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2763

  雷布斯不爽别人叫他雷布斯,但是,客观的说,若不是乔教主在前面蹚出了一条路,整合出了一条完整的配套和生产链,他能成功的那么轻松?
  当然,想做也不是没希望,但是只靠自己肯定没戏,和国内知名的公司,比如后来做智能手机最牛的那两家合作,还有一丝可能。
  至于现在,这想都不用想,连彩屏手机都没出现呢,还想什么智能手机。
  所以,现在还是慢慢的吸纳一些苹果的股票就好。
  不过,有些事也可以做,你说要不要把苹果将来要推出的那些划时代产品的商标,一股脑的全给抢注了呢?
  这个好像也不妥,到时是能赚些钱,但这样的方式,对他个人和公司的声誉来说,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还是先放放吧!
  所以,冯一平其实能抢,也想抢的,并不多。
  冯一平现在要注册的商标和域名,和我们国家非常有希望在弯道超车的一个产业有关——也和车有关,就是新能源汽车最牛叉的那个,特斯拉。
  特斯拉之父马丁·艾伯哈德,现在还没有创建特斯拉公司,要等到03年,他才和另一个合伙人创建特斯拉,几年之后,他和乔教主一样,被赶出了自己创建的公司。
  至于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这会正和他姐姐在忙着制作电影,闲暇时还在思考着怎么把一个温室送到火星上去,估计还没想到自己会投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
  所以审时度势之后,冯一平打算在这个行业,占一点先机,当然,也只是开始布局和做准备,在这个什么条件都不成熟和具备的时候,就想启动这个项目,那就是纯粹烧钱。
  做老板就是有这一点好,这些事都不用他亲力亲为,一切都交给金翎找好的法律顾问去办,冯一平不解释原因,只有要求,“能多注册一个国家,就一定多注册一个国家。”
  但是,虽然能挤出时间来,他并不想去机场接自家的父母官一行,要是方市长来,看在郑佳怡的份上,他可以去凑个热闹,赵县长,那还是算了吧,现在正是要抻一抻他们的时候。
  不过,哪怕就是出于礼貌,不闻不问也不好,刚好有个合适的人选,黄静萍。
  作为黄承中的女儿,冯一平的女朋友,她去很合适。
  金翎自然也不会亲自去迎接,就是方市长来了,她也不会去,不过,她派出了营运部的头头。
  在省城的时候,赵县长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梅义良亲自陪他到几家公司转了一圈,不过收获不大,依然没得到一句准话,看到的情况反倒是越来越不乐观,他们碰到了青阳的招商办负责人,而且看起来,他跟嘉盛很多部门的人都熟识,而且关系不错的样子。
  因此,在来首都之前,赵县长就责令随行的人员,再优化了几处,并给大家下了死命令,这一次,一定要谈出个大致框架来。
  “赵叔叔您好!”辨认出赵县长一行人的黄静萍带着有佳营运部经理迎上去,“不好意思,一平他们学校,今天有中央领导去参观,他没办法请假。”
  这也不是托词,今天刚好世纪鼎落成,也真有出自清华的中央领导来学校为其揭幕。
  “赵县长您好,我是有佳营运部的负责人,金总今天还在上海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要晚上才能赶回来,她委托我向您表示歉意。”
  想见的两个人,一个都没来迎接,赵县长他们其实早有预想,所以此时也不觉得受到了怠慢,当然,就是觉得受到了怠慢,也不会表现出来。
  “没关系,我们约的也是明天嘛。”赵县长笑着说。
  “静萍是吧,虽然我们还是第一次见,但常听你爸说起你,怎么样?在这边还习惯吧!”
  “谢谢赵叔叔关心,我们还算适应。对了赵叔叔,一平已经订好了酒店,您要是没有其它安排,我们先送您去酒店休息吧。”
  “你替我谢谢一平,不过我们出来有规定,要住在驻京办,来之前已经和市驻京办联系过,你看,他们来了。”赵县长指着停车场那边朝这赶的一个人说。
  那是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人,过来握住赵县长的手,“我是市驻京办的柳传为,不好意思赵县长,来的路上有点堵车,还请海涵。”
  这一次,赵县长是真的觉得有点怠慢,不过面上不显,这个柳传为,虽然是驻京办副主任,不过听说是常务副市长的人,“老柳你哪里话,我们这次来,要麻烦你咯!”
