告一种力量,一种此时天下墨家所独有的组织机构和官僚体系的力量、一种完全碾压分封建制的组织能力的力量。
  告诉他们,别再幻想对齐一战就这样草草结束,让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该装死的装死、该中立的中立、该谴责齐国的谴责齐国。
  ……
  齐国都城,临淄。
  暗流涌动。
  南济水大败的消息早已传来,临淄军团仍在武城,城内只余老弱妇孺,老弱妇孺们对于墨家的义多有知晓,临淄传播墨家道义讲学的人很多,他们不惊慌。
  但那些聚集在临淄的贵族、田氏族人们,已经处在一种极度的恐慌之下。
  平阴城数日被破,鞔之适三日破卢城的消息传来之后,更是人心惶惶,齐国立国许久,此时尚未有乐毅连破齐七十二城唯余即墨的旧事,但二十年前三晋破平阴导致齐侯自缚的事还历历在目。
  平阴一破,临淄危在旦夕。
  在这种慌乱之下,更有另一股暗流,当年田昊留下的那些人这些日子频繁地出入太子剡的府中。
  田剡不是田和的儿子,而是田和的侄子,田和田昊兄弟两人合力搞死了诸多有权势封地的兄弟,两人之间达成了默契的妥协。
  田和这些年为政举措也还可以,虽不说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凭借铁器牛耕和新作物的传播,在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依旧算得上是难有的盛世,众人又很难知晓其中的物质缘故,便认为田和有才有能有德可以感应上天。
  当年也有一些痛斥田氏代齐的儒生,如今也纷纷称赞田氏代齐的合法性:若非不合于天,为何这几年齐国少有灾荒、民众乐业、粮食产量日增?
  这样一来,原本为了妥协兄弟之争定位太子的田剡的地位就很是尴尬。当年若不这样,齐国还要再来一场内战,当时兄弟两人也知道轻重,总没有翻脸。
  可这些年田和实力日增,田昊当年伐最一战大败而归,太子剡的势力愈发薄弱。
  尤其是这一次田和直接让儿子田午随军出征,这正是学魏文侯。昔年魏文侯让太子击十五岁随军出征,定西河、平中山,几番大战有吴起乐羊等人辅佐威名赫赫,军中贵族多认可太子击,田和便效仿的此事。
  太子剡又飞蠢货,而且田昊死前也留下的足够的政治遗产和谋划之士,如何看不出田和的意思?
  只是之前田剡却真的是毫无力量反抗田和的命令:田和说的很好,他年事已高,万一有什么变故,太子不可不在都城;而墨家军力强势,如今又有射程一里的火炮,太子不能够随军出征以免出现危险。
  这样的鬼话,田剡心里只能暗骂,却无可奈何。
  讲道理不能反驳,田和说的很有道理,可是田剡却明白没有军权和贵族的支持,自己的君位那里坐得稳?
  尤其是当墨家认为“鲁人无辜、故不在鲁交战”的说法传来之后,一些原本田剡身边的门客立刻投奔到别人那里,田剡也在暗中大骂:“墨家愚蠢,效宋襄公之事。”
  若问天下人谁最盼望这一次齐国大败,非田剡不可,可能墨家众人都比田剡对于齐国失败的期待更小一些。
  墨家效仿宋襄公讲墨家的义,在田剡和田剡一派的人看来,这墨家必要失败。
  墨家的失败,意味着公子午战功卓著,意味着田和的威望更高,意味着田和有力量和诸侯达成一些密约:譬如他死之后,田午政变推翻田剡,诸侯不要干涉等等。
  可等到南济水一战的消息传来,临淄哗然惊恐的时候,田剡在众人面前痛哭地感叹了南济水之败的痛心后,回到自己宅邸之后立刻翩翩起舞喜不自胜。
  平阴大夫是田和的人,不是田昊的人。平阴大夫的失败,不是齐国的失败,而是田和的失败。
  田剡喜不自胜,那些之前还在观望的贵族们纷纷开始和田剡接触,每一日络绎不绝,而且诸多谣言开始在临淄传播:墨家不可战胜,不若和谈。费地之事,使齐国六万将士被俘,都是因为君主不智的决定。
  随后传言又起:田庆之才,不如鞔之适远矣,我军必败!到时候临淄军团数万人,只怕也要被杀被俘,年久不能归乡,数万临淄子弟将抛尸费地……墨家怨恨的不是齐人,而是怨恨发动不义之战的君主,只怕除非君主下位,否则难以和谈。
  如今临淄国人多数都在远征途中,城中留下的都和那些人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血缘关系,自然关切临淄军团的动静。
  南济水之战后,墨家并没有屠戮一名齐人俘虏,与二十年前三晋伐齐斩杀三万齐人用头颅筑京观完全不一样,而且还送回了那些战死在南济水的齐人骨殖,这倒是让临淄许多人放心,心想就算战败只怕也不容易死。
  可是墨家这些年一直在齐国活动,山东二国齐鲁,墨家的活动极为频繁,当年为了一起对抗强大的越国,墨家访齐,带来的铁器种子,又在海边展开了晒盐之法,使得民众深受其利。
  当年田氏代齐之时,演的那一幕政治闹剧,也正是用了“保民、利民”的口号,因为他们违背了礼,只能利用墨家在民间宣传的义,至少在田和求魏侯请周天子封侯给予正式名号之前对于墨家的讲学并不禁止。
  一直持续到伐最之战前,齐墨双方的关系也都算是融洽,伐最之战缔结的条约中也不允许齐国禁止墨家在临淄讲学。
  墨家讲学的结果,就是田剡那一波谣言一出,民众不禁愤怒,配合上墨家这些年的宣传,均想:那费地事,是人家的事,齐国去打本就不义。而且得利的是贵族君上,自己的丈夫兄弟父亲却要战死在费地,这凭什么?
