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9/2763

  要知道公司的第三轮融资,已经提上了日程。
  你就是和第二轮融资一样,不参与,也没问题,或者是等到第三轮融资之后再退出,那也没问题。
  怎么就这么不配合呢?
  而且非常不讲人情的选择在新的一年刚开始的时候退出,虽然不相信预兆什么的,但这会这样的行为,难免更让人感觉沮丧。
  不过,熬到现在的这十几位,涵养都有了些,和马首富一样,没有说一些过激的,也于事无补的话来。
  “大家不用灰心,”见气压有些低,马首富站了起来,边走边说,“第二轮融资,高盛没参与,但其它的几家,都对我们很有信心,包括后来参与进来的软银。”
  “所以高盛的退出,并不会对我们后续的投资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他先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还应该要达成一个公司,对第一轮选择投资我们的高盛,我们要怀有感激之情,可以说当初没有他的那笔投资,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同时,合作断断续续,这其实也正常,现在时机不对,说不定过将来又会有合适的时机呢?”
  “所以我们今天要统一一下口径,高盛,那是我们最开始的伯乐,是帮助过我们的人。”
  “我们最好的回应的方式是,加倍努力的工作,把我们的公司建设得越来越好。”
  但是这样的鼓动方式,显然有些苦情,大家的情绪,依然普遍不高。
  “我们最好做到这样,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将来,我会让你高攀不起。”
  “喔。”大家叫了起来。
  所以说,再有涵养,面对这样的事,还是这样有烟火气的话听起来解气。
  “另一个也算得上好消息的是,接盘高盛的,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熟人,喏,今天的上海新闻还有讲到他。”他调到上海台,恰好在播冯一平被书记和市长联袂会见的新闻。
  “对,就是我们的冯首富。”
  “是他?”“冯一平?”
  听了这个消息,大家有的振奋,有的怀疑。
  振奋的是,冯一平既然肯接盘,那就意味着他对阿里的认可。
  怀疑的是,冯一平他真能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吗?他现在最热衷做的,可是各种实体店,大家有点像天然的对头似的。
  “大家也都知道,在国内和美国,我们这位冯首富的高科技公司发展得应该说都挺不错,至少不是个外行,这一点总是好的。”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是不是这位冯首富现在不把这样的投资放在眼里,到现在,他那边,居然都没有一个电话打过来。”马首富说。
  “但迟早总是要见面的,有些话,迟早要说清楚,恰好,他今天刚到上海,我想,是不是要主动去见他一面,所以这次见面该谈什么,怎么谈,请大家帮着想想。”
  因为拉投资的时间长,他们在面对风投的时候,能非常自如。
  但是,冯一平可不是一般的风投,原来的很多策略,现在都必须调整。
  “来来来,大家都好好想想。”
  也许他们都没意识到,对这个目前还并不是太认可的年轻人,他们表现得非常重视。
  ……
  和预想中的一样,在上海的冯一平,和预想中的一样,接到马首富的电话,约好了见面时间之后,看着窗外的大楼,看着楼下浪奔浪流的黄浦江,冯一平觉得挺骄傲。
  这可是曾经的自己,只能仰望的对象,现在,他主动来拜访自己,为此骄傲一下下,好像是可以的哦。
  ……
  “马总,各位,这是我们的一平,一平,这位是马总。”迎客的金翎帮着介绍。
  “哈哈,你好马总。”冯一平非常热情的抓住未来的马首富的手,狠狠的摇着。
  看着冯一平看着自己两眼放光,马首富还真有些不习惯,“冯总,久仰。”
  他打量了一下这间办公室,是有些奢华,但并不过分,还是有几分做事的样子。
  “各位请坐,”冯一平邀大家坐下来,“马总,你说这巧不巧?前不久,商务部的马副部长在美国的时候跟我说,说我一定要见见你,没曾想,我们现在已经见面了,而且相谈甚欢。”
  “哦,我记起来了,马副部长跟我说,会介绍一个人跟我认识,原来那个人是你?”这下马首富还真有点意外。
  原来马副部长说的那个年轻人是他。
  “对,应该是你。”自己也真是迟钝,最近最热门的商人,除了冯一平,还有谁?
