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2763

  不过,没问也没关系,即便冯振昌已经汇报过,他还是决定再跟方市长说一声,这样的好消息,想来市长也不介意听上两遍吧!
  方市长听了果然挺高兴,同样,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贫困市的市长,她当然也清楚嘉盛食品厂这个单子的示范作用,“这就很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只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变劣势为优势,我们的传统农业,还是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政府机关,能主动为这样的企业排忧解难。”
  ……
  同样呆在家里的黄静萍,没有冯一平那么忙,也不像冯一平那样,还有肖志杰和王昌宁这两个好伙伴陪着,张秋玲在省里进修,王金菊在省里上班,其它的,就找不到说得来的同龄的女孩子,其实别说女孩子,同龄的年轻人根本就没几个,他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镇里上班。
  而且,虽然她还没嫁,还是正宗的黄家女儿,爸妈却好像已经把她当冯家媳妇来待,一说有什么东西想吃,妈妈马上给她做,家里本来就没什么事,现在更是有事都不让她做,生生把黄沁萍逼成跟冯玉萱一个德行,不停的说爸妈偏心。
  所以她这日子虽然悠闲,但也有些小无聊。
  把家务做完,她对那边埋着头在电脑上玩游戏的妹妹说了一句,“我去店里,你要去吗?”
  黄沁萍头也不回,不耐烦的朝她挥挥手。
  路上碰到个新鲜事,经过原来的电影院时,前面小卖部门口,有三个拿着汽水,染了头发的小伙子,看着她轻佻的吹口哨,按理说自己再镇里,现在大小夜算个名人,这些人不知道?
  她正眼都懒得给一个,目不斜视的往前走。
  那三个家伙不死心,商量了一下,居然坠了上去,倒也不是想耍流氓,在这样的小镇里,他们还真不敢,只要敢做出格的事,分分钟有人出来教他们做人,只是这大热天的,实在是闷得慌,想逗一逗而已。
  照相馆那个胖胖的老板,把这一幕都看在眼里,在他们经过的时候,咳了一声,“年轻人,在家时间不多吧,你知道她是谁吗?”他指着前面那边问,“她爸是副镇长。”
  一听这话,这三个染了黄头发,这在小镇里,就类似于把“我不是正经人”这五个字顶在脑门上的家伙,迟疑了一下,要是村长,他们不怕,但是副镇长,那还是算个官的。
  中间的那个,不愿意被这个像弥勒佛一样的大爷一句话就给吓住,那样多没面子,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面子不能不要,“走,就是副县长又怎么样?这街是他家的吗?我们还不能在街上走吗?”
  “你知道她开的是什么车吗?”
  “奔驰S600,街上的这好多车,可能都顶不上人家的一个轱辘。”
  这老板看来也是闲得很,说单口相声说上了瘾,跟着又自问自答,“知道她男朋友是谁吗?”
  “镇前头的那两家厂,就是她男朋友家随便开的,在外面还有上千家便利店,几十家酒店,在香港和美国都有公司。”
  这一段单口相声飙完,老板拿着蒲扇拍了几下,“唉,还是没生意,又热又闲,困得很,要不,你们几个进来照两张?”
  旁边的两个,听老板这么一说,掉头就走,中间的那个也跟着去追,“我说你们跑什么?”
  看着他们几个原路跑回去,老板笑眯眯的说了句,“倒真挺会找台阶下的。”
  “你们两个走得这么急干什么?”追上去的那个有些不满的问,“兴许那老板瞎扯呢。”
  “得了吧,”一个没好气的接了一句,“刚才那老板说的事我知道,我一回家就听家里人说起过,说是我们这终于出了一个做大事的人家,说他们家有上亿的钱,而且那还是往少里说,我妈还拿我跟那冯一平比,就是刚才那女孩的男朋友。”
  “哦,就是今天街上都在传的,谈了一笔上千万出口合同的那家人?”另一个也说。
  “可不是吗?比我们打工那公司都牛,听说他们家搬个家,连县长都亲自去贺喜,我可不想招惹这样的人。”
  ……
  这点小插曲,黄静萍不知道,冯一平更不知道。
  其实就现在这段日子,不只是照相馆生意差,镇上的商家都进入了淡季,天太热,乡下人家要不是有什么非买不可的东西,村里的小店也买不到,一般二般也不会顶着大太阳往镇里跑。
  “妈,”黄静萍叫了一声,坐在柜台后面打瞌睡的黄妈妈一惊,睁眼一看,“这大热的天,不是不让你来吗,店里又没什么事。”
  “沁萍一直打游戏,我在家里呆得烦,刚好我有话要跟你说。”
  “坐,”黄妈妈给女儿拿来一只绿豆冰棒,“什么事啊,要现在说?”
