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2763

  “致富后能切身为家乡着想,而且付出了很多实际行动,让我们为一平这样的行为鼓掌,”主持人提议,“也希望以后不再有人就这个问题胡乱发挥。”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除此之外,嘉盛的其它公司,其实联系很紧密,比如我个人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智通软件,看起来跟其它很多公司关联不大,其实并非如此,可以说智通是嘉盛非常关键的一家公司。”
  “有了智通,嘉盛所有的公司,在创办之初,就有量身定做的管理系统,由此,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嘉盛的管理,在国内所有的公司中,绝对处于前列,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节省了非常大的成本,这也是嘉盛隐而不显的一个巨大优势。”
  “在现在很多公司还在犹豫,究竟上还是不上ERP系统的时候,嘉盛所有公司的ERP系统,已经更新了好几个版本。”
  “有一些,比如便利店和自办工厂、物流公司,装饰公司和设计所、家具公司,佳缘网和婚庆公司之间的联系,大家很容易看出来。”
  “还有一些关联或者选择,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比如我们新成立的电子地图公司和其它的公司,会有什么关联?我们为什么选择便利店这种业态,而不是现在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大卖场的模式?还有,为什么要斥巨资在全国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
  “我们将来还会投资很多看起来跟现有业务好像依然不太相关的项目,估计同样会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我觉得,这很正常!”
  “难道当初我做快捷酒店的时候,做汽车网的时候,做婚庆公司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看得懂?”
  “嘉盛现在的很多选择,属于战略层面,可能要过上几年,大家才会明白我们这么做的目的,要是现在大家都看得明白,我反倒会不明白,那只能说明,我们坚持的所谓战略,其实还只停留在战术层面。”
  冯一平这话说得,跟他以往的谦逊不同,略有些霸气,还带着点傲慢。
  话说,也不能在所有时候,所有问题上都很谦逊,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
  其实,冯一平的年龄,一直是个硬伤,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嘛,有些决定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不太严谨,如果他这时也人到中年,质疑肯定会少很多。
  道理很简单,同样的话,一个二十出头的人说出来,和一个四十出头的人说出来,可信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虽然这话从一个长相、穿着都跟学生一样的人嘴里说出来,有些违和,但是,大家一想这个年轻人的成就,还真就无话可说。
  至少不会觉得他这样是狂妄。
  “曹先生,不知道你听明白没有,我是听明白了,他这就是说我们的水平不够,所有理解不了,其实涉足的这些行业,是相关联的。”主持人很会调动气氛。
  “不,”冯一平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嘉盛的战略,都建立在我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判断上,有些会提前五年,有些则是因应十年之后的发展。”
  “但是,对未来怎么发展,大家肯定都有不同的判断,或者说,没能看那么远,只能看到未来三两年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理解我们的一些决定,很正常。”
  “这次我听出来了,还是很傲慢,只有你看得远,只有你看得准。”曹研究员笑着说,不过,不像是着恼的样子。
  本来嘛,冯一平的眼光之精准,现在很多人都不止有耳闻,而是亲身验证过。
  “你就对你的判断这么有信心?”主持人问。
  “远且不说,未来五到十年会怎么发展,我心里真还是有谱的。”
  相信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那个一向谦逊温和的冯一平,身上霸气的一面。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你最不可能涉足的行业,和最想进入的行业,分别是什么?”
  “基于对你的了解,最不可能涉足的行业,我可以猜一猜,房地产,对吗?”主持人问。
  “因为人口的问题,可以预见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很大很大,”冯一平没有正面回应主持人的看法,“但是,这个世界上,以前没有,相信以后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并取得成功的。”
  “如果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那么那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定不正常,一定不能持久。”
  “所以,如果在以后,我们的百富榜榜单上,房地产行业的富豪,占据了大多数,那绝不是一个好现象。”
  “虽然还是看不懂你的战略,虽然也不能像你看的那么远,但你的这个判断,我很赞同,”主持人问,“你将来最想进入的行业呢?”
  “制造业,”冯一平毫不犹豫的回答,“现在到处都在强调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金融业,发展第三产业……但我想说的是,制造业是个很基础的行业,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我们的制造业空心化,很多关于其他行业的设想,那就只能是空想。”
  “难道我们都涉足高科技行业,都涉足占用资源少的金融行业,这还不好吗?”主持人有些不解的问。
  “现在已经开始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我们中国人买什么,什么贵,我们生产什么,什么就便宜,那你能想象我们的制造业空心化的后果吗?”
  “到时别说汽车这些大件,就是pc,怕是贵到我们都买不起,电脑都买不起,那还谈什么发展高科技?”
