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932

  又商定了日后归还俘虏的日期,适与公造冶便起身告辞,只说回去复命。
  一番相送,正要回去的时候,忽然有几名持剑之士经过。
  远处,宫厩尹却只当自己不知道,暗暗观察。
  那几名持剑武士待墨者靠近后,忽然问道:“你们便是墨者?在羊坽之上,杀我伙伴,今日便要复仇!王上有令,不得杀,却也要叫你们知我们手段!”
  这几名持剑之士说的极为恣意,又无漏洞,一声吆喝,顿时围住了走在前面的适,便要动手羞辱。
  既不用剑,便要多用勾打、角力、摔角之技,宫厩尹心中不满,只是本意让墨者出丑,又不敢真的动手杀人。
  适下意识地向后闪避,对方既不拔剑,这边护卫的墨者也不能拔剑,以免斗殴杀人真的被困。
  公造冶在适面前从未出手,却并非只会用剑,一身角力之术亦是好手。
  知今日事关乎墨家脸面,伸手将适向后一拉,挺身向前。
  双手抓住一人,脚下用力取巧一勾,顿时将一人推倒。
  随即又欺身于一名壮汉身前,双手抓住对方手臂背摔于脚下,借着腰力向后一蹬,正中身后一人的胸口。
  他这一身手段速度极快,力气又大,但却看似平淡无奇,然而不多时已有六七人倒地。
  送行之辈,皆为楚王甲士,也有勇力;楚军君内也多有善角力之人,见公造冶干脆利落扑倒了数人,知道英雄,却不敢喝彩。
  毕竟敌人。
  却不想公造冶正直身体,右手微抬,做扶冠状,左手屈于胸前,昂头微点头三下,满脸高傲神色。
  楚人骄傲,又多祭祀,以祭祀之羽冠为高冠者比比皆是,做扶冠之态,正是楚士较量获胜之后的礼节。
  他本楚人,后为墨者,这些习惯却还不忘。
  四周顿时欢声雷动,纷纷叫好。
  公造冶却也不说那些废话,行礼之后,走到适身边道:“走罢!”
  一行人不再停留,于楚人叫好声中,自乘车而去。
  此事报于楚王,楚王也不以为意,又非大事,公造冶处置的也得当,以楚士较量之礼结束,极为雅致。
  楚王心道:“墨者说自己是天下人,便是此意。此人必是楚人,只是如今却非楚人……”
  仔细品味自己所想的这些话,越想越有些滋味。
  若今日来的是宋人,只怕刚才那一摔,便有仇恨,也绝不会有楚人欢呼。
  可偏偏是自称天下人的墨者,处理的如此雅致,竟让楚人亦欢呼其勇。
第一九二章
城坚犹惧萧墙祸(一)
  既入城,见于巨子,遍言楚营之事,适只说自己不辱使命。
  墨子自选善觋巫者,准备再入楚营,与楚人祭祀成盟,届时可能墨子要亲自前往面见楚王才行。
  墨家作为一个独立于各国、而又高于各个附庸国和大夫邑的跨国组织,若与楚人会盟,巨子需要亲自出面。
  此时需要做的机密,因而知道墨家真正目的的人寥寥无几。
  公造冶与适都是知道真正目的的人,其余知晓的人也都围坐,墨子问道:“你二人入楚营,以为此事胜算几何?”
  适想了一下,说道:“弟子以为,此事胜算可有八分。只要此事机密,又用各种手段让楚人轻视,一旦趁月夜夜袭,楚人战车不能行动、弓弩不能攒射,而抵近之后我们有火药为势,楚人必乱。”
  “若楚营乱,楚王只能依营寨拒守,他若撤,则楚军必乱。所以到时候就算他明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他,他也无可奈何。”
  “三百墨者,皆守纪律,组织严密,分左右而辨东西,成行伍而整队列,与此时天下无可阻挡。”
  “穿阵而击,楚人封君县兵不能环顾,乱局之下也知该怎么办,短时间内也不能组织起来。”
  “所以此事虽行险,但把握极大。”
  公造冶点头表示支持适的意见,其余人也表示此事可行。
  墨子便道:“事已至此,我只有出面与楚王会盟,祭祀成火,让楚王方位在夜里依旧明显。只是此时尚且不是机会,城内谣言四起,只怕不日城内将有祸乱。”
  适笑道:“先生难道对于谁做宋公还有在意吗?”
