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2763

  梅秋萍对镀金的那个,有些爱不释手,黄静萍则喜欢那个水晶的,毕竟家里有好多块金砖摆着玩嘛。
  冯玉萱也喜欢镀金的,又不好和妈妈抢,于是一直还在找,这么多,肯定还有镀金的礼品,说不定还会有纯银的呢!
  冯一平和冯振昌父子两个,品味稍微高一些,在翻看收到的各色牌匾,这些牌匾,或字或画,整体水平都很不错。
  ……
  虽然已经上了嘉盛的黑名单,但搞到了演唱会门票的郑勇,依然大摇大摆的到了现场,还带着照相机。
  一下午的挖掘,结果是徒劳无功,关于嘉盛董事长,他的那些熟人,完全不清楚,只从注册资料中,知道他叫冯一平,是个年轻人。
  至于嘉盛集团日常的事务,都是由CEO,也就是省计委主任的女儿负责,她现在,正在前排那里陪同几个一看就师领导模样的人,但她旁边的那些人里,并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年轻人是有,不过,一看就是她的手下。
  郑勇就把目光投向了前几排,他相信,这样的事,嘉盛老板肯定会到场,可是,前几排,符合的目标又太多。
  这也很好理解,一些供应商的子女,以及省内的一些衙内和不差钱的二代,当然都要选最好的位子。
  第二排中间的位置上,冯一平和黄静萍已经就坐,旁边自然是一脸兴奋的王昌宁和满脸雀跃的肖志杰。
  王昌宁拍了拍冯一平的肩膀,“在老家的时候,有喜事最多请大家看露天电影,你现在鼓捣出了这么高大上的一场演唱会,一平同志,这一步迈的很大,我很欣慰。”
  肖志杰说,“得了吧,以我对他的了解,整这么一出,他主要怕还是为了赚钱,你听我分析啊,纯打广告,花费不菲,但效果一般,还不如借机办台演唱会,宣传效果好不说,还能顺便搂钱,就算是赚不了多少,绝对也不会亏,这样一箭几雕的事,才是它乐意干的。”
  这两个货,还真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什么都瞒不住。
  ……
  江那边海关大楼上八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演唱会准时开始,潘梦兰和另一个省台的男主持人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这次演唱会的主旨,然后,歌神的接班人,Eason陈同志和电音女王陈女士,分别从舞台的两边登场,《因为爱情》的前奏悠悠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现场两万多人的心。
  大家都没想到,一开始就是这样高水准的新歌。
  惊喜不止如此,他们之后,内地的几个明星载歌载舞的表演了两场,然后,一大群“长着”美丽翅膀的女孩子,“飞”到台上翩翩起舞,一聚一散,把中间的后来有着“不老女神”称号的徐若瑄露了出来,她身上,也“长着”一对精致的白翅膀,演唱的也是新歌《挥着翅膀的女孩》。
  要说她的音乐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让广为传唱的,还真没几首,不过,等到她再正式推出新专辑,这首歌一定会在KTV离受到追捧,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后来的原唱者,虽然有英皇一姐的美誉,但内地的歌迷,记得起她的歌曲,也只有这一首。
  她不管是上春晚,还是现在没有诞生的同一首歌,唱的也都是这一首。
  这一次,不但肖志杰,连王昌宁都附到冯一平的耳边说,“真漂亮!”
  那当然,老冯我一直魂牵梦萦的一个女明星,怎么可能不漂亮?