  ……
  来节目现场的,都是一些专业和有关联的人,录制结束后,大家并没有马上散场,赵院长专程把冯一平拉到旁边,“今天表现不错,你现在啊,也不能总表现得像个好好先生,还这么年轻呢,不要一点脾气都没有,一点朝气都没有,有时候是可以霸气一点。”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要只长得像男人
  看到冯一平贼兮兮的目光,刚回来的金翎没好气的说,“看什么呢?”
  “哦,想看后面有没有跟着一个或者几个欧洲帅哥,怎么样,这一次去这么多地方,有看到顺眼的吗?”
  “带回来干什么,显摆吗?”这些话现在对金翎没有杀伤力,或者说,她已经完全习惯了冯一平这时不时会冒出来的阴阳怪气的笑话。
  “哦,感情您老人家这是在地中海沿岸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后宫,让他们等你随时去临幸?”
  这一次金翎没还击,只看了他一眼。
  冯一平马上咳了一声,知趣的不再闹,“说正事啊,通过我的那一次突然袭击,关于各公司的整顿,我觉得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和督促。”
  “我想了想,最好由总部成立一个评估小组,就按各公司在三亚开会之后交上来的方案,逐项评估,看是不是真有了改观,是不是真的落到了实处?”
  “这项举措,我建议不设时间表,什么时候评估合格,什么时候结束。”
  “公司发展越快,公司规模越大,下面越要稳,我同意你的说法,”金翎说,“我建议这个评估小组,由监察部主导。”
  “具体的我不过问,你看着办就行,”冯一平说,“第二件事,是关于智通在国内上市的相关事宜,这个我也不设时间表,你和洪总商量后拿个大概的章程出来。”
  “智通既然不好在欧美上市,那是不是可以考虑香港?”金翎说,“你看,从今年开始,连美国也在强力呼吁人民币升值,国内学术界也有关于不再紧盯美元,实行汇率改革的呼声。”
  “按目前的趋势看,确实如你所说的,我们国家的GDP,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看样子会一直保持大幅的顺差盈余,这也是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客观条件,对不对?”
  “不错啊,终于肯自己考虑这样的问题。”冯一平眼前一亮。
  金翎懒得理他这样说是夸,其实是贬的话,“在这样单方面升值预期的前提下,借外债自然更划算,哪怕是不借,但是有这样的一个条件也不错,对不对?”
  “而在香港上市,最有利的条件,就是能更容易的筹借到低息外债。”
  金翎说得完全在理,国内很多公司选择到香港上市,主要考虑的就是这一点。
  按照现行规定,借外债之后,可以用人民币购汇还债。
  在这个前提下,关于汇率和外债的关系,说起来很复杂,但只要记住一点就好,我们欠外债的时候,如果人民币升值,还的时候自然占便宜。
  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小,公司向境外银行借款,就是不考虑套汇和套利,就是不能完全抹平贷款利息,也能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比如冯一平现在借的20亿美元贷款,贷款利率再低,这个利息也不是个小数目。
  “那就按你说的来,如果在香港上市有利,那就在香港。”
  金翎有这样全面前瞻性的考虑,冯一平当然要支持,哪怕人民币在近两年不会大幅升值。
  “那上交所那边呢?”金翎问。
  “没关系,他们要的是一个态度,智通本来也不是他们心仪的目标,再说,过上一两年,佳缘网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么,我还有一件事,今年的年会,你打算怎么办?”金翎问。
  集团销售第一次突破一百亿,好多人都觉得有必要好好庆祝一下。
  “这个也由你来筹备,是在首都、上海还是省城办,以什么样的形式办,都由你做主,”冯一平合上电脑,“都讨论完了,你回去休息吧,从明天开始,国内的事,那就又拜托了。”
  “还用你说?早有这个思想准备,你的豪华假期,哪是那么好享受的,”金翎说,“同城网,你知道这对你那两位同学的意义,成立的时候,还是尽量回来一趟,”她提醒道。
  “我会尽量抽时间,再说,我们男人,不是特别在意这样的形势。”
  “随你,”金翎一甩头发,“说得好像这是个优点似的。”
  “还有,谢谢你给我定的衣服。”冯一平说。
  前几天,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那位叫恩佐的老先生,专程飞到首都来丈量他的相关数据,折腾了大半天。
  冯一平打听了一下,知道金翎给自己定制的那几套衣服,实实在在的价值不菲。
  “在国内你穿的随便点无所谓,在美国,那边的很多场合讲究这些。”
  他们俩都没提钱的事。
  有时候,提钱确实伤感情。
  ……
  周晨瑶看了眼大堂里的状况,准备去餐厅吃午饭,刚好看到张彦从里面出来,她笑着走过去,没想到张彦好像就没意识到面前有人,低着头直直的撞上来。
  “张彦,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她伸出一只手撑在张彦的肩膀上。
  “啊,”张彦抬头看着面前的周晨瑶,“不好意思周经理。”
  “你这是怎么了,有心事?”周晨瑶拉着她让到一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