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2763

  她来自香港,小学后就随妈妈移居美国,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完全西化,如果说陈身上还有保留着不少国内的习俗,她身上就真的是很少。
  和陈一样,这两天,她也总是跟冯一平套近乎,也搞不清是私人原因还是公司原因。
  艾米莉亚有澳洲混血,皮肤颜色较深,但是五官精致,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右边嘴角上,有一颗淡淡的美人痣,更显俏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混血儿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优势,她的身材,真的非常不错,确切的说,是有些火爆,不输于此时已经崭露头角的志玲姐。
  而且,因为习惯和文化的问题,她在穿着打扮上,绝对符合美国潮流,自信又大胆,不吝显示自己的好身材,公允的说,和她一起吃饭,胃口应该会好上几分。
  “嗨冯,”艾米莉亚一甩波浪形的长发,“晚上去哪里吃饭?”
  这个轻熟女,非常直接。
  “刚和陈商量,计划带他去市里的中餐馆,你感兴趣吗?”
  “好啊,你的推荐,肯定不会错。”
  “这个我真不能保证,说实话,为了能在这里吃到正规的中餐,我都有自己开一家餐厅的想法。”
  “这主意不错啊,”陈笑着说,“据我所知,在硅谷工作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已经奋斗到了管理岗位上,收入不低,有这个需求。”
  “你也觉得不错是吧,等忙完这一阵,我还真想好好规划一下,开一家极富特色,又非常正宗的中餐馆。”
  坐在雅俊副驾位上的艾米莉亚,任长发肆意的随风飘舞,“加州的气候就是比芝加哥宜人,一平,你说这边的工作机会多吗?”
  “你们这一行,我还真不清楚,对了,这次律所来的人里,除开你们俩,还有一位亚裔,难道在美国的高级律所里面,亚裔占的比例很大?”冯一平不动声色的转开话题。
  “那一位,是韩国的思密达,”陈笑着说,“不是我们在律所里面的比例大,而是在corporate律师里,我们占的比例大,其实还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辩护人一般不会聘请还有口语的律师来辩护。”
  作为占据美国GDP四分之一强的司法行业,美国的律所将业务分得很细,最大的分类就是litigation律师和corporate律师,就是诉讼律师和公司律师。
  前者是上庭打官司的,后者是专门做交易的,例如证券,融资,并购等等,主要是写交易文件。
  “原来如此!”
  “我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本来想学商科,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学了法律,但我依然对商业很有兴趣,在法学院还辅修了不少商学院的课程,所以选择做公司律师。”
  “冯,你说我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在旧金山的工作机会多吗?”她继续问刚才的问题。
  “这方面我真的不了解。”
  “你有法律顾问吗?”
  “我们公司聘请了旧金山最好的律所做顾问。”
  “那么,你个人需不需要顾问,或者助理?你现在的那位秘书,只能帮你做做安排日程之类的工作吧,不能及时为你的决策提供建议,但我就不一样。”
  她干脆转过身,认真的朝冯一平自荐,“你看,我了解中华文化,又熟知美国商业法律,还清楚商业运作,绝对是你助理的上佳人选。”
  “确实如此,你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我可以向一些朋友推荐。”
  艾米莉亚这话其实说得没错,有她这样的人当助理,确实很省事,只不过,如果可能,冯一平还是会选择后座上的陈。
  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如果这样一位直接大胆,风情万种,魅力无限的美女一直跟在自己身边,那对自己是煎熬,也是考验,就是黄静萍没意见,他自己也会反对。
  “至于我,其实我在国内有一个助理班子,只不过这次没有带过来。”
  “一平,你觉得我如果现在回国内发展,前景怎么样?”后座上的陈及时帮忙。
  “那自然不错,国的今后类似的跨国并购案肯定会越来越多,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过,最好是能在贝克·迈肯思这样的大所里多做几年,积累资历和经验,回国后一定会更抢手。”
  艾米莉亚有些不满陈打断她和冯一平的对话,“你在美国的时间也不少,同样需要一个助理班子,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位,比如这一次,如果有我这样的助理,一定会为你分担很大一部分的压力,你一定会更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其它的工作。”
  这姐姐,还真是!
  “我们目前已经在寻找管理这些方面工作的副总裁,以后将不用我具体过问,对了,你们两都在芝加哥,以前见过吗?”
  “陈,你的另一半,是想找一位西方人,还是艾米莉亚这样漂亮优秀的东方美女?”冯一平转守为攻。
  别说,眼前的这两位,他越看越合适,一位优质熟男,一位性感轻熟女,良配啊!