  黄静萍煞有介事的走到门口左右看了看,街上没什么人,旁边店里的老板都在昏昏欲睡,这才回来小声说,“妈,一平说,他想每月给家里补贴些钱。”
  “给我们钱干什么?我们现在又不缺,你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好,”黄妈妈说,“还有,这样的话,你千万不能主动跟一平提,记住了吗?我们同意你和他的事,看中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赚的钱。”
  “妈,我想一平的意思是,镇里的这些厂子,都要爸爸帮着照看着,所以他想,每月给家里补贴一些,另外。”黄静萍有些踌躇。
  “这有什么,这不是应该的吗,你爸能提副镇长,不都是靠他家,另外还有什么?”
  “妈,一平一直在想办法,想把镇里建得好一些,现在只办了这几家厂,以后还会办更多,”她没有把冯一平的那个梦想说出来,“这些事,镇里没个人配合不方便,爸爸刚当上副镇长,未来的路还长,所以,他想,”黄静萍又踌躇起来。
  “他想什么?你到是说啊。”黄妈妈有些急。
  “我也觉得,家里不要随便收礼,爸也不要学那些不好的人,占公家便宜,要是缺钱就跟我们说。”黄静萍终于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这些话,冯一平肯定不好说,黄静萍也不好跟爸爸说,只能找妈妈。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黄妈妈松了一口气,“这事还用你们说吗?你看看我和你爸,哪个是贪财的?这几个月,上门送礼的是有,但我们一样也没收,至于占公家便宜,你爸的脾性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以前就看不起那样的领导,自己怎么会做?”
  “再说,”黄妈妈笑了,“你说这镇里,有什么便宜好占?你把可不像有些人那么厚脸皮,把什么都拿到镇里去报销。”
  “是,我当然知道你们,可是,有时候,有些事,做比不做容易,别人都做了,爸不做,反倒会得罪人。”
  冯一平虽然没吃过猪肉,但他见过猪跑,好多官员,腐败的开始,就是周围的人都在伸手,自己不伸手,反倒显得另类,一权衡,就选择了从众。
  “难为你们两个想得这么多,放心吧,你爸自己心里有数,他的本事,也就当个镇长,现在已经很知足,那他还怕什么?”黄妈妈顺了顺女儿的长发,“我们现在的日子还可以,不用你们帮忙,要是将来你妹妹有本事,能考上大学,或者是要出国留学,钱不凑手的时候,我们也不是那死板的人,到时还不跟你们张口。”
  “这你不用操心,上个月在首都一平就跟沁萍说,她上大学的费用,我们全包,另外,等今年家里在镇里的房子建好,里面装修的事,也由我们负责,还有家具家电,都我们来。”
  黄承中想得很明白,他副镇长这个位子,会坐得很稳,而且轻易不会挪地方,那总是租房子也不是个事,又听冯一平说以后镇里的地也会升值,干脆就在镇南边买了块地,也正在建房子。
  “不用,装修得太好,我打扫起来都费事。”黄妈妈看过女儿他们在首都的房子,好是真好,费事也是真费事,一点灰尘看着就很碍眼。
  “妈,这个你们就不要推辞,自己都有装修公司,方便,而且装修公司的水平,在全行业都是一流的,再说,你们是我爸妈,他对你们好也是应该的!”