  当潘梦兰兴奋的说出下一位上台表演的是张大歌神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女粉丝声嘶力竭的“我爱你”的呼喊,如果这是在室内,怕是屋顶都会掀翻。
  不过,随着《青花瓷》那明显带着中国风的前奏响起,现场马上安静了下来。
  歌神不愧是歌神,虽然时不时的翘个兰花指有点娘,但应该说和后来红透半边天的周天王相比,功力确实高深不少。
  郑勇不由自主的和周围的人一起忘情的鼓掌,他此时心里越发的好奇,究竟这个冯一平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让这么多明星在这场演唱会上,唱的都是这么高水准的新歌。
  中间由歌神负责,压轴的,自然非刘天王莫属,他演唱的,自然也是新歌,《十年》,他本来就适合演唱这些深情的歌曲,这首后来的经典,被他演绎得非常之出色。
  当歌声结尾的时候,好多人也知道这场演唱会也到了尾声,现场好多人都站了起来,不少疯狂的女粉丝举着手里的荧光棒挥舞着,接力喊,“andy,”“我爱你!”
  天王一个大于九十度的鞠躬,然后,干了一把主持人的活,“请大家看后面的江面上。”
  话音刚落,嗖嗖声不绝于耳,之间江面上的两艘驳船上,烟冲天而起,在高空里绚烂绽放,火树银花,照亮了大江两岸,在场的两万多人,这时不约而同的张嘴,“哇!”
  灿烂的烟火表演,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爸妈看得合不拢嘴,虽然村里的人家,现在过年的时候,也会很舍己的买几个烟花,可是,怕是把全乡,甚至全县的过年时放的烟花都集中起来,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效果。
  黄静萍高兴的在原地拍手,“真好看!”
  前排的金翎,也兴奋的在冯一平肩膀上打了一下,就是冯一平自己,有点小心痛,亲,你们看得是美,可是对我来说,这每一分钟,都是哗啦啦的钞票在烧好勿啦!
  但这个能暴露冯一平身份的动作,郑勇没有注意到,他现在,和其它人一样,也目不转睛的仰头望着天上。
  其实,今天晚上,郑勇有一个准同行,比他更关注冯一平,校报的记者,曾经质疑过冯一平的向晓芳,就坐在第六排,远远的留心着冯一平。
  烟火表演结束,演唱会终于落下帷幕,在警察和一个满编武警支队的指挥下,观众有序退场,虽然已近午夜,大家依然兴奋不已,看着身后舞台上的大屏幕,都感觉这次是妥妥的值回了票价,一个晚上,居然听到了这么多明星唱了这么多高水准的新歌,估计明天看到这些消息的歌迷,会后悔死,当初怎么就没尽全力抢票呢?
第二十八章
花式上头条(上)
  不知道有没有好运规律,就是有,大部分人也碰不到吧,一般人,毕其一生,倒是经常性的,一次又一次的验证墨菲定律。
  就比如架子太大的沈雪,事情的发展,果然和她担心的一样,昨晚那么闪耀的主持机会,凭空落在台里她非常看不惯的那个小婊砸身上。
  冯一平也一样,按他对自己的规划和包装,最好先是以一位学术成果瞩目,而且相当之年轻的专家学者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退而求其次,可以以非常励志的、年轻有为的,商界菁英的身份登场。
  他最不愿意的,是作为一个娱乐圈里的人,第一次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他在娱乐圈的那些交情和地位,能不提就最好。
  但事情就真和墨菲定律一样,你越是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头天国内不少晚报上,虽然都提了一句,这样一家新生的传媒公司,能请到这么多大腕,是因为企业负责人和那些大腕有不菲的交情。
  但报道的重点,还是明星和即将开始的那场演唱会,主要是对于这个企业负责人,大家没有什么资料,多说多错。
  但是昨天晚上的那场新歌、好歌辈出的演唱会,让观众震撼的同时,也让广大娱记,越发对嘉盛的那个老板好奇起来。
  然后,很没道理的,第一个因为这事受益的,竟然是工商局!