  “谈不上,为各位领导服务好,就是我们驻京办的责任嘛,人都到齐了吗,那我们走吧。”柳传为眼睛在黄静萍脸上扫了一眼。
  “对了,忘了介绍,这是嘉盛的两位。”赵县长指着黄静萍和营运部经理说。
  “你们好!”柳传为淡淡的跟他们打了个招呼。
  “赵叔叔,那我们送你吧,另外,一平说了,要是你们不嫌弃,这辆商务车,这几天就给你们代步。”黄静萍指着有佳的那辆GL8说。
  赵县长顿时觉得脸上有面子,“那好,正好我们还有些其它事,你代我谢谢一平。”
  这下柳传为脸色有点不好看,来的只是一个县长,还和他不是一个阵营,所以他带来的是一辆金杯,不过,这些专注于迎来送往的人,最擅长掩饰自己的情绪,笑呵呵的说,“刚好,我还着急呢,驻京办的车也不宽裕。”
  市里的驻京办并不气派,靠近一个老式居民区,也算是一个独栋三层的小楼,不过,难得的有个不小的院子。
  抵达之后,赵县长接到了冯一平的电话,那边还隐约听得到有领导在讲话,“不好意思赵县长,今天真不凑巧,统战部的副主任和一些领导来了学校,我被抓了差。”
  “没事,参与接待中央领导,也是个荣誉,好好表现,我这边挺好的。”他和冯一平说话,比和冯振昌说话还要客气。
  这还不止,黄静萍告辞的时候,赵县长的秘书小赵提了一个不小的箱子出来,赵县长笑眯眯的递给她,“你们两家的大人都不想麻烦我,我就自作主张,给你们带了些家乡的土特产过来。”
第二百六十八章
可爱的老头
  冯一平看着黄静萍从那个箱子里一样样的往外拿东西,一袋中指长短,泛着银白色的鱼干;一代同样也应该是小河里捞起来的干虾米;一袋整整齐齐的干黄花菜;一袋晒干的黑木耳(表想歪);一袋上面有糖色的柿饼;一袋规格一致的糖心红薯干。
  果然就和赵县长说的一样,都是些不值钱的老家土产,只不过,比自己家做的,都精致了许多。
  何况俗话说,千里送鹅毛,都礼轻情意重,这比鹅毛可重得多。
  还没去培训的温红还追问,“这是县长送的?”
  黄静萍点点头。
  冯一平懒得洗手,用筷子夹起一个柿饼,特有的清香中,带着独特的甜,真的是老家的味道,“这就是赵县长是县长,而王淦青只是个镇长的原因。”
  黄静萍咳了一声,哦,忘了她爹还只是个副镇长。
  “放心吧,叔叔是以前没机会,现在有了机会,没几年,就会把王淦青这样的小官僚甩开几里地去,到时,你也就是正宗的官二代。”冯一平马上补救了一句。
  “就你会说话。”黄静萍笑着挑了一根红薯干喂给他。
  “哎,注意点好不好,我还在这呢。”一起住了这几天,温红身上的那些活泼泼辣的劲,又回来了几分。
  “那我也喂你。”黄静萍拿着红薯干追着温红跑。
  冯一平笑着看着他们,拿起在台子上震动着的手机,是三舅家的固话,这可少见,没想到接起来竟是外公在那头,“一平,我问你,你是不是在和日本人做生意?”
  外公怎么关心起这个来?“是啊,我们在广交会接了一笔生意,做的好,常年都会有单子,爸妈这会正在组织食品厂生产。”
  外公却不关心这些,“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以前我跟你说的事你忘了?我年轻的时候,小日本在镇后的山上建了炮楼,镇上有多少人家遭了祸害我不清楚,就我们塆,十二户人家,就有四户绝了后。那个炮楼晚上经常朝外打枪,我的一个堂弟赶夜路的时候,被炮楼上的鬼子打断了腿,抬回家只熬了两天就死了,我们家和小日本是有血仇的。现在日子过得去吧,那你为什么偏偏要和小日本做生意?”
