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2763

  冯一平活动了下手腕关节,“你把那个‘吗’字去掉。”
  肩头被按了几下,金翎有些欣喜的睁开眼,“舒服,哟,想不到还真挺不错。”
  那是,后来想当一个二十四孝全能老公,没有两手三手的绝活,哪能行?
  夜色静谧,金翎彻底放松下来,有意无意的转动脖子的时候,脸颊总会贴上冯一平的手,“会敲背吗?”她轻声问。
  “我没有敲背的执照,但是,大腿按摩我拿手,要试试吗?”
  看着金翎朝上翻的眼睛,冯一平自觉的举起双手,“滚是吧,我这就回房间。”
  看着他的背影,金翎先是忍不住一笑,后来,一脸的惆怅,怔怔的看着旁边窗户上自己的影子。
  ……
  省城,听到汽车的声音,沈雪和衣而起,下来迎接刘继忠,“老公,怎么这么晚?”
  “你怎么起来啦?”刘继忠脱掉外套,重重的坐在沙发上,“最近工地上出了不少小问题,不抓一抓,我担心出问题。”
  “也没必要每天这么迟吧,”沈雪给他端过来一碗汤,“以前那些项目,我也没见你这么紧张过。”
  “以前的那些项目,哪能跟这个比?这个建好了,就是将来高新区的地标,是我东成最好的广告。”
  “从回报上,以前的那些项目,同样也不能跟这个比,早一天建成,早一天售罄,我们就早一天赚到十位数。”
  “之后,不论是继续开发下一个项目,还是从事其它的行业,都会比现在轻松。”
  “地产这么好,难道你还想转行?”
  “正是因为好,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拿地上,我们肯定竞争不过那些来头更大,融资又容易的企业。”
  “当然,也不一定转行,只是到时资金充裕,想做什么都可以,现在的趋势是,国家会把越来越多的行业,向民资开放,很多行业的回报,可是比地产还高。”
  他摸着沈雪保养得非常不错的脸蛋,“你不是厌烦了跟那些官太太应酬吗?但只要从事这一行,跟那些当官的关系,只能越来越紧密,如果有机会转行,那不是能把你解放出来?”
  “有没有能方便接触到高层的行业?”沈雪问。
  “应该会有吧。”刘继忠说。
第一百九十六章
借机推销
  “金总。”尚主任等一行十多人从贵宾通道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外面的金翎。
  “尚主任好,”金翎迎上去,“一路辛苦。”
  “坐专机怎么还会辛苦?”尚主任笑着说,“谢谢你们的安排。”
  他们一行人,是冯一平专程派自己的飞机从首都接来的。
  “谢谢您和各位领导的支持。”
  “呵呵,我们是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多一些,更多一些。”
  陪同这些领导前来的周新宇从队伍后面赶上来,“金总,我来给你介绍。”
  “这位是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曹司长,这位是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许司长,这位是清华大学杨副校长,这位是经管院赵院长,这位是学生处续处长……”
  “您好,您好,”金翎一个接一个的跟他们握手,“非常抱歉,一平正在参加一个由对外贸易中心和商务部外贸司主办的研讨会,不能亲自前来迎接各位,请大家见谅。”
  “理解,金总前来我们就很荣幸,”两手空空的领导们笑眯眯的,“这次交易会贵公司收获如何?”
  “谢谢领导关心,平均每天签单金额,接近1000万美元。”
  领导们也都是懂行的,知道这样的成绩意味着什么,当即赞誉声不断。
  杨副校长此时已经跟一个看样子是朋友的人聊起来,金翎稍听了几句,就知道那是中山大学的一位领导,看起来跟杨副校长也是熟识,“怎么,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很得意?”
  “不得意,只是,有些骄傲。”
  原来这些看来儒雅的学校领导们,在朋友兼同行面前,也是一言不合就开撕。
  “你有什么好得意的?”中山大学的领导反驳,“好像冯首富的成功,始于高中时期,包括他那获得各界好评的专著,主要的构思,也是在上大学之前,所以,严格的说,他的成功,好像跟你们没什么关系。”
  他自然不会说什么时候尚早,未见得他们学校将来就不会出一位首富之类的话,冯一平的一大帮手下都在呢!
  “没办法啊,谁叫一平就认定了我们学校,就喜欢我们学校,连创业,也不忘了我们学校呢?”杨副校长掸了掸袖子,“你们科技园,有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吗?也别说高科技了,普通的上市公司有吗?哪怕在国内上市呢?”
  “或者,有毕业生跟微软、苹果、麦当劳这些世界知名公司有合作?”
  看着老对手无言以对,杨副校长心情大好,有一位这样的学生,真好!自己腰板都能直很多。
  有人接的,并不只有清华大学的领导,两位司长,也有对应的科技厅和教育厅派员接待,羊城市政府也派了两位工作人员前来。
  因此,最后上金翎他们车的,只有科技园和学校的领导。
  “一平参与的是什么论坛?”