  “啊?”陈有些惊讶,又稍稍有些慌乱,艾米莉亚冷冷的看了冯一平一眼,不再说话。
第三十一章
捡出来的上市公司
  冯一平突然的乱点鸳鸯谱,让晚餐的气氛不太和谐,当然,冯一平是不太在意这事的,艾米莉亚不再强烈自荐,这很好。
  就是尼尔森陈,吃饭的时候不太自然,有些不太敢看艾米莉亚,咦,这家伙,莫不是真的对她有什么意思吧!
  当然,有这样的意思也正常。
  别看他俩在律所职务不高,但收入真的非常好,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有条件和能力满足自己去追求自己喜欢中意的。
  “我今天,可能客串了一把媒婆。”晚上回家后,他忍不住自己提起来。
  黄静萍正端着一杯水走过来,听他这话,不问怎么回事,停在原地一会,然后笑得花枝乱颤,“哈哈哈。”
  “水,小心水。”冯一平能猜到她想的是什么场景。
  果然,黄静萍在他脸上摸了一把,“要不要给你脸上抹上腮红,这再点一颗痣看看?对,还得叼一根烟斗。”
  这只怪那些没有原创性的编剧,在好多影视剧中都沿用了这样的设定,一提媒婆,大家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样的一副经典形象。
  冯一平也笑,手在沙发缝里摸索着,哟,还真有,“这肯定是你做的。”他看着手上的一个5美分的硬币说。
  “我没有。”黄静萍叫屈。
  有阿曼达这样的小家伙在,她对这些东西都看得很紧,一般都不会放在沙发这样阿曼达也能接触到的地方,不然,搞不好她拿着玩,玩着玩着,就吞进肚子里去。
  “好,不是你,可能是莱蒂西亚。”
  “反正不是我。”其实可能真是她。
  “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抵赖呢?”冯一平看着她不太自然的脸色问。
  “默巴克就是这样得到的启示?”她也学会了转移话题。
  “不,他不是在自己家的沙发里捡到硬币想到的这个主意,他是在大学勤工俭学,打扫学生公寓时萌发的这个念头。”
  他们说的这个默巴克,就是冯一平现在正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剔除一些故事中的艺术加工,确实有一些人,比绝大部分人要敏感。
  比如,要是我们坐在苹果树下,被一个苹果砸在头上,骂一声之后,为了解恨,怕是得再去摘几个下来吃,但牛顿却因此得到了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默巴克也一样。
  那一年,冯一平还在小学三年级背登鹳雀楼,因为默写的时候,把“黄”中间的那个“由”写成了“田”,被那会在学校带语文课的四叔用竹板打手心,而默巴克当时已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默巴克同学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父母都是小职员,收入不高,关键是没有学学我们做计划生育工作,孩子太多,所以压力很大。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勤劳孝顺的默巴克,利用闲暇时间承包了打扫学生公寓的工作。
  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他就在墙脚、沙发缝、学生床铺下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每间学生公寓里都有。
  我国的不少孩子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长大的,所以打小就知道拾金不昧。
  不知道美国有么有类似的儿歌,反正默巴克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将这些硬币整理好还给那些可能的主人,但可能和斯坦福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成绩又好,且家庭条件也好有关系,那些同学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一把硬币装在钱包里,买不来多少东西,还麻烦,这有些都是我们故意扔掉的。”
  失主们都不在意,默巴克也不迂腐,没有把这些钱上交给学校或者是去找警察叔叔,而是干得更起劲。
  第一个月下来,他把捡到的硬币进行清点,结果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竟有500美元之多!这令他喜出望外。
  要知道,那会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不到17000美元,他这一个月的额外收入,超过他老爸收入的一半,也比斯坦福那些家境优越的同学,每月能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多得多。
  我们再纵向跟国内比较一下,那会首都的平均年工资收入,约莫2100多,这在国内还算是高的。
  就按那会国家挂牌的汇率3.765算,也不考虑实际购买能力,默巴克一个月勤工俭学的额外收入,就顶国内大部分全职工一年的收入。
  总之吧,那会的500多美元,不是一笔小钱。
  这些白白捡来的硬币,不仅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而且还他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但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跟我们就是不一样。
  换做冯一平,肯定不会声张,继续的好好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勤工俭学,但默巴克同学,决定把人们不重视硬币的事情,反映给国家有关部门。
  他分别给美联储和财政部写了信,建议他们应该关注小额硬币被白白扔掉的情况。
  财政部的回信很快到达,告诉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正如你反映的那样,国家每年有310亿美元的硬币在市场上流通,却有105亿美元被人随手扔在墙脚和别的地方,虽然多次呼吁人们爱惜硬币,但收效甚微,仅每年进入各地垃圾焚化炉的硬币,就高达几亿美元之巨,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样的答复,让默巴克从中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钱毕竟是钱,没人会白白浪费,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那时就萌发了从中打开缺口,开创事业的想法。
  1991年,他大学毕业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奔波求职,而是针对自己发现的这个商机,成立了一个“硬币之星”公司,推出了自动换币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