  “你个傻丫头,你可不能这样想。”黄妈妈对这些事很敏感。
  “妈,是他自己这样说的。”
  接到黄静萍电话的时候,冯一平正和肖志杰王昌宁在小河的那浅水里学游泳,这总是一项技能,闲着也是闲着,“你妈不同意?”
  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总比他们爸妈总是张口要钱好太多,冯一平担心的是,别看黄承中现在只是个副镇长,可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千万别因为一些事,比如说钱的事而被揪下来,“行,我们意思说清楚了就好,至于补贴,我们再想办法换方式。”
第十一章
要火的节奏
  美国,波士顿,剑桥。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副总裁威尔逊,给进来的安德森和汉密尔顿倒了一杯准备好的香槟,“祝贺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一本商业书籍的出版!”
  “干杯!”
  “今天下午,这本书就会送到国内那些大人物的办公室里,明天一早,这本书,也会送到订了我们商业评论的那些高管们的办公室里,到后天,国内和我们合作的那些图书零售商,也会在显眼的位置,摆上这本书。”
  级别最低,具体负责这项业务的汉密尔顿,向上级,和上级的上级做了说明。
  “相信这本书,很快就会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安德森笑着说。
  “一年销售100万册不成问题。”副总裁威尔逊说得很大气。
  这不是吹牛,这是建立在他们对这本书的认可,以及出版社这么多年成功运作的经验上得出的论断。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可不是冯一平的办的磕磕碰碰的那家出版社,他一年出版的图书总数不超过50本,每一本都是精耕细作,加上他们的这块烫金招牌,和强有力的销售和发行渠道,像冯一平这样的书,不热销才是没道理的事。
  “只是这个时间还是太紧了一些,前期的宣传工作做的不太到位,罗伯特,你是具体和作者接洽的,他为什么要求最迟9月份一定要出版?”威尔逊问汉密尔顿。
  “这个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冯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我相信他肯定有他的理由。”汉密尔顿说。
  “我们的宣传工作虽然不到位,但是在前期,作者自己,相当于也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安德森说。
  “你是说我们在《商业评论》上免费推介了两期的那本《前沿》杂志?”威尔逊想了起来,“呵呵,也是,之前学校不少院系都收到了他们寄来的刊物,连我的办公室都有,这确实也算是帮我们做的工作。”
  威尔逊看着窗外不远处查尔斯河上的点点白帆,“先生们,就让我们期待着好消息来的更早更快一些吧!”
  ……
  华尔街,高盛总部,蛰伏高盛30余载,去年5月正式出任高盛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被冠以“华尔街权利之王”,后来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办公室,秘书给他送进来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寄来的刊物,蓝色的封面上,“Blue
Ocean
Strategy”三个单词很醒目。
  “Strategy?”他看了一眼,“你看过吗?”他问秘书,要不是他也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知道母校出版社的风格,他估计都不会翻一下,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的学说是战略?
  “我看过,不少同事也都抢着看过,都认为不错,作者的思想,确实可以称为战略。”
  这是秘书说的比较大胆的一次,眼前的这个家伙可不好伺候,他是以强硬裁员闻名的,他的那句名言,“在公司里,不到20%的人,就创造了80%的价值,所以可以裁掉很多人,而不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可一直让公司的好多雇员心惊胆战。
  “哦?”保尔森来了兴趣,放下手上的工作拿起来翻了一下,一看前面的作者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院在读?”他觉得诧异的同时,又觉得这个词挺眼熟,“清华经管院?”
  “您已经接受中国的邀请,出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我查了备忘录,该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将在10月6号举行。”
  保尔森这下兴趣更大了些,他曾多次造访中国,对中国的经济很看好,也讶异于这个国家好像突然爆发出来的经济活力,但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一个大学学生,就能写出得到国际一流出版社青睐的专著来?
  他大致晃了一眼目录,然后,前言就深深的吸引住了他。
  ……
  华盛顿州雷德蒙,从哈佛毕业,后来还上过斯坦福商学院MBA的鲍尔默,拿着一本书,去找他的老板,五年前就成为世界首富的那个从哈佛大学辍学的室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