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2763

  关键是,他还这么年轻!曾经光彩夺目的小超人在他面前,也黯然失色。
  还有一点,可能比福布斯和胡润更了解内地情况的这些富豪们更清楚,冯一平的身家,肯定还是被大幅低估。
  他们都不用什么调查,一条消息就够,那就是不久前,工行同意给冯一平贷款的那条消息。
  以内地银行的谨慎和保守,工行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同意给冯一平20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依据这个,就能大概估算出冯一平的身家。
  香港有些媒体,已经在比较冯一平和这么多年一直占据华人首富地位的李富豪的财富,李富豪今年的身家是78亿美元,冯一平的财富,尚不及他的一半,但是,谷歌的上市进程已经正式开始,大家都预估,上市成功后,它的市值应该会在200亿美元以上,而冯一平有谷歌1成的股份。
  也就是等明年谷歌一上市,冯一平的身家又会往上蹿一大截。
  同时,据闻他在美国的另一家网站NEXTDOOR,早就有知名大公司出价15亿美元收购,但他不为所动。
  按此推算,将来上市,就是市盈率为10倍,市值也不会低于100亿美元……
  这么一分析,在未来的几年,李超人的华人首富地位,岂不是岌岌可危?取代者还是一个比他小了50多岁,比他的小儿子都小了一轮多的一个年轻人。
  听说已经有人在出谋划策,从事的主要还是地产等传统行业的李超人,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华人首富地位。
  ……
  翌日一早,香山脚下,陆续抵达的相关人等,都发现已经等在那里的小老板心情好像不错,搂着他的小司机的肩膀,正谈笑风生。
  只有吴倩知道,冯一平为什么这么高兴。
  第94届广交会已经落幕,果真不出冯一平所料,本届广交会成交额真的突破了200亿美元,最终成交额为206.7亿。
  其中,嘉盛一共签单1.8亿美元,实实在在的大丰收,这才是冯一平现在这么高兴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不坐缆车,就靠一双腿,上去再下来,有没有信心?”冯一平笑着问大家。
  “没问题。”回答声很响亮。
  年轻化,也是嘉盛的一大特色,不但老板年轻,员工和主管同样年轻,连周新宇这样的中年大叔都少见。
  “要不要比一比?”同样落在后面的章师妹走过来问,吴倩马上撇了撇嘴。
  “我不愿意恃强凌弱。”冯一平摇头,然后,他愣了愣。
  大长腿脱掉了外面的米色风衣,上面只穿着一件灰色的薄毛衣,重点是,下面还就真穿了一条黑色皮裤,还是紧身的那种。
  这,不是因为昨天自己无心说的那句话吧,一定不是!
  冯一平有些不自然的转开目光,嗯,他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吞口水。
  还有,亲,这是爬山好勿啦!穿成这样,真的好吗?
第二百一十九章
杂音
  “要不我迟些日子再去?”虹桥机场,拿着机票和护照的金翎又一次问冯一平。
  “走吧,担心什么呢?”冯一平朝旁边围成一圈的那些人微笑示意,小声对金翎说,“好好去度假,什么都不用担心,跳梁小丑,想借我们刷刷声望的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金翎还是有些忧虑,“可是……”
  “有什么好可是的,想那么多干什么?还不相信我吗?我不送你了,你自己进去。”冯一平指了指前面的安检口。
  “欧文,照顾好她。”冯一平拍了拍这个肌肉男的肩膀。
  金翎跟冯一平交换了一下,把方颖芝留下来协助处理这两天的突然事件,她带着吴倩出去。
  但只她们俩去地中海和周边各国旅游,冯一平真的不放心,美国那边已经派人去打前站,总的安全,由欧文负责。
  至于冯一平自己,在国内,能有什么事?而且现在也不适合带着一个人高马大的老外招摇过市。
  “小叔,回公司吗?”文华问。
  “懒得回去,就在这等吧。”冯一平看了看手表说。
  “前面有家咖啡厅。”方颖芝主动带路,在上海这两年,迎来送往的,她对机场特别熟悉。
  “不能去旅游,没意见吧。”冯一平问她。
  “我其实不太喜到国外旅游,而且你也清楚我的语言水平,吴倩跟着金总去,正好。”方颖芝的脸上,还真看不出不高兴的样子。
  “金总回来,我让她给你放假,在国内转一圈也行,回家看爸妈也行。”冯一平说。
  “谢谢一平,就这家。”方颖芝带着他来到A楼的咖啡厅,而且刚好站在报架前,省得他看了心烦。
  冯一平笑着摇摇头,“没关系的。”
  ……
  机场内的咖啡厅,哪怕是虹桥机场内的咖啡厅,依然和国内其它很多机场一样,顾客寥寥,并不是大家喝不起那至少30元以上一杯的咖啡,付不起那额外的服务费,主要应该还是在这样的地方消费,让人觉得不舒服,有被宰的傻瓜的感觉。
  如果候机时间确实较长,机场周围就有环境和服务更好,价格也更实惠的咖啡厅可去。
  制服不错,妆容也不错的服务员看来没有认出冯一平,态度冷淡,颇有改革开放前国营商店服务员的风范。
  倒是店内仅有的两桌三个客人,应该是认出了冯一平,频频注目,不过,这几位都不太年轻,没有主动上来跟冯一平打招呼。
  “文华。”冯一平朝报架努了努嘴,文华看了看在柜台拿咖啡的方颖芝,还是把冯一平关注的那份报纸拿了过来。
  他刚坐下,外面呼啦啦的进来一大波人,有些抢先坐在冯一平周围的桌子上,正是刚才围观他的那些,不大时间,空旷的咖啡厅竟然变得满满当当的。
  从那服务员脸上的表情就看的出来,这估计是这家店开业以来,生意最好的一次。
  方颖芝端着三杯咖啡皱眉走回来,“要不要换个地方?”
