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932

  “此事不必再谈,只让全军后撤。且修书于田庆和公子午,说墨家欲在济水寻机野战,我等后撤到阿、谷等地。再令人入成阳,告知此事……”
  谋士道:“成阳韩魏之军,恐不敢轻动。若要求援,还是要依靠平阴、历下之兵。非吾族类,其心必异,魏人如何肯全力助齐?”
  平阴大夫哼笑道:“我岂是求援于魏?只是万一成阳有失,也好让魏侯知道,是有缘故,非是我见死不救。”
  他心中已定,众人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自己可以论战,如当年曹刿胜齐桓管仲那般战胜墨家义师,便只能选择退守谷、阿。
  平阴大夫又命亲信星夜前往鲁国,将墨家在济水出没的消息告知田庆,以为将来。
  ……
  汶水以北,南济水流域。
  四万墨家义师正在行军,不断有骑马的斥候从远处返回,将沿途的消息传递到几辆马车之中,很快便有年轻人拿着各种各样的消息来到适的旁边回报。
  十日的时间,墨家主力的四个多师前行三百余里,沿途封锁消息,如今根据斥候的回报,距离齐平阴军团只有短短的三十余里的距离。
  路边,不断有男男女女唱着一些军歌鼓动士气,众人士气正高,正所谓“跟着鞔之适、战战如潡水”之类的说法,早已在军中流传。
  如今士卒大致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加上这种信心,之前因为顾虑鲁国无辜而导致的不满情绪一扫而空。
  沿途一路,并无阻碍,如今分兵之类的行动,相对于此时的齐国的军事组织能力而言,实在是做不到,义师主力沿途便畅通无阻。
  路边的一处土台上,适拿着千里镜观察着远处的地形,看着万里麦黄,心道若是黄河不改道夺淮,鲁西南地区的确是一处富庶之地,天下之中的说法并非浪得。
  和他一样,在旁的几个人已经想着将来天下归一之后,如何修筑河堤、水渠,使得这片广袤的平原能够水旱无虞。
  和齐国那边战前的紧张气氛截然不同,几个人道:“将来若能勾连汶水、济水,如邺地水渠灌溉,配以良种牛耕堆肥之法,此地可养百万人。”
  “只可惜,齐侯昏聩,并无此等利天下之心。”
  适放下玻璃磨制的千里镜,点头道:“因而,既诸侯无利天下之心,当取而代之。此为大义、大仁。大野泽之毗,本该是中原最富庶之地,水草肥美,地肥而沃。可惜了……”
  整个鲁西南地区,围绕着大野泽附近,基本上就是北方诸侯和南方楚国的争霸战场。城濮之战的爆发地,就在濮水,在成阳附近,齐国也和楚国多次在这里决战。
  饶是如此,历经了两次弭兵之后的短暂和平,这里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感叹之余,几名传令兵抵达,走到适身边道:“工兵在前面已经选好了通过南汶水的河滩,在那里架设了浮桥。”
  “斥候回报,齐军似乎是觉察到了我们的动向,没有继续向前,似乎准备撤退。”
  旁边的参谋官展开地图,标注了一下大致的渡河地点,现在尚未到夏雨时节,正是难得的好天气。
  几名军官和适一同围着地图看了看,适道:“只要渡河,齐人能够选择的撤退路线就很少了。”
  他的手指在北汶水、南汶水之间的狭长地带虚点了一下道:“宽二十里、长八十里,这个范围之内,找准机会全歼齐国的平阴军团,大事可成。”
  “现在齐军的位置大概在这……”
  指点了一下后道:“这样,再派出五百步骑士,先行渡河,绕开齐军主力,直插阿邑。”
  “由师代表带队,若是齐人主力继续朝阿邑移动,便沿途袭扰,尤其是夜里不准他们睡好。”
  “若是齐人转道向谷邑,这五百人便在阿邑附近,那里有我们的一处据点义仓,在那里等待。”
  “这是最后一次分兵了,野战决胜只在几日之内。若是再无战机,我们就得撤了,转而去攻成阳了。”
  众人脸色略微有些凝重,知道若是攻成阳,那实在是下下之选。
  适见众人略微凝重,笑道:“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沿途一片平原,平阴军团跑不了的。我们黏住之后,他跑又跑不掉,除了选择和我们决战之外,还能怎么办?”
