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2763

  还要特别提到一点,张作栋负责的那支装修队,不但效率高,品质也高,主要是因为他那支装修队多数人都是张作栋带的徒弟,彼此很熟悉,配合很默契。
  一平还真是有眼光啊!梅义良跟着张作栋,检查装好的卫生间,现在正在做闭水验收,“已经过了一天一夜了吗?”他看着砖面上约两三厘米的水,问张作栋。
  “到现在差不多二十六个钟头,我到楼下看过两次,刚刚又去了一次,没有渗漏,你要去看一下吗?”张作栋说。
  “不用,”梅义良踮脚走过去,拔起堵着地漏的装着沙子的塑料袋,看着水几分钟就流的干干净净,又弯腰检查了一下勾缝,“做的不错!”
  “尽心做,都能做成这样的。”张作栋说。
  “那张师傅,你这两天自己盯着点,我可能比较忙,就不过来了。”
  “怎么了,要帮忙吗?”
  “不用,在报纸上打了广告招设计师,这两天应该就有人上门面试,我要等在那,走不开。”
第一百三十八章
颤抖
  小楼的一楼大厅,被十来个人突击修缮了一下,也就是清扫了一遍,墙稍微刷了一下,不至于让人有到了被废弃的建筑的感觉。
  面试这件事,梅义良还没有经历过,更别提面试别人,因此多少也有些心虚,担心自己一个人掌控不住,所以到处拉人撑场子。
  其实他也没多少人好拉,能走得开的也只有冯振昌,外加蔡家兄妹三个,他特别中意蔡磊,以他那体格,只要他面带严肃的往桌子后一坐,面试的人肯定觉得压力扑面而来。
  当然,他最希望能来的,当然是冯一平,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这样的事,对外甥来说,肯定就不是个事。
  蔡虹和他一起到的现场,看到一楼空荡寂寥的大厅里,孤零零的摆着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地板上还有粉刷时留下的痕迹,很不满意,“你这样布置,满满的草台班子的感觉,肯定不行,那些真有才的绝对看不上!”
  在门市的这些日子里,她在工作中学习,在现场布置这一块,有不少心得。
  楼上楼下,院前院后转了一圈,她就定下来,“不要在屋子里,把桌子摆在前面的这棵槐树下面,不行,这些桌椅摆在外面不协调,我叫店里送一套休闲些的过来。”
  梅义良笑呵呵的在一边看着蔡虹忙活,跟着她一起去旁边打电话。
  蔡磊是跟着送家具的车一起来的,梅义良帮着卸下来一张乳白色的长桌,中间镶着玻璃,旁边又有些藤编的工艺,配上一套同样风格的六把椅子,往槐树下一放,别说,整个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错,招设计师嘛,场面也不用搞得太死板,这样挺好的。”蔡磊夸妹妹。
  看到报纸上写出的“年薪五万,奖金另算”的招聘广告,前来试水的人还是不少。哪怕是物价上涨的很快,不算“另算”的奖金,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平均工资都不到五百的94年,五万年薪还是称得上实打实的高薪。
  不过,大多数人找到地方后,都有些怀疑,坐下来的时候,再三问,“这里是嘉盛装饰吗?”
  就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在场一共也只有三个人,怎么看也不像开得出五万年薪的公司啊。
  这个问题一般由蔡磊回答,他瓮声瓮气的说一声“是!”
  然后,就少有再质疑的。
  一个上午过去,各种格式的简历收了十几张,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不少人听说面试考核的就是眼前这栋小楼的整体设计,都面露难色。
  更是有一个在那里扯,我平时画一张图要多少多少钱,叫我帮你设计这个,难道白干吗?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有一个二十多岁的,一上来就拿出一张条子,说我是某某的侄子,他希望能安排一下,薪酬就按着广告上的来就行,工作时间最好不要固定。
  把梅义良给气得!
  还好,下午总算来了两个靠谱的,其中一个是在省某设计所工作,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估计在所里干的不如意吧,就想出来试试运气。
  但是,他问的问题比梅义良他们问的还多,直到梅义良把已经装修好的那些照片给他看,他才停下嘴,看到主要脱胎于冯一平设计的那些照片,他有些动心。
  创新其实不难,比如,在别人强调这样那样吊顶的时候,你着重顶上灯光的设计,流行组合柜的时候,你却把柜子巧妙的藏在墙里……
  但是,设计这个东西,难也就难在出新上,这样一个总资产加起来都没有设计所里的两台车钱多的小公司,在草创的时候,就能有这样让他这个专业人士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还是挺不容易,于是陈学峰决定按他们的要求回去试一试。
  此外,难得的有一个快毕业的大学生,听了要求后,花了半个多小时到处转,看起来也比较用心。
  “原来花高价招人也不容易啊!”蔡虹感慨道。
  可不是吗,这两年虽然下海的人多,但是铁饭碗的吸引力依然不减,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国家可还是包分配的,像他们这样的小公司,想找几个合用的人才,就和后来的小微企业想得到银行贷款一样难。
  ……
  冯一平他们今天挺爽的,镇教育组组长的公子大婚,老师们丢下一大堆作业,一窝蜂的赶着去凑热闹,王玉敏也不例外。学校里就剩下教导主任一个领导,外加两个老师,平均起来刚好一个班能轮到一个老师看着。
  课当然是上不了,三个老师也没有一直呆在教室里,都让他们自己复习做作业,然后就不见踪影。
  这一下,就像上班族在领导或者顶头上司出差时一样,虽然该干的工作还是要干,可是身上就少了那一层无形的压抑,从里到外,整个人舒爽不少。
  这样自由的日子已经好久没有体会过,虽然说现在大家学习都很自觉认真,老师在或不在,区别不大,可是,自由的学习和被人监督着学习,那感受肯定不一样。
  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说话声都大了一些,冯一平更是忙得团团转,在教室里到处跑,刚帮着肖志杰和张秋玲分析了一个英语时态填空,黄静萍就在后面喊,“冯一平,这道题怎么证明?”
