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2763

  这下冯一平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赵县长会知道他们家搬新家的日子,当然是听这刚从车里跳出来的郑佳怡说的。
  “你来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冯一平跟爸爸和叔叔小声说了一下她的身份,“市长的女儿?”
  这下冯振昌也明白赵县长为什么知道,为什么回来,难怪呢!
  这还没完,那车里还出来一个人,冯一平一看,忙着又补充介绍了一下,“市长他丈夫。”
  “郑叔叔好,没想到还惊动了您。”
  “呵呵,我们来的冒昧,你不见怪吧,”郑博赡笑呵呵的说,“这一定是冯老哥,你好你好,不告前来,多有打扰!”
  “郑主任您太客气,你能来,我非常荣幸,这点小事居然都叨扰到你,真的很过意不去。”冯振昌握着他的手说。
  “哪里哪里,老方她刚好要去省里开会,不然她也会来,说实话老哥,我是早就想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培养出一平这样的人才?也顺道跟你们取取经,教育子女,也是一门科学啊!”
  他们这边寒暄得很热烈,那边的王淦青,今天好像特别高兴,小声对坐他车来的黄承中说,“这方市长的女儿,好像和一平也是同学?你别说,这姑娘长的也真不错,你看看,她和一平站在一起,是不是也挺好?”
  他总算没有直白的说出“般配”来。
  在这个问题上,黄承中不打算忍让,“是啊,像一平这样优秀的孩子,和谁在一起,看上去都挺好,这也说明了我女儿眼光好!”
  “你可真会给我找事。”大人们上车继续走,郑佳怡不,她要让冯一平陪着她一路走回去,说是要好好感受一下乡村风光,你说这大太阳底下的,有什么好感受的?
  “你们不都说乔迁新居,这是大事吗?作为朋友,当然应该来凑个热闹。”说是恭贺乔迁新居的,郑佳怡明显把这当成了观光游,而且像个二傻子一样,对遇到的人,都笑得很开心,然后看着冯一平跟那些人解释他们的关系。
  看着这一片葱绿的田园风光,看着这些淳朴的乡亲,还有路上带着几只小鸭子一起,呱呱走过的鸭子一家,还有那些刚刚从泥塘里打滚起来,哼哼唧唧的猪,路边树上结的板栗和柿子,路旁菜园里的各色蔬菜,郑佳怡很真诚的说,“我觉得,这农村,也挺好的啊!”
  “对,好多人也会觉得城市太拥挤喧闹,农村挺好,但是最后,大家还是都去了城市。”
  前面,赵县长受到了群众们发自内心的热情接待,看着那一个个激动的上来争着和自己握手的乡亲,他也很激动,这感觉,就像是在上一堂党课。
第五章
认不出来的老地方
  “回学校之前,到我们那住几天,放心,不会让你帮着牵面的。”村口,大舅笑着对冯一平说。
  贵客们来得快去得也快,夹道欢送走了市县镇三级的领导,舅舅和外公他们也要回去。
  这几天太阳很大,很热,连能降降温的阵雨都没有,但对挂面作坊来说,却是能高产的好天气。
  要是以前,这样的大事,外公至少的多住几天,但今时不同往日,路通了,又都有车,上来下去都方便得很。
  “干活我不怕,只要你们不嫌我添乱就行。”牵面这事,也是个技术活。
  家里这会还不得消停,客人虽然都走了,但是塆里的人还在,肖志杰提议,“走,去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听说你放牛是一把好手。”
  “那行,去山上转转吧,说起来,都有好几年没去过山上。”
  “你看看,忘本了吧。”王昌宁说。
  马上遭到了反驳,“你还不是一样。”
  这一走起来才发现,变化真的很大。
  老屋后面的山岗,长满了茅草、蒿草、灌木,这是冯一平打小就没见过的景象,从记事起,这山岗上,什么时候不是光秃秃的?那些野草刚冒出个头来,不是被猪拱了,就是被鸡啄了,哪能长这么高?
  以前冯一平去外公家,去初中,要走的那条山路,现在因为很少有人走,都被野草占据了,站在山岗上看,那路,现在只有细细的一线。
  等走到那条小河边的时候,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根棍子,这是从一家人菜园的篱笆里抽出来的,没办法,这一路上,草太深,太密,想必里面蛇虫不少。
  “变化太大了。”冯一平杵着棍子,站在河边说。
  眼前的小河,和印象中的小河,变化太大,怎么说呢?他好像也重新焕发了青春。
  比如说,窄窄的河滩边,现在野生芹菜泛滥,长势好得很,杆白叶绿,高能有五六十公分。
  这条小河边能采到芹菜?这放在几年以前,怎么可能?
  之前这儿别说野菜,连野草都长不深,稍长起来一点,不是被牛羊吃了,就是被人割了,现在岸边茅草长的繁茂,平均一米多高,就是把胖胖的肖志杰藏里面,等闲也看不出来。
  站在河边这一小会,就能看到里面有小虾米和拇指长的小鱼在游,这在几年前,也是不可能的事,那时隔三岔五的,就有人拿着背着电瓶,顺着小河来回电,河里基本上是鱼虾绝迹,连横着走的小螃蟹躲过去的也少。
  在荫凉的河边歇了会脚,他们继续朝山上走。
  虽然几年没来这山上,但他们的基本功都还在,走到冯一平当年和姐姐把松树往下滚的那片石板坡时,出汗最多的肖志杰掬起清凉的山泉洗脸,“舒服!”
