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2763

  刚在门前拍了几张照片,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67岁的哈德威克西蒙斯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亲自到门口迎接冯一平一行人。
  他们这是第二次见面,哈德威克笑着说,“准备好了在美股历史上留名吗?史上最年轻的董事会主席。”
  冯一平笑着指了指眼睛,“昨天没怎么睡好。”
  “呵呵,相信我,大多数人都这样,我当年也不例外。”
  安检之后,整个团队,包括冯一平的几位亲属,一共三十多人,排着队,依次在一块绿布前留影,这张照片,最后将和纳斯达克大楼合成一张,送给参与的人做纪念品。
  在会议室里,哈德威克的一个助手,再一次向大家介绍接下来的流程,“祝我们好运!”她最后说。
  接下来,所有人转战演播厅,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这个演播厅里,一边满是各种摄像机,那些摄像机前方,是一块快电子屏幕拼起来的墙,从设备上看,好像比中央台的演播大厅还要牛一些。
  而且这个位于一楼的演播大厅吧,周围是透明的玻璃幕墙,外面经过的行人,可以把里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被围在中间的冯一平,看着外面那些行色匆匆的美国市民,别有一番感触。
  不过,外面的那些家伙,好像对这一幕已经司空见惯,根本就没几个人朝这里面瞅上一眼。
  这些家伙,在我人生的一个辉煌时刻,就不能友好的捧捧场吗?
  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9点整,徐斌——冯振昌和梅秋萍,一致表示,这样的事,还是要让徐斌他们自己做,不能给儿子添麻烦,而且他们也担心自己做不好。
  于是,在徐斌不知道的情况下,他的敲钟权失而复得,此时,他带着怡佳的团队,按下了那个橘红色的按钮——也就是敲钟。
  随着电铃响起,冯一平的怡佳,终于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看着上面激动得脸通红的徐斌,以及那些非常高兴和激动,但又有些放不开的怡佳高管,冯一平脑袋里空空的,晕晕的,好像有点宕机,只是一直热情而又机械的鼓掌。
  纳斯达克市场部的负责人发表欢迎讲话,之后是徐斌,他此时激动到必须看着稿子才能说完那几句话,但冯一平没关注这些——他揉着手,刚才拍得太用力,红通通的,还有点痛,一直盯着屏幕上怡佳的股价,那上面的数字快速的刷新着,不过从滚动的数字看,都是上涨。
  最后,屏幕定住,一个上升的箭头旁,是32.12这个数字。
  “上涨46%!”金翎马上计算出结果,忍不住在冯一平肩膀上重重地拍了一下。
  台下的人要么跳起来,要么抱着身边的人一个劲的摇晃,用力的在对方背上拍着,“他们这是,效果很好?”冯振昌问黄静萍。
  “很好,一开盘就大幅上涨,说明市场很看好怡佳。”
  “冯,”哈德威克笑着向冯一平招手,示意他们到台上去,“走,一起,”冯一平扶着外公,带着爸妈一起走到台上,这时演播厅台上的画面,都适时显示在大楼外面的大屏幕上,冯一平一家,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中心最显眼的那块大屏幕上露面。
  9点半,那块显示屏上显示的是怡佳快捷酒店上市成功的标志,还不止这块大屏幕,对面路透社总部大楼的大屏幕上,也同时出现今天怡佳敲钟上市的新闻和图片,非常之捧场。
  网易的一个记者,费力挤进人群中央,把话筒递到冯一平面前,“冯董事长,请问你作为纳斯达克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及国内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有何感想?你的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很简单,尽快让怡佳的市值翻个几倍,另外,尽快带领其它的公司上市。”
  哦,这好像一点也不谦虚。
  不过,这真是冯一平的真心话。
第二百四十八章
庆功
  那记者有点愣神,传说中,这不是一个很谦逊的小伙吗?现在说话怎么这么大口气?
  “对不起,”冯一平拿着电话,把徐斌拉过来,“有问题请问徐总。”
  “首先要感谢的,是国内所有喜爱和支持怡佳的客户,”徐斌现在说这些套话,那叫一个流利,“怡佳的成功上市,应该归功于他们,归功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
  那记者顿时感觉,好像还是刚才冯一平的话,更具有新闻性和可看性。
  冯一平在忙着接贺喜电话,首先打来的是乔布斯,跟着,贺喜的电话络绎不绝的进来,谷歌的那俩好基友,小奥黑同志,三家承销商的负责人,NAVTEQ的总裁柯林斯,ICP的库伦,康宁的本杰明,斯坦福商学院的教授,哈商出版社的汉密尔顿……
  冯一平这才发觉,不知不觉的,自己在美国已经有这么多朋友。
  与此同时,国内的那些夜猫子,如果此时还在上网冲浪,就会发现在三大门户网站头条,是“怡佳刚刚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这是自搜狐之后,时隔两年,又一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而且它的募资,将超过两亿美元!”
