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9/2763

  毕竟他头上还有一顶被国际社会认可的专家的帽子。
  他明白,自己的话,正本清源是做不到的,但多少应该可以把这场已经有些偏向的争论,往正确的方向扳一扳。
  劝了几句,郑博赡看出来冯一平态度很坚决,知道这事怕是已经无法更改的,“一平,我知道你肯定有会有分寸,但我还是啰嗦一句,你要真想发表你的一些看法,那也可以,只是,一定要注意分寸,好不好?不要把矛头引向你身上。”
  “谢谢你郑叔叔,我记住了。”
  这应该是郑博赡真心实意的关心。
  ……
  打扮得很用心的李志雄大记者,拉着一个行李箱,甩了一下脖子上系着的围巾,昂首阔步的走进首都机场。
  要说这真算是意外之喜,临近年关,居然能捞到一次出国的机会,美中不足的是,稍早了点,要是能再迟些日子,刚好赶上圣诞打折季,那真是再好不过。
  “哟,老几位都在呢。”他早早的过了安检,却没想到,在候机区,看到了好几位熟悉的面孔。
  “李大名记也来咯,”一个也难得的穿着西装的仁兄特意在“名记”上加重了语气,一群无良的家伙自是瞬间秒懂,“哈哈”的笑起来。
  大家现在好像都很放松,都挺高兴。
  “对啊,我们李大名记跟冯首富可是很有交情,这样的事肯定少不了他。”一位打扮得很干练,颇有几分风韵的女记者说。
  她同样把“名记”说得别有意味。
  这些女记者,到处采访,说起话来,可真是荤冷不忌。
  “我们的姚名记,这是要出国接客?”李志雄可也不是啥善茬,一边从包里朝外掏电脑,一边回击道。
  “哈哈。”那帮男人马上笑起来。
  “你才是名妓,你们一家都是名妓,”姚记者也不恼,指着周围的那些同行说,“这么多老爷们,欺负我一个弱质女流,好意思吗你们?”
  熟知她为人的男记者们继续笑,“你还真跟弱质女流扯不上关系。”
  不过,闹归闹,看离登机还有些时间,大家和李志雄一样,纷纷拿出电脑做起功课来。
  这可是冯一平破天荒的第一次主动邀请记者去采访,他们背后,不管是网站还是报纸,都非常重视。
  ……
  从首都先到温哥华,再转机到多伦多,加起来,前后近20个小时的时间,等赶到多伦多金融区旁边的四季酒店时,连实在都能顶半边天的姚记者都有些无精打采。
  不过,也就刚梳洗完毕,就有一个让李志雄他们眼睛一亮的金发美妞来敲门,“冯先生在会议室等你们。”
  这么急?拢共9位记者连眯一会的时间都没有,跟着这位露丝来到酒店小会议室。
  门一开,冯一平居然就笑盈盈的站在会议桌前,“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快请坐。”
  冯一平热情的一一跟他们握手。
  记者们有些受宠若惊,不是冯一平跟他们握手,而是会议室这会其实更像是一家茶餐厅,会议桌上,满是各种美食,这才是让大家惊讶的。
  “请坐,一来大家远道而来太辛苦,我们也就入乡随俗了一回,来次下午茶,”冯一平率先坐下,“谢谢你露丝。”
  金发美女点点头,笑着走到门外,还轻轻关上门。
  “大家别客气,”冯一平拿起一个浆果枫糖煎饼,“味道还不错,大家随便尝尝。”
  “我呢,也是第一次同时接受这么多媒体朋友的访问,我想,这个下午茶的氛围,可能会让各位对我手下留情。”冯一平笑着说。
  “冯总你太客气,”姚记者拿起一块松饼,顺道掏出录音笔,“对最近网上的争论,不知道冯总你是什么看法?”
  她这就工作上了。
  “这次专程请大家来,也是要跟大家说说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
  剩下的几位老记连忙都把录音笔摆在他面前。
  “大家都知道,原罪的提法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但认为凡是民营企业家,都应当有原罪,”冯一平摇头,“我实在不能苟同。”
  “冯总你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李志雄插了一句,“有件事不知道您清不清楚,联想集团的当家人柳先生就坦言,联想在创业初期就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坦言自己的企业有原罪。”
  其它的几位记者顿时聚精会神的看着冯一平,说起来,那位柳先生在国内商界的影响力其实比冯一平还大。
  这样的大佬在这样的时候说这样的话,冯一平也真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柳先生,他们是国内的第一代创业者,我想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管是政策、制度,还是一些企业的行为,可能都不规范。”
  “柳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我想主要是因为他光明磊落吧,可能他当时的一些行为,以现在的法律规条来看,并不是太合规,但在当时,我想应该还是在规则之内的。”
  “难道我们要用现在的法律,去审判和评论过去的行为吗?”