  “马副部长说,跟你谈谈,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谈谈。”冯一平说。
  “当然,首先要说这次接手高盛股份的事,一听说他要出售贵公司的股票,我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因为我想,马先生你坚持要做的事,一定会非常有前途。”
  听冯一平这么说,马首富忍不住有些自得,“我们可以肯定一点,至少这个方向是对的。”
  “也请马先生和各位放心,我一定会恪守高盛一直坚持的那些原则,坚决不过问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在商海里蹦跶这么些年,我们也积累了不好其它的资源,尤其是在美国的硅谷和华尔街。”
  “我们很乐意利用这些条件,来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冯总客气,说实话,我们现在还真需要这些。”马首富说。
  “那就别客气,有什么需要,直接说,”冯一平说,“只有一点,出于对马先生个人和淘宝的了解,我们非常看好阿里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有一个条件。”
  马首富皱了皱眉,“你请说。”
  “我们希望能参加从现在开始的每一轮融资,我们的投入,至少不能让后续的融资稀释我们现有的股份,你同意吗?”
  “这个,冯总,其实我们并不缺钱。”马首富说。
  “哦,是真的吗?”冯一平看着他说,“不对吧,”他缓缓的摇了摇头。
第三百七十四章
欢迎加入
  “目前是真不差钱,”马首富说,“第一笔融资的500万美元,还有第二笔的2500万美元,这些对做惯了大项目的冯总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是非常巨大的一笔钱,对我们来说,这是比世界上所有的钱加在一起还要多的钱。”
  他又说了这句话,并且夸张的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
  “在我们蔡总的科学运筹下,这笔钱还剩下老多呢。”
  随他一起的阿里CFO依然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笑着点点头。
  看着这个现在看起来非常瘦,非常瘦的马首富,冯一平依然摇头,“我还是觉得不对。”
  “不论投资规模的大小,其实我也一直是个精打细算的人,这一点两位也能理解,如果我们都不精打细算,那么我们的公司,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冯总说得对,越是大的投资,因为潜在的风险更大,所以相对就越是严谨。”蔡总监说。
  “对,就是这样,”冯一平从桌上拿起一张纸,“其实我一直在关注着马总和我们的阿里,不论是之前的阿里巴巴还是现在我们的淘宝。”
  蔡总首先点了点头,冯一平这话,让他觉得舒服。
  因为业务员出身的冯一平,依然习惯性的用“我们的”,来替代“你的”,而国内大多数人,直到后来,包括很多业务员,在和客户洽谈的时候,依然会用“我”“你”这样壁垒分明的词。
  “这个,是我早上根据公开的资料随便算的啊,可能当不得真,不过,两位可以看看。”
  他把那张纸递给马首富,“阿里初始的投资是50万人民币,第一笔融资500万美元,第二笔融资2500万美元,这是我们的总投入。”
  “我们以前几乎是纯烧钱,现在的主要收入,是来自对出口服务商的收费,也就主要是诚信通会员,诚信通会员的年费是2300元一年,我不知道诚信通会员的具体数字,大概就算上5万个,这样收入是接近1.2亿。”
  “这一部分,我们也就算是阿里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吧,那这样算,去年阿里的总营收,应该还不到4个亿人民币。”
  “我不知道这里面纯收入有多少,但是据报道,阿里至少去年,也是没有盈利的。”
  “我也做了网站,先不说网站的建设成本,就说前期日常支出中,占比最大的推广费用,我没有估算错的话,阿里在美国的推广,花了至少1个亿,在国内的,就算5000万。”
  “而且据我对淘宝的认识,这应该是比我在国内的那几家专业网站要全面得多得多的网站,应该是一项非常烧钱的工作,到现在的投入,不说是两个亿,至少也在一亿五千万以上,再加上阿里巴巴网站的建设,至少超过两个亿。”
  “那么,再加上人力成本、办公成本,就是从2000年起算到现在,两次融资和加上经营所得,怎么算也所剩无几了吧,哪里还会有钱呢?”
  冯一平一桩桩一件件的算下来,马首富之前还微笑,后来则愕然,难得的面皮有些发红,“冯总你数学真好。”
  蔡总监则有些凝重,看来这位冯总果然名不虚传,他推算的这些数据,真的像是把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的关键数据做了四舍五入后得出来的。
  “我数学其实也一般。”冯一平笑,他是知道这位马首富上学时数学相当的一般。
  在他成为首富后,这一条也成了很多数学吃力的孩子为自己辩解的理由。
  “或者,难道是我认为的淘宝,并不是马总目前想建设的淘宝?”
  好吧,不差钱这话,其实是马首富在面对投资商时的口头禅,很多创业公司,其实都和他一样矛盾。
  首先,公司的发展,是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入,但是,所有的创始人,都不希望一开始就在资本层面,过度稀释自己的控制权。
  但是哪知道这次,竟然碰上了冯一平这样较真的人,数字,是最不会说谎的,一向在投资商面前非常自信,腰杆非常直的马首富,第一次觉得是这么尴尬,第一次变得不那么自信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