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2763

  “我知道了外公。”
  不过,他今天是真没时间呆在家里,是真有事要忙。
  今天,冯一平终于要跟刘继忠一样,搞个大场面,今天要举行嘉盛商务中心的奠基仪式。
  冯一平前脚进办公室,金翎后脚就跟着进来,“脸没事吧,你今天可是集团的脸面。”
  “我说,一年多不见,你就不能说些感谢感激感动以及感人至深的话?就只想着挖苦讽刺我是吧。”
  “我为什么要感谢感激你?”
  “因为昨天给你的礼物。”冯一平说得理直气壮。
  “你怎么不说说,不是我在国内辛辛苦苦的替你分担,你哪有时间在国外生孩子?”
  金翎忽然觉得,自己这话说得好像有几分幽怨,“没事就早点下楼,领导来了总要迎一迎。”
  冯一平跟上去,“我以为我们之间,说感谢的话太见外,不过,还是得真诚的感谢你,感谢你这一年多的辛苦!”
  “嗯,”金翎很受用,“年底发奖金的时候记着就好。”
  “没问题,你呢,什么时候把另一半带来让我帮着把把关?”
  没曾想,这理所当然的一句话,又让金翎瞬间黑了脸,“要你管。”
  这么喜怒无常,是每个月的那两天吗?
  9点开始,先是校长和书记,在管委会领导的陪同下,联袂而至,跟着,区政府的一干人等赶到,之后,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和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领导的车,前后脚进来,压轴赶到的,是市政府一位副市长。
  跟着这些领导们来的,是各路媒体,除了少数几家,是跟踪报道领导动态的以外,大多数,都是高志毅他们请来的。
  “小冯同学不错,在国外,很好的展现出了我们大学生的风采,而且现在已经有两家公司要上市,我想,就是在硅谷,像你这么出色的人也不多见嘛!”
  副市长昂首阔步的走在前面,和蔼可亲的对冯一平说。
  跟他去美国前不一样,今天来的不论是司长,还是首都的副市长,现在对他都要热情一些,想来冯一平这一年多做的那些事,领导们大概听下面的人说起过,这样一个年轻有为,关键是兜里很厚实的小伙子,值得他们和蔼可亲的多说几句话。
  “市长您过奖,我就是有些成绩,也是跟学校,以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分不开的,非常感谢市里对嘉盛工作的支持,给我们批了这么大一块地,我们一定尽心竭力,为市里的发展,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其实冯一平也是真没想到,他说要三公顷地,科技园和区政府联合在一起,居然真的这么快就给他们批了下来,还是这么黄金的地段。
  “这就对嘛,当然,我们鼓励国内的企业国际化,走出去,但是,投资的时候,还是希望能多考虑国内,我们的投资环境,我们的办事效率,现在不输于国外。”
  怎么说呢,这还真是对的,只要有领导支持,在国内办事,就是比国外快。
  两个项目差不多是同时启动,这边已经落实,而NEXTDOOR的总部园区,还在跑各种手续。
  10点整,拉满横幅的现场,坐满了前来观礼的客人,在金翎的主持下,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市里的、部里的、区里的、学校的、管委会的领导,依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嘉盛这笔投资的意义。
  冯一平也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公开亮相,“非常感谢各级政府和部委,对嘉盛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定不会辜负各位领导的关心,一定会以出色的成绩回报大家,谢谢!”
  随着记者们按动快门,在现场所有来宾的注视下,他有心心情激荡的和各位领导一起,共同铲起了嘉盛商务中心的第一掊土。
  能在中关村建设自己的商务中心,这是冯一平在国内高科技领域的布局,阶段性和标志性的成就。
第二百三十六章
醉话
  儿子在忙,老子也没歇着。
  但是,出生在解放前最后的一拨,也是最倒霉的那一拨农村小地主家里,这样的成长环境,你也别指望冯振昌能放下架子,去逗那个还不会说话的笑孙女开心。
  他能抢过来,抱着她到处转转,傻笑几声,就已经是极限。
  黄承忠也是一样,虽然对女儿和冯一平,瞒着他们做出这么大的事,还是有些难以介怀,但对小孙女,他自然也是极喜欢的。
  另外的一件事,则带有点竞争的意味,阿曼达没有中文名字,这就是他们两个爷爷辈的人,今天的头等大事。
  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冯振昌专程跑到书店去买回来的字典、辞海,甚至还很舍己的买了一套说文解字,单这些他还不满足,“应该再买几本根据八字、命理取名字的书。”
  “那些东西太玄,真正有研究的那些国学大师,也不会出这样的书,名字嘛,寓意好就成,你看,就一个‘琳’字怎么样?寓意完美无瑕。”黄承忠翻了半天,选下来一个字。
  冯振昌不假思索的摇摇头“,我觉得不好,名字不能取得太满,要是取一个字的名字,‘悦’怎么样,女孩子,就高兴快乐就好。”
  “不不,这个字太浅,太直白,不好,你觉‘媛’怎么样?”