  几何证明题都比较麻烦,数学老师的经验之谈是,画对了辅助线就成功了一半,这道题,冯一平略略看了一眼,至少要画四条辅助线。
  加上之前弯着腰帮三个同学辅导过,虽然腰好,可也没有坐着舒服不是,于是他就对黄静萍说,“朝里面挤一挤,让冯老师也坐一坐!”
  王金菊一边让出半个凳子给黄静萍,一边说,“切,你是谁的老师?”
  对于王金菊的挑衅,冯一平一般都置之不理,快速的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大图,然后对她们说,“看,先延长这根线,在这里作一条垂线,然后连接……”
  “黄同学,把铅笔削一下。”
  等黄静萍把削好的铅笔递过来,冯一平还一门心思的看着图,闻声伸手去接,然后,两只手不小心碰到了一起。
  冯一平只觉得那边特别的温软滑腻,就本能的多挨了两秒钟,马上觉得不对,不动声色的抽回来,继续画辅助线,“连接这两点,还有这两点,然后……明白了吗?”
  却没看到旁边的黄静萍脸越来越红,后来红得好像要滴出血来一样。
  至于冯一平后来讲了些什么,黄静萍根本就听不进去。
  酒刚刚那短短的几秒钟,虽只那么轻轻一触,她觉得手上真的有电流通过,然后手就颤抖起来,然后,颤抖的手,牵动着心也颤抖了起来,然后,心就发烫,牵动着脸也红的发烫,头脑里乱哄哄的,根本听不清冯一平在讲什么,连看都不敢看他,只低头盯着他作图的手。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复读生
  接下来的这一整个下午,黄静萍一直懵懵的,王金菊问她什么,她都说,“好啊!”
  王金菊觉得她不对劲,伸手去探她的额头,“你怎么了?不是中暑了吧!”
  “没有,就是有点困,我出去一下。”黄静萍胡乱找了个借口,隐蔽的看了冯一平一眼,谁知冯一平刚好抬头,给了她一个温和的笑,霎那间,黄静萍觉得心“咚咚”的跳的厉害,连忙低着头朝后门走。
  可她又觉得冯一平好像一直在看着自己,连走路都不自在,我是该迈左脚还是右脚,步子是不是太大,姿势是不是不好看?
  等走到二班外面的走廊上,她才放松下来,小跑着来到食堂前的水龙头那,掬起几捧清水,浇在脸上,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些。
  再用一块白底红花的手帕擦了擦脸,她边洗手边打量着周遭熟悉的这一切。
  食堂墙根的出水口那,还是一股馊了的潲水味;屋后的几棵油桐树上的桐子,还是绿绿的,从这儿还能看的到,那随风摇曳的枝桠上,趴着几只知了,正“嗞嗞”的叫着;池塘边,柔嫩的水草左右摇摆,那一片茂密的芦苇,有几株已经开了花,一阵风吹过,它只顺风略略弯了下腰,跟着马上挺直起来;池塘水面上,随风荡起粼粼细波,一波接一波;一只青蛙,“呱”的一声,从一丛香蒲里跳到岸上;教室那边,没有老师大声的讲课声,只听得到持续不断的“嗡嗡”声,间或有椅子脚在地上移动时发出的尖利而短促的“吱呀”声……
  这一切,和平素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为什么今天看起来,却又真的与往日格外不同,好像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她联想到王老师前两天刚刚讲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难道我已经到了第三重境界了吗?
  ……
  开学的前一天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变成了劳动课,学校决定,把三年级的三个班的教室做一下调整。
  二班不动,对面的三班也搬到这边来,冯一平他们的一班,则搬到最前面的那间教室,肖志杰这个吃货就说,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离食堂近。
  这一次搬教室,王玉敏顺道把座位做了调整,黑板上画着座位排序表,冯一平被调整到中间第二排,刚好和肖志杰、张秋玲一排,他们两个,把张秋玲夹在中间。
  而冯一平身后,就是黄静萍,侧后两排,坐着胡珺婷。
  冯一平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一想,这个排位,和《那些年》的电影里的排位有点像。
  张秋玲很高兴,肖志杰也很高兴,至于黄静萍,不知道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张秋玲高兴的哼着歌,把放不下的书,在课桌前面摆成一道小城墙,“冯一平,再有问题问你,这下可方便的多。”
  冯一平懒洋洋的回答她,“也不是不可以,主要看你的态度,态度恭顺不恭顺啊,平常孝敬不孝敬啊,唉,又累又渴,要是有瓶冰汽水就好咯!”
  “哼!”张秋玲只当作没听到,又继续哼着歌,“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冯一平在旁边笑着接了一句,“哎,我可不曾像个孩子一样无助哦!”
  张秋玲想了一会才明白过来,又羞又恼的拿本书朝冯一平头上砸,“你要死啊!”
  一脸不解的肖志杰从张秋玲身后凑过来问冯一平,“什么意思?”
  冯一平朝张秋玲努努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问她为什么发疯。”
  后排的黄静萍一直小心的不看前排,低头整理着,这时也竖起了耳朵,准备听张秋玲怎么说,张秋玲当然不肯说,于是,前后排的两个人都有些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