  大早上的刚一上班,资料室的几位连一杯热茶都没喝完,报纸才刚拿在手里,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就找上门来,“你好,我想查查这家公司的工商注册资料。”
  郑勇客客气气的递上去写着嘉盛假日酒店的条子。
  “哟,昨天办演唱会的那家?”接待的中年妇女问了一句。
  经过前一阵子电视报纸网络上的宣传,还有昨天那么轰动的演唱会,至少省内人,现在都知道嘉盛。
  “对,就是那家。”
  中年妇女刷刷刷的写了一张收据递给他,“费用300。”
  郑勇刚想大叫,你们这是乱收费!我们那查外档是不收费的,但想想昨天的遭遇,得,算了吧,还是花钱省事,乖乖的递过去三百块钱,也没有不开眼的一定要发票。
  他还没看完留档的资料,同行们也一个接一个的跟进来,都是查嘉盛假日酒店的注册资料。
  看着那么多人排队,接待人员脸上居然都有了笑容,好家伙,这一早上,至少得收上万块钱!
  可是,记者们一看资料上法人的住址,又犯了愁,那是一个农村的地址,本地的地图上都找不到,而且他们就是用手想都知道,冯一平现在肯定不会住在那。
  但是,嘉盛集团的那些人,口风都很紧,难道一定得去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趟?
  可是,我们是娱记好不好?再说,那样偏避的地方,天知道有没有通公路,说不定还要步行。
  算了,还是就这样对付着简单提几句吧,谁爱挖掘谁去。
  最开始接待郑勇的那个中年妇女,看着小金库里迅速增多的钱,这会心情不错,见他要走,问了一句,“我们这还有嘉盛其它公司的注册资料,你要查吗?”
  “有哪些?”郑勇把那一张价值300块的纸塞进包里,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嘉盛装饰、嘉盛快运、有佳便利、怡佳……”
  “有佳便利?”郑勇记得,这个便利店,在这个城市好像大街小巷都是,自己下榻的那家酒店前面,好像就有一家这样,只是没想到他也是嘉盛的。
  这倒是个可能的突破口!
  他自觉的递过去三百块钱,“这个我也查。”
  有佳便利店里,郑勇拿着一瓶矿泉水,和一条绿箭,在收银台结账,很自然的笑着问那个小姑娘,“你们集团昨天办的演唱会,你看了吗?”
  “昨天客人太多,我们没去现场。”
  “我看了,真不错。”郑勇夸了一句。
  “对,大家都说不错,这是您的找零,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郑勇接过袋子和零钱,装作好奇的问了一句,“对了,你们冯总又要上学,又要忙公司的事,学习成绩不太好吧!”
  “怎么会?”小姑娘不知道郑勇的用心,很认真的说,“不说大学的成绩,我们冯总,可是去年我们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呵呵,得来全不费工夫,有这句就好,郑勇当下一句话也不说,马上朝教育局跑,当天下午的时候,他就赶到了市一中,一了解,哎呀我去,原来这家伙98年的时候,就和张大师搭上了线。
  虽然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那部电影票房一般,可是,作为金牌娱记,他记得很清楚,凭这部电影,张大师去年在威尼斯,捧回了一座金狮奖,还有国内的金鸡奖,以及其它好几项国际大奖,可以说是好好的在国际上刷了一下声望,也进步一步夯实了他“第五代导演”领头人的座椅。
  至于冯一平把买电影版权,所得来的稿费5万块,全部捐给了之前的初中学校,这样对冯一平的个人形象锦上添花的事,郑勇选择性的无视了,金牌记者,哪怕是娱记,也是有脾气的!
  这一次采访,是这几天他最满意的,结束的时候,学校还送了他一本冯一平的《那些年》,这本在国内开创了一个流派的书,他以前也有耳闻,据说加起来销售了过百万册,不过,看到封面上的笔名,他就有些心不在焉,深海?咋这么眼熟呢?好像以前就不知一次见过这个笔名。
  然后,想着心事的他,就心不在焉的答应了学校,一定会在报道里好好提一提一中的大名,还没出校园,他就拨通了上司的电话,“头,我这边挖出了大新闻,包你满意,明天一定把版面给我留出来。”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马上找了一辆出租车,“师傅,带我去市里最大的音像店。”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