  “挺好的,”冯一平笑,“我这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竟然有招财猫的技能。”
  “噗嗤,”隔壁桌上一直竖着耳朵听着这边动静的一哥们没忍住笑,见冯一平看了自己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竖起大拇指,“冯总,您真幽默!”
  “谢谢!”冯一平点点头,用报纸把自己挡起来。
  “冯总,对这些,你不打算说些什么?”那位指着报纸,试探着问冯一平。
  “感谢关心,专程回应?”冯一平摇头,“没必要,那不是正中有些人的下怀?”
  见冯一平居然肯回应他们的问题,旁边的那些人马上热闹起来,“就是,这些专家,说白了就是炒作,想拿冯总他们做梯子,抬高自己的声望,这样才会有电视台请他们去做节目,才有更多的出场费拿,他们写的书,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
  “说白了,就是为了名和利。”这位哥们总结道。
  冯一平忍不住笑着给他点赞,“这位兄弟你看得真明白。”
  周围的那些人顿时大受鼓舞,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不过,冯一平面前的报纸再也没有放下,也没有再做任何回应。
  应该说,经过胡润的努力,内地对富豪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今年又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为什么特殊?前面也说起过,今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富豪各种出事。
  非正常死亡的就有好几位,比如年初2月,晋地首富遇害,震惊全国;9月,中原首富在自己别墅自缢身故……
  01年位列东北首富之后,富豪榜的第三位,“华晨帝国”掌舵者出逃美国;9月,原来著名的神童,著名国学大师的弟子,国内知名许姓女影星的丈夫,文化产业界知名刘姓富豪逃匿海外,据传他留下的窟窿逾几十亿;10月30号,在福布斯富豪榜发布前一天,名列之前几天发布的胡润百富榜第22位的北疆“啤酒花”富豪,留下高达18亿元的大窟窿,神秘蒸发……
  总之,年初晋地首富遇害的消息,好像为今年定下了灰暗的调子。
  这一年,有太多富豪的新闻充斥于各大媒体,有太多的富豪或他杀或自杀、或被捕或判刑,或外逃等这样触目惊心的事例;其它诸如分家、征婚、迅速暴富上榜、一夜间大幅资产缩水下榜等等,跟前面那些相比还不太严重的热闹,也层出不穷……
  因此这一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富豪劫难年。
  其实仅就新闻事件而言,这些事情中的大多数,热闹几天本应也就过去了,但恰恰相反,这其中的很多事,都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震荡。
  特别是在网上,相关的言论,铺天盖地,而且是愈演愈烈。
  这些震荡,甚至连那些报道的媒体都始料不及,因为这些震荡,已经超越了这些新闻本身。
  很多社会问题,很多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很多关于富人财富品质的问题……等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仿佛一股脑地全都喷发出来,仿佛都从这一件件突发事件中找到一个出口宣泄出来。
  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在社会全面转型中一个必然结果。
  可以说,2003年,从年初到现在,国内关于财富品质的话题始终就没有平息过。
  媒体的各种“爆料”,先是引起了大众普遍的“幸灾乐祸”尤其是一些媒体的失实报道,更是使得大众“群情激愤”,之后纷纷讨论富豪的“原罪”问题,“第一桶金来源不正”等问题。
  后来让空姐小三见识了什么叫财经专家的郎姓教授,真的已经正儿八经的开始研究“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课题。
  在今年,富豪榜已经成为“夺命榜”“通缉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上个月两份富豪榜发布之后到现在,报纸上、网络上,也渐渐兴起了很多热烈的讨论。
  本来这些都跟冯一平无关,从年头到年尾,关于他的报道太多,各路记者们早就把他的经商经历挖了个底掉,他其实真的非常阳光。
  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虽然天才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并不存在什么“原罪”的问题。
  他的产业,也远离了这几年富豪落马密集的金融资本领域——他的公司都没在国内上市,贷款也少,只有一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