  “不妥不妥,”冯振昌当然表示反对,“太俗,还不如‘瑶’。”
  爸妈都围着孙女转,冯玉萱准备自己出去转转,见到这一幕,对蔡虹说,“你看到了吧,只要和弟弟有关的事,爸妈一直这么积极。”
  “你说什么呢?你小时候,我们不是一样宝贝,”刚好下楼的梅秋萍在她头上拍了一巴掌,“你要是羡慕,也快点找个人嫁了,给我们生几个胖小子漂亮闺女,你看我们到时上不上心。”
  “妈,我刚弄好的发型。”
  “打扮得再漂亮有什么用,又不会带个男朋友回来,这么大了还让我们操心,你还能年轻几年呢?”
  “我懒得跟你说,”冯玉萱气呼呼的钻到车里,“别指望我给你带东西回来。”
  蔡虹好笑的看着她们母女间的互动,“还没跟你妈说呢。”
  “说什么。”冯玉萱装傻。
  “你别瞒了,现在在交往的这个,要是觉得不错,哪天带来让我和你舅看看。”
  “小舅妈,你别跟我妈一样好不好,最烦说这些事,是先去王府井还是先去燕莎?”
  梅秋萍看着非常上心的冯振昌,隐隐有点遗憾,这第一胎,要是个孙子该多好!
  冯振昌和黄承忠,谁也不服谁,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手机嗡嗡的震动起来,郭国坚,他拿给黄承忠看了一下,黄承忠摇头,不知道会是什么事。
  “郭县长你好。”
  “冯总你好,”郭国坚拿着手里的报纸,“我才知道小冯总买了飞机,这么大的喜事,你怎么也不说一声?”
  镇里的消息总要滞后些,他是现在才看到这篇报道。
  “这也不是一平自己买的,是美国那边公司买的,主要是为了工作。”本着梅建中奉行的中庸之道,大家已经统一了口径。
  “那一平过几天会回来吗?一年多没见,我想听听他对镇里工作的意见。”
  “真没时间,他这次回来,主要是出席首都一个工程的奠基仪式,过几天就要回美国,不是有公司要上市吗,那边现在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都知道冯一平和黄静萍一起去的美国,要是就冯一平一个人回去,难免让人猜疑,干脆现在都不回去。
  挂了郭国坚电话,又接到原赵县长,现赵书记的电话,“冯总,冯老弟,这么大的喜事你还瞒着我,不够意思啊。”
  ……
  冯一平滴酒不沾的规矩,在首都副市长面前,提都没提,可见定规矩这事,总是用来破的。
  没有领导喝酒,你喝饮料那回事,反过来还差不多,或许,等他到了比尔盖茨那份上,在领导面前,可以提提这规矩。
  不过,作为高级干部,和冯一平也没有深交,席间又有女性在,这场酒喝得还是比较平和。
  当然,那是对领导来说,对冯一平就不是这样,作为企业负责人,又是后辈,你得敬酒吧,这一圈下来,就在半斤以上,领导喝酒,同桌的你要陪吧,领导给面子回敬,你必须得多喝吧,还没怎么谈事,冯一平的脸色就变得很白。
  “一平,你对硅谷很了解,那你觉得中关村和硅谷,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复制一个硅谷过来?”副市长问。
  这是一个很有雄心的想法,硅谷地区的GDP,已近四千亿美元,接近我们国内GDP总值的四分之一,中关村要是能达到硅谷的水平,那和首都比起来,上海还算个啥?
  冯一平这会,虽然喝得有点多,但是头脑依然转得很快,就是说起话来少了些顾忌。
  “硅谷有它难以复制的特色,美国东部好像也做过努力,最终也没有成功,不过这也没关系,中关村同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历史成因,合理借鉴硅谷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样可以打造出我们中国的硅谷。”
  旁边的金翎轻轻碰了他一下,梅义良说,“一平,喝点水。”
  冯一平也反应过来,自己这话,说得太直了些。
  “至于区别,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资金配套方面,硅谷集中了全美最大的风投公司,那些初创公司,只要能得到风投的认可,创业期间的资金不成问题,只需要用心开发产品就好。”
  “美国的风投运作非常成熟,不止提供资金,还提供各种咨询,同时协助创业公司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冯一平就没说中关村的模式,中关村其实有资源,但你一个没有固定资产,产品市场前景又不明朗的初创公司,想得到这些资源,就和后来的小微企业想贷款一样难。
  “技术方面的差别也比较大,硅谷的公司,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还是人员,硅谷吸收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而国内目前整体来看,人才还是在外流,我在硅谷就碰到了不少校友,有不少已经奋斗到中高层,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要是能让这些人才回流,实现人才的国际循环,那我们中关村,就等于是站在硅谷的肩膀上发展。”
  他是真心希望这些领导,能听进去一些,第一点和第二点他不做指望,指望政府分配资源?那只能更糟。
  但第三点,政府真可以做做文章,对岸的新竹科技园,就是做好了这一点,才成为跟美国硅谷最接近的硅谷。
  送走了领导,梅义良发现冯一平站都有点站不住,必须靠着墙,“金总,能不能麻烦你送一平回家,我和志毅回公司善后。”
  “好的,你说你说,不能喝就少喝点不行吗?”金翎和方颖芝把冯一平往车上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