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2763

  现在他真不敢回,要回,自然是两个人一起,可现在黄静萍的状态,是能让人知道的吗?
  “那新的一年,对杂志社这边,你有什么安排?”
  冯一平现在,对杂志社的日常运作,真的没有插手,也不是全部放手,每年一月,比如,02年一月刊的新年展望,照例又是冯一平的手笔。
  而且,这篇文章,在一些核心的问题上,他依然很独断,比如,他就断定,经过01年的低谷后,02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必将向好,而且断言,虽然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但美国的经济增长,也将普遍会好于大家的预期。
  说实话,虽然现在杂志社的综合分析团队人数越来越多,成员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是,真的很少有人对冯一平的这些说法提出质疑,因为自创刊以来,冯一平每年主笔的新一年展望,真没什么大纰漏。
  不过,明知道冯一平不会有什么吩咐,包卓远依然坚持问了一句,有时候,对下属来说,老板总是不过问,其实也不是好事。
  包老爷子,现在也还想再辉煌几年呢!
  而杂志社要继续辉煌,冯一平的大腿,必须抱紧。
  “还真有点事,二月刊给我留个位子,我有一篇文章要发表。”冯一平笑着说。
  虽然杂志社现在的收益,在他整体的收益中,占的比例真的不大,但杂志社和他,其实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他也希望把这样的良性循环,一直保持下去。
  “你又有新的文章?”他说的轻松,听了的包卓远却很激动,“和蓝海战略一样吗?”
  “不不,”冯一平连忙解释,“这一次,就一篇文章而已,主要是我的一点新想法。”
  “明白,我把第一篇的位置给你留下来,”包卓远大笑着说,“我和杂志社,都非常期待看到你的新想法。”
  结束了通话,他马上通知高屹铭,“高总,你准备一下,2月份的发行量,先增加两成。”
  “为什么?”高屹铭是杂志社内,少有的几个会质疑包卓远决定的人,他始终以知遇之恩,来看待冯一平和黄静萍。
  “为什么?呵呵,一平又要发表新的文章。”包卓远说。
  “好的,我明白,马上就办。”高屹铭也是杂志社内,最支持冯一平的人。
  ……
  “宝宝乖,好好睡。”离乔治城大学不远的公寓里,马灵把儿子放进婴儿床里,看着磨人的小家伙终于安然入睡,才轻轻的把手从他的小手里抽出来。
  “我先回家,明早再来,”一个黑人大婶说,“文森特现在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好带。”
  “麻烦你,珍妮。”
  保姆一走,马灵轻轻掩上卧室的门,躺倒沙发上,拿出手机,又听了一遍上面的留言,听到“你还好吗”的时候,眼圈有点红,真想拨回去,带一个这么小的家伙,又要上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她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冯一平说。
  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马灵又被小文森特吵醒,一看闹钟,才一点多,看来,晚上至少还得再被吵醒一次。
  把奶瓶喝完的小家伙,依然不安分,一放到婴儿床里就哭,不得已,哈欠连天的马灵,只得抱着他在房间里转悠。
  ……
第一百六十章
云计算之父
  在新一期的杂志发行之前,2月初,洪浩然被急召至美国,有点一头雾水的他,和迈克一起,看着冯一平递给他们的两张纸,“CloudComputing?”
  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这是一个新名词。
  “对,CloudComputing,中文为云计算,你们先看看,我想在管理软件之外,再成立一个这样的新部门。”对着自己在软件业的两员大将,冯一平好整以暇的说。
  这只是一篇类似综述的文章,冯一平主要依据后来的所闻所见,再通过这些天对一些专业问题的了解,写出了这篇文章。
  真的是综述,主要是提出了这个概念,以及它的特点——主要是优势,将来的应用——也就是如何在这一新领域创造价值。
  虽然是新概念,不过,对洪浩然和迈克来说,在弄清了它的含义之后,其实并不难理解。
  说白了,它也是互联网共享精神的一项新运用,就是基于互联网,提供各种级别需要的,廉价,而又相对安全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而且是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已经可以实现的一个新方向。
  “这就是你这几天问那些问题的原因?”看完之后,迈克问道。
  冯一平点点头,“怎么样?”
  那边还在低头看的洪浩然,突然头也不抬的说,“安静!”