  这些事,冯一平是听外公说起过,不过,对冯一平他们来说,这些事太遥远,连镇后山上的日本炮楼,现在都没有一丝痕迹,他记得当初听了这事之后,感慨的是,抗日战争能打胜真不容易,日本鬼子居然连他们这样的小地方都有效占领了。
  可是,现在冯一平想一想,和他们这些通过历史、纪录片、照片、不多的遗址,以及各种抗日的影视剧来了解那苦难的一段日子不同的是,外公年轻时在日占区生活过,亲眼目睹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就在他面前,好些亲人无辜的死在日本人枪下,这样的仇恨,确实很难放下。
  扯那些大道理没用,你甭指望一个七十多岁的乡下老爷子,能有国务院委员一样的大局观。
  听得出来,外公现在很激动,“我都跟你爸妈说了,他们说这是签了合同的,不能违约,不然要赔钱,我就问你一句,你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一定要做这笔生意?你们这样做,让我将来如何去见我那个兄弟?”
  外公说话的时候,手机里不停的响起新来电的提示音,不消说,肯定是爸妈打来的呗,只不过,他们没有外公动作快。
  冯一平看了眼还在那边说笑的两个女孩子,慢慢的朝楼上走,绞尽脑汁的筹措着语言,“要是生在那个时候,我肯定也和你一样,帮游击队打日本鬼子,可是现在我们怎么办?想打也没办法打,只能换其它的方式。你听我说外公,就这种萝卜干,我们在便利店里卖,不到一块一,按他们的要求,大小做得一模一样,卖给他们就是两块四,那你说,我们是赚小鬼子的钱好,还是不赚小鬼子的钱好?”
  “反正我觉得,多赚些小日本的钱,也算是报仇的一种方式,你说是吧外公?”冯一平问。
  外公那边没说话,只听得到他在喘粗气,不一会,他“哐”一声,挂了电话。
  冯一平摸了摸额头,上面都有汗迹,这急就章的一个切入点,外公总算听进去了点。
  他看了手机上显示的那几个未接来电,回拨了一个过去,“爸,对,我刚和外公通完电话,是,说了理由,他没像开始那么生气,我看,你还是和妈一起去一趟,好好跟他说说理由,他这么大年纪,心情好比什么都好。”
  说真的,冯一平接佐藤便利那笔单子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其实,说起来,他对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也没多少好感,他个人有些观点,鬼子和棒子,有一些共性,在好多方面,主要是小的方面,他们做的比我们要好,比如说传统礼仪,他们继承和保留了好多唐风宋韵。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偏偏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们却根本没有是非观念。
  比如棒子,说这个人是他们的,那个节是他们的,恨不得说我们历史上的那些朝代,都是他们的附庸,连国家都出面,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抢注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
  鬼子就不提也罢,铁证如山,还就是特么的不承认,有时候看到新闻上那些政客的发言,就恨不得早生个几十年,真刀真枪的干上一架。
  所以对那些抵制日货的倡议,他其实也是支持的,能不用就不用。
  因此,他后来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说抵制日货真是个可笑的说法的公知,公知的理由是,就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细究起来,就没有不用日本零件的。
  这特么是诡辩好不好!这些狗屁公知偷换概念,抵制日货,是一种态度,是尽量少用,虽然做不到百分百的抵制,但是百分之几十的抵制,就不是抵制吗?就没有效果吗?因为做不到百分百,所以就没必要做吗?
  初中的时候,他对黄静萍说,想学日语赚日本人的钱,也真是发自内心,不过,还没等他学呢,机缘巧合的,日本人就自己找了上来,你说这样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冯振昌跟儿子打了电话后,觉得冯一平说的有道理,不把这中间的缘由说通透,老岳父心里的疙瘩就散不了,和梅秋萍一商量,他们下午就赶到了梅家塆。
  在子女女婿儿媳的劝说下,梅建中最后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赚小日本的钱,总比不赚小日本的钱要好。
  所以他又跟冯一平打了电话,“一平,我想了下,你们说的也对,那就多想办法,跟他们把生意做的再大些,多赚些。”
  “好的外公,我听你的,马上就想办法。”冯一平挺高兴,叫外公转过这个弯来,真不容易。
  呵呵,真是个可爱的小老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