  墨子摇头也笑道:“我岂在意谁做宋公?你曾说,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之别。我只是在想,什么时候才算是雪中送炭。”
  ……
  城内,大尹宅中,反对司城皇一族的贵族齐聚,一个个面露忧色。
  他们是宋国贵族,按说此时墨者帮着守城、连续挫败了楚人地穴、羊坽等共计,应该面露喜色才对。
  然而,正因为墨者守城太厉害了,他们一个个不时发出叹息之声。
  叔岑喜叹息道:“墨者严令明禁,守城之术让楚人无攻,我看照这样下去,只怕三晋兵至,楚人也不能破城。”
  作为当今宋公的叔叔、宋国的公族,却在忧虑自己的国都不能被楚人攻破,这于此时并不荒诞——不久之后赵之公族也会带着魏人攻打邯郸、楚之王子也会带三晋兵攻伐楚县。
  现如今司城皇一族与三晋的关系,人尽皆知,若是到时候守商丘的功劳全都归于司城皇,名声大涨,更难对付。
  六卿之内,司城一家独大,在商丘经营百余年,根深蒂固,常年政变经验娴熟,私兵甲士众多更是武德充沛。
  几年前宋公薨时,童谣遍传商丘,叔岑喜与其余六卿却不敢动,就是因为他们一动司城皇可以轻易击败他们。
  下首的小司寇听此言语,亦长叹一声道:“墨者赏罚有度,又说楚人破城,必会征集粮草,又说若非楚人围城此时已经割麦,城内农夫激愤,民心可用。墨者守城手段又多,我也怕短时间内不能破城啊。”
  大尹灵琦看着二人,笑道:“即便楚人破城,又能如何?你们尚且不明白民心何以可用、何时可借啊。”
  其余贵族都以大尹为尊,纷纷请教。
  大尹道:“楚人如今破城,于我等大事无益。”
  “需多攻城、城内人心疲惫;需无粮草,城内易子而食折骨而炊。”
  “只有这样,才能宣扬:若非昏庸之君无礼于楚而贰于晋,楚人缘何能攻打商丘?”
  “到时候城内不满,司城一系必然不愿降于楚人,墨者虽有民心却也不能决定降还是守。”
  “你们需知,墨者守城,源于国君之命,若国君不愿意守,墨者又凭什么理由守商丘呢?”
  “昔年郑人、卫人,多有因为晋楚相争而驱逐国君事,宋人未必就不能做。”
  “只是,想要这么做,必须要让城内困苦,不愿意再守下去。到时候才能说因为国君不智,才有了这样的祸乱,否则楚人就算入城,于我们何益?”
  “你我皆为上卿、大夫,已无可封,只能举大事!”
  他分析了一番,众人这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其中关键。
  大尹又问:“你们以为,若墨者守城,能守多久?”
  太祝也不装神弄鬼占卜一番,直接道:“只要城内粮食充足,只怕可以守到楚人退兵。”
  “楚人以地穴、羊坽相攻,墨者轻易化解,如今楚人也只能围而不攻。我原以为,商丘守不住,毕竟非文公之时……不想墨者不但有机械之巧,还有政令制度,这是出乎意料的。”
  太祝说的文公时事,其实就是在和现在进行对比。
  宋文公之时,正赶上楚庄王争霸,那一次围城九个月,围到城内饿死大半,但商丘依旧没有投降。
  因为宋文公在做公子之时,就乐善好施,很有民心,又有威望。
  文公祖父的夫人、周天子的姐姐王姬,想要与文公私通……当然,王姬不是文公的亲祖母,宋国的贵族圈多少还有一点底线。
  尚且为公子的文公拒绝,王姬不但没有因爱成恨,而是选择更为无私的爱,帮助文公在城内建立名声。
  作为公子的文公,可以做到将家财施舍给那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使商丘城内没有因为孤寡而饿死的;可以每天出入士与贵族的宅邸,与他们结交为友;可以拒绝美艳的祖父的夫人的诱惑,博得了极高的名声;而王姬又在被拒绝后帮着文公提振名声。
  最终,王姬和文公合作,发动了政变,趁着文公的兄长打猎的时候一举将其击杀,国人也拥立了文公继位,在清理昭公余党贵族后又分权给支持的贵族,加上商丘城内众人的支持,坐稳的公爵的位子。
  至于做祖母的王姬与做孙子的文公倒是暗地里是否私通,那就是不得为人知的故事了,这种丧失的贵族文化中外均有,并不惊奇。
  私德不论,文公执政之前的名声和施舍,保证了楚人围城数月、城内折骨而炊易子而食,依旧坚守没有投降也没有政变和国人暴动。
  而太祝所作的对比,便是之前的悼公和如今的宋公田,都没有文公当年的名望,加上这些年贵族之间争权夺利,商丘国人已经丧失了原本参与政治的心态。
  死个国君,就只是互相告知一声,顺带还有童谣嘲讽一番宋公脑残,非要去信什么祈禳之术。
  宋公田继位后,又当年改元,壮志雄心,忙着会盟,顺带着墨家推广的两季种植法还没有完善,他已经先准备加税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墨家出面守城,也根本不可能坚守太长时间。国人一旦被贵族组织起来,很容易来一场暴动政变,将给他们带来祸患的国君驱逐。
  至于讨好楚人万一将来晋人报复怎么办,很多国人可能不会想太遥远,只会盯着眼前一两年之内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