  “这一看就知道,你们塆现在是真富了。”王昌宁说。
  塆里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旁边这些山上的田地,不管是后来自己开荒的,还是村里分到户的,现在都没人愿意种,太费事,也算是自发退耕还林吧。
  他望了望,自家当初费大力气开出来的那几块地,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想当年,不但地里种满了庄稼,地沟里也见缝插针的种着高粱,沟坎上,还种着一片葫芦,妈妈每天中午从山上回家的时候,会拣一个合适的摘下来,回家切成小块煮,然后烙一个麦饼,就是全家的中饭。
  肖志杰把手上的水往他们俩身上摔,“所以那些叫嚣着要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的人,都搞错了方向,只要让农民富起来,让他们不再问这些山要效益,或者是觉得费力气问这些山,这些地要效益很不划算,生态自然会恢复。”
  这话在理,其实冯一平后来看一些国外的风光片,比如英国的,他就挺想不通,路两边那么大块大块的土地,就让它荒着长草,多浪费!就不能开出来种粮食,或者是围起来养牲畜?
  除了他们可能相对人口少,肖志杰说的这点,应该是主要原因。
  就比如现在,塆里的人在厂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就比以前在这些大山上的地里,辛苦侍弄大半年庄稼的收入还要高,那他们怎么可能还花那么多的精力来种这些地?
  要不是自己种的粮食吃起来放心,要不是食品厂需要原材料,估计塆附近的那些田地,都有不少会撂荒。
  冯玉萱正用一把大扫帚在扫门前的地,一见他们手里拿着的芹菜,就喜欢上了,“这是谁家种的?这么精神,比我在农贸市场买的好多了,”她生吃了一小截芹菜杆,“味道真好,妈,晚上给我炒芹菜,我们家种了这个吗?”
  梅秋萍一看就知道,“这个还用种?应该是那条河边采的吧。”
  “啊?真的啊!呵呵,那我们明天就去割,这么好的芹菜,在面馆里做配菜,绝对能卖出个好价钱来。”
  “玉萱姐你不知道吧,河边的那些田地,现在种的也少,河水里也不会有农药或者化肥的残留,这绝对对是无污染,纯有机的野生芹菜,你一定要把它卖出肉价来。”肖志杰说。
  中午饭吃得喧闹,晚饭就实在很多,不过,梅秋萍却不大高兴。
  “你看看你们,鱼和肉都不动,偏偏抢那个,都吃了那几年还没吃够吗?这有什么好吃的?”梅秋萍看着他们三个几筷子就把那一盘腌辣椒炒腌豇豆给扒拉完,笑骂道。
  “姨,还是这个吃着下饭。”肖志杰说。
  “那也不能光吃那个,”梅秋萍用公筷给他又是夹鱼又是夹肉,“还是你爸妈有本事,小时候你家日子过得好,所以你长的这么好,你看看昌宁和一平,到现在还长不胖。”
  肖志杰看看冯一平和王昌宁,那两个家伙马上很骚包的挺直了腰杆,做玉树临风状,他苦着脸说,“姨,我真的非常想像他们俩一样瘦。”
  “还是要少吃,这个盐太多。”冯振昌还在慢慢的喝他那一盅小酒,笑眯眯的看着三个小伙子。
  “就是,专家都说了,腌菜吃多了致癌。”冯玉萱附和道,但她也不动桌上的鱼和肉,专吃在河边采的野生芹菜。
  不过,姐姐这有时候说话,就是不太过脑子,果然,爸爸马上教育起她来。
  “你啊你,怎么还是不求甚懂?”听女儿说这样的话,冯振昌有些不高兴,现在的食品厂,各种小咸菜买得挺好,而且都走出国门了,说这样的话,不是跟他过不去吗?
  “专家说的那个腌菜,是我们这种吗?”
  “对,爸,我们这种吃了挺好,特别是夏天出汗多,需要补充盐份的时候,你别生气,我这不是顺着妈的话说吗,妈,你又把我带沟里去了。”
  冯一平暗笑,姐姐这应变的能力,有长进!
  还是王昌宁厚道,帮着转移话题,“叔,这新房建得真好。”
  这话戳到了冯振昌的痒处,“好吧,一平首都的别墅你们也去过,不比他那儿差吧。”
  “比他那好。”那两个马上一迭连声的说。
  “比他那热闹。”肖志杰说。
  “比他那有生活气氛。”王昌宁说。
  “总之就是比他那好,我们看了,都想把家里的房子,也改建成这样的。”
  两个马屁精的话,让冯振昌来了说兴,“这个事真不是那么简单,不是有钱就能建好,我们这房型,都是找省里的专家设计的,还有旁边的这些路,和下面的各种管道,都经过了专家的科学规划,如果村干部不得力,这些事还真不好办,不吹牛的说,我们村,应该是省里的农村里,最早有上下水的。”
  冯振昌没能安静的再多说说他的感慨,明天佐藤商社的人要来,食品厂和茶叶厂的两个厂长有点不放心,现在来家里确定明天的接待安排。
  “接待的准备工作,不是早就到位了吗?不用太紧张,就当是一个普通的客户就行。”冯振昌现在,也有点无欲则刚的意思。
  “要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我们现在的产量,有时连自己家的便利店都供应不上,所以,该紧张的是他们。”
  冯一平看出来了,这俩是第一次跟老外大交道,心里没底。
  “放宽心,食品厂和茶叶厂,平常方方面面的要求就高,只要和平常一样就行,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你们要想想,如果不是我们的产品好,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会万里迢迢的来实地考察?”
  “是,但这毕竟是厂里第一次接待外商,又是挣美元的,我们就怕明天会出什么纰漏。”
  “不管外商还是内商,我们的产品品质,我们的生产要求,谁还有你们在行?谁有你们要求高?你们都觉得没问题呢,哪还会有什么问题?”两个三四十岁的家伙,居然要让冯一平这个小伙子,反复给他们信心。
  “还有,关于生活上的安排,我们想,能不能把那个房间,布置成日式的榻榻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