  刚坐下,赵院长就问。
  ……
  交易会旁的中国大酒店,大型多功能会议厅里灯火通明,人满为患,但此时又十分安静,坐在前排的冯一平,快步登上演讲台,开始压轴演讲,“感谢大会秘书处,感谢商务部外贸司,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前辈,一起探讨明年的国际经济形势。”
  台下涵盖老中青三代的两百多好人,有些很专注,毕竟冯一平眼光好,论断准的名声,早就广为人知,他们迫切的希望听到冯一平的看法。
  有些看着在台上的冯一平,多少持一些保留意见,怎么说呢,虽然都知道冯一平的学术成就以及在商业上的成就,但是,这看到真人,委实太年轻了些,难免会有些疑虑。
  他比大多数老老板带来见世面的二代都要年轻,这样的小伙子,在自己企业里,也就只能做做简单的事,连独挡一面都不可能。
  这一次他说的话,就一定会准确吗?
  冯一平也留意到了那些探究的目光,但他完全不在意,就是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专家,发表对来年经济走势的预测,也会受到疑虑,何况自己呢?
  “先让我感慨一下,”他却没有马上说大家都关心的问题,“2000年,我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时候,还是个大一的学生,我记得那一次,为了参展的名额,还是四处托人求人,最后非常不容易的,总算在我们省的份额里拿到了一个展位,也就是那一年,我们第一次接到的外贸订单。”
  “三年多过后,我却能像模像样的能站在台上,跟各位领导和前辈讨论这么大的议题,这真的让我感觉有些不真实。”
  怎么调动这些大场面,冯一平现在还是有些经验的。
  用俗话说,他现在一嘴上毛都没太长全的小家伙,却戴上了首富的帽子,台下这许多经商的时间,甚至跟他年龄都相仿的人,虽然接受这个现实,但你说他们心里如果一个疙瘩都没有,那才怪呢!
  如果此时还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煞有介事、不苟言笑的跟他们谈自己的看法,哪怕他的看法很有见地,有些人难免会有些不喜,说你胖,你还真就喘上了?
  至少会觉得他,太傲气。
  虽然说,冯一平并不太在乎这些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既然决定参加这样的会议,为什么要让一些人讨厌自己呢?能让他们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岂不是更好?
  让这些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接下来要做的事,才会更容易嘛!
  所以,他才说了这样一番听起来,略带些浅薄的话。
  不过,其它人说这样的话,可能会显得浅薄,但是由他来说这样的话,真没人会觉得他浅薄,只会觉得这小伙子,懂事,谦逊,丝毫没有架子,果然不错。
  台下不出意外的响起不少笑声。
  有些人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经历,只要不是国企,想必大家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时,都遇到过冯一平2000年时面临的困难。
  “所以,我要感谢大会,感谢商务部,感谢羊城政府,因为就在这一届,琶洲新展馆,已经投入试运营,二期、三期的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从明年开始,就会有更多的展位提供给我们,能让更多的公司,有机会到这个世界闻名的展会上寻找机会,能让更多的公司,有一个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
  前排的相关领导们微微颔首,这个年轻的首富,还真不错!
  “之前我看了相关的报道,大会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虽然胸有成竹,但是措辞慎重,我想进行到今天,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本次展会,不论是参展商还是采购商,均创了新纪录,相信大家的签单,也创了新纪录,我认为,本次展会成交额突破200亿美元,不会有任何问题。”他非常肯定说。
  之所以这么肯定,因为这组数据他记得特别清楚,因为这是他当初到羊城来的第一年。
  还记得闭幕后,看到报纸上报道的相关数据,那时对自己的小生意满怀信心和激情的他,还曾经很认真的考虑过,几年之后,我的销售额,也能做到这一届广交会成交额的千分之一,或者两千分之一?
  但到后来,随着广交会的成交额越来越高,自己的小生意越来越不理想,别说千分之一,两千分之一,两万分之一他都不敢想。
  前排的领导们在点头。
  上半年的春交会,因为非典的影响,最后的成交额,不足45亿美元,也就是回到了80年代的水平,下半年的这次秋交会,其实还有这方面的顾虑,交易会的入口,依然布置有红外测温仪,包括这间会议室的门口,同样还有测温仪。
  他们虽然乐观,但是,没到最后,心总是悬着的。
  如果真如冯一平所说,能突破200亿美元,那也就是历史最高纪录,姑且不管冯一平这么说的依据,听到这样的话,他们还是会高兴。
  毕竟说这话的,不是随便的一个人,而是冯一平。
  后面的参展商在小声议论,势头好像是不错,但是,这话是不是绝对了些?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我对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两个字:乐观;三个字:很乐观;四个字:非常乐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