  冯一平干脆不给大家打断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可否认,最近这几年,尤其是今年,国内很多民营企业的负责人,特别是上了富豪榜的那些,是有几位出了问题。”
  “这当然是让大家很痛心的事,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民企都有原罪,我们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国企负责人,被有些人标榜为商业模范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同样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出现,只不过,他们没有上那个榜而已。”
  “有一组数据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冯一平灌了一大口咖啡,“从中国目前情况看,企业总数已达1000多万家,其中99%以上都是民营性质,也就是说,至少有990万家民企,出问题的,有问题的才有几个?”
  “我敢说,990多万家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走在勤劳工作努力经营的致富道路上,从这一点讲,因为几个人的问题,就用原罪说、用第一桶金来源不正说,来概括中国民企的原始积累过程和结果,我觉得,这不是一所所谓专家应该说的话,真是太不严谨。”
  “至少,应当把凭勤劳、凭努力经营的人和靠权力暴发的人分开。”
  “现在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这种错误导致的直接表现有两种,一是出现一个贪污犯、黑庄,就认为凡是民营企业家就是这样的,天下乌鸦一般黑。”
  “二是凡是有谁这么指责,就认为那个人有仇富心理。我个人觉得,社会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仇腐心理,而不是仇富心理,应当将两者严格区分,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就会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对立,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这话可就有些重了,记者们有些激动。
  “冯总,你的这些话,我们可以全部发表吗?”姚记者问。
  “完全可以。”
第二百八十章
事是做出来的
  有人说,怎么会有专家吊打富豪的情况?怎么可能?不可能嘛!
  这么想的人,只能说是图样图森破。
  在03年的社会环境里,在这个“土豪”还是一个很狠的骂人的词时,有些事情,确实是后来的人不能想象的。
  但细一想,比如从经济的角度去想一想,其实,又是那么的经济。
  几千年以降,我们的读书人就总是有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心态,以前的很多文人士子,现在的很多专家教授,都概莫能外。
  虽然很多时候,他们所忧心的人民,并不需要他们的这份关心,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水平,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达成他们的宏愿,但是他们就是一直这么坚持。
  赵普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我辈读书几十年,从国内读到国外,为国家的前途担一下忧,为老百姓解一下惑,难道还能做不到吗?
  即使做不到,嗯,那其实也无所谓,至少在这么做的同时,会有很多附带效果。
  会有哪些附带效果?历史上早就有数不清的例子。
  为民请命,总是会附带着给那些人带来名,而名和利该如何转化,从古到今,很多人玩得那叫一个溜。
  名,最好的附带后果,自然是可以让一些人被高层所赏识,由此就有了晋身之资,这事,哪怕是建国后,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次一级的,自然是可以让他被大众所熟知。
  不得不说,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在学术系统,看一个人的水平,自然是看他的研究成果,看他的学术著作,看他在哪些含金量高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以及这些论文有多少引用量。
  但大众哪会讲这个,哪会关注那些?他们只会知道那些在报纸上、电视上出现的所谓专家。
  但是在这个自媒体还不发达的时候,电视、网站、报纸这些公共媒体,还是很紧俏的资源,若非是自己有关系,若非是得个什么知名的大奖,一个专家想在更多的媒体和电视台,更权威的媒体和电视台上露脸,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他们要创造机会,千方百计的创造机会。
  被大众熟知以后,自然有更多的电视台,更多的活动请他们去做嘉宾,从而会有更大的几率,让一些企业负责人熟知,之后就能拉到资金,找到课题,或者是直接的兼职更多的顾问。
  说白了,他们诘问、拷问一些富豪,其目的,也可以说是为了让更多的富豪能认识自己。
  而所付出的成本,不过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子,发表一些文章而已,多划算?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冯一平那么能耐,会把那些针对自己的专家教授,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很多时候,比如在跟民企的企业家对阵的时候,这些裹挟民意,为自己扬名的专家,还是很占优势。
  冯一平如果没有记错,起始于今年的这场讨论,会在明年一些事发生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国资委先是暂停,到后来干脆叫停了国企改制,特别是MBO。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和值得深思的是,彼时一位不知名专家和一位知名民企负责人的争论,更是直接把后者送进了监狱。
  之后是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国退民进的方针,又有了反复,国不一定退,但是民不敢进也不能进,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的国外公司和资本,抢占了很好的阵地——凭白便宜了外商。
  这些,才是冯一平说出之前那些话,并不在乎那些记者全部发表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必须看到,在现有的架构下,权势者的寻租行为,有时是迫使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支付巨额社会交易成本的解释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承认,一定程度上,权势者的索贿和腐败是‘因’,民营企业的行贿和犯罪是‘果’。”
  “有谁愿意把大把的钱拿来送人呢,对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