  “四万义师在旁,他们敢放开步伐行军?不敢的。所以,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我们的行军速度。”
  “刚才我已经说了,南北济水之间,能够过河的地方不多,齐军实际上就在宽二十里长八十里的范围之内和我们比谁跑得快。”
  “我们距离他们有二十五里,也就是说他们要跑八十里,而我们只要能跑一百零五里,我们就算赢了。”
  “传令下去,继续加快速度,在天黑前完成渡河,在河对岸宿营修整。”
  “在渡河的时候,各色旗帜一定要分明,谁先渡河、谁后渡河、渡河之时如何整军,那是你们的事,不要出什么纰漏。夜里宿营,注意用热水洗脚,各个连队的墨者都要发挥驷马先锋的作用,能够帮助背干粮、铁锅或是火药、铅弹的,一定要做好。”
  如何渡河保持不乱,那不是一个主帅要考虑的事,身边自有人点头安排。
  五百步骑士先行出发,由第一师的师墨者代表带队,渡河之后绕开齐军主力直插阿邑让齐军转变行军方向、或是迟滞齐军主力的行军速度。
  第二日一早,已经全部渡河的义师放开手脚,沿着南济水全力向东北前进,不断传来呼喊叫人加速的口号声。
  墨家主力不选择斜插追赶,而是选择沿着南济水北上,和齐军的平阴军团赛跑。
  南北汶水之间的宽度很短,昨夜墨家主力全部渡河的消息,想来已经传到了齐军那里。
  这也是一种威慑:在平地上往后撤,或许还可能胜墨家主力一步。可若是渡河,那么以齐军现在的组织能力,渡河连同架桥可能要花费一日的时间,有昨夜墨家义师渡河速度的威慑,齐国主将只要略微有些头脑,就不可能选择渡河逃走。
  而且,就算渡河,又能往哪里跑?
  南北济水之间从大野泽开始一直到卢邑,也就是后世济南的长清区附近才再次合流最终注入大海。
  南北济水就像是一道天然的防线,将齐军压缩在这个范围之内。墨者之中齐人不少,对此地颇为熟悉,随军远征的医生秦越人本身就是卢城人,对这里更是熟悉有加。
第一百二十八章
陷于死地然后生
  一日半的行军,到后来适已经让部队稍微放慢了速度。
  因为齐军实在是走不快,若是放弃辎重车,如同放羊一样溃败,或许跑的能够更快。
  但那样的话,等于不打这一仗齐军就已经崩溃,墨家的斥候一直尾随在齐军后面,一旦齐国人放弃一切主帅只身逃走,那么义师这边也可以分兵去追击。
  第三日的中午,义师已经追上了齐军平阴军团的主力,适已经可以在山坡上用千里镜看到后撤的齐军。
  到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齐军果断选择了扎营,没有继续前进。
  看来齐军的主将是担心到傍晚的时候扎营时间不够,准备的不充分导致墨家夜袭,终究当年商丘一战墨家夜袭打出了威名。
  齐人既然选择扎营,那就等同于选择明日决战,适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唯一能够救援平阴军团的,可能也就是阿、谷等地的大夫,他们的主力都集结到了平阴军团中,这种救援的可能性也只是理论上,而且根本于事无补。
  魏韩联军可能在这几日知道了墨家的动态,但是他们现在出兵也没用,等爬到这里的时候,这仗肯定也就打完了。
  此时此刻,偌大齐国,已经无可在五日之内救援平阴军团的力量,这个时间差终于被墨家抓住。
  适便下令,继续前进,在距离齐军五里左右的地方扎营,明日一早决战。
  行军中的士卒纷纷发出兴奋的喊声,他们真是不怕打仗,行军太苦,如今终于可以对垒了,又如何不兴奋?
  夜里扎营之后,篝火点燃,斥候派出,其余人都在休息。
  也不用怕齐国人夜袭,就算夜袭义师也可以应对,更不用怕齐人趁夜逃走,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趁夜逃走,那就成了溃退而不是撤退。
  军帐之内,军官们都是一脸兴奋,适也一扫之前紧张的心情,说道:“明日决战,最不济就是齐人选择猫在河边,不攻也不走,任凭我们围困万千,撑到天黑就算一天。”
  “不过,时间站在我们这里,五日之内,应该一支援兵都没有。但我们不能打五天,明日决战,要速胜。早歼灭平阴军团,便可以早一点攻占平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修整,对临淄军团的时候可以以逸待劳。”
  他走到帐篷外面,看了看晚上的月亮,并无光晕,月朗星稀,明日应该是个大晴天。
  于是叫来传令兵道:“告诉在成阳附近的那三个旅和重铜炮部队,接到命令,不管其他,即刻沿济水向下。越快越好。”
  六指笑道:“你既说追上齐军,那便已经胜了一半,那么今日追上,便可以认为我们已经获胜。那三个旅和重铜炮、辎重便可以顺流而下了。”
  适点头道:“正是。咱们要考虑的,是攻平阴的事啦!好了,商量一下明日的对阵……”
  ……
  数里之外,齐军大营。
  紧张的情绪在营寨中蔓延,巡视的军官虽然极力想要控制士卒的情绪,但效果不佳。
  如今墨家主力就在数里之外,又有夜袭的名声,于是传下重令:凡有在营中喧哗的,立斩。
  这时候最怕的就是营啸,哪怕墨家没有夜袭,也可能一个人睡觉喊了几句梦话,都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大帐之内,平阴大夫一脸凝重,周围的齐人军官贵族也都默然不语。
  这两日的行军,齐军已经竭尽所能,可是依旧被义师追上。
  六万大军,面对四万义师,自上而下都带着一种恐慌,这仗已经算是败了一半。
  在这之前,哪里有过这样打仗的?
  奔袭数百里,不管身后城邑,直插齐国腹地,不管泗上得失、不管武城归属,就像是适和平阴大夫有私仇一般,从成阳开始一直狂奔追到这里。
  平阴大夫叹了口气道:“如今看来,已然无可奈何。墨家义师从一开始盯着的就是我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