  冯一平和迈克哑然,“我也再看看。”迈克说。
  于是,他们两个继续虔诚的看着那几张纸,只有冯一平,悠闲的在网上冲浪。
  要说现在的互联网,共享得还非常不够,比如东西方各种“女老师”的片子,现在在网上就很难搜索到,至于在线视频网站,至于在线视频网站,得等到他和黄静萍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才会大量涌现。
  当然,前提是他不提前涉足这一领域。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洪浩然才重重的出了一口气,对着手里的几张纸说,由衷的说,“这,真的又是一个新领域,一平,厉害!”
  迈克凑趣的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那么,你们也觉得,这一块是可以做,也能做的?”
  “可以。”
  “可以。”
  他们两个看了看,就先后肯定的说。
  “当然,肯定有一些技术需要公关,但从大方向上看,不存在问题。”洪浩然说。
  “那就好。”冯一平还有点担心,自己说的不够专业、准确,毕竟这一块,他也就知道个概念,有了他们两位专业人士的肯定,那自己的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应该没问题。
  这件事,其实说起来也简单。
  如果用他后来销售的小型发电机来打比方,现在的形势是,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用发电机,云计算,就是把这些发电机并网,并且通过有效的管理软件,来合理调节,更充分及时的满足各家需求的同时,还能降低大家的使用成本。
  同时,它还能减少配备的专业维护人员和维修费用,此外,发生故障时,也不会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可是,这么好的新点子,为什么要发表出来?”洪浩然有些不解,“我们自己埋头发掘,不好吗?”
  “首先,这是一块巨大的新市场,至少也是千亿美元级别的,没有那一家公司能一口吃完。其次,有软硬件生产商的配合,有更多公司的参与,这个新市场才能更快的启动。”冯一平说。
  ……
  时隔一年多之后,前言杂志上,再一次出现了冯一平的署名文章,虽然这一次,只有不到一万字,但依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对IT领域的公司而言,这就是一个比蓝海还要好的市场,可以说是一块新的处女地。
  对其他的公司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毕竟增加一台又一台的大型服务器,对任何公司,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所以,这更是中小型公司的福音,不用再高薪雇请专业人员,对自家的几台服务器,优化再优化,挖潜再挖潜,担心它有一天会崩溃。
  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场上真的有同样的服务提供,他们数据的安全,也更有保障,不会出现服务器故障,就会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出现。
  而对学校和一些科研机构来说,一些高数量级的运算,再也不用非得借助大型计算机……
  总之,这真是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
  而且,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以后,非常认同,甚至会隐约觉得,自己曾经好像也想到过这方面,但就是没有深入思考下去。
  这也很好的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有人质疑——好像还是国内的质疑声更多,你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法也罢,现在这样一个专业的新方向,会是你一个大学都没毕业的人能做到的吗?而且你大学主修和选修的,都是和IT无关的专业。
  所以,都不用冯一平出面反驳,就有人主动反驳这些观点,“只要对IT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有可能发现这个新方向,况且,冯一平名下,早就有了一家至少在国内知名的软件公司。”
  而且,这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确切的说,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它很早就已经出现。
  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购买服务器存储空间,然后把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存储空间里保存,需要的时候再从服务器存储空间里把文件下载下来,冯一平提出的云计算,只是简化了这一系列操作而已。
  对这个新方向最有兴趣的,肯定是谷歌,搜索方面,本来就要进行大量的运算。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现在是第三次听说自己母校的这个交换生,第一次,当然是冯一平的蓝海战略,第二次,是抢在他们前面,收购同在硅谷的电子地图技术提供商deCarta,这一次,是第三次。
  他们决定,还真的非常有必要,跟冯一平见见面。
  他们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云计算,CloudComputing这个概念,正是谷歌提出和命名的。
  而继上一次在微软那里留下深刻印象后,冯一平这一次发表的文章,同样让微软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中间,还蕴含着这样的商机。
  而对像IBM和甲骨文这样的公司来说,他们是有些沮丧的,这样的新方向,为什么不是自己提前发现和命名,反而让一个不是很专业的年轻人提出来。
  ……
  这篇文章,引起最大轰动的公司,并不是上述的这些。
  硅谷,亚马逊。
  一位副总裁悠闲的喝着咖啡,看着刚送来的前沿杂志,现在,这本杂志已经是他们公司中高层每月必看的一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