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7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2763

  “怎么了这都是?”她不解的问。
  冯振昌飞快的在妻子早就变得粗糙的脸上亲了一口,“你疯了。”梅秋萍又羞又恼,小年轻常做的事,对他们来说,可不常有,也就新婚的头几年吧,会有这样亲昵的举动。
  哪知冯振昌今天真像疯了一样,跟着居然把她抱了起来,还想转一圈。
  “快放我下来,”梅秋萍真有些不知所措,“爸就在隔壁呢。”
  “你的腰,你的老腰。”她说。
  现在的她,不像年轻时苗条,现在的冯振昌,同样没有年轻时的健壮。
  “100亿啊,上个月,我们就突破了100亿。”冯振昌放下老婆,在她耳边大声说。
  “你说什么?”梅秋萍彻底愣在那里。
  “100亿,”冯振昌拿起旁边的水杯大口的喝了几口,然递给妻子,“你没听错,我们儿子的公司,今年累计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亿!”
  “真的?”梅秋萍感觉自己都听不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喝水的时候,感觉牙齿都颤,撞在玻璃杯口上叮当响,她感觉自己这会,最需要的不是把水喝到肚子里,而是倒在头上,好让自己清醒清醒。
  可能最平静,对这个数字最不敏感的,是冯一平,老实说,自己的财富都不止这个数,这样的销售额,不太能让他激动起来。
  况且,10多年后,就国内,销售过万亿的公司,也不是一家两家,这区区100亿,算什么?
  这其实是他太想当然,拿现在的100亿跟日后的来比。
  这会实现100亿的销售,是什么概念呢?可以来个直观的类比。
  上海的GDP,今年依然是内地第一,预计在6000到6300亿上下,也就是嘉盛全年超过120亿的销售额,是它的五十分之一强。
  而且,这还只是内地公司的销售额,不包括香港,也不包括美国那几家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公司。
  这时候,任何一家公司销售额过百亿,都是历史性的突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自然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这样的成绩,自然也让在场的这些亲身创造了这一成绩的人,感到无比的激动、骄傲、自豪!
  “请大家静一静,”一向冷静的财务总监李琳端着前面的话筒站起来,“一平,冯总,我可以插两句吗?”
  “你请。”冯一平抬手示意。
  金翎小声在他耳边说,“这个时候,没必要太冷静吧。”
  “大家都狂热的时候,我必须保持冷静。”冯一平说。
  “各位,”李琳的声音也有些飘,“我看了去年的相关数据,来之前,也让部里的同事,整理了今年相关的数据,我们财务部预估,这个成绩,在今年国内500强企业里,排名应该不低于110位,至少能在120位以前,至于民营企业500强的排名,那绝对可以挺进前10!”
  会议室里刚刚稍稍消停了点,听了她这话,马上又激动起来。
  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努力得来的!
  会议室外的那些酒店员工,听不清楚里面的话,但是,听得到那一阵阵的喧闹,有几个人在想,难不成老板给高管们发奖金?而且还是高额奖金?
  “我继续刚才的话,”等大家终于平静下来,再一次坐在桌前的时候,冯一平说,“最迟在11月底,我们就能实现全年的销售目标,120亿。”
  “我清楚的知道,这样的数字,对我们这样一家年轻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对在座的大家,意味着什么。”
  “没有大家的努力拼搏,没有大家的忘我付出,我们现在实现不了这样的目标,我深深的感谢各位,”他站起来鞠了一躬,“不过,大家也清楚这一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我们不是庆功,而是来找问题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时刻如履薄冰
  “我这不是故意扫大家的兴,从95年成立嘉盛装饰算起,我们到现在也不过10年时间,如果从98年成立有佳算起,更是不到6年功夫。”
  “嘉盛装饰成立的时候,陈总你应该记得,”冯一平指着现在的嘉盛设计室总设计师陈学峰说,“加上你我,一共只有4个人。”
  “到98年成立有佳的时候,筹备小组,加上首批员工,同样只有45位。”
  “98年底,嘉盛装饰实现销售1300万,有佳便利753万,智通公司70万,加起来,刚过2100万。”
  这些数据,冯一平都记在心里,几乎是信手拈来。
  而在座的大多数人,那会并没有加入嘉盛,这是第一次听到之前的销售收入,但是只有区区2000多万,现在行将突破120亿,不少人又兴奋起来。
  冯一平双手朝下压了压,“是,我们现在销售接近120亿,员工总数超过20000,但我说这些数据,并不是想让大家再激动一次,再骄傲一次。”
  “在座的诸位,都是集团的高管,都是总部和个公司的负责人,我在之前的会议和文件里多次谈过,下面的员工可以陶醉于我们已取得的成绩,但是在座的各位和我,则要少谈过去,着眼点应该放在现在和将来。”
  “我们还远没有到可以躺在功劳簿上陶醉,睡大觉的时候。”
  “我看刚才好几位听到这样的数据,兴奋的难以言表,这也可以理解,从98年的2000多万,到现在的120亿,6年时间,增长了接近600倍,虽然这么高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这个时代,但这当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
  “但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国内来比,我们并不是最拔尖的,比我们高的公司,还有很多很多,我举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三株。”
  “他从92年的不足千万的销售额,到96年时,创造了迄今国内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的销售记录——80亿元,5年增长超过800倍,高峰时期雇员更是超过15万人,那么,三株现在在哪里?”