  田剡为自己政变的造势只是流传出一些风声,立刻就在临淄引起了巨大的反向,二十年间墨家孜孜不倦的宣传,在此时配合上太子剡的野心,终于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
  当然,这是源于南济水齐国的失败,而在南济水大败之前,尚且还有不少临淄国人为君上庆贺齐国又将强大、拓地百里,国泰民安,不下齐桓之治……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可撼动的力量(二)
  对太子剡来来说,南济水之战齐国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足以翩翩起舞,但若是临淄军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他只怕会高兴的难以自已放声高歌。
  若是墨家能够针对临淄军团取得一场如同南济水一战样的大胜,田午不管是否被俘,田和的威望都将降到极点。
  临淄的民众必然愤怒而又怨恨,到时候振臂一呼,与墨家暗中讲和,再传出一些传言诸如:诛不义之君,始可和……那么大事可定。
  当年卫国摇摆在晋楚之间,因为卫侯选择了和楚结盟而被担心晋人报复的国人驱逐的事便是可以为鉴的历史。
  从墨家夺下平阴之后,田剡也基本看明白了墨家的计划,他觉得墨家定是要准备围攻临淄,以逼迫田庆公子午回师。
  如此一来,大军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军中人心惶惶担忧家人,那么墨家便可以有足够的机会在半途伏击,这样一来田剡叔叔的势力就可以完全被推倒。
  于是自南济水之战后,田剡收敛了那些兴奋的神情,每日间忧国忧民,屡次进言。
  朝堂之上,太子剡一副为齐之社稷宗庙担忧的神情,总能搏来一阵阵喝彩。
  “齐自太公望受封于营丘,已立六百年。除了当年纪侯谗言而致哀公被烹、公子静将都城迁至薄姑外,临淄从未受过战火。”
  “僖公小霸、桓公称雄,及至二十年前三晋侵齐,临淄都未曾受过战火。”
  “如今临淄国人远征在费,临淄人口虽众挥汗成雨,但却从未守过临淄。而且数万青壮在外,城中止于老弱。墨家善攻善守天下闻名,一日下武城、半月破平阴,鞔之适攻守之术自墨翟逝天下无双,临淄恐不能守。”
  “此时,当急召田庆回师,以护国都。国都若在,我们尚可期待魏韩等国调停,若国都失,魏韩等必畏墨家之势,不敢出面,届时齐之社稷危矣。”
  “况且,姜齐虽失德,然无知之众极多,吕贷食邑一城,无德无功,依旧有众多士人追随……若临淄失,只怕田氏应天命而为之事将被无知民众质疑。”
  他一副忠心款款的模样,看上去很是相信墨家的军事力量,实际上也真的很相信墨家的军事力量,谋士们分析之后告诉他,这必是鞔之适攻齐之必救而欲半途伏击之策。
  况且,就算墨家不是这样想,那么田庆大军回来,墨家围困临淄,民众必然怨恨,到时候他口称大义,效昔年宋国之华督,只说为了万民之利当诛不义之君,既可以获得墨家的支持,又可以直接政变推翻田和的统治。
  这段时间,田剡府邸中士人云集、贵族往来、车水马龙,田和如何能不知道?
  他是不相信田剡的这番话真的是为了齐国社稷,但他却不得不赞同田剡的意见。
  如田剡所说,从墨翟去世之后,这天下守城攻城的第一人,当属墨家的鞔之适,数日破平阴的战果让田和不得不考虑临淄的防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