  具体详情,都在怡佳上市专题里滚动直播。
  比如怡佳发行价为22美元,开盘即大涨近50%,目前市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成功募集资金2.112亿美元。
  更抓人眼球的,是另一条新闻,“清华大四学生创纪录,成为纳斯达克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国内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即使根据怡佳发行价计算,占股18%的创始人冯一平,身家已达三亿三千七百三十九万美元,如果按现在的股价32.12美元计算,他的身家,则接近5亿美元!”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嘉盛集团的董事长,冯一平本人也是嘉盛的大股东,加上他去年在硅谷大手笔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投资,综合来看,如果依据去年的那份准确性存疑的百富榜的标准,这位22岁的清华大四学生,已经跻身国内亿万富豪的前十位!”
  “另一则消息,看起来有点丧心病狂,是的,就是丧心病狂!嘉盛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嘉盛汽车网,同样上市在即!据接近嘉盛集团核心高层,和嘉盛汽车网管理团队的知情人士称,汽车网依然会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最迟不会迟于明年1季度。作为创始人的冯一平,同样持有该公司近五分之一的股份,如果一切顺利,冯一平将创造好几项经济界的世界纪录:最年轻的美股上市公司董事长;间隔不到半年,就以创始人的身份,带领自己创办的两家公司相继登陆纳斯达克;创办了两家市值均超过15亿美元公司的创业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明年国内的首富,将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23岁年轻人?”
  这一分析,让网上沸腾起来,那些记录啥的,没几个人太在乎,但是一个22岁的大富豪,则让很多人心旌动摇。
  不少人看了冯一平的个人资料后,顿时也生出一种,“亿万富豪,宁有种乎!”的豪情来,冯一平的生长环境,比自己还差,他就能有现在的成就,我未尝不可以做做这个梦。
  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一下招股说明书,他们会发现,冯一平的身家,远不止如此,在怡佳的股东中,机构持股比例最高的两家,是嘉盛投资和领先资本。
  至少其中IPO后占股12%的嘉盛投资,明显跟嘉盛集团有关联,也就是跟冯一平有关联。
  IPO后另外一家占股22%的领先资本,这家公司的底细,目前只有冯一平知道,这是他带着佩奇他们,去维尔京群岛旅游的那一次,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新注册的一个离岸公司。
  就是为了避免让人看出这家公司和嘉盛,和冯一平的关系。
  这样一算,IPO后,冯一平依然占有上市公司52%的股份,不说其他,就按怡佳现在的市值算,他的身家,已经超过10亿美元。
  不过,这事,自己偷着乐就行。
  怡佳酒店,比网上动作还快,那边一敲钟,国内每家分店的门前,都挂上了“热烈祝贺”条幅,前台墙上的电子屏里,也滚动播放着这一条信息。
  这不是显摆,这是打广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怎么也是公司实力的一种象征。
  ……
  12月4号早上,清华经管院里明显热闹起来,学校其他学院的同学,外校的学生,纷纷来这找寻冯一平的踪迹,那自然是找不到的,冯富豪现在还在美国呢。
  于是,冯一平就住过几天的那间宿舍,有很多人造访,其中不乏一些质素相当高的美女师姐师妹,从外面小窝赶回来的金宝看着这一幕,“要不要收门票?”
  “你就想着破坏一平偶像的形象吧。”陆文青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来了一脚。
  ……
  纽约,这会正是晚上,庆功宴举办得正酣的时候。
  到下午收市,怡佳的股价稳定在31.46美元,比发行价上涨43%!
  这是无可辩驳的成功。
  “干,”“走一个”“整两口”,苦鳖了好几个月的上市团队,彻底放松下来,在布坎南包下的一家西餐厅里,不少人把红酒当白酒一样干。
  一群老外,看着那一个个原本温文尔雅的中国同事,变得像一个深度酒鬼一样,不禁有些面面相觑。
  冯一平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才特意选择的西餐厅,现在看来是白瞎了他这一番心思。
  好吧,人生得意须尽欢嘛,这几个月,他们不仅有了一次永生难忘的经历,而且现在至少都变成了百万富翁,想多喝几杯,也可以理解。
  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会很有必要来上几杯。
  不过,他自然不会像其它人一样豪爽,和自己人喝酒,他自然用不着勉强,也没谁会勉强他。
  “叮叮,”他敲了敲酒杯,用普通话说,“辛苦的日子,终于胜利结束,我给大家放五天假,想在美国玩,可以,回国和家人团聚,也好,只一条,少像这样喝酒。”
  “喔,谢谢老板!”大家鬼叫起来。
  冯振昌他们看着挥斥方遒的冯一平,非常欣慰!
  ……
  纽约时间4号早上,跟大家打了声招呼,说是去中央公园散步,冯一平带着外公离开酒店,坐上欧文的车,只经过几个街区,停在卡内基大厅旁的曼哈顿俱乐部酒店前。
  “一平,你究竟要带我见谁?”梅建中问。
第二百四十九章
认亲
  “一个你肯定想见的人。”冯一平把外公拉进酒店。
  这是一家有点历史的酒店,因为它的大堂不大不高,甚至可以说有点低矮,有些压抑,一看就是多年前的设计。
  梅建中一走进去,打量了一番就说,“比不上我们的那几家。”
  要说他以前,连县城好一点的宾馆都没进去过,这些天下来,进这样的高档酒店,不但一点不怵,还能中肯的评价几下,适应能力还真挺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