  “也不止三株,曾经耳熟能详,风头一时无两,但是现在俱都销声匿迹的企业不再少数,太阳神、爱多、乐百氏……”
  “在他们鼎盛时期的时候,谁能想到,短短几年之后,就会销声匿迹?”
  “这还是知名的公司,倒闭的不知名的公司,更多,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国内注册的公司,三年之后,依然还能生存,不足三分之一。”
  “每每想到这些,我总是有些恐惧,我们最早成立的公司,到现在也不足8年时间,有鉴于此,我现在总是如履薄冰。”
  “看到这些‘先烈’们的事迹,我真的经常冒出一身冷汗,会不会就在明天,我们遇上一次事故,之后,也跟他们一样?”
  冯一平说到这里,没人再不以为然。
  三株他们的辉煌,连包卓远这个香港人都知道。
  三株曾经无数次地许下誓言,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10年,可结果他自己的“寿命”,却不过短短的6、7年。
  “虽然他们的失败,有外部原因,但是,因为高速发展掩盖的内部的那些问题,更是致命。”
  “我们再说回三株,它衰败的起因,虽然是喝出人命的事件,但是最后证明,三株口服液是健康,那为什么后来就一直不能东山再起?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他们内部。”
  “我们嘉盛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冯一平大声问。
  “自然有,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同样掩盖了内部很多的问题。”
  “相信大家平常都有去我们的有佳便利购物,现在有佳的服务,跟以前相比,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周星宇连忙站起来,“一平。”
  冯一平摆摆手,“周总,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这不是针对有佳,我想说虽然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有些公司,我去得不多,但我清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目前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更让我警觉的是,积极性降低的,并不只有那些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或者说是老油条,不少新进的员工,在这一点上,很快就和老员工看齐,大家想想自己公司的情况,是不是这样?”
  “这难道不能让我们警醒?”
  “积极性降低的,不止是下面的员工,今天与会的各位,跟前几年相比,是不是也有些懈怠?”
  “同样有的,”冯一平敲了敲桌子,“我就说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总部规定按时上交的总结、计划,在座的有多少位,以出差或者其它的原因推迟过?”
  “是,也许大家可能会觉得,迟交一两次,关系并不大,但是,大家细想想,这是不是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问题,我们中的不少人,对待工作,是不是没有之前积极努力?刚加入的时候,刚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我们有为这些工作,找过借口吗?”
  “我们中的不少人,是不是觉得已经有了资历,又有了很多功劳,所以,公司的相关制度,可以选择性的遵守?”
  “在工作中和工作外,我们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是已经非常骄傲自满,甚至有一些,已经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
  “我们的机构是不是越来越臃肿,越来越人浮于事,各级主管,是不是越来越官僚,反应越来越迟钝?”
  “我们的浪费现象,是不是越来越严重?突出的,比如,我们的‘请吃’,是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随意?‘请住’也一样,各公司,在假日酒店和怡佳,签了多少单子?这些‘请吃’‘请住’里面,有多少是一定必要的?”
  “在有些公司,我们的决策,是遵循民主化、科学化,还是一把手的一言堂?”
  “在有些公司,是不是山头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严重?有些高管,是不是不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利用职权,打击异己,拉帮结派,培养个人势力?”
  ……
  冯一平扳着手指头,脱稿谈了近一个小时,到后来,不管是总部高管,还是下面的一把手,头都越来越低。
  冯一平历数的这些问题,细说起来,大家多多少少都有。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我是第一责任人。”
  “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向大家保证的是,我们集团的战略,我们的中长期发展方向,是不会错的,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向走下去,我们集团,我们的各个公司,不至于会被时代所抛弃。”
  这也是他作为重生者最大的优势。
  “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前面说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相关的管理不到位。”
  “积极性整体下滑,说明我们的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畸形,干的不如坐的,坐的不如躺的,躺的不如睡大觉的。”
  “也说明我们思想工作淡化,员工的思想教育薄弱,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现代企业理念缺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